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寵夫郎 第173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說大綱里的女主覺醒后(NPH)、炮灰滅世后穿進娛樂圈了(NP)、他是淹沒我的那片海、野性叛變(夾心餅干h)、熱吻凜冬、與和尚的婚后生活(古言,1v2)、成為廢人后仇家全都找上門(NPH)、人間傳奇,但含羞草、魁星亂(女尊np)、不配
雖然不如江知縣那般拼命盡力,但兩個月下來,也做了不少粉條,掙了不少銀子。 明知府說著讓手下人把賬本拿來。 一個縣一個賬本,先看的是沛水縣的賬本。 沛水縣的耕地面積和平城差不多,但因為明知府今年吩咐的晚了錯過了種紅薯的時節,農人種了其他的糧食,所以沛水縣所種的紅薯畝數遠不如平城,一共只有十五萬畝。 今年雨水不足,紅薯減產,畝產量只有一千二百多斤。 按照一千二百斤算,十五萬畝田地所產的紅薯不到兩萬萬斤。 這些紅薯做成淀粉,變成粉條,大概有三千萬斤。 但這只是理想中的數字。 在實際cao作的過程中有不少損耗。 像是一些人出于僥幸心理,做的淀粉含有雜質,這就浪費了一些淀粉。 而且,除了損耗之外,這三縣做粉條的速度也比較慢。 并不是每一個知縣都跟江知縣這般有統籌全局的能力,盡管江知縣毫無保留的傳授經驗,但這三縣在實際cao作過程中依舊有不少問題。 管理混亂,監督不嚴格,產品不合格,速度慢……反正平城這邊沒有出現的問題,這三縣都遇見了。 好在這三縣的知縣態度端正,及時改正錯誤,所以這三縣的粉條生意慢慢步入了正軌。 如今兩個月下來,沛水縣一共賣出了九百萬斤粉條。 一斤粉條黎蕎能得一文多錢,按照一文錢算,那九百萬斤粉條黎蕎一共能得九千兩銀子。 算完沛水的賬,明知府又算另外兩個縣的賬,這兩縣的水平和沛水縣差不多,一個做了一千萬斤粉條,一個做了八百五十萬斤粉條,這分別是一萬兩銀子,八千五百兩銀子。 這三縣加一起,黎蕎一共能得兩萬七千五百兩銀子。 至于永興縣。 提起永興縣,明知府先是嘆了口氣。 這個說來話長了。 他之所以在整個河西府建紅薯作坊,為的就是攢政績,是以,接到江知縣的稟告,知道孫知縣在拖他后腿,他怒不可遏,帶著人就殺去了永興縣。 到了永興縣之后,先是訓斥了孫知縣一頓,然后便逼著孫知縣按照平城的經驗去整改。 這個整改過程,給他添了無數的火氣。 孫知縣在永興縣任職期間,一向是得過且過,他信奉的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他不搞欺男霸女魚rou百姓那一套,他把很多事交給手下人去做,他自己喝喝小酒,與美妾品品美食,小日子過的美滋滋。 紅薯作坊一事他也是交給手下人去做,他自己并不上心。 沒有他這個知縣監督,永興縣那幫人狗膽包天,把作坊、淀粉搞的一團糟。 明知府當時了解完現狀,心中生出不妙的預感,他立馬把負責紅薯作坊的那幫人抓了起來。 他一個個的審問,這一審問還真審出東西來了: 永興縣的縣丞和縣尉,兩人竟是把粉條方子給賣了。 而且不僅僅賣了一次,他們把方子賣給了好幾個商人。 當真是一個敢賣,一個敢買。 這幾個商人距離河西府挺遠,他們想著等他們把粉條運送回老家,就把買的這批粉條和他們自己做的摻一起賣,用這種法子應該能掙不少銀子。 這可把明知府給氣個半死。 但生氣沒用,必須得解決問題,其中兩個商人拿到貨已經走了,他一邊派人去追,一邊把余下的幾個商人扣押起來。 又把永興縣的縣丞和縣尉關入大牢,他帶人全面接管了永興縣。 至于孫知縣,這是七品父母官,而且孫知縣沒有違反律法,只是違抗了他的命令,所以他無權將孫知縣給打入大牢,他只能狠狠訓斥,然后在今年的官吏考核中給孫知縣打一個大大的不合格。 在他的強壓之下,永興縣的紅薯作坊慢慢走上了正軌。 那兩個帶著粉條離去的商人因為粉條太多,走的慢,很快就被他的人給追上了。 所以,粉條方子暫時保住了。 說到此處,明知府輕咳一聲,讓人把黎蕎該得的所有銀票都帶過來。 此前他放出大話,說凡是在河西府生產的每一斤粉條,那都有黎蕎的半成分成。 他也向黎蕎保證,一定會保住粉條的方子。 結果,他低估了孫知縣捅窟窿的能力,也高估了孫知縣的責任心。 身為一縣父母官,連這種事都能不上心,他真的是跪了。 此前他覺得孫知縣人不錯,雖然不能和江知縣比,但好歹不去禍害百姓。 身為一個父母官,土皇帝,能不霍霍百姓,這已經很好很有底線了。 可這一次,他發現他大錯特錯。 身為一個父母官,若是不作為,那其實就是在霍霍百姓! “小黎啊,這一遭是本官對不住你,但好在把方子追回來了。這幾個商人買方子的銀子,以及本官對他們罰銀,全都交與你,此事就暫且揭過吧?!?/br> “永興縣只做了一百萬斤粉條,你該得一千兩銀子。那幾個商人每人花了五千到一萬兩買方子,加一起一共有三萬三千兩。罰銀翻三倍,那就是九萬九千兩?!?/br> “這加一起,你該得十三萬三千兩銀子?!?/br> “再加上沛水三縣的兩萬七千五百兩,最后你一共可得十六萬零五百兩銀子?!?/br> “你們夫夫數一數,一文錢都不少?!?/br> 明知府說著指向了正在搬運錢箱子的幾名捕快,讓黎蕎和陶竹數銀票。 黎蕎:“……” 好家伙。 這么曲折呢。 上一次江知縣和他提及永興縣時他也有過方子會被泄露的擔憂,但是,粉條一事早就不在他的掌控中了,他擔憂也無用,于是他便將此事拋到了腦后。 沒想到這方子還真泄露出去了。 好在明知府明察秋毫,雷厲風行,這方子保住了。 “數就不必數了,學生信您。您此番奔波著實辛苦,學生感激不盡,必將永記在心?!?/br> 不僅保住方子,還給他撈回來十三萬兩銀子。 明知府不愧是知府,是有些能耐在身上的。 明知府聽得黎蕎此話,心中松了口氣。 他是為了給他自己攢政績,所以要在整個河西府搞紅薯大瘋狂,若此時把方子給泄露了,黎蕎現在不記恨他,那將來呢? 黎蕎可是必定要起飛的啊。 他可不想得罪黎蕎。 唉,他此番出了大丑,差點兒把圣上剛剛稱贊過的平城富裕給搞砸,希望圣上和黎蕎都記著他的力挽狂瀾,忘掉他錯估孫知縣的掉以輕心。 在這之前,他真不知道孫知縣竟然這般“淡泊名利”,這么好的攢政績機會都不抓住。 真是坑死他了。 “小黎你放心,那兩個吃了熊心豹子膽的已經死了,本官殺雞儆猴,應該無人敢偷賣方子了。至于孫知縣,他此次捅了婁子,八成要降職?!?/br> “您做事學生自然放心?!?/br> 黎蕎真心實意的道。 “那行,你們夫夫先去數銀票,數完之后本官要考一考你的學問,看這半年你是否有長進?!?/br> 明知府笑著道。 “……是?!?/br> 黎蕎應下。 然后他和陶竹去旁邊的房間數銀票。 他本不想數,但明知府非得讓他數,而且回家之后陶竹記賬時肯定要數一遍,為了給陶竹減輕工作量,他便認真數了起來。 銀票都是一百兩的,十六萬五百兩,便是一千六百零五張,他和陶竹很快就數完了。 數完了之后,明知府當真考校他的功課,提問范圍一開始是四書五經,很快就擴展到了三史三傳。 這半年來,除了夏日打井之外,他甚少做旁的事,一心撲到讀書上。 他肯下苦功夫,他自己的記憶力又好,所以這半年的讀書成果很喜人。 明知府越考越滿意,到最后已經是笑的合不攏嘴了。 黎蕎肯用功,腦子還聰明,又會做人,還懂得感恩,這么多條件加一起,黎蕎若不飛,那天理難容啊。 得趁著黎蕎此時還沒飛,好好和黎蕎打一打關系! 難得見黎蕎一次,明知府留黎蕎和陶竹用午飯。 黎蕎和陶竹在來時特意帶了一些鴨貨和點心,上一次在府城時,因為人生地不熟,所以他們夫夫去拜見明知府時只帶了些茶葉。 如今明知府來了平城,他們自然要多準備一些禮品。 明知府這段時間一直在忙活永興縣的事兒,對于火爆平城的鴨貨,他只是聽說,但還沒來得及品嘗。 此時將這些鴨貨吃到口中,除了夸贊,他更多的是想感嘆。 就黎蕎這整活兒的能力,別說是在平城了,就是把他放到西北大漠里,他也能翻出不一樣的浪花。 前途不可限量! 現在天冷,鴨貨做好之后可以多放幾日,明知府建議黎蕎擴大生產。 這鴨貨如此好吃,應該多做嘛。 這么一來,不僅黎蕎能多掙銀子,那鄉親們也能多掙點銀子。 黎蕎聽了這話,連連點頭,他和陶竹已經在招人了。 前幾日,一個叫方世通的人找上了他,說想把他的鴨貨販賣到府城,希望繞過望月樓直接從他這里拿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