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之士[科舉] 第74節
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進士出身的官員好歹是有基礎保障的,贊禮郎司樂這些被裁個數百人都無人在意,若是哪一日一百個進士被裁,御史們的奏章恐怕能把整個皇極殿給淹了。 …… 夏日炎炎,柳賀一日任務完成,又美滋滋地領了一日工資。 “澤遠,等我一起?!眳侵行薪凶×怂?,“明日休沐,我約了元卿喝酒,你可要一道來?” “去?!绷R笑道,“元卿兄前幾日還和我抱怨,說子道兄你成日約他喝酒,他的月俸都交給酒館了 ?!?/br> 吳中行聞言也是大笑。 幾人畢竟初次為官,對京城的新鮮感依舊還在,不過正如翰林前輩所說,當上社畜之后,他們對京城的山山水水便失去了興致,休沐日要么相約喝酒,要么在家休息,倒是沒有什么精力外出游玩。 柳賀、吳中行在翰林院中還算清閑,唐鶴征在禮部也沒什么事可干,正好衙門離得近,幾人便經常約在一塊。 柳賀和吳中行正欲走人,馬自強卻在這時進了史館,眾翰林原本還在談笑,一見到他連忙收了聲:“光學士?!?/br> “柳修撰你明日休沐?” 柳賀點頭稱是。 “明日你還得再來一趟史館,張閣老尋你有事?!?/br> 這話一出,滿屋子翰林的目光齊齊對準了柳賀。 眾翰林都知曉柳賀受器重,然而柳賀入翰林院才半年不到,就被閣老親自尋去,這待遇屬實不一般。 當然,眾人皆知,隆慶五年這批進士都是張閣老的門生,柳賀又是其中才學之最者,被另眼相看也是正常。 但這般理解不代表其他人心中沒有妒意,同為翰林,有人升得飛快,有人卻三年又三年仍是原地踏步,柳賀是后來者,卻躍居到眾人之前,自然會有人覺得不公。 “一甫兄,你才學也不遜于柳澤遠,如今卻叫他爭了先……” 羅萬化淡淡瞥了一眼說話之人:“澤遠能受賞識,皆是自那篇敕書起,若是仁兄不服,寫敕書時勝過他便是了?!?/br> 羅萬化與柳賀座位相鄰,據他所觀,柳賀并非那等阿諛奉承之人,相反,柳賀做事修史時極為專注,羅萬化幾乎從未聽他抱怨過半句。 在這史館之中,柳賀年歲最輕,原當是最沉不住性子修史之人,然而羅萬化曾看過他寫的條文,可謂句句翔實毫無疏漏。 修史之時,最擔憂的便是典章制度等無據可尋,柳賀卻總能觸類旁通,便是最難找的條文到他手中也成了易事。 同為狀元,羅萬化時常被拿來和柳賀作比較,但羅萬化品行一貫端正,他也相當佩服有真才實學之人,對旁人的話他并不放在心上。 …… 既然被張居正找了,柳賀和唐鶴征、吳中行的這頓酒也只能作罷。 第二日,柳賀便按馬自強所說來到了文淵閣。 百官都有休沐日,然而內閣事忙,即便是休息的日子,內閣之中也多有人值守,何況官至閣老者,哪一個不是勤勉有加? 文淵閣中有數間房,分屬于中極、建極、文華、武英四殿大學士及文淵閣、東閣二閣大學士,如今高拱為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為建極殿大學士,殷士儋為武英殿大學士,內閣中仍有不少空房,對下屬臣僚來說,找對位置很重要。 柳賀剛抵至內閣,正待張居正的中書替自己通報,就聽“砰”一聲巨響傳來,下一刻,殷士儋便自左首第一間房中怒氣沖沖而出。 左首第一間是何人辦公之處,京中官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柳賀正猶豫著該如何自處,殷士儋看都未看他一眼便拂袖離去,然而柳賀終究是沒有躲過與大佬們狹路相逢的命運,他還未蒙張居正召喚,高拱便自中極殿值房中踏出。 他自然是看到了在此等候的柳賀。 柳賀低頭拜見:“見過元輔?!?/br> “你是哪個衙門的?”高拱顯然也是氣得狠了,與柳賀說話時語氣也有些兇暴。 “下官是翰林院修撰柳賀?!?/br> “原來是柳修撰?!备吖捌沉松砗?,“既是張閣老尋你,那你便去吧?!?/br> 柳賀連忙退到一旁。 作為社畜,最尷尬的事無疑是看到領導吵架,高拱和殷士儋撕起來,別說他一個小小的翰林院修撰,就算他頂頭上 司馬自強來了也沒辦法。 好在高拱并沒有為難他的意思,柳賀也知道高拱看他們翰林院的一幫詞臣不爽,但高拱最近在忙著對付殷士儋,不可能再和張居正開炮,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掌,高拱身邊朋友越來越少,敵人越來越多,自然斗不過接納了徐階政治資源的張居正。 “弟子見過恩師?!?/br> 這還是會試之后柳賀第一次和張居正面對面,對方似是在讀一封詔,許久后才抬頭看了柳賀一眼:“澤遠來了?!?/br> “近日本官交予你的幾封文書,你都寫得相當不錯,下個月本官有意令你輪值誥敕房,你意下如何?” 柳賀答允下來。 輪值誥敕房可謂翰林官的夢想之一,誥敕房是距離內閣最近之地,可謂眾翰林發家的第一步。 應下輪值之事后,柳賀并未立刻離開,因為輪值誥敕房一事并不需要張居正親自找他,只需和馬自強說一聲就行。 果然,之后張居正將一卷書冊拿給他:“你來看看這一套法子如何,在這看,有何想法明日下衙前交予我?!?/br> 接到書冊那刻,只看了約兩三行,柳賀便知這即是張居正所設之考成法,以六科抑六部,以內閣制六科。 所謂撫按延遲,則部臣糾之,六部隱蔽,則科臣糾之,六科隱蔽,則內閣糾之。(注2) 眼下還是隆慶五年,張居正卻已經拿出了任職內閣首輔后才推行的考成法。 這意味著什么? 恐怕高、張之戰,張居正并非毫無準備,畢竟高拱先退陳以勤、趙貞吉,又將李春芳逼走,眼下只任武英殿大學士的殷士儋他都容不得,張居正又并非那得庸碌之官,自然會和他相爭。 那么眼下,張居正是在考驗他是否值得培養嗎? 柳賀心下感慨,莫非是自己太優秀了,穿越因素加速了王霸之氣的外溢,大明第一相虎軀一震,立刻發現了他身上的魅力不成? 如此優秀,他很抱歉。 第100章 朝事 考成法各條,柳賀看得極細。 張居正想推行改革,自然得先從管人一事上開始,若是連人都管不住,所謂改革也會是空談一場。 看過考成法的文冊后,柳賀自文淵閣退出,心中卻仍在思索著其中的條文。 以如今大明官場的境況,張居正能想到這招,心思可謂縝密至極,因而他的改革并非只是一條鞭法一個層面,而是全方位的。 今日張居正此舉,一方面恐怕是在考驗他,另一方面恐怕也是看他值不值得招攬。 上船還是不上船?這是一個問題。 換成旁人,若是被次輔如此看重,恐怕早已樂顛顛地投效了,然而柳賀畢竟知曉那段歷史,與張居正同行,不僅是志向能否達成那么簡單,更關乎身家性命。 柳賀在翰林院中的同僚,將來官至大學士、大九卿的有數位,但這些人多是在張居正身前不愿追隨,張居正身故后才在官場平步青云的。 柳賀乃是諸位同僚中最年輕的一位,哪怕是熬他也能熬過許多人了,張居正遞來的橄欖枝,他是接還是不接? 這段時日天氣依舊有些熱,柳賀一邊走一邊想,身上不知不覺冒出了許多汗。 京城的冬天冷到凍死人,夏日卻也不會給人涼爽之感,柳賀回家先灌了一大碗涼茶,之后便將自己關進了書房,悶頭思考這考成法是否還有可改進的地方。 到了家,柳賀就不必穿官服了,盡量穿得輕便舒適,他此刻在腦海中回想著考成法的內容,事實上,張居正想的這套法子已經很完備了,就算要柳賀想,他也只能從細枝末節上去完善。 以六科牽制六部,就是充分發揮臺諫之權,然而這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擴大了言官的權限。 張居正在世時,言官并不能將他如何,而到了申時行為相后,言官與內閣之間也展開了爭斗,之后爭斗愈演愈烈,到了晚明時,黨爭便也難以避免了。 柳賀覺得,這方面的危害也是要考慮到的。 還有考成法中的一些細節,柳賀覺得cao作起來有些粗暴了,還需要再商榷商榷。 他如此這般列了三四五六點,回家時他腦海中還在思索身前身后事,到了這時候,柳賀卻只想著該如何將這考成法完善好了。 無論如何,他做事只憑本心就好,心中是如何想的,那便隨心而至,好歹跨越數百年春秋來到這大明朝,他難道只想著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好自己的生活便足夠嗎? 如果只抱著這一目的,他現在其實已經做到了。 …… 第二日回翰林院當班,柳賀仍在完善自己所列出的一條條。 柳賀原先覺得自己列的不多,細數之下,似乎已經有了不少條,只是不知他將這些交過去,次輔大人內心又是如何想的了。 會不會覺得柳賀是個愣頭青,或是覺得柳賀刻意推拒他的招攬? 領導喊他提意見,他一口氣提了數條,這做法確實有些過分。 等到下衙的時間,柳賀很干脆地將自己所寫交給了張居正的中書,接下來的那幾日,他一邊慢悠悠地修史,一邊等待著張居正派人來找。 可惜等了幾日都毫無動靜。 張居正之前說的輪值誥敕房之事似乎也沒有了下文。 柳賀心中也不糾結,張居正若是覺得自己得罪了他,那得罪便是得罪了,除非是如申時行那般圓滑的人,翰林官誰能不得罪人? 柳賀未等到張居正的消息,朝堂之上,高拱和殷士儋兩人的爭斗日趨白熱化了。 監察御史趙應龍劾殷士儋因太監陳洪入相,殷士儋上疏自辯,說自己原本是一介草民,干詞臣干了二十多年,給皇上 講課講了九年,多么辛苦多么不易,皇帝沒聽趙應龍的話,反倒好好勸慰了殷士儋一番。 然而高拱豈會輕易罷手,他的得力干將韓楫又翻出殷士儋以往陳芝麻爛谷子的事進行彈劾,到這時候,殷士儋自然也該反擊了。 事情就是那么湊巧,高拱這頭指使人彈劾完殷士儋,那頭張四維之父專擅鹽利之事被御史郜永春彈劾了。 雖然殷士儋聲稱這事并非自己干的,但在高拱看來,這就是明晃晃的了。 殷士儋究竟是不是走了陳洪的關系入閣呢? 事情當然是真的,“取中旨入閣”可是在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的,其實明代走太監的捷徑入閣的不止一人,高拱自己當年能入閣也是因為太監助力,所以他在這邊揪著殷士儋打也是站不住腳的。 這一日上朝,柳賀可謂見證了大明內閣的火爆之處。 具體情節如下: 柳賀所屬的翰林院在早朝中一貫占據有利地形,這是大明官場公認的,畢竟將來的閣臣都出自此處,位置站得太靠后,讓這群儲相得面子往哪兒擱? 上朝上得早,柳賀自然有些瞌睡,他在翰林院中的同僚也是如此,眾人便聚在一處,說著京中有何處可賞花賞景,或是近日自己新收藏了一方徽硯,只為打發上朝前的這一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