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向著包租婆的人生狂奔 第306節
連陳欣都喜歡她,“太努力了,每次路過他們班,都能看到她趴在課桌上做題看書,教他們班的各科老師沒人不夸她的?!?/br> 陳欣教他們班的英語,對這個親戚家的孩子照顧頗多。 袁芬芳和林如也夸林蘭,“放假來家里,每晚看書到半夜十二點,大清早又起來背英語單詞,我們看著都想讓她歇一歇,這孩子繃得太緊了?!?/br> 這兩年,隨著林蘭的成績越來越好,林緒開始對她和顏悅色起來,去了市里還會到學校去找她,給她塞生活費。 他給錢,林蘭就拿著,林緒讓她回家,她就不說話,放假了還是往老家這邊跑,說什么都沒用。 林緒氣得在家里罵,罵林蘭,罵林哲,也罵孫慧,說她這個當媽的這么多年都不知道關心林蘭,讓林蘭就家里離心。到了外面,對著外人,照樣和人家吹噓自己大閨女的成績。 林瑞一家和林哲他們前后腳到家,林葶今年買了車代步,也是開著車回來的。 “明年國慶打算把婚禮辦了?!痹曳嫉?,林葶在省城稅務局上班,有一個交往了三年的男朋友,男方也在體制內上班,為人處事都很不錯,長得也好看,林瑞兩口子很滿意! “真好啊,咱家小葶也要嫁人了?!睆埶济魳返呐氖?。 這幾年,趙林和小竹都先后結了婚,小竹婚后的第二年就生了個兒子,現在正懷著二胎,他們兩口子都不是體制內的人,想要多生一個倒是沒有啥影響。 而趙林,在回遷房還沒下來時,拿著林如給的首付款,在外省買了房,一年到頭,帶著媳婦也回來不了幾次,兩口子到現在都沒要孩子。 林如急得沒辦法,還以為兩人的身體有啥狀況,把店里的生意放到一邊,跑到兒子家里去照顧,在那邊待了一個禮拜,自己就回來了,再也不說去兒子哪里的話。 從趙林那里回來沒多久,林如和林瑞他們單位的老馮走到了一起,前幾年兩人雖然在交往,但并沒有住在一處,林如一直就想再等等,去了趙林那里后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回來就住到了一起。 兩人說好了,不辦結婚證,互相照顧搭伙過日子,兩人都有子女,不辦證也少了錢財的牽扯。 到現在,兩人住在一起還不到三個月。 袁芬芳私下悄悄和沈曉君嘀咕:“趙林這小子,肯定把大姐給傷著了,那孩子也不知道咋想的,也不怎么和這些舅舅聯系,一年到頭也沒一個電話,獨來獨往……和趙家那邊也不聯系,趙家成還打電話罵大姐,說是大姐不讓趙林和他們親近的,說她在里面攛掇,這叫啥話?他怕是忘了當初自己做的混賬事兒了?!?/br> 今年過年,林葶開車回來之前,趙林和他媳婦都還沒到家,打電話問,說是晚上才能到。 “你大哥還想等著趙林回來了好好說說他呢,我叫他別多事,人家母子倆的事,到底咋樣,咱們也不清楚,看得表面還不到里面,他要是多事插了嘴,人家趙林說不定還以為大姐在向咱們訴苦呢!這樣更傷了他們母子間的情分?!?/br> 袁芬芳這話,說的挺對。 大年三十的團圓飯,林家一大家子又聚在了一起,吃完飯,女人孩子早早的下了桌。 “老幺,明年開始林蘭的學費生活費你別拿了,哪有讓你這個當小叔負責的道理,我來給!”林緒拍著胸口,酒喝得有點多,臉色通紅。 孫慧沒想到林緒喝多了酒說出這樣的話來,急急忙忙的使眼色,還讓林松去找他爸,想要通過兒子來打斷他的話。 林松才不聽她的呢,甩開她的手跑小客廳看電視去了。 林哲拿著筷子夾花生米吃,聞言手微微一頓,隨后夾起一顆鹽酥花生米丟嘴里,一邊嚼著花生一邊道:“行??!那我就不管了?!?/br> 林緒很高興,又忍不住多喝了兩杯,這下子再也不會有人偷偷議論他不養自己閨女了。 閨女出息會讀書,那也是他林緒教出來的! 飯桌上同意了林緒的提議后,私下里林哲找到林蘭說出自己想想法。 “你的學費生活費,他這個當爸的本來就該給,這是他當父親該負的責任!小叔同意你爸的話,并不是嫌棄你或者別的原因……” 林哲還沒解釋完林蘭就點頭,“小叔我知道的,他上次給我錢,我也收了,我不傻?!?/br> 林哲摸了摸她的頭,“那就好,以后缺什么就給我打電話,你爸要是錢給少了,或者突然不給了,咱們還和以前一樣,別苦著自己,你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考個好大學?!?/br> 林蘭堅定的點了點頭。 在家待著的這幾天,林哲非常全面的宣傳了自家二閨女寫的小說。 短短幾天時間,在村里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林悅在村里走到哪兒,哪兒就有人對她豎起大拇指,叫她作家! 還拿出林哲送他們的書讓她簽字,林悅尷尬得不敢出門,年輕人讓她簽字還正常,老爺爺是怎么回事兒?爺爺們真的能看得進去嗎? 林悅氣得叉著腰質問她爸,“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書?”她明明記得只拿了十來本回來??! 爸爸送出去的就不止十來本了。 林哲毫不心虛,可以說是非常開心,“我另外訂了一些?!?/br> 他林哲想要賣自己閨女寫的書,怎么可能買不到?一個電話的事兒。 他訂的書和編輯寄給林悅的前后腳收到,只是一個寄到公司,一個寄到家里了而已。 出發前,他偷偷的塞了一沓在后備箱最里面,誰都沒發現。 “您訂了多少?”林悅怕自己聽到不想聽到的數字。 林哲伸出了五個手指頭。 林悅扶額,肯定不是五本、五十本,那就是五百本了! 我的那個天爺呀! 這是自產自銷嗎?還是自給自足? 哎呀!要瘋了! 第463章學習最重要 “小悅太有出息了,這么小就會寫書了!” 在沈家拜年的這一天,姨媽姨父舅舅舅媽挨個夸林悅。 林悅受不了,直接躲對面房子去了。 林哲心里美滋滋,嘴上還要謙虛,“哪里哪里,一般般吧,我和她mama都比較注重孩子們的全面發展……” 沈英還道:“等瑤瑤上學了,讓小悅輔導她寫作文?!?/br> “沒問題!小悅的作文從小就寫得好,初中有次考試還得了個滿分作文呢!”林哲大包大攬的給自己閨女攬事兒。 說起學習,沈曉蓮便提起了學校招生的問題。 “以前一個班有六七十個學生,現在就四五十個?!?/br> “咱們鄉上,有兩所村小學都停了,村里孩子太少,招不到學生?!?/br> “現在不像以前,幾乎家家戶戶生一個,孩子少,學生當然就少,比起數量,現在的年輕人生孩子更注重質量,再加上條件好了,有能力的都把孩子往縣里市里送,別說村里的小學,再過個幾年,怕是鎮上的中學都可能垮掉?!绷终芎攘艘豢诓?,說著自己的看法。 沈曉蓮不信,“村上的小學都停了還有可能,鎮上的中學怕是不會喲!” “會,怎么不會呢?教學質量上不去,早晚有一天招不到學生?!?/br> 沈曉君點頭,林哲說的很對,他們鎮上的中學的確會因為招不到生源而走向末路,十三年還是一四年,她回老家的時候看到沒有一個學生的學校都嚇了一跳。 倒是鎮小學還一直有學生,只是人數不多,一個年級只剩下一個班,班上也只有三四十個學生,不像小薇他們當年上小學的時候,有三、四個班級,每個班級的教室里擠滿了學生,學校還會因為學生太多而拒收鄉下轉校過來的學生。 學生少了后,多余的老師不是離職下了海,就是想辦法調其他地方去。 上輩子的沈曉蓮兩口子倒是一直在學校里任教,只是工資不高。 林哲勸沈曉蓮兩口子,“你們倆趁早想辦法離了鎮小學吧,最好是往縣里市里調,花點錢都行?!?/br> 蘇永寧遞了根煙給林哲,“老師這個編制一個蘿卜一個坑,這兩年其實我們也在考慮?!?/br> 如果要往縣里或者市里調,沈曉蓮的學歷是硬傷,現在的學校不像當年了,現在都注重學歷,有了學歷你才能講關系。 蘇永寧倒是還行,這些年經常外出進修,這樣證那樣證拿了不少,學歷資歷都有。 “我接觸了市里的一所學校,花點兒錢也能進去,只是曉蓮她如果要去,只能進幼兒園……” 沈曉蓮不愿意,自己一個好好的小學教師,教了這么多年書,要資歷有資歷,去幼兒園給人帶孩子算怎么回事兒? 主要是面子上她覺得過不去。 她不想去,蘇永寧就猶豫了,畢竟他要是調走了,兩口子就得分隔兩地,當周末夫妻。 “還是得多考慮考慮……” 大人們在這邊客廳里閑聊,林薇幾個在對面客廳里逗小表妹,“瑤瑤真乖!” 一個個的逗著瑤瑤奶聲奶氣的叫人。 瑤瑤平常哪里能見到這么多的哥哥jiejie呀!可開心了,樂得拍手手! 沈家的親戚里這一輩,瑤瑤年紀最小,長得如雪團兒一樣可愛,小小一個,話都還說不清楚,卻被爺爺奶奶爸爸mama教的特別的有禮貌,大人孩子沒有不喜歡的,是家里名副其實的團寵。 小飛放假回來,走哪兒抱哪兒,非常喜歡這個小meimei。 說起小飛,就能不得不提陳蘭,自從小飛上了大學,她開始頻繁的聯系他。 每次的電話不是講小飛小時候她對小飛有多好,就是講自己當年的不得已,又提現在的生活過得有多不如意。 陳蘭的現狀,沈曉蓮早就在電話里告訴了沈曉君,對于這個讓沈家丟人的前弟媳,沈曉蓮一直關注著,就想看看她的下場。 “那個男人不行了,手里沒啥錢了,男人嘛,有錢的時候想著她,手頭上漏點兒給她,沒錢的時候,哪里顧得上她呀!自個還顧不過來呢,她又不是人家明媒正娶的媳婦,她生的那個,人家要都不想要……” “老打電話給小飛,爸媽也不知道咋說,畢竟是他媽,總不能不讓人家聯系,在法律上,等她老了,小飛還有贍養義務……” “你說她當初要是安安分分的多好?現在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過,她偏要作……這就是命!” 沈曉君每次聽完都感嘆,命運這個東西其實是被人的性格決定的。 再說小飛,要是他心狠還好,但凡心善一點兒,肯定要被陳蘭帶著自閉癥孩子纏上的。 回了京城沒兩天,林悅登上了去英國的飛機。 小悅的新書開始連載,整個寒假,她存稿十萬字,手里有糧心里不慌,不怕編輯催稿。 沈曉君知道她還在寫,就提醒她,“學習最重要,下半年你就高三了,我建議你高三停一停,把心思放在學習上?!?/br> 林悅點頭,她本來也是這么打算的,寫小說是她的愛好,不止寫小說,她還喜歡其他的,比如唱歌,比如為自己小說里的人物作詞作曲…… 目前,她最主要的事情是讀書,考個好大學! 林悅并不打算出國留學,這個事,在她上高中的時候就和林哲沈曉君提了,兩口子尊重她自己的選擇,國內的好大學一樣不少,并不一定要出國鍍一層金。 再說了,他們家的孩子只要不成為二世祖、敗家子,將來的日子都差不了。 兩口子看得很開。 等他們知道林悅出書,看得就更開了。 第464章學業 零八年的高考,林蘭爭氣的考上了一所211大學,學校離家很遠,在南方沿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