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寵夫郎 第401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說大綱里的女主覺醒后(NPH)、炮灰滅世后穿進娛樂圈了(NP)、他是淹沒我的那片海、野性叛變(夾心餅干h)、熱吻凜冬、與和尚的婚后生活(古言,1v2)、成為廢人后仇家全都找上門(NPH)、人間傳奇,但含羞草、魁星亂(女尊np)、不配
小掃帚瞬間鉆入花盆底部,然后和底部的土壤融為一體。 黎蕎盯著花盆表層黑乎乎的粉末看了片刻,然后捧著花盆去了養雞的院子。 陶竹這會兒在和黎長風黎云帆兩個小家伙午睡,他得趁陶竹醒來之前將這個花盆處理了。 就說仙人掌扎了他的手,他便將仙人掌剁了喂雞,陶竹絕不會懷疑什么。 將花盆處理掉,他又回了書房里。 他得抓緊時間修煉異能,想要治理黃河,肯定離不了他的異能。 黎蕎覺得他的異能應是用在治理黃河上,但等半個月后黎刀又將高志遠的小冊子帶來時,他這才發現他想錯了。 * 作者有話要說: 第211章 高志遠小冊子新內容 高志遠去了邊城 黎二山和范圓圓的婚期定在了入秋這日, 如今距離婚期只余下十日的時間,因此,當黎刀傍晚回府時, 黎蕎正在東二跨院與陶竹一起布置新房。 當初東邊兩個跨院重建時,黎蕎將黎大山、黎二山、黎小山、黎夏的院子做成了聯排小院的格局。 這種獨門小院的樣式黎大山幾人都很喜歡,若是待在自己的小院子里,那大家就是鄰居。 出了自己的小院,那大家又是熱熱鬧鬧的一家人。 現在黎二山要成親, 黎二山的小院子就成了黎家大宅子里最熱鬧的地方,家里人齊上陣布置新房, 準備成親時所需的各項物品。 知道是黎刀回來了, 黎蕎便丟開手中剪紙的活計,去了東一跨院他的書房。 天氣比起半個月前,氣溫下降了一點兒。 若是擱往年, 這個時間依舊熱的人想盡辦法避暑, 但今年還沒入秋,夏季的炎熱就開始悄悄溜走了。 “這一路辛苦了, 先喝口水?!?/br> 黎蕎推門進了書房,示意候在門口的黎刀跟上。 “謝老爺體恤,小的匯報完再喝?!崩璧墩f著手伸入懷中, 掏出了一個牛皮紙包裹著的巴掌大的小冊子。 “小的幾人這些日子聽墻角, 沒聽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那高志遠整日神神叨叨的,三日前, 他說要去邊城慷寶縣?!?/br> “昨日他來了京城, 雇傭了皇家物流的兩人當保鏢, 然后在昨日下午出發去了邊城?!?/br> “他給趙銀簪的解釋是他有不好的預感, 需要去邊城證實,具體是什么不好的預感他沒說,于是小的又把他這個小冊子帶回來了?!?/br> “老爺,您瞧瞧?!?/br> 他雙手捧著小冊子,恭敬的遞給黎蕎。 黎蕎一邊接過一邊詫異:“他跑邊城去了?” “是。昨日下午啟程,今日應是已經離開盛京地界進入暨北省了?!?/br> 黎刀道。 盛京往北也是暨北省的地盤,因為胡人這兩年犯邊,于是通向邊城的官道早早就鋪上了灰泥。 按照牛車的正常速度,高志遠大概四五日后就能到達邊城。 黎蕎按下驚訝,打開了牛皮紙小包,這外層的牛皮紙是黎刀包上的,天熱,黎刀怕揣懷里染上汗漬污跡,因此黎刀在高志遠的牛皮紙外又包了一層牛皮紙。 黎蕎將兩層牛皮紙放到書桌上,他翻開了小冊子。 小冊子前面幾頁并沒有增加新的內容,他很快就翻到了盛鴻窮到需要拍賣私家珍藏的那一頁。 再往后翻,入目的是高志遠新添的字跡。 先是一段無能狂怒,豐懷縣之行不但沒有洗刷掉技藝不精被毆打的屈辱,反而又多了一道笑料,于是高志遠不僅罵那個富商和道士,還罵黎蕎和陶竹。 高志遠足足罵了一整頁,黎蕎匆匆一掃,翻開了下一頁。 入目的是明年盛平十五年要發生的事兒,高志遠列了出來: 六皇子死在胡人之手。 特大蝗災,河西府也受害,家中莊稼被蝗蟲吞食了個七七八八,當時還是地主女婿,吃喝不受影響。但聽說這場蝗災波及到三個省。 這幾行字下面留有或長或短的指甲印,還有筆桿戳的印記,顯然,高志遠將明年要發生的這兩件事當成了重中之重,百般謀劃,想要從這兩件事中獲利。 而且,在“三個省”這三字旁邊,還留有原河省、西山省這兩個省的名字。 應是高志遠憶起了三省中有西山省。 但第三個省是哪個,高志遠沒寫。 黎蕎看完這一頁的內容,翻開了下一頁。 粗粗掃了一遍,等看到最后幾行字,他瞳孔一縮,捏著小冊子的手差點兒收緊。 只見這一頁寫著: 盛平二十年,那會兒被該死的地主連累,已被革去功名,只能回三柳村。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陶竹賤人施粥,不只是平城的人來了,還有好多外地人。 當時世道已經亂了,流民多,我在排隊領粥時,聽了不少真真假假的傳言。 有外地人說河西府的大旱不算嚴重,最嚴重的是前幾年盛京還是哪里大旱,很多河道、甚至水井都沒水了。 也不知這話是真是假,好歹是盛京啊,盛京有好幾條大河呢,怎么會旱到連做飯的水都沒有,應是暨北省大旱吧? 在暨北省這三個字下面,還列著幾個府的名字。 顯然,高志遠在研究暨北省哪里最有可能出現連水井、河道都干涸的現象。 黎蕎暗暗吸了口氣,忙收回手上的力道,免得在小冊子上留下印記。 他盯著河道、水井都沒水了這句話看了足足十多秒,這才心情沉重的繼續往下翻。 這一頁,還是在講旱災,并伴著對陶竹的罵罵咧咧: 世道挺亂的,娘得病沒了,陶竹賤人每年都施粥,但唯獨不讓我領,該下十八層地獄的賤人! 七皇子竟然又派了侍衛過來,要不是這些侍衛,這賤人的糧食早被流民搶光了! 不過,有這賤人在,平城名氣比從前大了不少,流民愛往這里跑,來來去去的,真假消息不斷。 聽說盛之間登基那年,南方太湖干涸了。要不是惦記著大名鼎鼎的太湖三白,如今也想不起來此事,也不知重活一世能不能嘗到能鮮掉舌頭的太湖三白。 太湖干涸之后,聽說還有蝗災和瘟疫。 黎蕎面無表情的看完這一頁,壓下對高志遠的殺意,他翻開了下一頁。 這一頁沒有講旱災了,而是說起了天寒和盛鴻的政策。 接下來氣溫連年下降,平城冷的要死,每年冬天都凍死人,牲畜也凍死不少。 聽流民說,長江結冰一個月,最南邊的東廣省下了半尺厚的雪。 但幸好這種酷寒只持續了十余年,不然大盛可就危了。 當時圣上宣告天下,減免賦稅,讓地方官開倉放糧,還鼓勵百姓互相救助,承諾等將來形勢好了,會根據災年的貢獻給與賞賜。 圣上還明確說地方官若是能穩住當地局勢,那不僅賞賜金銀,還會根據功績大小火速升官。 這輩子沒能做官,實在是遺憾,不然哪怕不當道士,也能混個高官當當。 混個高官當當,黎蕎盯著此頁的最后一句話,只想冷笑。 他面無表情的繼續往下翻。 這是最后一頁。 上面滿是涂改的痕跡,留著大大小小的墨團。 簡單來說,就是高志遠又把視線放回到了明年的盛平十五年,高志遠在研究如何抓住六皇子以及大蝗災的機遇。 高志遠想提醒六皇子明年不要去邊城,但又覺得如果六皇子真的沒去邊城,那六皇子就不會遭遇危險。 不會遭遇危險,那肯定顯不出他這位高人的能耐。 到那時,六皇子定然不會信他。 所以六皇子還是得去前線。 還有蝗災。 高志遠也在頭疼此事,他若是在蝗災發生前提醒圣上,那光提醒沒有用,他還得想出具體的措施好減少莊稼的損失。 他列了不少防止蝗災的措施,中間還罵了黎蕎兩句,因為按照河西府如今的狀況看,就算是發生蝗災,那也能應對。 養那么多雞鴨呢,這可是吃蝗蟲的好手。 這么一來,河西府滅蝗的功績,會落在黎蕎身上。 黎蕎很快把這一頁看完了,他又往前翻,將高志遠此次新添的內容反反復復看了幾遍,而后他合上了小冊子。 高志遠選擇去邊城,看來是把明年的工作重點放在六皇子身上了。 不知道高志遠會不會在蝗災這件事上摻和一腳。 他垂下眸子,拿起書桌上的兩張牛皮紙將小冊子重新包好,然后他遞給了黎刀:“放回原處吧?!?/br> “你們不需要去邊城,等高志遠回來后找他的兩個保鏢打探一下就成?!?/br> “這些時日辛苦了,你們留在城內好好歇歇?!?/br> 他說罷,又拿出了五張銀票,算是給黎刀幾人的獎勵。 這幾個護院,真的幫了他的大忙了,必須得給獎勵。 黎刀也沒推辭,他接過銀票,說會繼續盯著陳銀簪以及邊城—盛京的官道。若高志遠回來了,那他第一時間就能知曉。 他不知道小冊子上的內容,但看高志遠鬼鬼祟祟的行事,必然沒有好心思。 高志遠想陷害他家老爺,他可不能讓高志遠得逞。 黎刀下去之后,黎蕎在書房內坐了一會兒,等心中的沉重散的差不多了,抬手揉了把臉,然后出門準備去找陶竹。 走到半路,正好碰到了陶竹。 陶竹手里拿著兩張宣紙,瞧見了他,便晃了晃手中的紙張:“二山那邊今日的活兒忙完了,你不需要過去了。這是當日宴席的單子,你瞧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