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級大佬在虐文(快穿) 第545節
書迷正在閱讀:炮灰庶子重生后去考科舉了、七零之嬌嬌嫁紈绔[穿書]、我在廢土建公廁、穿成年代文女主的漂亮jiejie、透骨歡(古言穿書 SC 1v1)、吃掉月亮(gl)、【GB】沾泥絮、在全息黃游里攻略男主(NP,1v1)、在密逃綜藝里超神、小城故事(Ⅲ)
據說太子自從醒來后,和皇帝的感情依然很不錯。 現在看來,這“感情不錯”應該也只是表演給世人看的,父子倆走到這一步,現在只是維持表面的和平,實則上已經沒有多少父子之情,最明顯的證據是皇帝特意賞給太子的侍衛,二十幾個精壯的好手,一看就是為了監視太子。 皇子們頓時精神大振,紛紛覺得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他們總算將擋在前面的最大的攔路石扳倒了,算是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只有皇帝在深宮里嘆息:“大伴啊,你說那孩子還想回來嗎?” 太子出宮,如同一只飛出籠子的鳥,是如此的迫不及待。 他就那么厭惡皇宮嗎? 或者說他想遠離他這個父皇? 皇帝還記得,太子十三歲那年,他大病一場,病得非常重。 當他醒來,發現太子的眼睛都哭腫了,原本孩子氣的太子仿佛一夕之間成熟起來,并且發誓再也不氣太傅,會好好念書,努力長大,早日能幫上他的忙,讓他這皇父不用那么累。 “父皇,兒子會努力讀書的,日后幫您撐起這個天下,這樣您就不會那么累了……” 太子十八歲時,已經是人人稱贊的優秀儲君。 作為父親,皇帝也是為有這么個優秀的兒子而驕傲的。 然后時間突然加速了,隨著太子成親,太子妃懷孕,誕下聰慧的太孫,朝中上下皆言有賢良的太子、聰慧的太孫在,大梁朝還能延續至少三十年的盛世榮光。 皇帝已經想不起來,自己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看不慣太子的呢? 大概是意識到自己壓根不想退位,只想死在皇位上——不,他壓根兒就不想死,只想長生不老,永遠待在皇位上。 明明他的身體還這么強健,為何朝臣們總用欣慰的目光看太子? 他們就這么迫不及待的想趕他下來? 太子就這么好?他這個皇帝就做得這么差? 皇帝很不是滋味,他乾綱獨斷慣了,從來不會反省自己有沒有錯,他只覺得是兒子表現得太迫不及待,傷到他的心。 以前覺得兒子孝順,能為他分憂,后來覺得太子狼子野心,居然想分他的權柄。 自古以來,皇帝都是自稱孤家寡人,皇權只能獨享。 太子的心太大了,他沒錯! ** 太子帶著太孫搬出了皇宮,住進皇帝御賜的宅子里。 這仿佛是一個信號。 朝堂上終于不再鬧著廢太子,民間也沒有了各種關于太子的言論,風平浪靜,仿佛一切都輕松地揭過了。 雖然還未下旨廢太子,不過是時間問題。 秋天到來時,小虎噠噠噠地在院子里跑著。 他時而跑到柿子樹下,盯著枝頭上的柿子猛瞧,時而跑到梨樹下,對著那梨流口水,時而跑到屋檐下,盯著歸巢的燕子…… 似乎總有很多東西能吸引他的注意力,變得活潑起來。 照顧他的嬤嬤慈愛地說:“小殿下,燕子是半個月前在正堂中間筑窩,這代表咱們府上會事事順利哩?!?/br> 嬤嬤說著,給小虎戴了一個圓頂的虎頭帽子,還摸了摸他的背,發現出汗后,就拿手帕給他擦汗。 秋風有點涼,這種天氣孩子最容易生病,需要小心地看顧。 一會兒后,太子過來,讓嬤嬤去盯下人做事,他則牽著兒子的手,帶著孩子一起去廚房給他做點心。 廚娘聽從太子的吩咐做棗糕。 本來剛搬過來,按照習俗,要備些點心分給左鄰右舍的,只是府里進駐了那么多侍衛,都是能吃的青壯小伙子,她可能要蒸好幾籠才夠吃。 廚娘看著空蕩蕩的廚房,不禁暗自抱怨吃飯的人太多,干活的人太少。 就只有幾個嬤嬤和丫鬟伺候,她們全都去收拾庫房,而廚房就這么丁點人,如果日后不添加點人手,天天要煮三十多人的飯菜,她可能會累死。 小虎開開心心地坐在廚房門口等著吃父王做的點心。 他最喜歡甜甜的點心了,父王做的尤其喜歡。 蒸好的棗糕又甜又香,父子倆坐在梨樹下,吃著棗糕,看著院子里的秋景。 太子指著樹上的梨,“梨快熟了,到時候爹給你做梨膏糖?!?/br> 小虎抬頭看著樹上掛著的梨子,又咬了一大口棗糕,雙眼笑瞇成一條縫,小小的心靈里對未來終于有了一種由衷的期盼。 ** 太子搬出皇宮不久后,便到了中秋。 中秋那晚,京城處處掛滿花燈,繁華似錦,也似天上掉落的星子。 民間的街道上的花燈一路逶迤而去,才子佳人聚集在花燈前猜迷,小販們滿臉是笑,熱情地招待客人。 皇宮里也掛滿了花燈,魚燈龍燈等將夜晚照得燈火通明,如同白晝。 宮里的小公主、小皇子們歡喜地提著小花燈,跑到殿外,探著頭,等待著煙花綻放,一派無憂無慮。 皇帝站在觀燈樓里,眺望京城的燈火,豪情壯志。 那無邊的夜色,花燈一盞接連一盞,向遠方延綿而去,在夜色中散發出小小的微光,微光聚集在一起將夜空點亮,比天上的星子更明亮。 這般的繁華盛世,是他的功勞! 中秋晚上,宮里舉辦中秋宮宴,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員可攜家眷入宮與宴、賞花燈。 齊國公和國公夫人坐在角落,齊三郎陪在父母身邊,低聲與母親說話,一家子隱在人群里,絲毫不起眼。 看到這一幕的人暗暗嗟嘆不已。 猶記去年中秋之時,太子陪在皇帝身邊,太子妃接待命婦,小太孫則跑到齊國公府的家眷中,和齊三郎撒嬌著,要去街道上玩耍,看民間的花燈。 有多愁善感的人輕聲嘆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然而更多人看到這一幕時,只有高興。 今年的中秋宮宴,沒有太子和太孫的蹤跡,果然皇帝已經徹底放棄太子,他們就說嘛,天家哪來那么多父子親情? 大皇子和三皇子嘀咕,“老三,你說父皇是怎么想的?”他一邊吃御膳房做的月餅,一邊說,“既然他這么不待見太子,為何不廢了他?” 他狠狠地咬了一口月餅,抱怨道:“太子這是占著茅坑不拉屎,既然知道自己坐不上那個位子,就應該自請退位嘛?!?/br> 三皇子用看傻子的眼神看自己這位大哥,隨即又被他的說法惡心得完全沒食欲。 他沒食欲,大皇子倒是有。 見三皇子都不動桌上的食物,于是他伸手將那邊的月餅和水果拿過來,分了些給和他一樣愛吃的兒子和閨女,剩下的都進了他嘴里。 斯文俊秀、氣質也斯文的三皇子看著他這副餓死鬼投胎的模樣,不禁閉了閉眼,恨不得離他三丈遠。 他實在不想承認眼前這頭豬是他的兄弟。 三皇子暗忖,他們父皇的心也是夠狠的,居然提拔一頭只知道吃喝的豬和太子打擂臺,這也充分說明太子的心胸多么寬大,他居然能容忍和一頭豬共事。 要是他自己,他覺得自己可能忍不住會先弄死這頭不講究的豬。 眾人期待的煙花終于開始。 所有人都走出宮殿,站在臺階上看煙花,最前方的皇帝如鷹隼般的雙眼漫不經心的掃過那些大臣和皇子們。 他本想讓太子出席宮宴的,但那逆子回話,說要帶兒子去逛中秋夜市,民間的夜市比規矩的宮宴有趣多了。 皇帝的心情不太好,那逆子到底懂不懂,他這是抬舉太子一脈。 宮宴并不只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那么簡單,宮宴還意味著帝心、體面,是權勢的風向標。 皇帝再次確定太子真的失憶得很徹底,未失憶前的合格政治生物現在變成一個傻白甜,讓皇帝很是心塞。 太子就算不為自己想想,也該為小虎想想。 廢太子的兒子的地位本就微妙,要是他決定退下,日后再想求得一席之地就難了。 宮里的皇帝心緒起伏不定,宮外的太子則表示他這輩子不想動腦子。 太子將兒子頂在自己的脖子上,帶著他走街竄巷,看到美食時就停下來,麥芽糖吃上一點,點心吃上一點,燒餅來一個,果汁蜜水喝一點…… 小虎拿著糖葫蘆,小心地舔著。 父王說了,要是不小心將糖汁掉他頭發上,父王就不讓他坐在肩膀上,他就不能坐得高高的俯視別人。 這時,一個同樣騎坐在父親肩膀上的男童從他身旁經過。 那男孩與小虎對視時,向他炫耀手里的蓮花燈,小虎不甘示弱地舉起手里的糖葫蘆,還舉起另一只手和他對比了一下高度。 他父王很高,坐在父王的肩膀上,他是整條街上最高的崽。 太子反手拍了孩子的屁股一記,警告道:“別亂動,小心摔下來?!?/br> “大哥,大哥!” 這時,一個十歲出頭的男童提著一盞蓮花燈,追在兄長身后,“我們去宮門前看飛魚燈和飛龍燈吧?!?/br> 旁邊還有幾個結伴同行的姑娘也在談論著,要不要去宮門那邊看飛魚燈和飛龍燈。 平時皇宮禁止閑雜人等靠近,不過中秋節時,宮里的匠人會做不少魚龍燈,專門掛到宮門那邊,給百姓們觀看。 主打的是一個與民同樂。 小虎扭了扭頭,然后拍著父親的腦袋,指著前方的一盞兔子燈。 他看多了飛魚燈和飛龍燈,覺得它們都沒有兔子燈可愛。 太子轉身,他兒子在他的腦袋上亂七八糟地指路,卻是離皇宮越來越遠,看來這孩子是真的不喜歡皇宮,靠近都不樂意。 人群里,戴著半邊面具的男人擠到一處賣花燈的攤位前,挑了個簡單的燈謎。 “河水干涸——打一字,小虎,你來猜?!?/br> 小虎抿著嘴直樂,用手在爹的背上一陣比劃。 太子不吝嗇地夸道:“嗯,小虎真聰明,對,就是可字!” 小虎連續猜中了幾個謎,攤主笑著遞過來一盞兔子燈。 他夸道:“客人,您兒子真聰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