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之士[科舉] 第35節
“我也是?!?/br> 兩人原想著再留一日,因唐樞明日還要再講,可惜回了客棧之后,山上忽然下起了雨,雨勢越來越大,明日恐怕不會停,兩人在客棧中收到消息,說唐樞身體不適,已在返鄉的路上了。 柳賀與施允只得回了府城。 不過即便唐樞未再講課,他的“討真心”一說也讓柳賀琢磨了許久,他看過心學諸派的文章,但親耳聽講學還是第一次,只能說看文章和聽講的效果截然不同,唐樞的此次講學讓 柳賀對心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感覺學有小成,便將自己的新收獲帶入看文章中,耿定向與李贄的往來文章被他看了數遍,加上一些其他文章,柳賀自認為對這位新任大宗師的文風有所了解。 至于有唐樞點撥的那篇文章,自茅山歸來后,柳賀每日都會研讀一次,不知為何,許是他文章功夫到家了的緣故,柳賀每日都能有新的體悟,每日加以修改,慢慢地,這篇文章已與最初時截然不同了。 “賀哥兒,吃點葡萄,綠豆湯要嗎?” 紀娘子在外面喊他,柳賀大聲回了一句。 這葡萄還是他路過句容時買的,有農戶在路上售賣,價錢比府城里便宜不少,柳賀和施允都愛吃,便掏錢買了兩串。 “再過些日子便不熱了?!奔o娘子數著日子,“這天熱得,連滾團都不愛動了?!?/br> 柳賀也深有同感:“等天不熱了,院試恐怕就要開始了?!?/br> “再遲些考最好,但也別太遲,若是放在寒冬臘月,考場里水都結冰了?!?/br> 紀娘子就是怕柳賀凍著或熱著,柳賀讀書太專心,一不注意就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好在他平日也常出去走動,也常常帶著滾團出去遛彎,氣色倒還算不錯。 畢竟有柳信的先例在前,紀娘子一直覺得,柳信之所以去得早,與他讀書刻苦并非毫無關聯。 不過紀娘子并未憂愁太久,等到了九月,府城中就傳來大宗師巡視的消息,按以往南直提學御史的風格,將一十八個州府巡視完畢后,院試日期就得發布了。 不得不說,耿定向為官果然端肅,在巡視各府時,他親自扒去了幾位生員的衣衫,以至于各府士子一改以往風氣,紛紛作出刻苦讀書的姿態。 九月末,柳賀在家中收到了一本程文集,乃是他們四月府試的士子程文。 唐知府都已離任了,程文集此時才出,足見效率之慢。 第46章 提學御史 府試的程文集裝訂自然不如鄉試、會試的程文集精致,但程文集上各項皆具,如考官何人,上榜士子何人都寫得清清楚楚。 丹徒柳賀之名緊跟在丹陽姜士昌之后,在一眾士子中高居第二,對柳賀來說,這就是榜上有名的光榮。 他的一篇四書文和一篇五經文都入選了此次程文集,其后還附了唐知府的點評,可知這程文集慢雖慢,質量還是頗高的。 不過各級科試的程文集皆是如此,畢竟程文集代表了一科士子的臉面,若是程文有誤,不僅考生面上無光,事態再嚴重一些,這便是考官工作的失誤,連考官都極有可能受到斥責。 柳賀的文章是此次府試《詩》一經的程文,而《易》、《書》等四經也皆有程文列于其上,之前唐知府張貼府試前十文章時柳賀沒來得及細看,正好借此機會再細細過目。 其實到了這大明朝,柳賀看過的書已有不少,但他依然不覺滿足,畢竟現下沒有手機,刷不了微博也上不了抖音,更別提看劇和小說,想他上中學的時候,一個人能在新華書店泡整整一下午,在這大明朝,即便是府城中最大的書肆也沒有新華書店的書多。 上輩子最無聊的時候,他連煙盒上的標簽都能一字不落地看完。 …… 府試過后,柳賀在府城士子中名聲已是不小,眼下府試程文出了,看過他文章的士子更多,他的名聲自然更進一步。 不過所謂聲名,也只是一群未過府試的士子在吹捧罷了,隨著耿定向將南直隸各府縣學巡視完畢,院試將至,通過府試的士子心思自然都在準備院試上了。 柳賀當然也不例外。 十月時,府城傳來消息,大宗師已在提學道張榜公告,提學試將于十一月初進行,錄取名額多少榜上并未細說,想來嘉靖四十二年的政策不會實打實地落實了。 這也是大明官場的一貫風格。 若是麻煩事,朝廷政令下來的那一年,執行度能達到百分之百,第二年打個八折,第三年再八折,之后便會拋卻腦后。 若是對眾人皆有好處的事,朝廷屢禁不止,之后便會成為定數。 即便耿定向為官清直,在取士之事上也難擋士林輿論,就如同考試擴招,擴招了皆大歡喜,可若是招生率下降二成,考生和家長絕對都會鬧的。 何況在這大明朝,取士是做官的唯一途徑,可以說是大明政治的核心之一,又豈是一條縮招之令能夠輕易逆轉的? 公告一出,就算柳賀平日讀書辛苦,此時也不由更緊了緊皮。 …… 而此刻的提學道衙門內,新上任的提學御史耿定向正在吃早飯,早飯與常人家無異,只多了一碟驢rou,因耿定向是湖北麻城人,更準確地說,他是黃安人,只此時還未有黃安一縣,正是因他的提議,黃安才建制為縣。 驢rou便是黃安特產,有天上龍rou,地上驢rou之稱。 等耿定向吃完早飯,便有下人來報,說本地某大族來訪,耿定向洗凈了手,道:“院試前一概不見?!?/br> 此次巡視南直隸各府,耿定向只覺江南一帶出眾的士子多,然而到了鳳陽、廬州及和州等地,士子文才大不如蘇松之地,但蘇松士子固然才華橫溢,為人驕橫者卻也有不少,稍不如意便群聚講學,甚至有妄議官府者。 他在這提學道衙門也是一日閑不下來,時刻有各府的豪族來訪,以期為本族士子謀個秀才功名。 南直隸的提學道衙門并不在應天府,而是在常州府的江陰縣,因南直隸合并了下江及安徽,需尋一處連接南北交通之地,這既方便提學巡視,也便于完成歲試與科試的考察。 耿定向很滿意提學道衙門的位 置,在江陰縣內,他這御史官位最高,便是遇上常州知府,他巡查一省學道,知府也得先讓三分,若是到了應天府,省城內有巡撫有左右布政使,且還有南京各部的官員,雖然南京的衙門都很清閑,是養老的好去處,可官員雖無實權,官階及俸祿卻都不低,得罪了任何一個都是麻煩。 相比之下,耿定向寧愿留在江陰。 耿定向喝完了茶,下人便呈上數卷文冊:“大人,這是各府呈上的程文集,請大人閱覽?!?/br> 耿定向掃了一眼,南直隸十四府四州的府試程文皆在此處了,還有如華亭、昆山及江陰這樣的科舉強縣,連縣試程文都塞了進來,耿定向也不好拒絕,尤其華亭縣乃當今首輔徐階的老家,他能一任南直隸提學御史,都是因為徐階的保舉。 各府州為何紛紛送來府試程文,自是希望耿定向能對本府士子網開一面,畢竟院試一場事關各府士子參加鄉試的資格,各府參加鄉試的士子越多,今后出舉人進士的幾率便越大。 耿定向進士出身,但他作學問時一貫欣賞純實的文風,并不喜這種進呈程文的行為,但眼下各級科試出程文集已成為痼疾,并非他小小一個提學御史就能改變的。 耿定向先看最上面幾冊,這都是來自科舉強府的府試程文,士子們果然文采出眾,但耿定向看久了,便會生出一股華而不實之感,只覺得這些文章文辭固然漂亮,卻不知平實典雅之美。 但耿定向也記下了數名士子,如無錫施策、蘇州劉瑊、武進唐鶴征等人名。 尤其武進唐鶴征之文,一看便是大家風范,與旁人為應試而寫的生硬文章截然不同,耿定向找來左右一問,與他一同來江陰上任的師爺笑道:“這唐鶴征乃是荊川先生先生之子?!?/br> “原來如此?!?/br> 荊川先生便是唐順之,這唐鶴征是唐順之的兒子。 之后耿定向又看其他各府的文章,只能說江南江北士子實力差距頗大,江南士子的文章中,耿定向能選出數篇合心意的,江北士子的文章卻只有寥寥幾篇而已。 耿定向之后便翻起了鎮江府的府試程文:“這鎮江府雖地處江南,文章不如蘇松多矣?!?/br> 不過他看了府試第一的文章覺得不錯,之后才知姜士昌乃是姜寶之子,當上府試案首倒也實至名歸。 “咦?”耿定向道,“這鎮江府當真奇怪,府試第一僅有一篇文章入選,第二卻有兩篇文章?!?/br> 他先讀姜士昌文章,于鎮江府試的水平已有了基本了解,此刻再讀柳賀文章,卻覺兩篇程文理通詞順,皆為不遜于姜士昌頭篇的佳作。 “那為何府試第一是姜士昌而非柳賀,莫非是姜寶的緣故?” 耿定向覺得唐知府不會犯這種基礎性錯誤,大明的官員要臉的還是多,即便本人相當不要臉,表面功夫還是要維持一下的。 耿定向特意派人去問,才知柳賀丟了案首全因為五言八韻詩的緣故。 “此人若是生在前朝,怕是難走科考一途了?!?/br> 但柳賀的文章他著實喜歡。 耿定向是心學大家,雖年少時專習程朱理學,但在文章上,他并不是保守一派,否則也不會與李贄交游,柳賀文章內容豐富,并非那等生搬硬套、矯揉造作之文,且文章往后可謂氣勢磅薄,大家的輪廓已是成形了。 他又在清單上記下柳賀名字。 待十四府四州士子的文章都看完,耿定向也不由揉了揉腰:“江南之地文章風采果然非凡?!?/br> 耿定向雖這么感慨,但他是湖北人,會試考的也是南卷,湖北科考競爭力已經不弱,但依然不如江南。 自有科舉始,江浙二省及福建江西等地的科考實力便不容小覷,如宋時的福建官員,王安石甚至都忍不住以“福建子”之蔑 稱形容福建人,只因閩人在宋一朝出了不少jian人,王安石變法毀于呂惠卿,呂惠卿是閩人,章惇是閩人,蔡確、蔡京等jian人傳上有名的都是閩人。 而到了明朝,浙黨也曾輝煌一時,出了多位內閣成員。 而南直隸這邊,大概是自古以來,結黨的倒是不多,畢竟到了后世老鄉這個概念要精確到鎮,要是一個村的才更親切一點。 但不管怎么說,能結成一派,以一省之名代表一批人人,足以證明這些地域科舉實力的強勁。 …… 柳賀自是不知自己的大名已經到了提學御史這里。 天氣涼快之后,他讀書更是勤快,每日讀書、練字、寫文章不休,他一日至少寫上五六篇文章,兩三日便能讀完一本書,效率甚至比在丁氏族學時更高一些。 畢竟有紀娘子cao心他的生活,他吃得好睡得好,閑暇無事時還有貓玩,每天都覺得精力相當充沛。 柳賀的習慣一直保留到了院試之前。 等到了院試前幾日,他將自己所作文章整理了一番,只見竹紙摞得老高,筆筒里毛筆也寫禿了好幾支,手上的老繭更是變硬了不少。 但柳賀并不覺得累,反而有種滿足感。 對即將到來的院試,他心中也多了幾分自信,無論如何,他的準備已經足夠充分,至于取不取,決定權在考官身上,而非由他來定。 …… 院試之前,柳賀去了一趟施允家,商議該如何出行,考試該備些什么,兩人雖未考過院試,但對院試的流程卻已耳熟能詳,出發之前丁顯幾位先生還特意把兩人叫去族學,叮囑兩人院試中的注意事項。 柳賀與施允都不太緊張,畢竟之前已經考過縣試和府試了,院試的流程與這兩場不會相差太多。 第47章 赴考 紀娘子為柳賀打點的行裝可謂細致到極點,連衣服都多塞了幾件,只怕考場上冷,柳賀一不注意就會凍著。 “娘,不會的?!绷R無奈道,“穿厚了我手腳伸展不開,字就寫不好了?!?/br> 這個時代的衣服可沒有現代那么柔軟,衣服硬往里塞就硬邦邦的,寫字的時候難免會感到拘束。 何況現在還不是最冷的時候,以他的一身正氣勉強還能扛住。 其實天最冷的時候,柳賀甚至考慮過拔點鴨毛做一件大明朝的羽絨服,之所以沒有考慮鵝,實在因為大鵝太兇,他加上滾團也打不過,但是鴨子的話……這么干實在太對不起鴨鴨。 下河村養鴨的人家算不上多,就算養了,鴨子也是等著下蛋用的,還要賣去集市換錢,懂事的小孩子都知道要把鴨子給保護好了。 人生多艱,他是注定當不了發明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