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寵夫郎 第470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說大綱里的女主覺醒后(NPH)、炮灰滅世后穿進娛樂圈了(NP)、他是淹沒我的那片海、野性叛變(夾心餅干h)、熱吻凜冬、與和尚的婚后生活(古言,1v2)、成為廢人后仇家全都找上門(NPH)、人間傳奇,但含羞草、魁星亂(女尊np)、不配
他今日特意來找黎蕎,就是希望黎蕎出面勸一勸七皇子,當然了,他不能講出真實的緣由。 他借口御史這職位太遭人恨,他也沒什么背景,萬一在外面巡視時被人噶掉了,那他得虧死。 黎蕎萬萬沒想到七皇子有此決定,他驚訝之后,答應了下來。 他挺關心兩人的未來,現在七皇子非得讓孟月離京,該不會是厭了孟月吧? 黎蕎和陶竹挑了個時間,特意去七皇子府走了一趟。 七皇子搬出來的理由讓他們夫夫無法反駁,孟月身為進士,哪能一直待在刑部虛度光陰? 看看同一屆的老鄉,黎蕎不必說了,但徐瑛早早就是五品官了,莊文雖然也沒升官,但莊文那是年紀大了,都五十多快六十歲了。 孟月要和莊文比么? 大丈夫男子漢,得有雄心壯志。 他看不上沒出息的下屬。 至于怕被人噶掉一事,這個好解決,孟月可以雇傭皇家物流的保鏢。 七皇子鐵了心要讓孟月離京,黎蕎和陶竹毫無辦法,但看七皇子這反應,肯定不是膩了厭了孟月。 七皇子這是想用異地讓兩人都冷靜冷靜? 陶竹覺得他們倆猜對了,但這話可不能明著告訴孟月,黎蕎勸孟月想開些。 先把官職升上去,拿的俸祿高了,讓自家人過上好日子了,那再說其他。 反正一時間看不到與七皇子的未來,那不如先補償家人。 孟月始終不肯成親,俸祿又不高,這著實對不住孟家人。 被黎蕎這一通勸,孟月心里更苦了,糾結了多日,他最終應了下來。 罷了,他既然無法為孟家傳宗接代,那就先讓家里人過上好日子吧。 與此同時,胡人那邊的回信了。 胡人愿意坐下來與大盛和談,但前提是大盛這邊肯讓利。 胡人覺得他們地盤的物產不如大盛豐富,他們能出售的物件太少,為了確保他們的公平,大盛應該讓著他們一些。 若是大盛肯答應這一點兒,那雙方可以坐下來談。 若是大盛不肯答應,那就沒必要談了。 胡人這條件讓朝中眾臣分為了兩派。 一派覺得不應該慣著胡人,真是蹬鼻子上臉! 一派則覺得可以讓利,胡人講的也是事實,若是做生意,肯定是大盛這邊占便宜。 和大盛邊關的和平比起來,一點點利益又算什么呢? 況且,之前盛鴻也明說了,大盛不指望恢復通商之后能掙錢,只是想用這種手段維護和平罷了。 六皇子自告奮勇,想前去和胡人商談。 他覺得大盛可以讓利,但不能讓太多,免得失了大國威嚴。 第252章 恢復通商,江知府升職 六皇子的事業心, 黎蕎是真的服氣了。 手臂還吊在身前呢就想往邊城跑,太拼了。 但顯然,六皇子在廢了一條手臂的情況下, 盛鴻是不可能再讓他去邊城的。 此次的談判,并不是胡人來大盛的地盤,也不是大盛去胡人的地盤,是雙方以葫蘆河為界,在葫蘆河邊和談。 這種情況下, 哪怕有大軍壓境,盛鴻也不放心六皇子前去, 萬一再射來一支冷箭, 那盛鴻可真要被嚇死。 黎蕎猜想的不錯,盛鴻還真不愿意讓六皇子去邊城。 不過,為了補償六皇子, 他很爽快的將許家的幾人安排到了大運河上。 此次為了大運河, 他新設了不少官職,安排幾個許家人綽綽有余。 可六皇子心里頭還是不痛快, 和他自己立功相比,給許家人安排幾個小官算什么?但任憑他如何哭求,盛鴻就是不允。 不得已, 他只能作罷。 其實黎蕎挺想再去邊城的, 但現在葫蘆河里的冰已經化掉,他不好再做同樣的手腳。 他就算是去了, 也無法殺太多胡人。 他思索兩日, 給盛鴻提了一個建議。 原本呢, 按照盛鴻的打算是將胡人打怕了,打殘了, 那再坐下來談,不然的話,胡人絕對會獅子大張口。 事實如同盛鴻猜測的那般,此次胡人只損失了兩萬多人手,胡人根基未傷,而大盛主動提出了和談,于是胡人蹬鼻子上臉嚷嚷著要大盛讓利。 這種情況下,黎蕎能想到的法子便是大盛多搞一些只有胡人貴族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 比如說茶葉絲綢美酒妙藥等,狠狠饞胡人一把。 隨著胡人搶掠邊城,民間走私的路子幾乎都斷了,胡人貴族日常享用的那些奢侈品早就見底兒了。 所謂由儉入奢易,但由奢入儉難,胡人貴族享受慣了,肯定對這些物資很是想念。 想繼續享用,那就坐下來和大盛談。 不想談,那就打。 可現在的情形是即便東胡、西胡聯手,那也不是大盛的對手。 暴力搶奪,那是搶不過去的。 想享用那些珍品,唯一的法子就是坐下來乖乖與大盛和談。 胡人的日子不好過,大盛就好過了嗎? 憑什么要大盛讓利? 此前胡人偷襲邊城殺死不少百姓,大盛沒讓胡人賠償已經是大盛寬厚了,竟然還敢嚷嚷著讓大盛讓利,無恥! 這個利大盛絕對不能讓,不然胡人肯定會得寸進尺,大盛得守住這個底線。 至于胡人那邊的物產,的確不如大盛的豐富,但大盛也不要胡人什么,只需要牛羊就成。 大盛不要胡人的駿馬,胡人也別想要大盛的鐵器、精鋼等,大家就交換最基本的糧食、牛羊。 雙方和談是為了度過難關減少傷亡,其他的就別想太多了。 盛鴻因為和談一事頗為頭疼,他早就想談了,但胡人卻是要大盛讓利。 朝堂上群臣分為兩派吵作一團,各有各的道理,但不管是打還是讓利,都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現在黎蕎給出了這么一個小建議,他心頭頓時一松,細細琢磨了一會兒,他看向黎蕎的眼神滿意極了。 這的確是個可行的主意。 胡人貴族生活奢靡他是知道的,與其費力氣一番死戰還拿不到想要的物資,那不如坐下來好好談一談。 若他是胡人,他肯定選擇坐下來談。 “黎愛卿,你出了個好主意,不愧是朕挑選出來的狀元郎,腦子就是活泛!” 盛鴻狠狠夸了黎蕎一句。 “圣上,這法子不一定有用,等和談結束確認這法子有效,那您再夸微臣也不遲?!?/br> 黎蕎很謙虛。 萬一最后沒成事,那多尷尬啊。 “不不不,朕就要現在夸,管他最后成不成,最起碼能讓朕出一口惡氣,能讓胡人憋屈一把?!?/br> 盛鴻臉上的笑容止不住。 于是這件事就定下了。 盛鴻立馬派使團前往邊城,其中的領頭人是兵部侍郎和鴻臚寺卿,盛鴻特意叮囑他們,談判時不要拿大盛的美酒佳肴招待對方,雙方各吃各的,免得對方在食物茶水中下毒,或者是污蔑大盛下毒。 總之,雙方雖然共處一個帳篷,但絕不能讓對方嘗到大盛的美酒佳肴。 屆時要好好表演,務必勾起對方對大盛珍品的想念。 盛鴻送走了使團,想象一下雙方談判時大盛這邊各色物品擺了滿桌,對方桌子上只有rou和奶茶的場景,頓時越想越樂。 他堂堂皇帝,還真沒這么吩咐過臣子。 身為天朝上國,講究的是大方和氣度,可此次他卻是讓臣子特意摳門。 哪怕和談不成,那也足夠讓他樂好幾日了。 也足夠讓胡人氣的跳腳。 黎愛卿出了一條妙計啊。 在盛鴻盤算著該怎么嘉獎黎蕎時,邊城落下殘疾的傷員回京了。 一共有一千一百多人。 這幾年打仗,邊城將士有好多些人都落下了殘疾,一些殘疾程度輕的,比如說缺了手指,瞎了一只眼,走路一瘸一拐等,這些人還可以做飯,喂馬,干一些輕省的活計,因此常無常沒讓他們離開軍營。 現在黎蕎搞了個善堂,常無常立馬將這些人都給黎蕎送了來,足足有三百多人。 另外有一百多人傷重到生活不能自理。 余下幾百人的殘疾程度在這兩者中間。 這一千人到達盛京時,盛鴻派了六皇子和七皇子前去城門口迎接,并且還號召百姓前去參觀黎家善堂。 他即便是一國之君,但他肯定要走在黎蕎前面的,人走茶涼,他決定不了新帝的想法,丹書鐵券并不是萬能的。 他想要拔高一下黎蕎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百姓的民心所向,有時候也是一道護身符。 因此,他特意派了兩位皇子過去迎接殘兵,他這是告訴世人,他不介意黎蕎收攏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