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醫院都穿了 第174節
潤和帝忽然開口:“太子比孤厲害得多啊……” 老臣們又慌了,這話可怎么接? 用虎父無犬子?還是用青出藍而勝于藍? 他們揣摸不透潤和帝這句話的多層含義,內心慌亂又忐忑。 潤和帝說完笑而不語,如果每句話都要細品弦外之音,那一日又一日該怎么過? 第166章 飛來普通話考試 潤和帝愉快地閉目養神。 搶救大廳的老臣們絞盡腦汁地琢磨, 只是徒勞,干脆與潤和帝一起閉著眼睛。 大廳里靜悄悄。 說來也怪,自從種子入土以后, 總是白天晴晚上雨, 這讓守在桃莊的農戶們連澆水的差事都省了。 小徐每天到桃莊轉悠一圈, 因為能做的都做了,接下來等出芽抽苗就急不來。順利的話,最快半個月能看到出芽;慢些的可能要一個月。 每天轉悠一圈不為其他,只是看看土里有沒有出蟲, 出的什么蟲,該如何防治?遇到有些棘手的問題還要拿出手機拍照留存。 但農戶們急啊,恨不得一晚上就能破土抽芽,于是, 小徐轉到哪里,他們跟到哪里, 主打一個盯到底。 當然,司農寺的官員們不甘示弱,每天拜托譯語人請教小徐農仙,一群“十萬個為什么”。 一來二去的, 不止譯語人的翻譯水平日益精進,小徐也能說些大郢語。 尤其是官員們總結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度量轉換單位,當小徐回答畝產量時, 驚得他們個個眼冒金星,如果真的有這么高產量,哦, 不,哪怕只有五成產量, 對大郢而言也已經是匪夷所思了。 還有一點,稻麥類需要脫粒去殼,但土豆和紅薯都不用,洗干凈削皮煮食就可以吃,特別方便。 天亮到天黑,周而復始,也許是溫度適宜,也是天公作美,半個月后,紅薯地和土豆地都陸續冒出小苗,看著很小卻生機勃勃。 農戶和官員們望著新綠的小苗,久久不能回神,直到小徐農仙告辭,他們才反應過來,開心得手舞足蹈。 有成果的不止桃莊試驗田,經過刻苦又專注的學習,國子監和太醫署的學生們終于迎來了“飛來普能話考試”,雖然準備充分,但免不了考前緊張。 然而,一個新的考試消息突然傳出。 主考官不是魏璋,而是飛來醫館的“金老”、“急診科文浩”、“婦產科崔瑩”和“護士長周潔”的四人隨機在線對話,并且考完立刻出成績,完全不用等。 原本互相裝謙虛的學生們,瞬間一臉懵,謙虛突然就變成了心虛。 考試從破曉時分開始,持續到亥時才結束,通過率只有七成;但綜合評價下來,太醫署的學生們通過率在九成以上,而且有一半是女學生。 相較之下,國子監學生們的顏面丟得有些大。 魏璋整理了所有學生的成績,送到盧祭酒的面前,誰也是沒想到考試成績會是這樣。 更氣人的是,有六名學生直接對著“婦產科崔瑩”大喊美人,十足的登徒子模樣。 盧祭酒當場除這六人的學籍,由旅賁軍帶著說明書信直接送回家,當晚就被阿耶阿娘“混合雙打”。 更讓國子監的學生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上午,之前因為眼睛問題而退聘的三位博學家老師出現在了國子監的大門外,眼神清澈又明亮。 三位老師下山前聽說學生們考試的事情,趕不及回家先到這里來看成績,卻受到了暴擊,沒錯,國子監輸給了太醫署,真是豈有此理! 一位老師氣得渾身哆嗦:“你們是全大郢最好的學生???!” 另一位老師淡淡地留了一句:“沒去過飛來醫館的國子監學生,一定會后悔!” 最后一位老師捂著胸口,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但憤怒的眼神怎么也擋不住。 大郢“尊師重道”,三位老師氣成這樣,國子監的學生們立刻上前賠罪道歉。 三位老師一拂各自衣袖,跟著盧祭酒去了藏書閣,四人目光相對,除了婉惜,更多的是敬意。 三位名師怒斥國子監學生的事情不脛而走,在國都城的貴族世家圈里引起不小的震動。 而太醫署卻是完全不同的畫風,考試結束以后,學生們長舒一口氣,總算沒有太丟人;但之后就是白奉御說的,非常難而且又厚又重的教材。 新上任的太醫署令樂得合不攏嘴,早在太醫署學生趕去國子監上課的日子,就派人按飛來醫館提供的圖紙,建造專為學習臨盆分娩術的女學生教室、教具、cao作室和分娩室。 太醫署內那一片區域都被歸為“婦產院?!?/br> 太醫署想得非常周全,這些女學生先在“婦產院”學習和練習,聽說醫館的女醫仙也會下山親自指導,到時肯定需要幽靜的住所,所以住所也準備了好幾間。 唯一擔心的就是女醫仙不來。 考試結束,一切準備就緒,女學生們可以無縫銜接,繼續上課。 當各科教材運進太醫署,學生們全都傻眼了,怎么這么大,怎么這么厚,每本書的每頁紙上的字都密密麻麻? 太醫署令大笑著安慰:“這是尋常人做夢都想不來的機會,你們可一定要抓牢?!?/br> “是!”學生們立刻整齊行禮。 太醫署的全體師生都聚集在大廂房內,通過投幕上急診科文浩的《解剖學》和《生理學》。 學生們本來以為,這些書本這么大又這么厚重,念在第一天上課,文浩醫仙會講解得清楚明了,給他們一些適應的時間。 萬萬沒想到,文浩兩節課時間,上了將近三十頁的《解剖學》,所有的名詞解釋都是記憶點,簡稱全書都是重點。 學生們上完《解剖學》的課聚在食堂吃午食,雖然太醫署里提倡“食不言寢不語”,但第一節 課實在太刺激了,讓他們忍不住邊吃邊討論。 純純的,越吃越激動,越激動嗓門越大。 嗓門一大就容易吵架,反正最后誰都不服誰,不服怎么辦? 下戰書! 明天誰能在文浩老師的早間抽考里拿到高分,誰就贏。 學生們第一課受到的震撼和沖擊,在午食與爭吵中漸漸散去,還是怎么也想不到,下午的《生理課》更加讓人頭疼。 一天課程結束,學生們有氣無力地回到各自的宿舍,強打精神背章節內容,也因此發現了一些博聞強記的學生。 畢竟,經過太醫署令的鼓勵,對學生們來說,能通過第二天的早間抽考就是讓人愉快、并惹人羨慕的事情。 第167章 授課前看個病 ? 太醫署的學生們痛并快樂地學習, 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稍稍適應了文浩的上課節奏。人嘛,一適應就會抽空給自己找樂子。 目前, 太醫署最熱門的話題人物必定是“少年郎老師 飛來醫館名醫文浩”。 因為大郢男子有蓄須的習俗, 所以看起來顯老, 其實年齡最大的也只有二十四,最小的十九歲。 所以,當文浩第一堂解剖課連線時,冷不丁看到一群比科主任年齡還大的學生們, 整個人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當然,沖擊是相互的。 太醫署不止學生們,就連老師們也在大廂房角落里蹭課,冷不丁在投幕上看到仿佛少年郎的“文浩老師”, 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這, 這,也太年輕了! 學生們普通話考試的時候,有一部分人連線過文浩,因為考生很多, 時間非常緊,連問候寒暄都沒顧上,直接問答。 震驚歸震驚, 禮數當然不能少,所以師生們都認真地行了拜師禮。 文浩坐在筆記本電腦前面,強忍住想捂臉的手, 在急診大廳冷眼旁觀這么多的世事無常,年輕的臉龐, 襯著歷經世事的眼神格外高深,能透過投幕震懾每位學生,上課時更是一個字廢話都沒有。 一堂課結束,文浩特別慶幸下山的路不適合開車,救護車也沒油了,不然,要是去太醫署面對面上課,估計能當場摳出一座飛來醫館。 但是,文浩的慶幸沒能維持多久,一個重磅消息就這樣砸來,國都城到桃莊的石板路鋪好了。 最先發現的是酷愛欣賞山景的蘇溪主任,每天閑來無事就坐在自家小陽臺上,看書、賞山景,順便瞅兩眼修路的情況。 蘇溪主任給中醫科安主任發了消息,很快消息就傳遍了整個醫院。 鄭院長和金老聽了怔住三秒才回過神來,原來“基建狂魔”不分時空啊,可是那么多石料和人工從哪里來?難道他們能未卜先知,知道要修路? 正在這時,金老就接到魏璋的電話: “金老,國都城到桃莊的路都已經修好,路寬可以讓兩輛救護車相對而開,夠寬敞也夠平整?!?/br> 金老很好奇:“怎么做到的?”總共一個月多五天。 魏璋刻意壓低嗓門:“陛下……帝陵停工了,能工巧匠們都上過醫館,知道馬路要平整到什么程度,那些石料是早就預備的……金老,您明白嗎?” 掛斷手機,金老一時不知道該有什么樣的表情,看向鄭院長:“他們把城外筑帝陵的備用石料拿出來了,那些工匠們都走過我們的大馬路,就……沒想到會這樣物盡其用?!?/br> 鄭院長拍了一下手:“妙??!” 緊接著,鄭院長就接到了電話,是太醫令借用魏璋的手機,由譯語人同步翻譯,大意就是石板路已鋪成,不知道名師文浩何時到太醫署授課? 半小時后,文浩收到鄭院長的新消息:“打算什么時候下山?” “鄭院長,我現在就聯系魏璋?!蔽暮频拇笱劬D了轉,既然下山在所難免,那就沒必要糾結,只要讓太醫署的師生們忙得沒時間找自己聊天就行。 …… 天剛蒙蒙亮,文浩開著自己的新能源車進入“天梯”,副駕位上坐著唐彬彬醫生,后排坐位和車后廂里塞滿了教具模型和試卷,生活必需用品,換洗衣服,電子游戲機和vr眼鏡,以及各種充電器。 唐彬彬一個大登山包裝所有,欣賞“天梯”四周的山景,覺得這樣也不錯,婦產科病房空空蕩蕩,在宿舍躺平和下山之間選了后者。 出了“天梯”,文浩調轉車頭駛離桃莊,行駛在新鋪就的石板路上,道路兩旁是曠野和密林,在車前頭的照亮下,忽然就有了自駕的樂趣。 “還別說,這路鋪得真不錯?!碧票虮驌u下車窗,盯著路面,又看向曠野,耳邊是晨風拂過樹林草叢的細微響動,特別清新的空氣進入鼻腔,真舒服。 正在這時,魏璋打來語音電話:“太子殿下通知,今日開城門的時間晚半個時辰,你們注意安全。開到延平門,摁三下喇叭,東宮冼馬就會帶你們進城?!?/br> “知道了?!碧票虮蚧卮鸬煤芊笱?。 “王強、簡英和黃石三個人的早食,還有我的早食都帶了嗎?”最后一問才是魏璋的重點。 “帶了?!蔽暮茠炝穗娫?。 路況良好,路上沒牛沒馬沒行人,文浩直接把車速拉到一百,只用了三刻鐘就開到了延平門,摁三下喇叭。 很快,東宮冼馬出現在大開的城門旁,向他們點頭微笑。 文浩和唐彬彬清楚地看到城門不遠處拴著的馬匹,以及寬敞無人的主路,連路面都比之前干凈許多,也不知道國都城上下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才做到。 效果顯而易見,吹來的風里沒有動物bb的味道,讓人舒服。 文浩招呼:“上車擠一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