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寵夫郎 第199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說大綱里的女主覺醒后(NPH)、炮灰滅世后穿進娛樂圈了(NP)、他是淹沒我的那片海、野性叛變(夾心餅干h)、熱吻凜冬、與和尚的婚后生活(古言,1v2)、成為廢人后仇家全都找上門(NPH)、人間傳奇,但含羞草、魁星亂(女尊np)、不配
他輕輕拍了拍陶竹的背:“我也想一直和你在一起,今后若是能帶著你,我還是要帶著你?!?/br> “……別人會生氣的。就像是去貢院見趙大人,其實我不該去?!碧罩裾f著臉頰在黎蕎的頸窩里蹭了蹭,他嘴巴抿了起來。 “怎么不該去?趙大人并沒有說什么?!崩枋w繼續輕輕拍他的背,聲音也比剛才柔了幾分。 他在心疼。 是他疏忽了,他應該早些和陶竹講明白的,這些天陶竹在獨自難過,他這個相公失職了。 “趙大人平易近人,不計較你的行徑,但萬一其他大官計較呢?還有貢院,那么嚴肅的場合,我一個小哥兒不該進去?!?/br> “一些書生會覺得不吉利?!?/br> “其他大官的話,我肯定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不傻,不會亂來?!?/br> “至于貢院,我尊重其他書生的忌諱,但大盛的律法又沒有明確規定小哥兒不能進貢院,咱們沒有違背律法,咱們正大光明?!?/br> “再說了,其他書生也沒說什么呀,都夸我文章寫的好呢?!?/br> 當時他和陶竹去見趙大人,余下的考生不管是中舉的還是沒中的,在經歷了欣喜若狂和悲痛欲絕之后,不約而同去看了他的文章。 按照莊文孟月徐瑛三人的說法,那些考生都覺得他文章寫的有理,而且基本功扎實,對各種典籍史料信手拈來,又不至于掉書袋,讀起來輕松易懂,是罕見的佳作。 事后其他人來拜訪他時,也夸他文章寫的好。 此屆的考生,沒人因為陶竹進貢院而覺得晦氣——他沒聽到,那就是沒有。 陶竹沒想到黎蕎竟然扯出了律法,他伸出手戳了戳黎蕎的心口:“除了律法,這世上還有約定俗成的風俗禁忌?!?/br> “既然你在意,那我今后爭取一路高升,到那時,咱們倆就是活體錦鯉,旁人只會想靠近咱們沾好運,而不會覺得你的出現觸犯了什么禁忌。就像是咱們租住的院子一樣,今后再有鄉試,那處院子絕對特別搶手?!?/br> 陶竹:“……” 還能這樣? 他抬起腦袋去看黎蕎。 黎蕎也在看他:“規矩、風俗禁忌是死的,咱們是活的,別多想,反正我是離不開你的?!?/br> 黎蕎說罷,雙手抱緊了他,然后翻身將他壓在了身下。 既然竹哥兒想多了,那就讓他疲累的只想睡覺吧。 不過,剛才的話語黎蕎是認真的。 只要他賺的錢夠多,只要他官兒做的夠大,那只有旁人求著他和陶竹去散散喜氣和好運的份。 當然,這事兒得好好謀劃。 這個時空可是皇權至上。 * 作者有話要說: 陶竹在感情上是白紙,黎蕎與他黏糊了三年,現在他是真的不習慣和黎蕎分開qaq 第98章 確定入京 入京前的準備 慶祝的事黎蕎和陶竹不需要cao心, 一切由村人包辦。 黎蕎和陶竹只需要準備入京的事便好。 不過,在此之前,黎蕎肯定要應酬的。 他拿了解元, 平城的其他舉人以及白教諭、沈學正、縣丞等都登門拜訪,等社交完了,他和陶竹才有空準備入京的事兒。 首先要確定到底隨哪個商隊入京,在家里只歇了一日,黎蕎和陶竹便乘坐著牛車去了縣城。 江知縣尋的三位商隊, 一位是京城馬家的,京城最大的酒樓云霄樓便是馬家的, 據江知縣說, 馬家背后的靠山是為大盛立下赫赫戰功的英國公。 一位是隋家的,隋家是做茶葉生意的,背后是刑部尚書王德衛。 最后一位是韓家, 韓家原本在京城籍籍無名, 名聲不顯,但去年韓家兄弟三人搶購到望月樓十日份的粉條, 把這些粉條運送回京之后,韓家沒有急著把這些粉條一次性賣掉,而是細水長流開了飯館, 做起了燴菜生意。 韓家的燴菜走的是平民路線, 當然, 因為長途運送本錢高,這個平民其實不平, 但和云霄樓那種一碗燴菜半兩銀子的價格比起來, 韓家的燴菜相當親民。 韓家做的是小百姓的生意, 再加上也打點了不少, 因此生意順順利利掙了不少銀子,將家里連年虧本的勢頭扭轉了回來。 今年韓家三兄弟又來了,黎蕎中舉的消息傳回平城之后,他們主動找上了王掌柜,表示若是黎蕎有需要,他韓家可以護送黎蕎進京。 王掌柜也在琢磨黎蕎進京的事兒,山高路遠一走就是一個半月,實在是令人擔憂。 但是,他只是平城的小小商人,他對京城那邊是兩眼一抹黑,他去求見江知縣,希望江知縣能出手幫忙。 江知縣早就在為此事打算,王掌柜與他不謀而合,他原本沒把韓家放在眼里的,他在京城時根本沒聽說過韓家。 但韓家心誠,而且領頭人韓寧還是秀才,于是江知縣便把韓家給捎上了。 黎蕎和陶竹一天見一家,三日后,兩人最終決定和韓家一起入京。 馬家和隋家這兩家商隊的領頭人其實都不錯,雖然背后有大靠山,但也愿意與他這個小小舉子結善緣。 這兩家對他的態度是熱忱中帶著客氣,而韓家則是把他當恩人捧著。 還有,馬家和隋家拿到粉條之后,整個車隊要晝夜不停的趕路,好盡快把粉條運送回京城。 而韓家則是愿意以他和陶竹為主,即便他們夫夫想游山玩水,一路上走走停停,那韓家也是同意的。 黎蕎不想一路急行軍,再加上還有趙大人的叮囑,于是他最終選擇了韓家。 馬家和隋家的靠山太大,他小小舉子還是不要靠近為好。 定下韓家之后,黎蕎和陶竹開始收拾行李。 他們打算九月底出發,路上走一個半月到兩個月,也就是說,在年前趕到京城就行。 最冷的時段一直在趕路,那厚衣服厚被褥必須得備上。 還有書籍,這是一定要帶的。 另外還有隨行的親人。 當黎蕎進貢院考試時,外面一定得有人陪著陶竹,不然黎蕎不放心。 但因為前途未卜,因此不能多帶。 黎蕎有些頭疼,該帶誰呢? 在黎蕎猶豫不定時,三柳村為他和莊文辦的流水宴開始了。 他和莊文關系好,不介意一同慶賀,再加上兩家都不缺錢,所以這流水宴要擺三日。 這一次,三柳村的人沒和外人較勁兒,同意讓外村人幫忙cao辦,因為要做的菜太多了,只憑著三柳村和朱家村的人,那肯定要累死。 而且,已經開始收紅薯了,紅薯作坊快要開工了。 他們得節省體力。 流水宴的規格和上次黎蕎中秀才時一樣,每一桌rou菜素菜五五開,不僅十里八村的人過來吃席,外鎮、縣城都有人來,比上次黎蕎中秀才時熱鬧多了。 秀才和舉人差著身份,中了舉人,那就真的和普通百姓不一樣了。 而且,黎蕎是真的有些牛逼在身上的,之前莊文讀了三十年書都沒考中秀才,被他一點撥,立馬就考上了。 還有此次的鄉試,不僅莊文中了,孟月和徐瑛這兩個年輕人也中了。 這里面肯定有黎蕎的功勞! 此次鄉試之后,黎蕎的文章又被主考官貼了出來,平城那些一同參加鄉試的秀才細細琢磨了黎蕎的文章,又問了中舉者的文章,然后一致認為莊文、孟月、徐瑛能中舉,是用了黎蕎總結出來的考試方法。 而且莊文、孟月、徐瑛也都承認這一點兒。 所以說,黎蕎是有真本事的,他不僅自己能拿解元,他還能把自己身邊的人帶上舉人。 這叫整個平城的人怎么不激動? 他們都想來三柳村沾沾喜氣! 而且,很多人不是空著手來的,他們是帶著賀禮來的,這些賀禮基本上都是小麥、大米,糧食好儲存,不貴重,黎蕎不會拒絕。 這些糧食黎蕎的確收下了,反正不貴重,這是鄉親們的一片心意。 這日,天氣陰沉,大風呼嘯,泛黃的葉子被寒風卷下樹枝,飄飄灑灑的落滿鄉間的小路。 黎蕎和陶竹踩著枯葉,將身子縮在厚厚的披風里,手牽著手進了鴨貨作坊。 他們夫夫不在的這段時間,鴨貨作坊由周金桂、李瓶負責。 今年陶竹特意叮囑十里八村的鄉親多養鴨,少養雞,不過,為避免生病傳染,所以家家戶戶的總量要控制在百只以內。 鄉親們很聽他的話,畢竟這不是鬧著玩的。 而遠一些的村子甚至是其他鎮子的人知道了,也開始跟著養鴨。 整個平城的農人都在養鴨子,于是鴨子的量就上來了,再加上他又擴招了人手,因此現在鴨貨作坊每日可做一千五百只鴨子。 五百只放在望月樓,一千只交給方世通。 鴨貨本就是rou,再加上味道好,所以一直賣的很貴,普通百姓根本消費不起。 價格高,利潤也高,在扣除掉人工、原料等一系列的成本之后,每日鴨子的純利潤有一百文。 鄉下養的鴨子大多在兩三斤左右,從鄉親們手里買鴨子,一斤是八文錢,也就是說一只鴨子只有十幾文、二十多文錢。 但經過精心的制作之后,一只鴨子的純利潤高達一百文。 暴利。 妥妥的暴利。 一只鴨子的純利潤是一百文,一千五百只的純利潤便是一百五十兩。 一日是一百五十兩,一個月就是四千五百兩。 這可比點心生意賺多了,點心生意雖然也很賺錢,但因為人少,做的點心少,所以每日的利潤只有三五十兩。 馬上要去京城了,陶竹想清點一下家里的賬冊和存款,心里頭好有個底兒。 因此,哪怕今日寒風吹得整個天地都發出怪響,他還是拉著黎蕎去鴨貨作坊了。 鴨貨作坊正常運轉,宰殺鴨子的,切塊的,調味的,燒火的……每個環節、每個人都有條不紊的忙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