第197章
老李看了他許久。 路昭也不怕他看,就睜著亮晶晶的、清澈而又無所畏懼的眼睛,同他對視。 老李輕輕嘆了一口氣,自嘲一笑:“好吧。我雖然在年輕人身上跌過很多跟頭了,但我還是愿意再相信年輕人一次?!?/br> “德陽縣是個偏僻的打漁小城,這里的人們善良淳樸,肯努力、肯吃苦,但因為太窮了,有時候也摳摳搜搜,有時候也無理取鬧,十分難纏?!?/br> “不過,只要你認真去同他們做工作、為他們謀出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一定會收獲他們的認可和尊重?!?/br> 他看向路昭,微微一笑:“歡迎你來,我的同志?!?/br> 第106章 老李帶著路昭,開始了在德陽縣四處奔波的日子。 他并沒有把自己見解直接講給路昭聽,而是帶著他到處去走,讓他自己去看,自己去總結。 只等到要各樣數據的時候,就帶著路昭沖到各個單位,要人家單位的各年度工作總結、年度報表。 這種內部資料,各家單位哪會傳播到外面?即便老李清楚個中門道,直接找到單位一把手,說干了嘴皮子,描繪各樣政績成果、未來藍圖,依然花了不少時間精力,才拿到了部分數據,有的單位還對重要內容作了模糊處理。 但有這些,足夠路昭寫出一份詳實的調研報告。 他將精心完成的報告封好,走單位的機要交換渠道報送首都,給方先生的幾封信箋也投遞到了郵局。 在等待上級回音的日子里,路昭便繼續跟著老李,把德陽縣下轄的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村落都走遍了。 許多村落十分偏僻,光是來回路上就要三四天,到了村里調研還得花上四五天。 路昭每次出去都背著包,帶著干糧和水,一出門就是半個月。 經改局的其他人一開始勸他,叫他別這么辛苦,看看各單位的報告也就夠了,何必親自跑一趟。 可后來發現勸不動,他們也就歇了巴結路昭的意思,有時候看見他背著包跟著老李匆匆出門,就笑著說一句。 “高材生又去鄉下搞研究呢?!?/br> 這些帶著淡淡的嫉妒、譏諷的言論,路昭并不是不知道。 可是他不在乎。 他早不是以前那個唯唯諾諾、在意別人看法的內向鄉下窮小子了。 他在首都接受了最好的教育,遇上了孫教授、方先生這樣的良師,遇上了宋悅、王志這樣的益友。 他們早已在潛移默化中,把他改造成了一個內心堅定、不輕易為外物所動的人。 他只是風雨無阻地出發,不停地走、不停地看、不停地記錄和思考。 他厚厚的、嶄新的筆記本已經用了大半,密密麻麻記錄著每一個村落的交通情況、發展水平、走訪村民收集的困難等等。 走完這些村子,他花了大半年時間。 最忙的時候,他甚至連給方先生寫信的空閑也沒有,而且這里的交通太不方便,錯過一次寄信,就得再等一個月。 這時候他才稍微理解了一些,也許方先生是真的工作太忙了,或是去的地方太不方便,才一兩年都沒有給自己回信。 等到翻過年來,春節一過,上級的正式文件下來了。 由經濟改革委員會牽頭,聯合州府澄陽市,以及德陽縣直屬的德裕市,成立專項幫扶小組,負責幫扶建設德陽縣的交通基礎工程。 德陽縣各單位收到這個紅頭文件,看到里頭的具體分工、任務安排、時間節點,驚得眼珠子都掉了出來。 竟然要在五年內,把游離在交通要道線路之外的德陽縣,串到州內州外的重要交通線路上。 要知道,德陽縣之所以偏僻不便利,地理上就是有天然劣勢的。要是它位置好、地勢平坦、方便修路,州里市里的領導也不是傻子,能拖這么多年不修嗎? 這個靠海的小縣城,位于澄州東側海岸線,一處向海上凸起的半島上。如果州內的交通主干線要把它連上,就得繞一個三角,比起直行要多費不少功夫。 再加上德陽縣本身地勢不平,是丘陵地貌,修起路來還得在山上繞來繞去。 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州內州外的主干線,都沒有把它連上。 可是,縱使縣城再小,它也住著二十來萬老百姓,這二十來萬人也和其他地區的百姓一樣,盼望著過上好日子。 總不能因為地方偏僻了一些,就把這里的老百姓拋棄吧? 而且這里是半島,海岸線長,便于發展漁業,等路修好,肯定能起來一批船老板。 路昭在報告里,詳細地寫明了修路之后的產業規劃,這些都是老李早就在做的事。 他只是一直缺一個機會,好在他終于等來了路昭。 看到上面的文件發下來,貼在單位的公告欄里,這個兩百多歲的老頭戴著老花鏡,湊在玻璃窗前仔仔細細地看。 路昭在他身后笑著說:“師父,我們這大半年的努力沒有白費?!?/br> 老李把老花鏡取下來,抹了抹眼睛:“你是大半年,我可是幾十年呀?!?/br> 路昭微微一愣。 大半年的相處下來,他早已知道,老李是個知識淵博、腳踏實地的人,無愧于老牌大學生的學識背景。 這幾十年來他游走于德陽縣各個單位,想盡一點微薄之力幫助德陽縣發展起來,可最后只落得在經改局坐冷板凳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