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之士[科舉] 第107節
第141章 破案 江西橋下意識看向李懷,去李家犯案的的確是他,可江西橋自認將事做得完美無缺,即便旁人見了,恐怕也以為他和李懷關系親近,故而在李懷離家時前去拜訪。 可柳賀說得如此肯定,江西橋苦思細想也不知柳賀究竟掌握了什么證據。 柳賀拍著驚堂木:“帶人證!” 有二年輕士子沖柳賀拱了拱手:“學生秦珍年、張廷見過府尊大人?!?/br> 江西橋認出,這秦珍年、張廷是他在江都縣學的同窗。 這兩人與他并無交情,自江西橋去李家坐了館,他所來往的都是府中高門大戶,又如何將只是秀才的同窗們看在眼中? “你倆便細細將那日所見所聞道來?!?/br> 原來,江西橋自任了李家公子的館師,便成日沉浸在富貴鄉中,他買通了縣學教諭及訓導,不僅不去縣學聽課,就連縣學的歲考也不參加,縣學那一陣換了一位教諭,教諭便命秦珍年、張廷去江西橋家中尋他。 二人未找到江西橋,便打算去李懷家中詢問,誰知剛走到李家,就見江西橋慌亂而出,就連兩人叫他也未聽見。 “你二人確定是二月初十日?” “我二人確定,去年底,縣學瞿教諭回了老家,新來的祝教諭是江西人,上任遲了些,因而本該在年底的歲考才拖至二月初十,此事祝教諭及江都縣學生員都可作證?!?/br> “進入李家之人卻是江西橋?” “那日天氣晴好,我二人并非眼盲,故而可以確定?!?/br> 江西橋并不知除了趙、林二人外也有人瞧見了他,額頭不由冒出了一層冷汗,且趙、林二人只是普通百姓,秦珍年、張廷卻是縣學生員,有他二人作證,可信度立時高了數倍。 府衙外的百姓原先覺得江西橋是被冤枉的,此時聽秦、張二人一說,想法立刻跟著改了。 “府尊大人,就算學生那日去了李懷家,又有何證表明李懷之妻是學生玷污?”江西橋道,“李懷之妻已過世,死無對證,今日他可以此為由污蔑學生,明日便可以此污蔑任何人!” “府尊大人如此斷案,學生不服!” 江西橋的憤怒不似作假,四周百姓及堂上幾位官員都輕輕點頭,此案的難處便是李懷之妻已過世,縱是有人證,可只要江西橋咬死不認,柳賀也難以將他怎樣。 “江西橋,你可識得此物?” 此刻呈在堂前的,是一雙繡花弓鞋。 這鞋的式樣、顏色江西橋都不陌生,更重要的是,他明明命人將它扔了,可它為何會出現在公堂之上? “此事由不得你不認了?!绷R一拍驚堂木,“本官還有一人證?!?/br> 隨著柳賀話音落下,一位少年公子出現在了公堂之上,江西橋及堂上不少官員、書吏、四周百姓俱都瞪大了眼睛,這李家公子名聲在外,揚州城中不少人都識得,照這位公子的秉性,揚州城中不少官員的面子他都是不賣的,今日怎么忽然轉了性? 付推官及刑房書吏等更是覺得不妙。 判案之事,柳賀找他們相詢,他們不愿得罪府中大族,因而能推則推,可眼下,柳賀竟請到了李春芳的侄兒來作人證。 他竟有那般大的面子? 李公子也收斂起了往日的傲慢之色:“見過知府大人?!?/br> “證人李箴,將你二月初十日所見之事一一道來?!?/br> 李家公子年歲雖輕,思路卻很清晰,他在堂上將自己如何發現江西橋行跡詭異,以及從下人手中截獲了繡花鞋的過程說得清楚明白。 且那日江西橋手上的抓痕也由他發現。 江西橋這時再無法辯解,他所倚仗的本就是李家的權 勢,可李家公子眼下出來作證,那便意味著,接下來無論柳賀作出何等判罰,李家都不會再包庇他。 江西橋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現任知府是如何請動李家的,李懷究竟給了他什么好處,才讓知府大人將此案如此放在心上。 “江西橋,你yin辱好友之妻致其自盡再先,買通認證擾亂公堂在后,為人無情無義,為友背信棄義,行事人神共憤!來人!” “將江西橋拿下,處以六十棍杖刑!” 足足六十棍,江西橋不過是個普通書生,若無李家作為倚仗,他連普通人都敵不過,如何能扛住六十棍的酷刑! “府尊大人,我是生員,有功名在身,即使犯了重罪,府尊大人也無權這般待我!”江西橋吼道,“要我認罪,先讓大宗師免了我的功名再說!” 江西橋吼出聲后,左右衙役都是遲疑。 在大明朝,秀才若是犯了罪,得先報提學御史,將其生員的功名革除了,之后再以普通百姓論其罪,因而柳賀雖為知府,卻沒有權力當堂對江西橋施以杖刑。 江西橋正是算準了這一點才這般說的。 “求著要人將功名革除的秀才,本官還是第一次見?!绷R輕笑一聲,“那本官便如你所愿?!?/br> 柳賀話音剛落,就見府衙外一名緋袍官員徐徐走出,看到此人的一瞬,江西橋整張臉上已毫無血色。 他雖不常去縣學,但對傅孟春這位大宗師的樣貌還是十分熟悉的,傅孟春到來后,江西橋心道不妙,立刻撲通一聲跪下:“大宗師饒了學生吧?!?/br> 他臉上涕淚橫流,再不見方才讀書人的從容氣魄,傅孟春看了他一眼,道:“你犯下此番惡行,不僅柳府臺不容你,本官也容不得你,讀書人之惡,尤甚百姓之惡十倍,爾之惡行更是與禽獸無異,來人,革去這敗類的生員襕衫!” “有勞傅宗師跑一趟了?!?/br> “澤遠不必客氣,我既任了這提學之職,自是要將這等過惡彰著者從縣學中逐出?!?/br> 沒了生員身份,江西橋自是任由柳賀拿捏,便是府衙中最普通的衙役也能夠欺侮于他,此時兩名衙役沒費多大力氣就將他捆住,偌大的荊條便將他打得皮開rou綻,江西橋初還能發出聲音,受了幾下杖刑之后,便進氣多出氣少了,過了一會就徹底沒了聲息。 在大明朝,地方官員沒有死刑的執行權,針對死刑,朝廷有朝審和會審制度,會審即“三司會審”,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主官對案件進行審定,務必要理由充分才可對犯人執行死刑。 各種刑罰中,杖刑的輕重取決于衙役下手的兇狠程度,在地方上,一些官員就是靠著杖刑斂財,銀子給的多的便高高抬起輕輕放下,銀子給的少的,被活活打死的都不知凡幾。 有些地方甚至掌握了“內八”與“外八”站立的技巧,若站位是內八,則輕輕打,若站位是外八,則狠狠打,一點情面也不留,人是死是活則全憑運氣。 …… 眼見方才還得意洋洋的江西橋此時成了一團爛rou,府衙內外都噤了聲。 柳賀年紀輕輕,面對此番場景竟然未被嚇住,還與傅孟春閑談了起來:“本府出了這等jian惡之人,倒叫大宗師笑話了?!?/br> “也是老兄對生員們巡視不夠的緣故?!备得洗盒Φ?,“多虧澤遠你明察秋毫,才能將這等敗類揪出?!?/br> 兩人互相吹捧了好一陣,看得一眾官員紛紛側目。 前任謝知府還在時,傅孟春可不是這種態度。 南直隸提學御史與揚州知府同為四品官,但因提學御史巡一方學政,擁有對各府文教的考核權,在地位上便隱隱高過知府一頭。 傅孟春上回巡揚州府時,他對謝知府可謂不假辭色,哪像與柳賀閑談時這般客氣! 這一方面因為傅孟春與沈鯉同為嘉靖乙丑年進士,彼此間有交集,柳賀因沈鯉的緣故結識了不少官員,而另一方面,柳賀同樣是沾了張居正的光。 今年五月,張居正頒布了提學敕諭,加強對天下提學官的管理以正學風,傅孟春在京中關系網淺,他自然想加深與京中官員的聯系,旁人以為柳賀得罪了張居正,可他卻知柳賀這知府之位正是因張居正而來,因而南直隸各府官員中,傅孟春與柳賀關系最親近 …… 江西橋、李懷一案審完,柳賀朗聲道:“各位大人,作為官員,咱們肩負著為百姓謀福的職責,百姓若是蒙了冤,咱們便要替百姓昭雪,否則豈不辜負了一聲父母官的稱呼?” “江西橋此案,本官命人遍訪江、李兩家附近的鄉鄰,追了數日才將證據追到,只為讓此案有水落石出之時,本官在此就是為了告訴各位百姓,若是有人犯了案,無論他是皇親國戚,還是官宦世家,本官都絕不容情?!?/br> “只要本官在此一日,這揚州府的天必須是青天!” 柳賀這話一出,四周百姓紛紛叫起了好。 付推官等負責府中查案的官員則是面如土色,江西橋這一案他們畏李家之勢不敢查,柳賀查時竟直接繞過了他們,直到今日他們才知曉,柳賀為了查清此案竟請動了李家與一省學政。 他們眼下終于明白,柳賀與前一任謝知府行事風格完全不同。 即便沒有這揚州府上下的一眾官員,他也能撇開他們做成不少事,這么一個有膽色,背景又深厚的官員,他們得罪了他究竟是不是好事? 揚州府歷任主官中,又有何人有柳賀這般膽色? 不少官員都在此刻暗暗決定,若是有一日柳賀與揚州府中士紳富商們起了沖突,他們兩不沾最好,既然一個都得罪不起,那就一個都不要得罪,明哲保身最是穩妥。 第142章 前任首輔 而之后,高郵州農戶牛大郎的案子,柳賀也是將賈家狠狠收拾了一番。 與牛大郎所遭遇事情形類似的案子有幾樁,俱是本府富戶士紳以各種名目騙取農戶土地之事,這事在府城中并不罕見,富戶士紳背后站著官員,農戶只有一雙腳一張嘴,哪里斗得過這些高門? 這些富戶兼并窮人土地時并不靠暴力,往往靠一張巧嘴騙得農戶主動投獻,可農戶一旦后悔,高門卻容不得他隨意贖回了。 柳賀少時在下河村也見過這樣的情形。 農戶在年輕力壯時倒是可以去城里謀一份生計,可一旦年老,還是要靠田里的收成度日,若是無田無地,要么成為佃農,要么成為流民,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揚州府的富庶是出了名的,但這份富庶只屬于鹽商,與普通百姓沒有絲毫關聯,鹽商們可以在賭場青樓一擲千金,而運河上搬運的漕工、鹽場上曬鹽的灶民、以及千千萬萬以運河為生的百姓依然處在困苦之中。 柳賀很清楚,以自己的能力其實改變不了太多,但他這幾月在揚州府四縣三州內行走,見慣了百姓臉上麻木的神情,與士紳們奢靡的生活對比,就好像這是兩類跨物種的生物一般。 這是大明朝最富庶地之一的揚州府。 …… “澤遠有日子沒到我這里來了?!?/br> 柳賀到了漕督衙門,吳桂芳剛好也在揚州,兩人便一道品起了龍井茶,佐以揚州本地的三丁包。 這三丁包是雞丁、rou丁、筍丁制成,咸中帶甜,甜中有脆,咬上一口滿嘴生香,揚州人素來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的傳聞,皮包水就是肚皮包著茶水,揚州的早茶在大明朝時就已有了傳統,水□□則是泡澡,這里的澡堂文化也十分盛行。 “府中事務繁忙,這幾日才稍稍松了口氣?!绷R道,“若非漕臺相助,下官的事也不能那般快就解決?!?/br> 柳賀任揚州知府后,放在河槽上的精力自然少了許多,不過若遇上麻煩,他仍會來請吳桂芳提點,吳桂芳任揚州知府雖是十年前的事情,但對揚州城中各處的脈絡他依舊十分了解。 吳桂芳任漕督后,唯有今年稍稍順利一些。 徐、淮二府的河道經疏浚后,黃、淮分流入海,又加之堤壩筑得高而結實,今夏徐、淮二地水勢不小,但往年都會遭淹城的沛、邳等地今年都順利將水勢控制住了,鳳陽、泗州二地也未遭遇水患。 天子聽聞龍心自是大悅,張居正也特意來信,夸贊吳桂芳乃是當世治水的能臣。 吳桂芳道:“澤遠你對曹州、濟寧等地治水的建議,老夫亦對張相道明,但河漕分治日久,合并恐怕需些時日?!?/br> 柳賀微微一笑,并未出聲。 以張居正的手腕,河漕合并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考成法當時反對聲也頗大,可張居正僅靠一次京察便將之順利推進下去,不出意外的話,再過幾年一條鞭法恐怕也要推行了。 按理說,柳賀也對治河之事出了力,可張居正居然只夸了吳桂芳,連只言片語都吝嗇給他。 柳賀近日與天子通信,天子也在信中抱怨,說他知曉柳賀在外辛苦,張先生此般作為對他實在不公。 但柳賀覺得,張居正待他也不算太壞,一眾門生中,他雖唯獨將柳賀踢出了京城,可柳賀為官不過五年便已官至四品知府,京中雖傳聞說他日后難以入閣,但日后的事情,又有誰說得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