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模擬器 第522節
這話聽起來,看似隨意,但實際上,它所直接針對的,就是對骨折指南的修正。 外科的第一條:適應征與禁忌癥。 任何手術都有其適應征與禁忌癥。 周成翻完后,就要回到骨折小切口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時,就看到,陳吉武教授等人的面色也都紛紛凝重了起來。 骨折的手術適應征與禁忌癥,骨折的治療原則,就是華國醫學會骨科分會的創傷外科學組編撰的。 編撰指南,是需要各個頂級的專家坐在一起,詳細的商討,然后做出來的標準化的治療建議。在座的這些人,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可他們一向都認為,指南的編撰必須要有全面、細致、安全這幾個原則,同樣,也要先進。 而指南的存在,是需要進行修正的,修正之后,印發到學術網站或者是分發,并且印刷裝訂成冊,供給全國的同行們學習。而且,很多的醫療事故的評判,也都是根據指南來的。 事關重大。 劉志斌教授又抬起了手來:“小周,你先慢一會兒。你這個骨折的手法復位,有系統的理論綱了,有做過臨床課題嘛?有相應的客觀數據嗎?” 這特別重要,什么樣的骨折,要進行手法復位,什么樣的骨折,必須要做手術,這個原則性的東西,如果可以探討得更加清楚的話。 是華國整體醫療質量的提升,也同樣可以節約很大的醫療資源。 (注解:作者的接觸面,大概就只是在骨科,拜謝恩師及師爺的恩惠,因此接觸過一些常人沒接觸過的東西,因此本書中的內容,可能局面會鋪開得稍微細致一些。) (期待各位書友鑒賞,每一種東西,其實都有更加深層次的社會因素、學術因素及經濟因素在,小刀不才,愿意將這些一一剖析給大家聽,盡量以大家喜歡看的方式,如有同道、老師觀看本文,有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數據有,但是不是在現實中,所以周成并不能拿出來,但也實事求是地講:“劉老師,這個非常抱歉,之前我在做手法復位的時候,只是在八醫院做過一些病人?!?/br> “病例的數量不多,而且還在追蹤之中,數據也正在收集?!?/br> 周成繼續不卑不亢地說:“用更加謹慎地角度來講,我接觸的一些病人,在此分型之列的,手法復位后的短期療效,都頗為不錯。最早的一批病人,已經是脫下了石膏,開始正常的功能鍛煉了?!?/br> 周成現在非常擰得清層次,做了就是做了,沒做就是沒做。 他在八醫院進行手法復位是在十月末十一月初,現在的時間是三月初,的確是效果很好,周成也知道效果很好,但是那是在模擬世界里面。 真實世界的數據,就相當有限,周成更知道,劉志斌等人感興趣的肯定是周成現在列舉出來的,在原本指南手法復位適應征之外,周成個人列舉出來的手法復位適應征之內的這些疾病分型。 周成的話,讓眾人都陷入了沉思,包廂里面,可謂是落針可聞。 劉志斌左顧右盼了一會兒。然后表情極其嚴肅地問:“徐院長,您怎么看?” 徐達山,積水潭創傷外科的行政主任,副院長,也是華國醫學會下京都醫學會骨科分會,創傷外科學組的組長,主要負責人,比劉志斌的掌握的資源,相對要多那么一丟丟。 徐達山本是看在周成與陳吉武教授認識的份上,對周成有頗多的看重和關注,不過就現在而言,似乎,周成自己通過他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得讓他稍微改觀了。 越是基礎性的東西,關系越大。 如果是說,連手術的適應征都改了,他們還在研究本可以不做手術的骨折分型,怎么去把手術做得更好,你研究個der? 這就好比,你想著怎么把青菜炒得和rou一樣好吃的時候,他媽的rou價已經是青菜價格了,只是單純從好吃和營養學的角度講,吃rou不好嗎? 徐達山稍稍有點坐立不安,左右看了一圈,對門口的一個人說:“辛苦把門關一下?!?/br> 顯然,他是打算說一些,不便被外人聽到的東西,而且還很深刻。 陳勝武馬上就去把門給反鎖了。 徐達山就稍稍敲了敲桌子,說:“不好意思啊,各位教授,打擾了,稍微借用你們的一點寶貴時間?!?/br> “其實,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一直都在探討如何提升我們醫療質量,如何提升我們的服務質量的問題?!?/br> “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而且永遠不會停止。本人不是領導層,所以普及面不多,因此只是說一些我們骨科方面的問題啊。今天所說的內容,出了這個門嘞,大家就都忘記,不要再傳出去?!?/br> 徐達山的話,讓其他人都笑了笑,沒回話,打斷徐達山。而申德主治醫師就在這時候給周成接了一杯水,然后示意周成先坐下,聽徐達山教授怎么說。 “每個醫院的層次不一樣,所以接觸的面也不一樣。我們國家現在的醫療,正在不斷的下沉。我們所能夠直觀感受到的就是,我們現在創傷外科的骨折病人,就更少了?!?/br> “更多的是一些復雜骨折或者手外科的病人。這是好事,這在一定程度上,敦促我們必須要更加提升自己的專業實力和專業能力,如果拿不下下面醫院解決不了的病例和難題?!?/br> “我們這些老家伙啊,就該去改行或者多做副業,都吃不了飯了。創傷外科,目前的圈子就這么大,病人的體量也就這個樣子?!?/br> “手法復位這個比較敏感的話題,之所以碰的人不多,是因為做了它吃力不討好,具體的原因,我就不細說了啊,大家懂得都懂?!?/br> “但其實,不管它怎么樣,其實對我們的影響并不大,因為我們就沒有單純的骨折病人,每年幾個,如果就靠著這個吃飯的話,那我們就早就餓死了?!?/br> 徐達山的話,非常傷人。但也非常真實。 他在的醫院是哪里?積水潭啊,骨科明面上排名全國第一的地方,他缺病源么?缺也不缺,好的病源基本沒有,差的一堆。 所以,如果要把病源進行分流的話,那么,積水潭、和協這些國家的頂級醫院,必須就要專精于解決復雜的問題,然后把骨折、清創等急診病例,放給下級醫院去做。 這是個正在進行的問題。 但是,如果說,現在把周成的這個課題,一旦做成功之后,下發了下去,全國都統一這么搞,對病人是夠好,夠優惠的,另外一個問題來了。 那下級醫院的醫生怎么辦?還吃不吃飯呢? 骨折、創傷,就是他們的病源所在,一個醫院的病源,就是他們的根本。要他們陡然之間地去更加深入地學習更加困難的術式,處理更加復雜的病人。 那病人為何不直接去更好的醫院呢? 醫生也是人啊,人就該有七情六欲,需要吃飯,需要賺錢養家,但凡在國家沒有實行兜底制度,能夠保證醫生的合理合法收入之前,如何吃飯這個問題,就是個根本性的問題。 一個月的工資,兩千多,四千多,然后京都是五千多,能吃飯,吃屁都沒你的份兒! 不過,徐達山看問題,肯定沒有這么淺顯:“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也是一個需要持續發展的問題,這個東西好,就得去做,但是放在什么地方做,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br> “你說把骨折的手法復位,放在我們醫院做,那一年都壓根兒碰不到幾例骨折病人,怎么辦?” “就連急救中心,120指揮中心都知道,咱們積水潭不做骨折,不是因為我們不做,而是我們在處理復雜病人的時候,就已經把床位占滿了?!?/br> “也不能不做,所以我的建議啊,是把這樣的一個臨床課題,放在地級市醫院里面去做,那里病人多,而且也有縣醫院送一些復雜病例過去,正好可以同時滿足開展臨床課題的條件?!?/br> “也不會傷及到同道們的根本性利益?!?/br> 說到這,徐達山又撓了撓頭:“就是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課題的所有權屬于誰?誰去主持,誰去開展,然后還吃力不怎么討好?!?/br> “但它的上限高啊,做出來之后,對創傷外科的影響,是很大的。這個我們還需要特別細致地研究一下?!?/br> “我要說的,就這么多,其他教授,你們覺得有什么更好的建議沒有?” 周成聽到徐達山的話,稍微有點感動。他思考問題的深度,非常深刻。 華國是一個大國,十幾億的人口,不是開玩笑的,而且每一個想法和決定,都是會影響著一大批的人的。 更好的經濟因素下,越來越講究以人為本,但是這個以人為本,不能單純地以百姓為本,而是要以所有人為本,把所有人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到。 只是單純地考慮底層的因素,把中層全都殺掉? 現在的醫生處境有多尷尬,就知道這樣的想法,到底有多么可笑了。一個正統的博士,畢業后的工資與其他專業的碩士相差無幾。 肯定會有人說,醫生越老越吃香,活到老干到老,七十多歲,還能掙錢。 換個思路來想啊,七十多歲還要掙錢,老了還要掙錢,而不是頤養天年,在同樣的學歷和階層下,難道不可憐么? 最開始的讀書的線,至少是相對最公平的。 這話一般人不敢接,也不好接。 景觀星教授想了一會兒,聽到沒人接話,也就嘆了一口氣,把話茬接了過來:“徐教授,你分析得已經非常深刻的。但是我覺得,我還是要補充一點,那就是,這個課題是不好做?!?/br> “也不能不做,而且還不可能是一兩個人去做,得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動用一定的人力物力去做,這才現實?!?/br> “如果沒有教授們起身來帶這個頭,一般的地級市醫院,不敢接,也不會接。碰這個渾水,這個如果要做的話,就只能是大家一起來起頭去做?!?/br> “不牽涉什么利益,也不要去爭什么名聲。就單純地以學術的方面,把這個課題鋪開?!?/br> “這個,我們到時候可以開一個線上的會議,拉攏更多的人吧?!?/br> “我覺得,最后還可能要請幾位院士親自出面,才更好做。才能夠打開這么一個局面。并且,這個手法復位所失,正好又有了現在的小切口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這個新術式來填補?!?/br> “正好是一些契機?!?/br> 這是一件大事,這件大事,甚至都不是單純的幾個教授牽頭就能做起來的。 魔都市醫學會骨科分會,創傷外科學組的組長,景觀星覺得自己在任上還是要稍微做出來一點成績的。 劉志斌教授聞言,稍稍想了一下后,說:“目前骨科的創傷外科學組,一共五位院士,分別居于京都大學附屬第一醫院,301,港大附屬醫院,北河省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以及解放軍總醫院?!?/br> “我以前與卜老倒是挺熟的,但是卜老卻?所以?” “再慢慢說吧?!?/br> 不過,劉志斌、徐達山等人都講了之后,陳吉武教授突然提出來了一句:“各位教授,你們都講得這么火熱,怎么不好好地聽聽,周成到底有什么想法了?” “這個課題,這個手法復位,都是他做出來的,說不得他也有自己的安排和規劃呢?!?/br> 陳吉武想,你們都安排這安排那,都還沒問正主意見,你們搞個什么???萬一周成不同意呢?撩蹺子了,然后你們把人找到了,這多尷尬? 余秋化看了看薛修德,然后還是主動問:“小周,你自己對這個手法復位的課題,有沒有自己的想法?” 周成自是有想法的,這也是他對后續課題的一個謀劃的大方向,只是以前人微言輕,所以找不到什么助力。 正好借這個契機,稍微表述一下,倒也可以,成就成,不成拉倒:“有一點,但不全面,也或許會與各位教授的思路有背的地方,還望指正?!?/br> 周成這么說的時候,看了一眼楊弋風,楊弋風頓時有一種后背發涼的錯覺。 而這種感覺,是他以前在周成身上沒體會到過的。以前,在八醫院,與周成相處的時候,周成不過就是一個干將,從來都沒有開始思考和謀劃,比他都不足。 可這次被自己安排去了京都后,與陸乾州接觸之后,接觸面更加廣后,竟然會帶給這樣的感覺,這是周成在成長啊。 而且,也是每一個人都該經歷的成長,包括他們這些年輕人。如果單純地只是需要搞學習,那多好啊,但是,學術圈子里的東西,除了自己變強之外,還得把視野更加往外擴。 華國的學術圈,在世界的學術圈子里的地位,周成,這就是我希望你能夠頂起來的,任何人都孤木難支。 你若只是一個普通人,你自可做好你自己的學生,做好自己的醫生,治療好你自己的病人即可。甚至你可以稍稍地開展一下自己的課題。 但是你有了能力,你的接觸面還不敢廣,還不敢拔高,還不打開自己的視野,還不開始慢慢思考的話,那么所有與你接觸過的人,都有責任…… 人就是社會圈子里的一個組成,任何組成,都得重新排位,資源也會重新進行組合,現實不是那種一往無前的直線。 這些東西,他沒必要給張正權講,張正權還不夠格,他也沒有給自己的老師說,自己的老師,他的局面已經鋪在了湘省,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 只是他的方式過于平和,所以把周成漏掉了,也被羅云把周成給支走了,但是楊弋風清楚,羅云接觸的面,并不低,所以羅云一直都在把周成往外面帶,因為羅云自己也在往外面走…… 楊弋風正要開口打斷,讓周成不要安排他,他自有自己的想法,周成就已經把他打斷了。 “各位老師,我說一句不太好聽的話就是,為了這個課題,太過投入特別多的資源,并沒有特別多的必要。而且,最好的就是投入相應匹配的資源,并且給予一定的平臺?!?/br> “就好比,我現在所在的組,陳勝武師兄,就比較適合這樣的課題。如果能夠多幾個陳勝武師兄一樣的人的話,不用很多,就十幾個,他們就正好勝任這個課題的規劃與實施?!?/br> 周成說得非常認真,內心也進行了更加深入地籌劃的。說句不好聽的,這樣的基礎性的課題,拿楊弋風去做,有點大材小用了。但是也要有人去做。 周成的盤算,得需要有人來幫忙,他現在握住了不少的王炸,得慢慢把他們丟出來,就比如小切口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這樣的課題,就適合楊弋風這樣的天才,不適合陳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