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之士[科舉] 第81節
柳賀講完后還不能立即離去,他還需要等待王錫爵講完,兩人才一道回歸翰林院。 王錫爵為人有些不茍言笑,但私下相處時待人卻極為真誠,即便柳賀比他年輕許多,他也沒有把柳賀當成后進的意思。 他當場就與柳賀討論起了《戰國策》的篇章,還為柳賀和劉中書吵架的行為點贊。 柳賀:“……” 怎么說呢?翰林院中也有為人清直的,但多數翰林都很內斂,極少有強烈的情緒表達,而王錫爵敢罵高拱,又出言譏諷韓楫,在翰林院中也能算是一朵奇葩。 柳賀還聽過他的其他傳聞,說王錫爵某日在家讀書,突然將“會元”二字貼在了房梁之上,多年之后他會試果然中了會元。 柳賀覺得,這位老兄身體里還是有幾分中二基因在的。 “今日我聽了你的值講,回去還需講我的講課完善一二?!?/br> 王錫爵為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看到對方不夠圓滑的模樣,柳賀實在難以想象對方日后是如何擔起首輔一職的。 柳賀只能感慨,無論是在翰林院還是任日講官,他都能從諸位上官與同僚身上學到許多,申時行的圓滑溫和,許國的精明,沈鯉的嚴謹……這就是大明朝最頂尖的精英了,成日與這些人相處,他的未來又會在何處呢? 但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仍是過好當下,當下若是不好,未來是怎么也好不了的。 …… 擔任講官那一日,柳賀就不需要回翰林院了,他將東西一收便直接回了家中。 楊堯有孕了。 她前些日子一直覺得身體不對勁,柳賀請了大夫過來,或許是月份淺的原因,大夫沒能探出來,紀娘子與柳賀擔憂了好幾天,之后柳賀找了太醫院中一位太醫幫忙看,才確定楊堯是有孕了。 在明代人眼里,柳賀二十三歲還無子嗣屬實是太遲了,但柳賀卻覺得時間正好,正是楊堯身體好精力足的時候,他們兩人也做好了為人父母的準備。 入職翰林院之后,柳賀陪伴妻子的時間少了許多,楊堯懷孕之后,他心中羞愧,每日一到下衙之日就趕緊回來,把喝酒之類的事都推了。 唐順之與吳中行笑他是妻管嚴,但兩人卻也將自家夫人借出來,時常找楊堯說說話,或者教授楊堯自己懷孕時的經驗。 柳賀也修書一封到鎮江,將老丈人和丈母娘請過來。 自隆慶五年中會試后,柳賀一步也未離開京城,擔任日講官之后請假就更難了,柳賀原計劃今年一定回家看看,但有了孩子之后,計劃也只能再推遲了。 兩年的時間一晃而過,但這兩年間柳賀經歷的比會試前十年還要多。 “我沒什么事的,相公不必擔心?!?/br> 柳賀搖了搖頭:“我不是擔心,只是想多看看你?!?/br> 他將妻子攬在懷中,兩人成婚已有五六年,夫妻感情卻仍如新婚時一般,柳賀不是那種很會說情話的人,經常安安靜靜坐著,遇上公事忙的時候還常在書房待著,分給紀娘子和楊堯的時間其實很少。 但母親與妻子都很理解他。 柳賀覺得自己很幸福,他雖然也想在官場中成就一番事業,但護住自己的小家同樣重要。 “再等一年,施允來會試,相公在京里就能有說話的人了?!?/br> “只盼他明年高中,這樣他搬到京城來,你也可以和施家娘子多走動走動?!绷R笑道,“你相公我是有幾個知交好友的,娘子不必為我擔心?!?/br> 柳 賀在京中待滿了兩年,到了今年,兩直布政司便要舉行鄉試,柳賀自己還未察覺,但他參加鄉試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 時間真的是一晃而過。 剛穿來大明朝時,柳賀心中還有些不安,他畢竟不是此時此地人,那段時日他活得輕飄飄的,總感覺不夠踏實。 但現在,他已經成家,即將有一個孩子,也踏入了這風云詭譎的大明官場,以旁觀者的身份生存是注定不可能了。 …… 結束了休沐日,柳賀慢悠悠返回翰林院點卯。 他雖擔任日講,卻并沒有能閑下來。 因《穆宗實錄》是張居正親自主抓,力求將實錄做到完美,因而翰林院中人人參與,即便是王錫爵也被授予副總裁之職,王錫爵眼下是五品官,掌右春坊事,算是柳賀的領導,當然,并非直屬上司。 領導都要參與編《穆宗實錄》,柳賀他們這些日講官自然不可能不參加。 柳賀雖然將《世宗實錄》的任務交了出去,又被安排了《穆宗實錄》的任務,不過隆慶朝畢竟更近,時間又短,實錄修起來倒并不算麻煩。 柳賀將一冊書看完半卷,翰林院中忽然來了圣旨。 “欽賞經筵講官銀幣鈔卷,金羅衣各一襲……” 天子尊師重教,柳賀任了日講官之后,便時不時收到天子小賞,而如金羅衣這樣的大賞卻是極少的,明代朝臣大祭均穿青羅衣,金羅衣只有皇家才可定制,柳賀等日講都是東宮講官,任天子日講時日還不久,所受禮賜卻已經相當隆重。 時間一天天流逝,一天早上,恰好是柳賀輪值日講,他還未至文華殿便被內侍攔?。骸傲拮?,您請先回吧,今日圣上身子不適,停講一日?!?/br> 柳賀有些糊涂,若是圣上不適,內廷之中應當提前有人告知,不必等到此時再說。 待過了一日,柳賀才知,原來是王大臣案發生了。 第109章 升官 王大臣一案,柳賀原本并不清楚內情,但天子居所竟有陌生男子闖入,這事足以驚動整座朝堂,那王大臣雖被獲下東廠,東廠緹騎也包圍了高拱府上,但朝堂眾臣卻一致認為這事不可能是高拱干的。 “高新鄭已返回河南,他如何在千里迢迢之外對這王大臣下令?” “何況高新鄭與穆宗皇帝感情甚篤,他如何會對天子下手?” “只是不知這動手的是宮中,還是……” 眼下王大臣被捉拿歸案,東廠卻是馮保的地盤,他想讓王大臣說什么,王大臣就只能說什么。 但高拱畢竟是前任首輔,說他派人刺殺皇帝著實太過可笑,以朝臣們對高拱的了解,高拱為人雖然傲氣,卻絕對做不出這等陰私之事。 能這般做事的,似乎只有太監。 然而,眾人猜測時卻免不了把新任首輔給帶上。 張居正與馮保是盟友,這是朝廷內外都知曉的事情,馮保恨高拱想推陳洪上位,但張居正又如何不憂心高拱重返朝堂? 在文官們看來,即便彼此有深仇大恨,將禍事牽涉到宮中,又借東廠之手對付高拱,那著實是突破了作為文官的底線。 在大明朝,文官們就算犯了罪,也有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三法司審理,文官們走的路線大致相當,犯的罪也大同小異,因而交由三司審理時,三司往往有罪論罪,不會往深里挖,但東廠和錦衣衛可以說是毫無尺度和下限,官員若是被逮住,那是什么爛事都拼命往外倒。 因而吏部尚書與左都御史葛守禮找上張居正,向其言明高拱不會干這樣的蠢事,這兩人雖非閣臣,卻也位列大九卿,楊博資歷又老,在嘉靖朝時就以加封少保,這兩人上門,又帶上成國公之弟、錦衣衛都督朱希孝,這才令張居正放過高拱。 但張居正這番做法卻令朝臣們心中惴惴。 究竟是馮保主導,還是張居正主導,或是這王大臣只是一個誤入宮中的無名小卒? 無論如何,張居正眼下雖未展現首輔的雷霆手段,朝中眾臣卻心知,這位新任首輔絕非良善之輩,他不是李春芳那樣的老好人,器量也未必比高拱大多少。 吳中行及唐鶴征雖為張居正的門生,卻也覺得他此事辦得十分不地道。 身在河南的高拱更是憤懣異常,緹騎道明來意時,高拱便稱此事是構陷,甚至要自殺以示清白,盡管高拱逃過一劫,可今日是王大臣,明日會不會有張大臣李大臣?且王大臣闖宮之事看似是一個粗劣的玩笑,卻處處沖著高拱死xue去捅,著實有些駭人聽聞。 …… 對于柳賀而言,王大臣一案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他們這些日講官入宮時須再經重重關卡,講課時雖面對著天子,身后卻有一隊軍衛監督,規模已經不遜于經筵了。 “柳修撰,入內時請謹慎些?!绷R剛到文華殿,一位內侍出聲提醒道,“講課時可莫要提到荊軻刺秦這般的典故?!?/br> 柳賀點點頭:“謝公公提點?!?/br> 王大臣一案雖然幫張居正進一步掃清了政敵,卻著實令天子受了驚嚇,柳賀看天子這幾日都有些悶悶不樂的,聽內侍說,天子飯量都比平日少了一些。 天子年少,李太后和張居正講究的是斯巴達式教育,就算受驚了課也繼續上,還不許天子嚶嚶哭。 柳賀雖然對未來的萬歷帝不太喜歡,但他犯不著對一個十歲多的小孩生氣。 柳信過世時他是十三歲,比天子大三歲,雖然家中條件遠不能和坐擁天下的天子相比,但紀娘子一直很疼他,從未讓柳賀受過半分委屈。 對比之下,李太后則是嚴厲有余溫和不足。 柳賀今日講《論語》 時,就看的天子在發呆,柳賀并未當場點出,只是輕輕敲了一下桌板,示意天子集中注意力。 天子一邊聽講,一邊用毛筆做著記錄,但柳賀去看時,只見他一筆字寫得歪歪扭扭,比平日的水準差了許多。 柳賀于是停下,伸出手:“陛下,筆不是這般握的?!?/br> 剛穿到大明朝時,柳賀一筆字寫得還不如此時的天子,且所用的紙筆也遠不如天子。 柳賀糾正了一會兒,天子右手卻沒再用力了,柳賀推他也推不動,一低頭,就見天子胖胖的臉皺成了一團,眼窩里也冒著淚泡。 柳賀自己快要當父親了,看到這樣的天子難免會心軟。 天子偷偷哭了一會兒,沒聽到指責,也沒見柳賀去和張居正及李太后打小報告,便伸手擦了擦眼淚,可惜顧著眼淚卻沒顧上鼻涕,鼻涕快垂到桌面上了,柳賀見狀遞給他一方絹帕。 “多謝柳先生?!?/br> 柳賀并未多問他是如何委屈,朱翊鈞其實已經做好了被勸以大局為重的準備,自他懂事后,便有無數人告訴他他是太子,東宮有東宮的職責,但因為父皇在,他還是能過一段無憂無慮的生活,但自父皇過世后,他成為了天子,之后一言一行便要謹記天子的身份,連話也不能多說,哭也不能多哭。 畢竟他是一國之君。 “柳先生的父親還在世嗎?”天子忽然問道。 柳賀搖了搖頭:“臣的父親在臣十三歲時已經不在了?!?/br> 天子止住哭泣,盯著柳賀看了好幾眼。 柳賀是他父皇選出的狀元,還是整個大明朝數得上的三元及第的狀元,他的學問,即便是張先生與馮大伴也是信賴的,他還是第一次聽說柳賀父親早逝一事。 “柳先生有兄弟姐妹嗎?” “回陛下,家父家母只有臣一子?!?/br> 聽柳賀這么一說,朱翊鈞頓時覺得自己也不算糟了,他還有一個弟弟潞王,雖然這時候潞王還是一個話都說不穩的小孩,但朱翊鈞時常去看,母親對他雖然不夠慈愛,但有弟弟在,朱翊鈞的生活還能有些趣味。 柳賀平時并不常和天子拉家常,他畢竟是日講官,與天子的交流仍以講課為主,但天子既然問了,柳賀也是能答就答。 他覺得這位天子有些話多,因為天子居然問到了他科舉考試的事。 “明歲就要舉行會試,張先生和馮大伴都要朕好好讀文章,省得面對新科進士時出丑?!?/br> 眼下內侍仍然在,卻并未阻攔柳賀和天子的交流。 張居正與馮保達成了聯盟,前朝諸事由張居正負責,宮中掌印及皇帝的相關事務則由馮保負責,日講官雖由朝臣商定,但講官講課時說了什么卻都由內侍一一匯報馮保。 事實上,馮保對日講官的選定也有插手,他之所以與張居正聯手,除了陳洪想取代他之外,也是因為馮保不滿足于經營司禮監這一畝三分地,正德時劉瑾禍害天下,馮保自認為人不如劉瑾跋扈,但他也想如劉瑾一般當一個掌權的大太監。 柳賀便向天子講了自己讀書時的情形,從通濟社學講到丁氏族學,再談到自己和書肆掌柜還價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