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向著包租婆的人生狂奔 第111節
莊巖拉著入伙的朋友叫著黃富貴,聽名字就知道家人對他的期望,在他父親那一輩,原本家里是窮得叮當響,但隨著鵬城被劃為特區,大搞建設,有著天時地利的加持,當年才十幾歲的黃富貴同志便開始倒騰著做起了生意。 到現在,他在關外已經擁有了一個加工廠,不說大富大貴,小富還是有的。 現在,沈曉君幾人正跟著黃富貴同志往他當村長的老叔家去。 “聽老莊那么一說,我就打電話問了阿叔了,村里這兩年陸陸續續的也賣了一些地出去,也有好些外地人來買,我們村這個地方好,離鎮子也近,鎮子邊上就有一個工業區,我那個加工廠就開在那兒,從我們村坐公交過去也就一站的路…… 早兩年就聽說有香江那邊的集團會在這邊建大廠,地方都選好了,劃了好大一塊地兒,可惜,后面一直沒見著動工,又有人說廠子不建了,地要從新拍賣,反正說什么的都有……” 關外和關內的差距不是一丁半點兒,跟著黃富貴走了沒幾步,就有好幾輛砂石車從他們旁邊路過,一路上塵土飛揚,沈曉君和葉飛揚捂著鼻子走路。 要不是為了更好的觀察這個村子,他們也不會把車停在黃富貴家門口,一路走了過來。 葉飛揚拉著沈曉君走在后面,小聲的問道:“你確定這樣的村子能發展起來?這不就和農村差不多嘛,到處是灰,空氣還差?!?/br> 沈曉君就笑:“這就是鵬城的農村啊,但農村和農村也是不一樣的,你看看內地有幾個農村能像這里這樣,幾乎是家家都建七八層的高樓,砂石車攪拌機能說明這里在大力的搞建設,等后面會如雨后春筍般爆發起來,怕是內地的一些四五線小城也比不了的?!?/br> 葉飛揚點了點頭,“你說得有道理?!?/br> 沈曉君接著道,又像是在說給她自己聽,“咱們剛才開車過來的時候路過鎮子的,雖說沒往里面去,但我也瞄了一眼路邊的招牌,鎮子里連商場和卡拉ok都有,要是人不多,開不起這些,這附近又有工業區,大大小小怕是不下上百家工廠……” 當然,這邊的價格肯定也低不了。 關外也要分地方的。 要想五六萬就買一百多平的宅基地,怕是要到更偏一下的地方才行,但那樣的地方,這兩年怕是炒不起來。 沈曉君對黃富貴住的這個村子的名字還是有那么一些熟悉的,反正以后地鐵會有這個站臺,這個她還是有印象的。 前面,黃富貴一邊走一邊也在想向莊巖和林哲介紹村里的情況,一路上走走停停,大概十幾分鐘后,幾人到了一處氣派的樓房前。 “這就是我阿叔家?!?/br> 房門半掩著,黃富貴上前扣門,“阿叔呀!我是富貴,您在不在家呀?” 屋里響起一個渾厚的中年男人的聲音,“在,進來吧?!?/br> 黃富貴腋下夾著皮包,右手向后招了招,“進來吧,我阿叔肯定在茶室喝茶?!?/br> 莊巖和林哲打頭,沈曉君和葉飛揚跟在身后走了進去。 一進門便是一個空曠的客廳,客廳里并沒有人,黃富貴帶著他們拐進了右邊的房間。 這里是一間茶室,入目便是一張特別氣派的紅木茶桌,一位大概五十來歲身材微胖和黃富貴有些像,但面目有些嚴肅的中年男人坐在桌后,在他的身后,是一排成列架,上面擺著一些茶餅茶葉和茶寵擺件兒。 “阿叔,這幾位就是我和你說的,想買咱們村里地的朋友?!?/br> 黃富貴介紹道。 莊巖手里提著一袋禮品,笑著把里面的茶葉禮盒拿了出來,“村長,從黃哥口中知道您愛喝茶,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請您笑納?!?/br> 黃村長擺了擺手,“你們和富貴是朋友,人來就好啦,不用送禮?!?/br> 莊巖道:“正因為是朋友,第一次上門才不能空手而來?!?/br> 黃村長笑了笑,請他們坐下,“先喝茶?!?/br> 潔器、置茶、洗茶、注水、浸泡、出湯,一步步行云流水,看得出來,黃村長是為泡茶高手。 “請!” “謝謝!” 端杯輕抿,幾乎沒有人牛嚼牡丹一飲而盡。 “好茶!”林哲贊道,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 黃村長便問:“哪里好?” 林哲:“……”他就那么一夸,這不得拍一拍嘛。 絞盡腦汁的想了想,“入口生津,回味悠長!” 黃村長又給他添了添茶,“林先生平時也喝茶?” 林哲到完謝笑著搖了搖頭,“哪里,平時都忙著賺錢養家,喝茶對我來說太高雅了,等以后有錢又有時間了,我也要像您一樣,也弄這么一間茶室,好好的享受生活?!?/br> 黃村長笑了笑,“你們現在這些年輕人呀,就知道賺錢,錢賺得再多,吃的也不過是一日三餐,睡的也不過是床榻一張?!?/br> 是是是,您說得都沒錯,前提是您有錢??! 瞧瞧這樓建的,這屋里的家具擺設,怕是沒有三四十萬都建不起來。 三四十萬,都可以在關內買個大房子了。 有錢的才配享受生活呀,他們著這些沒錢的……不對,她有錢! 沈曉君突然覺得自己有些虧得慌,她有錢呀!為啥不好好享受生活? 現在嘛住得也一般,穿得也一般,當然,她也不稀罕名牌什么的…… 等把鵬城的事兒辦了,是得提升一下生活質量了。 幾個男同志又聊了幾句,這才聊到買地的事。 “富貴和我說了,這是一件為村集體創收的事,村里不會有什么意見,但我想聽聽你們的規劃,畢竟聽富貴的意思你們買的還不少,我得為基礎村里建設負責?!?/br> 莊巖道:“村長放心,我們不是拿來建廠房,而是來開發住宅區的?!?/br> “你們是想開公司搞房地產?村里的地是村集體的,政策上怕是……” “不是的……”莊巖解釋了一遍,“我們做這個也只是想在里面轉一些轉手的費用而已,我也知道這幾年村里一塊塊兒的買了不少地皮出去,一塊塊的拿來‘零售’,還不如一次性賣給我們,再由我們規劃好賣出,這樣也給村里也省了不少的事?!?/br> 莊巖笑了笑,“我們還虧了,畢竟地我們是成片兒買的,這里面的巷道綠化這些是要留出來的,總不能連車都過不了吧?但這錢村里是按地皮的價格收的?!?/br> 黃村長當然也想到了這點,一片的住宅區,得留出四分之一的地方建不了房,村里建房都是有規定的。 “你們就不怕砸在手里?” “當然怕了,但是賺錢嘛,肯定是有風險的,但風險常常伴隨著的是機遇?!?/br> 黃村長喝了一口茶,“你們打算買多少?”他在想哪一個地方合適。 黃富貴立馬道:“阿叔,我們想買村尾的那一片兒地!” 村尾的有一處比較平整的荒地,上面也沒什么建筑,買下哪里,后面建設都不用怎么費事兒,剛才來的時候,他還專門指給莊巖他們看了。 “村尾?那一片兒得有五千平,你們吃得下嗎?還有,那里可是有房子的,還住著人呢?!?/br> “給拆遷費嘛,他們是要在村里從新建,還是去市里面買都可以,那些房地產公司怎么搞咱們就怎么搞!” “阿叔,您就說大概得要多少錢?”黃富貴心里有一本賬,但具體的數字得問清楚, 黃村長斜了他一眼:“這個我得和村辦的其他領導商量商量,還得通過村集體投票呢,你著什么急?!?/br> 黃富貴就笑,“賺錢哪有不積極的,咱們村里肯定同意的啦!阿叔,我等你好消息!” 幾人又聊了聊喝了喝茶,最后莊巖邀請黃村長和村里的領導們吃個便飯。 黃村長沒有拒絕,要想事情買地的事情辦得好,沒有溝通交流怎么能行,餐桌文化是少不了的。 他本家侄子在里面參了一股,他這個做阿叔的,得支持。 一通電話打出去,陸陸續續的來了七八個人,都是在村集體里說得上話的人物。 找了一個本地有名的海鮮館子,開了兩瓶高檔洋酒。 吃完飯后,有人提議想去唱歌,于是一行人又去了夜總會,后面的活動沈曉君和葉飛揚就沒參加了。 回酒店的路上,葉飛揚提起這事兒就忍不住吐槽。 “吃了喝了還不夠,還要去夜總會瀟灑,還不讓咱們跟著?男人吶,沒一個安分守紀的!” 沈曉君笑了笑,“有人提議了,我們這邊也不好拒絕,肯定得帶著人家玩得盡興,至于不叫咱們一起,也是怕咱們喝酒,你瞧之前吃飯那陣兒,人家端著杯子敬酒,不喝都不行,不能不給人家這個面子,這要是到了夜總會,在那么一個環境下,人都喝興奮了,咱們更不好推辭,還不如不去?!?/br> 葉飛揚也知道應酬嘛,都這樣,但她就是忍不住想喝沈曉君嘮嘮嗑。 她就是不想莊巖去夜總會被人吃豆腐,包房里肯定有陪酒的。 聽到她這樣說,沈曉君差點兒沒笑出聲來,“那你可夠cao心的?!?/br> 葉飛揚輕輕推了她一下,玩笑道:“你們老夫老妻了不在意,但我們家莊巖的豆腐我還沒怎么吃呢,憑啥讓其他女人占了便宜?!?/br> 沈曉君捂著嘴笑,誰說男人和男人在一起才會說葷段子,其實女人和女人在一起也說。 因為莊巖和林哲的關系,沈曉君和葉飛揚見了幾次后也變得親近起來,雖說不至于無話不談,但也算得上是關系不錯的朋友。 話趕話聊到這兒了,便忍不住說道:“那你倆還不趕緊結婚?還等什么?趕緊蓋章加印,成為合法夫妻唄,到時候還怕沒得吃呀?” 葉飛揚卻突然嘆了口氣。 沈曉君有些詫異,“怎么了?” 葉飛揚搖了搖頭,“我倆現在要是提結婚,莊巖家里肯定不會同意?!?/br> “為什么?”沈曉君忍不住問道。 葉飛揚要長相有長相,要工作有工作,還是電視臺的,之前聽她說進口電器的事兒,她家里的條件肯定不會差,這么好的姑娘,莊阿姨沒道理阻攔??? 再說莊阿姨那個人,知書達理和藹可親一看就是個講道理的人,本身又沒有一點架子,還一直cao心著莊巖的婚事,要是有個優秀的姑娘出現,她應該開心才是呀? 去年在京城吃踐行飯時,沈曉君就看出了不對勁,莊阿姨并不知道葉飛揚是莊巖的女朋友,而莊巖也并沒有向他母親介紹,飯桌上兩人反而連話都很少說,那個時候她和林哲也就知趣的沒說破…… 第151章 閑談:莊家往事 “唉,說起來也是上一輩子的恩怨了?!比~飛揚嘆道。 “莊巖的mama和他爸是離了婚的你們知道吧?” 這個……還真不知道。 沈曉君搖頭,她只知道莊父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去世了。 “當年,莊叔叔在大學教書,他長得好,又有學問,報紙雜志上都刊登過他寫的詩,學校里很多的女同學都崇拜他,我……我小姨就是其中一位?!?/br> 后面的劇情不用葉飛揚說,大家都能腦補出來。 左右不過是有才又俊俏的老師遇上了青春活潑的對他有著崇拜之心的女學生,然后,兩人一個拋棄了家庭,一個摒棄了人倫,不顧眾人的反對結合在了一起。 莊母傷心欲絕和渣男離了婚,帶著還年紀還小的莊巖回了家鄉。 “也是報應,兩人在一起沒幾年,就出了一場車禍,人當場就沒了,也沒孩子……” 所以,這才有了莊母帶著已經長成少年人的莊巖回京城繼承家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