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全息游戲好逼真[快穿] 第64節
果然下面好半天沒有回話,他哥漸漸失去了耐心,直接問:“識字嗎?” 美人像是被驚動的幼兔,下意識地縮了一下,顫著聲細聲細氣回答,“……識、識得幾個?!?/br> 然而這美人驚慌、充斥著破碎美感的一幕仍不能讓他哥有絲毫觸動。 談自非聽完這話就果斷:“晉州學堂還缺老師,你去那里吧?!?/br> …… 就這樣,談自非心滿意足地結束了這場臨時觸發的[人才事件]。 感謝幽州的大手筆人才輸送,雖然素質參差不齊,但是這年頭只要識字就是高級勞動力了,有點技術更是牛逼。 旁邊目睹了全程的郭旭表情都木了。 他只是在想一個問題:事情到底為什么會發展成現在這樣子? 這事的最初還是從茹夫人開始…… 亂世之中最要緊的還是武力水平,他哥接手了奎縣以后,立刻著手訓練武裝力量,在極短的時間就拿到了一支規模不大,但是素質很說得過去的軍隊,再加上他哥那戰無不勝的軍事素養,以一縣之地占據整個晉州幾乎沒費什么力氣。等晉州本地的大族意識到的時候,他哥已經脫離了“潛力股”的范疇,成了一個必須結交的重要人物,茹夫人就是這時候被送到他哥跟前的——茹家家主的親meimei,未來在史書上留下一筆的女性代表人物。史載這位茹夫人遠嫁云州,后云州州府醞城遭敵軍圍困,這位茹夫人親自披甲上陣、代夫守城數月,直至援軍到來。 而那時候郭旭這邊的情況是,他哥雖然打下了地盤,但是因為勢力擴張太快、手底下沒什么能用的人才。雖然他哥本人是一個人能當十個用的人形ai,但是也不能所有事兒都他哥親自上。這么一個歷史名人撞到眼前,郭旭當即明戳戳地暗示了一下他哥:用人不要太局限于性別。 郭旭不太知道事情的具體是怎么樣的,反正等茹家和他哥談完之后,本來的親事沒了,茹夫人成了他哥的下屬。這個“夫人”也沒什么別的意思,是和“先生”差不多的尊稱。 世家大族并不是傻子,他們要的只是保證自己在晉州一如既往的話語權,既然這樣,到底是聯姻還是當下屬沒什么區別。甚至后者還更令人安心些,畢竟亂世之中拋妻棄子實在太常見了,茹家只是在晉州本地有些影響力,看這位年輕的州牧如此摧枯拉朽之勢拿下晉州就知后者的眼光不僅局限于這一州之地上,那么到時候茹夫人是否要退位讓賢還未可知。 但是為人臣屬卻不同,對于一方勢力主人,許多時候是連親兒子都可以扔,也要保住人才——畢竟兒子沒有了還可以再生,但是人才卻是東山再起的資本。 茹家對茹夫人有信心。 茹夫人也不愧是在男權社會青史留名的女人,她雖然因為守城之戰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本人真正擅長的其實在于內政——就是那種每個造反勢力發展過程中,不顯山不漏水,但是絕對不可以缺少的重要人物。 郭旭懷疑就是因為他哥手氣超歐地第一把就抽出了一張ssr,之后成了慣性思維,一旦有人打算往他后院塞人,第一反應就是安排工作??善谶@個人均胎教肄業的文盲大背景下,他哥這做法還不能算錯,畢竟能送到他哥跟前的美人最起碼識字,再有點特長、那就更不得了了,四舍五入一下,起碼是個博士畢業生??! 郭旭就這么眼睜睜地看著他哥在一路跑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現在已經快要拉不回來了。 郭旭痛心疾首:不行!學堂得繼續擴大規模!不能僅僅局限于晉州城內??! 先定個小目標,識字率基本普及。 這個認得字就已經是高知的時代真的夠了! 還有,哥你多少清醒一點,人家真的不是被送來給你打工的??! 第70章 戰亂世界16 郭旭從談自非那邊離開后, 路上遇到了廖陣,后者打量了兩眼郭旭的表情,一點都不意外地問了一句, “主公又沒有留人?” 郭旭面色沉重地點頭。 反倒是廖陣像是不以為意的樣子, 只是問:“那小公子呢?可有中意的?” 郭旭一腳踩歪,差點跌到坑里去。 他還以為之前廖陣只是說說呢, 沒想到這人居然來真的! 他僵硬轉頭,清了清嗓子,干巴巴道:“我年紀還小呢,廖先生說笑了?!?/br> ——你這樣可是犯罪??! 廖陣像是輕輕嘆了一聲, “再等兩年……” 郭旭:?! 瘋了嗎?為什么他都穿越了,還要面臨催婚?! 催婚一個十幾歲的未成年不覺得離譜嗎?要催也該催他哥去?。?! 廖陣看了少年這直白到寫在臉上的表情,忍不住莞爾:這一點倒是同他兄長不同,這位小公子還是有的磨呢。 廖陣不擔心主公子嗣問題的原因也很簡單:主公已經有繼承人了。 雖說自古以來的傳統都是父子相傳,亂世之中最多的卻是“兄終弟及”,幼主是守不住家業的, 更可能的是被部將奪權,這么一來有沒有兒子倒成了主公私事, 他們屬下并不好過度過問。主公大抵是擔心日后出現兒子同幼弟爭權的血脈相殘局面, 才從根本上絕此可能。 至于兄弟倆不同的姓氏,廖陣倒是沒放在心上,畢竟沒猜錯的話,“談”也并非主公原本姓氏。兄弟異姓,若是他日大事落敗,小公子說不得也能借此保住一條性命。 這為兄之心,果真拳拳。 就是不知小公子是否領會到了…… 郭旭要是知道廖陣的想法,大概說上一句“你想太多, 我不過是個替身罷了”,但是這會不知內情的他只被廖陣的眼神看得渾身發毛,再想想對方剛才在法律邊緣大鵬展翅的危險話語,他頓時不敢留在原地了,連忙道:“我突然想起來,工程部那邊還有點問題,已經催了我好幾天了,我就不陪廖先生了?!薄孓o! 廖陣看著少年逃也似的倉皇離去的背影,忍不住搖頭失笑,但是想起對方所說的“工程部”又陷入思考。 廖陣站在街角眺望了一陣兒,觀察著這繁華晉州城的一隅。 在穆室王朝南遷之前,這個晉州城已經幾度戰亂、民生凋敝,可是這才僅僅三年時間,此地就已經天翻地覆。如今站在城池之中,全感受不到曾經戰亂的陰影,更別提許許多多此前見也沒見、但卻著實有用的新奇東西。 廖陣禁不住想起了那位彭壯士的所言:……小神仙? 這位小公子總能拿出些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新鮮事物,確實像是世外之人,但是接觸之后就會發現,兄長身上的神性才更重一些。 是人就會有弱點、有欲望,但是這位主公卻不然,他完完全全像是為了平定天下而生,沒有一點個人私欲。 有這樣的人當主公當然是極好的,但是從私人的角度而言,廖陣卻覺出些可怕來:這樣無欲無求的人是真實存在的嗎? 遠處的鐘鼓樓定鼓聲響,撞鐘的聲音告知著時刻,廖陣下意識默數著次數,不由恍然:到了下工的時刻了。 果然,不消一會兒,街上便熱鬧起來。 攤販賣力吆喝著招呼工坊出來的人,這晉州城內,家里出一個人去做工就足夠養活一家老小了,這些工人多半手里有些閑錢,都是大主顧,自然很得攤販喜歡。 偶爾也有一兩個穿著學子服的少年穿梭其中,拿著長輩給的幾枚銅錢在小攤附近徘徊著。卻有人不幸被正下工的爹娘逮了個正著。 婦人的聲音洪亮:“好啊,劉大驢!我說你奶怎么說你日日都回去這么晚,原來在這兒遛?。?!” 被拎著耳朵的少年嘶嘶地吸氣,但仍舊大聲辯駁,“劉達??!我有大名叫劉達,娘您別老大驢大驢得叫、同窗都笑我呢!” 婦人不為所動,“他們笑的是名字嗎?笑的是你考倒數!你娘我在織造局里月月都是優秀員工,怎么生出你這么個糟心兒子???!” 少年顯然對此很有應對經驗,立刻大聲:“像爹,我像爹!” 落后一步、還停留在先前兒子徘徊的攤位前的中年男人頓了一下,默默收起了正準備掏銅錢的手,快步跟上了自家媳婦。 劉大驢還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么,仍舊大聲辯駁著,力圖證明不是他不學好、而是他學不好。 廖陣思及自己當年游學之艱難,不由在心底嘆息一聲,也不知是嘆辦了這晉州學堂的主公,還是嘆這些學堂里的學子。 他置身于這繁華的市井煙火,聽著這一家人鬧鬧騰騰的聲音漸漸遠去。 中原大地已滿是戰亂瘡痍,可是這晉州卻分明是一副安居樂業的世外桃源之景。 思及方才那莫名憂心,廖陣忍不住失笑搖頭。 說不定真的是上蒼憐人世之苦,才派下仙神救此亂世。既是如此,像他這等凡人又多余去憂慮什么呢? * 晉州休養生息這么些年,早就打算動一動了。賀樓氏的來襲確實在意料之外,但是并不影響晉州原本的計劃。 當年秋天談自非就帶兵東進齊州。 齊州太守戴定業也曾是當世名將,帶兵平叛過淮西叛亂、又曾北上抗擊過胡人,最終被封至鎮守一方,但自從穆室南遷、將北方大地拱手讓人,這位被拋在齊州的穆臣也失去了支撐,開始在自己的地盤上大肆盤剝百姓、蓄養家仆奴婢,整日飲酒作樂、軍政之事一概不問,一副徹底醉生夢死的擺爛狀態。 晉州的襲擊到底讓這位老太守從夢中驚醒,重新披掛上陣,只是被酒精麻痹的大腦早就不支持他作出清醒的戰略決策,酒色掏空的身子也無從適應艱苦的行軍條件,在幾次昏招迭出之后,這位昔日名將病死在了行軍途中。 齊州兵本來就因為接連的敗仗士氣低迷,如今主將一死,軍心徹底潰散,任由其余將領使盡手段、也沒法組織出有效的防御,晉州軍就這么長驅直入地深入了齊州腹地,圍于主城之外。 圍到了第三日,緊閉的城門從內打開,前齊州太守的長子縞衣素服出城祈降。 只是這位新太守看見城外之人后,卻不由愣了一下。 這遲疑的動作被當成有詐,談自非身邊的親衛連忙往前,有幾個都已經抽刀出鞘。 戴智見此狀況終于回神,拜伏于地,恭敬:“戴氏蒙受皇恩,鎮守一方,卻不修德行……” 話中大意:我們戴家在齊州干得不好,惹得老天震怒,晉州這次出兵是正當的、遵循天意的,我們戴家正應該順從天意、退位讓賢。 晉州這次出的是急兵奇襲、才在一開始連占好幾座城池,這種打仗方法當然不可能事先找什么冠冕堂皇的借口。但是沒關系,等打贏了,戰敗方自然會為你找出兵的理由,就如同現在,晉州兵就成了“替天行道”的正義之師。 談自非一點兒也沒有心理障礙地接受了這個說法,親自上前攙扶起了戴智。 因為戴智先前的遲疑,周遭的親衛這會兒正全神戒備,一旦發現異動,隨時準備沖上前去一刀把人砍了。 在這樣的注視下,戴智簡直滿身冷汗,但他到底還惦記著心底的那點疑慮,被扶起之后,不確定地輕聲,“久常?” 談自非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一直到系統提醒,才想起這是原主的字。 楊恒,字久常。 談自非:所以這位是原主的舊相識? 談自非臉色不變地回了一句“戴兄”,同時飛快檢索原主記憶,松了口氣地發現兩人的關系處于“幾面之緣”“認識但是并不熟”的狀況。 也確實如此,戴智聽得這話,連聲惶恐:“怎敢當公如此稱呼?” 談自非從善如流地叫了字,“德卿?!?/br> 既然是投降,接下來接手齊州事務就有人配合了。鑒于前齊州太守那不管不顧的擺爛狀態,談自非早就有了接手一個爛攤子的心理準備,但是實際情況倒是比他預料的好上不少:雖然也是“爛成一坨翔”和“爛成一坨好看點的翔”的區別。 戴智見狀,苦笑:“父親他自三年前便無心于此,我雖勉力支撐,但終究資質平庸?!?/br> 對方交兵交權都相當配合,連系統標記狀態都迅速轉變為綠名,談自非自然是態度友好地安慰:“德卿不必妄自菲薄?!?/br> 戴智自然不會把這些安慰話當真。 事實上,他這會兒也頗感無所適從。 他雖認出了楊恒,但對方顯然沒有和他敘舊的意思,兩人之間也沒什么舊可敘,難不成談談洛城、談談楊家?前者幾經波折,如今早已成了一片廢墟,提起來也徒留傷感;而后者,就楊家那遭遇……他要是想死得快點,可以在對方面前提。 況且對方改名換姓,不以楊氏自居,這背后實是細思恐極。 已故楊公為文皇帝托孤重臣,縱然繼位的這位實在荒唐,但是楊公亦是恪盡職守、時時上書勸諫,也正因此犯了天顏,闔族下獄待斬。直至遇胡夏南犯,一代名臣才殉城而亡,而非死于牢獄之中。這種聽聽都讓人唏噓的經歷,楊恒作為楊家的長孫會不恨嗎?但是他又能如何?起兵反穆,讓祖父的一世忠貞之名化為泡影? ——談、自、非。 戴智默念了一遍這個名字,心中生出恍悟:是過是非都是他自己一人之事,與楊家再無瓜葛。 (談自非:……我覺得我爸媽起名的時候可能沒想那么多。) 戴智想了很多,但最后也只能秉承著投降者的自覺,配合著談自非接手齊州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