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降臨的歲月 第175節
也不知道是不是連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事情突然有了轉機。 作者有話說: 第140章 緩沖 雨停了。 也許是老天爺也不忍心。 連綿下了大半個月的雨, 在翌日凌晨驀然停歇了。 一切的混亂惶恐,仿佛都被按了暫停鍵。 這場預計, 有史以來最大的大洪水, 燃起的苗頭就這樣悄無聲息的熄滅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政府的轉移計劃,就這樣暫時被拖延。 上面領導都在商量對策。 百姓們也在家中舉棋不定。 看著云收雨停的天空,馬芳飛神思恍惚, 呼吸困難。 仿若自言自語般問道,“......我們還需要搬嗎?” “搬!” 寧德榮斬釘截鐵道。 “我們先去k市住個一年半載再說,等時間久了,沒什么事,我們再回來?!?/br> 之前就是這么一遲疑, 搞得大家狼狽極了。想走都不方便, 他應該和老三一家一起走。 不再猶豫的寧德榮連忙讓家里人出發去k市。 東西都已經收拾妥當,已經塞進汽車里,趁現在雨停了, 趕快走! 其他人沒有一個唱反調的, 紛紛同意。 這次真的嚇到他們了。 在這生活了幾十年, 從來沒有因為什么大災需要轉移群眾的事發生。 現在, 因為一場連續性全國性, 甚至世界性的雨, 它就這樣發生在所有人眼前。 不是特大暴雨, 是普通的中雨。 僅僅因為是前所未見的大面積下雨,便導致了這事的不可避免。 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雨停了, 所有沿江沿海地區的人紛紛松了一口氣。 也有一些人因為近來的諸多消息, 心中不安, 選擇繼續轉移陣地。 他們也和寧德榮想的一樣, 準備在外面待個十天半個月, 看看后續情況。 但大多數人還是一如既往,選擇那也不去。 ——雨停了,不就沒事了。 這是他們的想法。 寧德榮家。 在知道他爸的意思后,寧擇川說,“......那我們也分兩批走吧,讓爸媽和王曼他們帶著孩子坐高鐵去k市,我們開車去?!?/br> 我們,寧擇川指的是他和他弟。 寧擇溪也是一個意思。 他們家一共有三輛車。 一輛他爸的電動農用三輪車,兩輛代步車(分別屬于兩兄弟)。 去k市,他爸的車第一時間就被排除在外。 所以他們家,只有兩輛車可以供他們使用。 兩輛車又要載人,又要裝糧食。 8個人,一人一個登山應急背包,總共兩噸多的食物。 空間真的不夠啊。 應急背包里,都是個人的災時所需用品。 自從天氣異常后,這種背包就很流行。 包里面物資,有所需的求生工具,藥品,幾日份的飲食。 應急包到手后,你們可以再憑需求,各自添加所需物品。 國家政府都在提倡一人一個災難應急包。 以防萬一。 為此下了明文規定。 要求,命令,規定,必須有這個包。 政府安排人手把應急包,從上到下分發到每個村民手里。 這是強制性的命令。 為了這,政府沒少被罵。 ——因為每個包需要200塊錢。 老百姓們覺得政府是在坑他們的錢,哪怕應急包的重量真的很好。 礙于各方壓力,不說一人一個,至少也是一家一個。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這個應急包。 連那些五保戶,貧困戶...孤寡病殘家中都有一個應急包。 當然他們的包,是政府免費發放的。 不要錢。 政府很重視這個,為此專門設置了一個舉報投訴通道。 方便所有人進行監督。 另外。 老人孩子不會用,沒關系! 政府會安排人手把手教你。 因此,這場還沒有來得及開始的群眾轉移,只要一人一個包。 就能夠以最快速度轉移陣地。 直到現在,他們才后知后覺的感嘆起,政府的先見之明。 收回跑偏的話題。 兄弟倆的提議,得到了寧德榮的贊同,除了一點。 他準備和兒子們一起開車走高速。 三個人一起可以有個照顧。 他不放心讓兩個兒子一起。 其他人心有顧忌,可礙于現實,也沒有開口說什么。 這樣兵分兩路,本來無奈打算放棄的食物,也可以盡數帶走。 “爸。你沒必要去,我和哥兩個人就行了。你一起也沒什么用?!睂帗裣煌?。 坐在一邊的馬芳飛搖擺不定,左右看了看。 她既擔心兒子,也憂心老頭子。 “爸。擇溪說的對,你和媽他們一起坐高鐵去k市。你年紀大了,坐十來個小時的車,受不了。就是高鐵也累得慌......” 埋頭在手機上買票的寧擇川,抬起頭說道。 寧德榮來回兩趟高鐵,坐的時間久了,一回到家忍不住的腰酸背痛,在床上躺了兩天。 大兒子這么一說,馬芳飛也有了偏向,跟著勸說。 “德榮,你和擇川他們一起去,要是路上時間久了,突然不舒服,怎么辦?自己身體難受,還怎么幫兒子,這不是拖累他們么?!?/br> 馬芳飛這話一出口,寧德榮頓時一哽。 她說對地方了,他是想幫忙,不是想拖后腿。 唉,算了,人得服老。寧德榮鼻子發酸。 “......行?!?/br> “你們路上注意安全?!?/br> 兄弟倆不住點頭。 “好了,票都買好了,我們趕快走,先送你們去火車站。我和擇溪再走......”寧擇川緊繃的身體稍微松懈了點。 他一直擔心沒有足夠的票,夠他們用。 結果出乎意料,票有很多。 不少人因為雨停了的關系,把已經買好的票退了 。 送他們到火車站后,他們還要回來繼續裝糧食上車,再上高速。 一家人匆匆趕往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