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ABO]協議到期后,瘋批總裁他走心了、聽謎2-真實的殺人游戲、八零教授寵妻日常
聶斬想通什么,望向施黛,啞然失笑。 原來她在等鎮厄司來。 同他說這些,是掐準了時間。 “你,秦酒酒,謝五郎,青兒?!?/br> 放緩呼吸,施黛定定看他:“對了多少,漏了多少?” 一瞬間,刺骨寒意從尾椎騰起,直入腦中,令聶斬輕顫。 并非源于施黛,而是她身邊的人。 江白硯面色平平,笑得禮貌含蓄,分明有一張美人面,瞳色卻冷得駭人。 長劍被他抱于懷中,只消聶斬有分毫對施黛不利的征兆,便會出鞘。 幻境里,聶斬見過他一劍蕩平鬼影的強悍實力。 無可奈何笑了笑,聶斬答非所問:“百里家那群人該死,不是嗎?” 直至此刻,籠罩他周身的氣息驟然一變。 笑意退減,狹長漆黑的眼里,凝出鋒鏑般的銳氣。 施黛猜出斬心刀不止一人,又說對所有同謀的名字,待她告知鎮厄司,他們逃不掉。 聶斬沒想再藏。 施黛點頭:“是?!?/br> 這個回答倒讓聶斬一怔。 他聽說施黛等人來自長安的鎮厄司,原以為她會對他居高臨下地斥責。 施黛臉上沒多余的表情,好奇問:“為什么不把百里家的所作所為,告訴官府?” “沒有證據?!?/br> 聶斬聳肩:“他們做得很干凈,百里策和崔叔的死都是?!?/br> 說完又覺得好笑,他一個殺了人的兇手,怎么反而和施黛心平氣和攀談起來了? 施黛明悟:“青兒和謝管家,是潛伏進來搜集證據的?” 聶斬:“嗯?!?/br> 他揚了下嘴角:“那幾人沒留實質性的證據。我們掌握的線索,全是靠竊聽談話得來的?!?/br> 確實報不了官。 百里氏在越州只手遮天,他們身無確鑿證據,一朝告上去,必然吃虧。 “所以,”施黛頓了頓,試著問,“崔大人過世后,你們……你們真的,全都繼承了‘斬心刀’?” 聶斬緘默幾息:“嗯?!?/br> 他忽地一笑,兩眼直勾勾看過來,潤澤濃郁,如天邊星。 “我的名字,是因崔叔取的?!?/br> 聶斬道:“斬除世間jian邪的‘斬’?!?/br> * 得到這個名字之前,聶斬以流浪為生。 餓了去尋街邊的剩菜,困了住進城郊的土地廟,吃過半生不熟的野菜,也踏進過好幾次鬼門關。 于他,活著永遠是渾渾噩噩。 遇見崔言明,是一個初秋的夜。 小乞兒無家可歸,在子夜漫無目的地踱步,一不留神,被幾個壯漢擄走。 民間素有見不得光的腌臜法子,打斷小兒的雙手雙腿,令其殘疾,上街乞討。 他本該遭受這樣的命運。 壯漢朝他舉起木棍的剎那,刀光突如其來,破開寒夜。 拔刀斬殺惡徒之前,來人溫聲讓他閉眼。 他乖乖把眼睛閉上,又悄悄睜開。 入目是見所未見的情景,刀客迅疾如虎,劍光吞吐,亮得鉆心。 壯漢們毫無還手之力,血水噴濺,匯成一條腥紅小溪。 從對抗到結束,只用去短短幾息。 青年收刀入鞘,發出錚然一響。 乞兒怔怔看他,前所未有的懼意襲上心頭,止不住發抖。 那人卻只對他笑笑:“想不想和我走?” 于是乞兒稀里糊涂隨他歸了家。 一座他曾經只敢遙遙眺望的宅邸。 府上除了他,還有三個年歲不一的孩子,甫一見面,便圍著他嘰嘰喳喳。 小個子女孩叫莫含青,比他年歲更小,怯生生不愛講話,懷里抱著本書。 個頭很高的半大少年叫謝允之,見他時滿面帶笑,遞來一顆他沒吃過的飴糖。 秦酒酒沉默寡言,面色蒼白,小大人似的,端量他身上大大小小的傷,去拿藥膏。 “我名崔言明?!?/br> 把幾個孩子逐一介紹給他,崔言明笑問:“你叫什么名字?” 乞兒說不出話。 彼時他僅有五歲,沒有來路,沒有名姓,連自己是誰,都是個模糊不清的問題。 得知他沒有名字,只記得含混的姓,崔言明耐心詢問,可有中意的字。 乞兒無言良久。 他沒真正擁有過什么,也沒真正喜歡過什么。 他向往繁華的街市,僅僅緣于用以裹腹的食物;閑來仰望天邊的月亮,只因唯有月色與他做伴。 包子,月亮,飴糖。 最終定格在心頭的,是那把明晃晃的刀。 恍惚間,聶斬伸手,指向崔言明腰間的長刀:“這個?!?/br> “這個?” 青年一怔,展顏笑道:“喜歡刀……聶刀?不好不好,太直白,不好聽?!?/br> 這是個高挑瘦削的年輕人,面如冠玉,文質彬彬。 偏生拿起刀時,周身透出銳不可當的凜冽之意,叫人不敢忽視。 思忖片刻,崔言明笑著對他說:“取‘斬’字如何?愿你心懷善念,斬盡天下jian邪?!?/br> 聶斬的名字就這樣定下來,與另外三個孩子生活在崔言明的宅邸里。 崔叔早出晚歸,偶爾渾身是血,由謝允之為他療傷。 莫含青告訴他,崔叔正是名震江南、屢除jian邪的斬心刀。 除此之外,他亦是清風峻節、官清法正的越州刺史,在越州家喻戶曉,頗得百姓尊崇。 與崔宅的孩子們日漸熟絡,聶斬方知,他們也是崔言明收養的孤兒。 謝允之是同他一樣的流浪兒,性情沉穩踏實,對刀法情有獨鐘。 崔言明為他特意撰寫一本刀譜,謝允之看了一遍又一遍,每天練至深夜,大汗淋漓。 莫含青的爹娘在洪災中雙雙去世,靦腆溫靜,喜愛念書。 秦酒酒的家被山匪所劫,親眼目睹血流成河的慘狀,因而不喜與人交際。 因是最后來到崔宅的緣故,聶斬成了被所有人照顧的弟弟。 “所有人”里,包括比他更小的莫含青。 晨間一同去學堂念書,傍晚靜坐院中,看天邊翻涌的火燒云。 夜里最為愜意,崔言明備些瓜果點心,五人圍坐桌前,說故事、看月亮,偶爾抽背當日學的文章。 聶斬口齒笨拙,背得支支吾吾,滿臉通紅。 崔言明伸手摸他的頭:“無妨,你年紀尚小,不礙事?!?/br> 抽背后閑來無事,崔言明噙笑問他們:“長大后,想做什么?” 謝允之毫不猶豫:“當大俠!” 莫含青語調輕柔:“做個教書先生?!?/br> 秦酒酒低聲:“成為像崔叔一樣的好官?!?/br> 聶斬憑本能應答:“除邪?!?/br> 崔言明朝他們淺笑。 “無論如何,切莫忘記?!?/br> 他道:“寧以義死,不茍幸生。你們都是好孩子,要永行正道之上?!?/br> 那夜楊柳風柔,淡月如雪,哪怕多年后回想起來,也覺得像一場夢。 美夢總歸要醒。 不久后,在池塘里,他們發現崔言明的尸體。 當日的所見所感化作碎影,模模糊糊,聶斬想不清晰,也不愿回憶。 只記得熙熙攘攘的人,此起彼伏的哭聲,以及一張青白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