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177節
書迷正在閱讀:和美強慘繼子上了帶娃綜藝后、繼室千金、嫁給殘疾哨兵,帶他重返SSS級、我在年代文里擺攤、穿書后我靠玄學爆紅全網、寡母對照組不干了[六零]、長嫂、七零海島擺爛后媽、直女在ABO世界里一天25小時反同 (h)、春思亂
對姜國歸屬感最強的,是原本就歸屬于姜國的國人,新收服的宋鄭齊三國,確實需要姜蓁近距離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但巡視天下,也是需要資本的,姜大頭禪位之前,一直都待在宮里,活動范圍,也就在都邑。除了姜大頭身體差,路況不好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沒有那么多錢。 君王出行,又有那么多人隨侍,消耗在路上的物資就是海量。 不過姜蓁有錢得天下皆知,郭凡是不愁這個的。 因為姜蓁在路上耗費的時間太多,明明快馬幾天就能到的路程,姜蓁走了一個月。 永安城雖然是新建的城池,街邊還有許多房子還沒修好,但一進城,大家就能感受到nongnong的煙火氣。 “不是說都邑至少有一半的人搬到永安城來了么?怎么看起來沒有都邑熱鬧?!苯箢^推開車窗往外看。 姜蓁也跟著看了一眼,好笑的說道:“父王難道不覺得,永安城的街道,比舊都更寬闊嗎?” “倒也是這個道理。地方大了,就顯得人少了?!闭f著說著,姜大頭就忍不住感嘆:“你這個新城也修得太大了?!?/br> 永安城的街道,窄的有三米,寬的有上百米,遠遠的看著,都讓人驚嘆姜蓁的大手筆。 朝中的大臣,忙著政務,很少能抽出空閑時間跑到永安城來,有些大臣也是第一次見識到永安城的巨大宏偉,從進城開始,就驚呼聲不斷。 “這永安城確實擔得起天下第一城的名號?!?/br> “建城這么短的時間,永安城就已經熱鬧至此,我姜國果真是眾望所歸?!?/br> 天下有錢人都在往永安城擠,永安城的發展速度,可以用飛來形容,到處都是正在修建的房子。 等建設完畢,永安城只會變得更加氣派。 永安城這邊在吭哧吭哧的搞基建,衛國今年的日子卻不太好過,國內旱災導致饑荒就不用說了,匈奴也南下劫掠。 姜國今年也有部分地區遭遇了旱災,可姜國地域更廣闊,別的地方風調雨順,就能把旱災那邊的坑給填上,衛國卻沒這個實力,如今內憂外患,處境艱難。 在人力不能對抗大自然的時候,天災就會經常出現。 要是姜國不治水修壩,也會隔兩年發生一次水災。 衛國發生旱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和匈奴干仗,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內憂和外患,衛國都扛得住,就是苦一點而已,他們都已經過慣苦日子了。 衛王唯一擔心的是,姜國借此發難。 “今年匈奴的攻勢確實格外兇猛。只希望姜國不要在這個時候,來給我們找事?!?/br> 衛王生怕姜國為了一統天下,不講武德。 要是姜國再摻和進來,衛國絕對扛不住。 就在衛王心中提防的時候,姜蓁也確實采取了行動。 “王上,姜王那邊派了使者過來。不會是想在此時逼我衛國投降吧?” “八成是這樣。姜王那人一肚子壞水,能干什么好事?!毙l王冷哼一聲,說道:“姜王要是把我惹急了,也別怪我不講道義!帶使者來見我,我倒要看看姜王想干什么!” 使者見到衛王,行完禮之后,就不卑不亢的說道:“南下劫掠的匈奴,既是衛國的敵人,也是姜國的敵人,此戰姜國愿助衛國一臂之力,愿意給衛國提供一批糧草,一批藥材和一部分自愿前來的醫者?!?/br> “嗯?”衛王皺眉,問道:“姜國助我的條件是什么?” “無償。這批物資,是姜國免費贈送,不需要衛國做什么?”使者發自內心的說道:“我王仁善,只是單純的想幫一幫衛國百姓而已?!?/br> “仁善?” 衛王倒是想譏諷幾句,但這批物資太香了,哪怕有貓膩,衛王也想吃下去,所以陰陽怪氣的話到了嘴邊,他又憋了回去,強笑著說道:“姜王此時愿意助衛國,確實仁善!” 第201章 她把我當什么 衛國內憂外患,姜國沒有趁此機會出手不說,還免費支援了一大批物資,這做法,連衛王都挑不出什么刺來。 “我中原諸侯,同出一脈,衛國與姜國本就該守望相助?!毙l王一臉真誠的說道:“若姜國以后有事,衛國也不會袖手旁觀?!?/br> 守望相助什么的,都是虛話,姜國和衛國以前又不是沒打過,都企圖吞并對方。 衛王曾經也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物,如今迫于形勢,不得不給姜蓁戴高帽子。 總不能吃了人家的,還罵人家,衛王的臉皮還沒厚到這個程度。 姜國來的使者才不管衛王怎么說呢,自顧自的吹捧道:“我王心思醇厚,最見不得百姓經受戰亂之苦,衛國此次若能大敗匈奴,便不算辜負我王的好意?!?/br> “姜王放心,哪怕沒有姜國幫忙,區區胡人,也不能拿衛國怎么樣?!毙l王一臉自信。 他們和匈奴打仗,為的是自己,可不是為了姜國。 在姜國來援之前,衛陽就已經帶著大軍去前線,雖然他們自己能行,但姜國的這批物資,確實大大緩解了衛國的壓力。 等送走姜國來的使者,衛王才好意思帶著大臣仔細清點姜國送來的東西。 “姜國此次送來的糧草,比我想象中的多?!毙l王的語氣盡量鎮定,免得讓自己顯得小家子氣。 左相倒是毫無顧忌,十分驚訝的說道:“姜國的手筆也太大了。朝廷送去前線的糧草,也堪堪比這多一倍而已。姜王居然就把這批糧食送我們了?!?/br> “姜國的糧食產量,又豈是我衛國能比的?姜國能拿出這么多糧食,不稀奇?!鞭r師淡定的陳述事實,夸道:“麥子是磨好了的,稻子是去了殼的,僅這一點,就能節省我衛國大量的人力?!?/br> “加工好的糧食不便儲存,姜國此舉應該是故意的?!?/br> “目光別那么狹隘,姜王都愿意送糧食了,自然不怕我們積存糧草對付她,姜國有攻城利器,什么時候打過消耗糧草的持久仗?!?/br> 鑄造局的官員此時也跟著幫腔,“姜國不止有攻城利器,還有大批的水磨,能日夜不停的磨面,送處理好的糧食,確實是為了方便我們。而且聽說姜國研究院有個叫蒸汽機的東西,更加節省人力……” 這些話聽著刺耳,衛王一揮手,打斷大家的閑談,吩咐道:“把這批東西都送到前線去?!?/br> 衛王就倆嫡子,太子在姜國為質,還有一個就在前線領兵打仗,所以送到前線的這批糧食,沒誰敢動,完完整整的送到了衛陽手中。 除了糧草,醫者和藥材衛陽也一同接收了。 這批醫者一到前線,就直奔主題,“大將軍,俘虜呢?還有剛死的尸體,也給我來幾具?!?/br> 想了解人體構造,就得親自動手,但姜蓁為了醫者的名聲,在這方面,設定了非常嚴格的要求。 所以這批醫者只能另辟蹊徑,跑到衛國來練手。 有姜國醫者幫忙,能大大減少兵卒的傷亡,衛陽基本上是有求必應,要什么給什么。 “你們衛國的醫者,也是看了我姜國醫療手冊的吧,這傷兵營弄得還挺干凈,就是能用的人太少了?!?/br> “清理縫合傷口很簡單,可以召集主管后勤的壯男壯女培訓,教個十來天,差不多就能用,” 這群醫者愿意主動跑到前線,首要目的是能合法解剖,其次才是替衛國干活。 為了自己能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他們并不吝嗇對衛國醫者的培養。 止血包扎在醫學上,連入門都算不上,他們也沒有藏私的必要。 在這批醫者的努力下,衛國立刻就多了幾批醫療小隊,穿梭在各處救治傷兵。 衛國的軍隊里多了兩百醫療兵,但卻多活了不止兩千人,這確實是一筆極其劃算的買賣。 “怪不得姜國軍隊每次打仗的傷亡都很低,除了大炮,這群醫者也有很大的功勞?!?/br> “這才多久,我衛國的兵卒,就已經被姜國醫者收買了?!?/br> “可我衛國和姜國,遲早會有一戰……” 談起這件事,衛國的一群將領,都覺得壓力如山大。 光是從種種細節上,他們就能窺見未來的成敗。 這次他們對陣匈奴如此順利,姜國送來的支援,至關重要。 所以就算他們此戰勝利,收獲了十幾萬匹牛馬,衛王的心情也不是很樂觀。 他們總不能次次都靠姜國吧,關鍵還是要自己支撐起來才行。 “衛國的糧食產量想要提高,只靠糧種也不行,衛國也需要跟姜國一樣,好好修整一下國內的水利,方便以后灌溉。否則下次天氣一旱,我衛國的糧食就又歉收?!?/br> 聽衛王提起這事,右相就忍不住勸道:“這水渠,沒個三五七年,怕是不能見成效?!?/br> “這些事情,早晚都是要做的。若不改變,我衛國只能日漸積弱?!毙l王下定了決心,說道:“這次姜國送糧,雖然是無償,但越是不要錢的東西,背后的代價就越高。這次俘獲的牛羊,給姜王送一半過去?!?/br> 之前接受姜蓁的援助,是因為衛國確實沒法了,為了前線的將士,哪怕衛王心里憋屈,也不得不捏著鼻子收下那批糧草。 現在緩過來,衛王就想把欠的東西還了。 姜蓁的便宜,哪是那么好占的。衛王總覺得里面有坑。 草原上的牛羊,滋味更加鮮美,姜蓁毫無心理負擔的接收了衛王還的禮,連著在王宮里搞了兩次全羊宴。 吃了衛王送來的羊,聽說衛王準備修整國內的水利設施,姜蓁立馬就熱情的送了一疊圖紙給衛國。 除了圖紙,還有陳冬的兩個學生,主動請纓,想跑去衛國刷經驗。 再次接收到姜國的援助,衛王心里一點開心的感覺都沒有。 “這姜王,怎么對咱們衛國的地形了如指掌?”衛王拿著姜蓁的信,煩悶的說道:“我衛國修渠,她姜王來湊什么熱鬧。怎么哪哪都有她呢?!?/br> “那咱們還修嗎?” “修,怎么不修,不把國內的糧食產量提上來,以后憑什么跟姜國斗?!毙l王說得咬牙切齒。 “那姜國來的人,咱們用嗎?” “不用他們,難道讓寡人自己上陣?還是你去?你會嗎你?”衛王反問。衛國有沒有這樣的人才,他心里還能沒點數嗎? 可姜蓁不單單只提供圖紙和人才,連施工必備的特制滑輪之類的東西,姜蓁也毫不吝惜,衛國要多少,姜國就賣多少。 衛王一邊用著姜國的東西,一邊悄悄捶桌,“這姜王真不是個東西,把我衛國當什么了!” 第202章 烏鴉嘴 衛國的地盤,在姜蓁看來,未來都是自己的,她提前履行自己的職責,可沒什么毛病。 她幫衛王搞規劃,總比衛國那群外行亂來的強。 “沒錢也沒關系,這批鋼筋可以先賒賬,后面你再慢慢還?!?/br> “缺人的話,我再幫你在國內吆喝一聲。姜國多的是這樣的人才?!?/br> 衛王一邊拿著姜國的好處,一邊在心中安慰自己:沒關系,以后他都會還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