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模擬器 第360節
劉奕平教授明確指出來了,曾院士給出的,是會診的意見。 會診的意見,是只供參考的吧?不是命令吧,你到底有沒有腦子呢?你是教授??? 如果你做醫生,只是唯命是從的話,那你當什么教授? 遠程會診意見,就代表了,曾院士沒有看到患者本人,沒有親自進行查體,沒有參與到既往的診療決策,也不是親自參與了病人的所有的病程。 沒有以上這些,就不可能做到憑借所謂的病例和病案資料,做到對病人的病情發展與目前程度了如指掌,你才是他的主治和主管醫生,你就把曾院士的話奉為圣旨了? 如果真的這樣的話,那只要搭建遠程的會診平臺就好了啊,哪里需要那么多醫院? 靈魂拷問。 參考? 你參考怎么不結合現實的實際? 直接執行的話。 那你們這個診療的流程,是很有問題的啊。 當然,劉奕平教授的話,可不只是這一層意思??? 他還結合了之前宋教授的話,之前的那些東西,他們也都是親眼看到了。 你不能要求放射科醫生和骨科醫生一樣懂骨科! 自然也不能要求沒有看過病人的曾院士,和董河他們一樣了解病人的病情! 如果董河只是進行了參考,根本就不會把這個東西,專門放到幻燈片上來講,而且還拿出來到骨科年會上講,把曾地緯當作一把刀,去設計祝錦山! 在劉奕平旁邊,陳學良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眼皮都是猛跳。 第一,劉奕平教授剛剛問出來的這個問題,根本就會不涉及到他師父曾院士的任何名聲,即便是到了他師父那里,也會對這個問題,贊賞有加。 批判性思維,結合實際! 這是搞學習最重要的品質! 你誰敢說不對??? 第二,同樣的,這個問題,直接讓之前祝教授的問題帶來的尷尬完全一掃而空,反而,把所有的壓力,都轉交給了董河身上,也轉交給了省人民醫院那邊…… 瞬間,董河的后背背心滿都是大汗,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話來回答! 額頭上的細汗也開始慢慢凝結,開始范布。 但也是只遲疑了十幾秒,就回道:“謝謝劉教授的問題?!?/br> “就像我之前所說的,我們是參考了曾院士的意見,并且結合了病人自身意愿,是病人及家屬根據他們自身的家庭條件與自己對預后的容忍度,慎重選擇做關節融合?!?/br> “他們希望,能夠通過犧牲關節活動度來換取醫療費用的節省?!?/br> “雖然我也知道,對患者最好的治療就是,雙贏??墒裁礃拥闹委煼绞?,不是我們醫生決定的,而是病人自身的選擇?!?/br> “相信這一點,在場所有的同道也是深有體會吧?” 董河這個回答,很漂亮,很好地轉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把這個問題從醫生身上,轉移到了病人身上! 哪個醫生沒有遇到過奇葩病例? 甚至有些過分的,連進手術室的時間和出手術室的時間,都還要和你商量和確定好。說是找大師算過命了,什么時候進去,什么時候出來,絕對安全,而且可以保證大富大貴。 然后大師下午被撞了的情況都有呢…… 董河在顫顫巍巍地硬著頭皮回答之后。 劉奕平教授又道:“謝謝董教授的回答,我今天貪心一下,再多問一個問題啊?!?/br> “就是請問董教授,既然您在診療過程中,只是參考的話,你們又是參考了哪里的指南?參考了誰的方案,什么時候的指南?什么時候的方案?” 劉奕平說完,便把話筒給放了下來,靜靜地看向了臺面上的董河,都沒往祝錦山方向看! 但,劉奕平教授的話,卻如同一把利劍,直直地伸向了許教授和祝錦山等一眾湘南大學附屬醫院的人! 不能說,一個院士的會診意見,比當前所有人的通識,還要有可信度! 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從來沒有一個院士,有這樣的想法。 也不會有人會這么說話。 但是,那么請問,既然院士都沒辦法逆反原則和指南行事的話?那么你們該參考哪里的指南?誰的方案? 才能夠做到,把這種復雜的膝關節感染給治療好,而且還要病人的花費小呢? 再結合上一個問題的最后一句話。 盡信于書,不如無書! 你自己去想嗎? 要知道,董河的講課,總時間才二十分鐘。 十五分鐘的分享,五分鐘的答疑時間。 在劉奕平站起來之前,祝教授的口嗨以及許老教授的幫襯話,可都還在眾人的耳旁徘徊呢: “首先,我不是來提問的?!?/br> “第二,不論是什么專家也好,什么院士也好,他們也要有最充分的證據,才能夠做手術?!?/br> “你這個病例,不管放在什么情況,關節清理和翻修,都是最好的選擇,就算現在曾院士就站在我面前,那也就是這個道理?!?/br>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劉奕平在針對和為難董河,其實是把大刀,指向了別的地方。 指桑罵槐,到這會場,誰不會??? 誰又能不懂呢? 劉奕平的問題,過了幾秒鐘,董河都沒回答。 也沒辦法回答,不過劉奕平的目光迎向了他,他還是只能硬著頭皮說:“劉教授,這個問題,我的確沒辦法回答您。因為在手術前,我們翻遍了所有的指南,所有的標準化治療原則,都未曾發現關于這則病例出現的情況的明確規定!” “我們的手術方案和抉擇,是科室里經過了大討論,臨時抉擇的?!?/br> “如果非要說一條指南和原則的話,那么就是個體化治療吧,根據病人的情況,做好隨時應變。就不知道劉教授在遇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會如何抉擇?” 董河把問題拋了回來,算是曲中求饒,大家放過這個話題吧? 劉奕平說:“謝謝董教授回答。針對這個病人的情況,我會盡量地考慮到社會性和經濟學因素,選擇關節融合和截肢處理!” “即便這很殘忍!” 劉奕平教授,說到了這里,就又坐了下去。 不過,劉奕平教授,在坐下之后,許老教授和送老教授,包括孔老教授,都有一種如坐針氈的感覺。紛紛舉起了手來,似乎還要追著董河繼續問問題。 但實際上,大家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回答之前劉奕平教授的提問。 董河看到此景,忽然有一種大劫來臨的感覺! 假如,今天,劉奕平教授和宋教授這樣的老前輩,打起來了,那他就是站在了刀口上,風口浪尖,左右不是人,他已經有點后悔把這個病例拿出來了,他的本意,并不是這樣…… 與劉奕平有同樣心里想法的,還有祝錦山教授。 他也是口嗨,所以才去掉進了董河的坑里面,好在是許教授拉了他一把,但是現在? 貌似許教授也因為‘口嗨’,也掉進了坑里面。 現在,這一場無形的斗爭,已經是沒有贏家的了! 最后如果是劉奕平贏了,幾位老教授會覺得劉奕平在咄咄逼人,來搗亂的!他們到了這個年紀,早就不在臨床上混了,只求安穩渡過下半輩子。 來參加學術會議,就是來撐場子的,而不是來爭名奪利的。 但也不是來惹上污穢。 人老重名!~ 但如果最后是幾位老教授贏了,非要在曾地緯院士的會診意見上,爭一個對錯的話,那么曾老未必不會親自下場把這個病例再去端到半個月后的骨科年會上念叨。 讓全國的同道,來評論一場對錯! 到那時候,這件事情,就更難收場,雖然這個可能性很低,但也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啊。 祝錦山此刻身為大會主席,頭皮都稍微有點麻了,便岔口問道:“康教授,今天董教授帶來的病例,還是十分有沖擊力的,不過因為時間限制,要不我們把學術討論的事情,放到大會下半場第一節和第二節的茶歇時間?” 雖然祝錦山在打岔,可是許老教授仍然在堅持著站了起來,問工作人員要話筒。 工作人員也很無奈,看了看祝錦山,最終,也只能是把話筒遞給了許教授! 許教授接過了話筒之后,就直接看向了劉奕平教授:“劉教授,關于你剛剛的問題,我還有一些問題要問您的?!?/br> “個體化治療,這個是所有醫學學科的共同話題,這沒錯?!?/br> “甚至于,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們現在認為的指南,百分之百是錯的,沒有一個是對的,甚至連我們現在遵守的手術適應征和禁忌癥,其實也是錯的?!?/br> “那我們是不是就能不遵守呢?” “我們現實中遇到的病例,也不會按照教科書與指南來寫,那么是不是我們的隨意性的治療,就是可取的,是正確的呢?” “如果所有的治療,都按照個體化治療來理解的話,那么病人的權益,最后由誰保證?” “如果沒有一條客觀的準繩,我們醫生在行醫的過程中,是不是隨時都是錯的呢?” “我們醫學的法律規定,我們有權利且有義務,為病人提供最好的醫療資源、最好的醫療建議。要為群眾的生命健康做保證!” “那我們就不用參考了嗎?” “沒有相同的指南,就不用參考已有的指南了么?” “關節感染,即便是復雜的感染,也不是關節融合的絕對適應征,不是么?” 許老知道劉奕平教授的話,是針對他而來的,所以,他也一一進行了還擊。 甚至一下子就把話題拉到了極高的層次,沒有指南,就能不遵守指南了嗎? 盡信于書不如無書,那就不看書嗎? …… 在許老反問的時候,周成就注意到,羅云此刻的眉頭緊皺,似乎是在想著該怎么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