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向著包租婆的人生狂奔 第185節
房子寫的是林葶的名字,省城辦貸款也簡單,也不管你是不是學生,只要能還上錢就成。 第269章 拆遷的消息 最近一段時間,太平長街這邊經常能見到陌生人,幾個人拿著相機和紙筆,一路寫寫畫畫的,指指點點,相機‘咔嚓咔嚓’的不停閃爍。 有人見狀就上前去問,人家也不細了說,就說是搞研究的,專門研究這些古街老房的建筑結構,要寫報道論文什么的。 說的這么高大上,大家果然不再問了,怕多說一句都耽誤了他們做文章。 沈曉君遇到過兩次,心里大概知道這些人是干嘛的了。 她也沒多言語,現在才過來人勘察,等真要開始動工的時候怕是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 后面的改造時間更長,一兩年,兩三年都有可能,一想到要這么長的時間吧,激動就沒了。 周末沈曉君帶著孩子去沈家看老兩口時,沈英又和她透露了一個消息。 “說是要拆遷,太平長街要打造一個歷史街區出來,挨著附近的兩條街區都要拆,已經在規劃這個事兒了,我看了一下,你的那兩套院子都在目前的規劃圈兒里面?!?/br> 沈曉君心里早有準備,聽到這話并不驚訝,只是問道:“那你們現在住的這里呢?這邊拆不拆?” “現在還沒規劃到這里來,后面估計也是要拆的,這里離得近,要慢慢規劃著來的,聽上面的意思這幾年南城這邊要搞大動作?!?/br> 大動作就是舊城改造。 見沈曉君一臉沉思,沈英便道:“你也不用急,還沒這么快,真要開始動作怕是要等到明年,這個消息你也別和外人說,咱們自己人知道就行了,上面發了話的,不讓隨便透露出去?!?/br> 沈曉君點了點頭,這個她也知道,就是怕大家知道了,趁著還沒凍結戶口的時候因為某些福利大量的遷入新戶進來。 她一點也不著急,從買院子的時候就在等這一天,她已經的等了好幾年了。 老兩口在一旁聽他們說話,段霞一臉可惜的道:“你們現在住的那院子這么好,要是拆了多可惜??!” 沈文德擺了擺手,“你沒懂這個意思,政府是要打造歷史街區,它不可能全拆,要是全拆他不如找地方另外建一個。像曉君他們那樣的院子,只會復原外面,里面是不會動的,除非成了危房不能住人的,那才會拆了重建?!?/br> 沈曉君和沈英都點頭,“沒錯,就是這樣,要真是全拆了重建,也失了原本的味道?!?/br> 段霞這下放心了,她也是一時沒想到這些,過了一會兒又問:“那到時候狼煙動地的,不是沒法兒住人了?” 真要到那個時候,沈曉君說不定都搬京城去了,這點兒倒是不必擔心。 “明年首都的戶口肯定就下來了,下半年就是要搬走的……” 老兩口也知道他們要搬到京城的事,剛開始知道的時候就覺得他們折騰,后來想了想,覺得有條件去首都也好。 那畢竟是首都??!他們那一輩兒的人,人人都有首都夢的。 就是舍不得,特別是幾個小的,這要是走了,一年怕是見不了兩面。 寒暑假都不一定回來。 “你們那個老院子也不知道到時候能賠多少錢?”段霞問道,他們這個院子的面積和那邊差不多,到時候要真拆到這邊來了,有個比較,心里也有數。 “這個就不清楚的,按政策,最低一比一的賠償房屋面積,也可以折成錢,還有房屋的裝修費、安置費和搬遷費這些……” 沈曉君不要錢,她要的是房,不管多少錢反正全換成房子最好,還得是回遷的房子。 想到這里,忙問:“哥,你知道老院子那塊兒要建什么不?” 沈英想了想,“好像是住宅吧,后面是要招標的,由開發商承建?!?/br> 那就好,是住宅就能原地回遷。 回去后,沈曉君便打電話和林哲說了這件事。 林哲在電話那頭就笑,“這下好了,你的夢想成真了?!?/br> 以前沈曉君老說房子要是拆遷了怎么怎么樣,現在終于有消息了。 要是前幾年,遇上拆遷這樣的好事,怕是要高興的睡不著,畢竟當初沈曉君把房子買這里,就是奔著拆遷改造來的。 現在嘛,就算是賠個三四套房子好像也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了,誰叫他們房子太多呢,由拆遷帶來的幸福指數明顯降低??! 不過房子嘛,沒有嫌多的份兒,沈曉君也動了心眼兒,打算過幾天悄悄的在老院子空著的前院兒和后院多建幾間房出來,這賠付標準就上去了。 “果然,再有錢,我也是個地道的小市民??!”沈曉君笑著自嘲道。 林哲在電話那頭哈哈大笑,“看著吧,等消息一出來,咱們住的那一片兒的鄰居們什么招都能想出來,有熱鬧看了?!?/br> 這個沈曉君比他見得多,當然,是上輩子在電視上看的。 趁著工作日,沈曉君叫人拉了兩車磚和瓦片去老院子,小卡車直接開進了院子,關著院門全部卸到了院子里。 又請了兩個泥瓦工,忙活了一個禮拜在前院后院各砌了兩間房出來,只中間留了道過人。 也沒挖多深的地基,隨便砌了一下。 房子比原本的主屋要低矮一些,小小巧巧的,又因為院子的關系建成了長溜形的,屋里什么都沒有,倒是留了窗戶拉了電線,當個倉庫放東西還是可以的。 院子里的動靜,是瞞不住人的,好在一直關著院門,也沒人進來看,具體是干嘛的只能靠猜。 沈曉君又不經常過去,鄰居們想問都找不到人,也就沒再管。 沈曉君也樂得不用找理由搪塞。 第270章 議論 沒過多久,要拆遷的消息到底還是透露了出來。 附近的人都在私下議論,這個說是聽朋友說的,那個說是聽親戚說的,弄得大家心都躁動了起來。 有人專門去有關單位打聽,也打聽不出來什么。 這樣一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信的人,有的也像沈曉君這樣在院子里多建幾間房,當然那也得有院子的人才行。 不信的,自然是該吃吃該喝喝什么都不管。 沈曉君經常能聽到這相信派和不信派的爭論。 比如說這天,吃完晚飯,沈曉君帶著閑人堯堯出去散步,走上街,就聽到一群人在說拆遷的事。 剛開始是幾個老人坐在樹下聊天兒,路過的人聽到了都加入了進去,人就越來越多。 “我反正是不想它拆的,自己家里住得好好的,拆它干啥?”說這話的是一位老爺子,老爺子手里拿著一把蒲扇,悠哉悠哉的扇著小風。 “老爺子,得拆??!拆了咱們才能住新房!我家院子大,肯定得賠我兩三套房子,有了這些房子,我兒子將來結婚我就不用給他們買房了!” 有人就笑他,“別說兒子住的了,孫子住的都有了!哈哈……” 也有人擔心,“我家現在住的房子是單位分配的,一個院子里住了好幾家,有公用的院子還不覺得有多小,這要是按面積分了,我家怕是分不到多少?!?/br> “我聽說是有那個最低住房保障的,你家三口人,一套小三居肯定是有的?!?/br> “說是還要賠裝修費、搬遷費這些是不是?我家的房子可不像單位分的,宅基地是公家的,我這個算是私房,是不是比公家分配的要賠得多些喲?” “肯定的呀!要是賠少了我可不干!” “就是,錢不給到位我才不搬呢!” “是不是要算人頭費??!戶口上人多,是不是也要多給錢?” “這個就不清楚了……” “我聽說誰誰誰家,就在鬧呢,嫁出去的幾個閨女都想把戶口遷回來,還想帶著自己的男人和孩子,就連嫁出去幾十年的老姑都想把遷戶口進來,那家媳婦天天在家里跳腳呢!” 有人就說:“遷就遷唄,反正也不費什么事兒,到時候開發商還能多給錢,這媳婦有點兒不懂事??!” “哼!這你就不懂了吧?到時候都在一個戶口本,房子分下來算誰的?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就算閨女是好的,以后不和當兄弟的爭房子,那女婿呢?誰知道后面會怎么樣哦!最好啊,別隨便遷戶口進來?!?/br> “這話也對,幸好我家人口簡單,沒這樣的事兒?!?/br> “瞧著吧,咱們這一片兒有得鬧騰了?!?/br> 不信會拆遷的人就道:“你們想得真多,影兒都沒有的事,被你們說得像是馬上就要拆了一樣,你們也不想想,為啥要拆這里?這里有啥值得拆的?北城是新城,道路又寬又闊的,緊挨著城中村,拆這里,還不如去那邊建新城?!?/br> “我也是這樣想的,覺得不可能拆,感覺這好事落不到我頭上?!闭f話的中年人瘦成竹竿,明明天暗得看不清人臉,都還是能感覺到他一臉的苦大仇深。 “你的想法不對!咱們南城是老城,上千年的歷史了,它是有自己的文化底蘊在里面的,是非常值得開發的!像你這么說,舊的老的就該扔?就該任它越來越破?那古董它為啥值錢?” “沒錯,南城才是咱們市的中心地段兒,北城按以前來說,都屬于郊區了!” 大家的話題又轉到北城和南城誰是主城的問題上去了。 爭論得熱火朝天的。 之前帶他們看這邊院子的張紅見到沈曉君過來便問她,“你聽說要拆遷的消息了吧?” 沈曉君放手讓堯堯跟著jiejie們去玩兒,點了點頭道:“聽到了呀,大家都在談這個事,想不聽到都不行?!?/br> “經??茨丬囘M車出的,還以為你太忙沒關注這個呢?!睆埣t小聲湊過來,“我那親戚,就你這院子以前的房主,也知道了,現在悔得腸子都青了。你說說,這院子這么大,得賠多少房子??!” 她說出這樣的話沈曉君挺驚訝的,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條街的房子大多數都不會拆嗎? 難道一提拆遷,大家以為都要拆? 不過管它拆不拆,原房主都是要后悔的。 沈曉君笑了笑也沒明說,只道:“我猜的,像這樣的保存得好的百年老院,保護的可能比拆除的可能性要大得多?!?/br> 張紅恍然,“是這樣嗎?” “是啊,我看別的城市都是這樣做的,咱們這估計也是這樣吧?!?/br> 張紅得到這個消息立馬和人聊去了,最開始不想拆遷的老人聞言,“那就好,我那房子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起來那都是文物了?!?/br> 后面再聊什么沈曉君就沒聽了,叫上堯堯回了家。 家里小薇小悅兩人像沒骨頭一樣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見沈曉君的手里空著,小薇失望的問道:“沒有賣烤糍粑的???” 這段時間街上開了一個燒烤攤兒,每天晚上才營業,推著一輛三輪車在路邊烤,味道好得很,小薇最愛烤糍粑,小悅愛吃豆干,每次遇見了都要買一串來解解饞。 沈曉君出門的時候兩姐妹多還在做功課,小薇專門提醒了的,讓幫忙帶一串回來。 “沒看到?!逼鋵嵥纪诉@件事了,應該是沒開的,她都沒聞到煙熏火燎的味道,路上也沒人吃這個。 小薇咽了咽口水,“老板也太不會做生意了,哪能一會開一會不開呢,回頭客都要跑了?!?/br> “別替人家擔心了,趕緊去洗漱,晚上早點兒睡,明天還得去姑姑家吃飯呢!” 小薇神態夸張,“哦!我親愛的媽咪,明天好不容易休息,您就讓我們再看一會兒吧?拜托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