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不知道過了多久,簡一鳴回過神來,終于想起來自己今天的練琴任務。 當他彈下了貝多芬第一鋼琴奏鳴曲的時候,王曦停下了手里的筆。 衛叢是在第三首的時候鉆進琴房的,他快得像只小蜂鳥,迅速進來坐在王曦旁邊以主人家的身份大咧咧地展示他的存在感,張開手臂靠在沙發背上,松弛而滿不在意。 王曦踢了踢他的小腿肚,把他趕到后面去,打開錄像調整錄像設備。 剛剛的琴房主人就變成了錄影師,開始倒騰他花大價錢買回來的錄音設備,然后衛叢邊調邊聽簡一鳴的琴聲調整,聽著聽著感覺到了他的變化。 第一天簡一鳴練琴的時候還是狗狗不屈不撓的嚎叫,嗷嗚嗷嗚個不停,像當狼沒當成的樣子,就是小孩子發脾氣,后面送他的腦子漂洋過海之后,曲子也像坐在了船上起起伏伏,飄飄蕩蕩地不穩定。 后面更不用說了。 從第三次開始,衛叢就不怎么來聽了。 這也是兩個人之間的教學理念不同。 対衛叢來說,人生是自己的,鋼琴也是自己的,要怎么規劃自己的人生,怎么対待鋼琴都是個人的事,他作為老師也好,師傅也好,提醒就完了,做不做是不管的,更別提陪練這種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機遇和選擇。 而在這方面一副老媽子心態的王曦,則努力把自己變成這些孩子們機遇的一部分,加班加點,把培養幼苗的責任抗在肩上。 衛叢:加班?這輩子都不可能加班,給錢都不行。 現在是簡一鳴全套鋼琴奏鳴曲的第六次。 王曦連續發了九條信息把他叫過來。 他看見了鏡頭面前的簡一鳴,耳朵里都是他演奏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衛叢停下了手里的錄像工作,忽然想笑。 不是聽到臺上學生搞砸了的那種笑,而是另一種喜悅,甚至有一種“果然是老王來才行”的念頭升起,完全沒有妒忌。 他做不到。 別說六天了,讓他聽一鳴一天的貝多芬,他情愿出差去開會。 理智上知道自己輸了,感情上完全沒有要贏的干勁。 做不到,做不到,就像他沒辦法十年如一日的每天雷打不動兩個小時練琴。 因為他做不到,所以他才會和王曦做朋友。 老王總有辦法讓人心服口服。 簡一鳴的貝多芬,當然不可能短短練六天就能上天,但是前面五天的演奏都不是白費的,它們是冬天埋在土里的種子,為了春天,為了現在發芽的那一刻蓄力,才有今天簡一鳴的貝多芬。 可能會讓貝多芬怒氣勃勃,從棺材板里跳起來打人,卻打上了簡一鳴烙印的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會讓人聽了想跳舞,想笑想哭,有點幼稚,卻是真真切切的曲子。 第八首《悲愴》。 …… 第十四首,《月光》。 …… 第十七首,《暴風雨》。 加油啊,一鳴。 衛叢都忍不住為他打氣。 簡一鳴的鋼琴抓住了他的心。 -------------------- 作者有話要說: 態度真的很重要,今年我去聽演奏會真的聽到人很拉胯,完全不知道這家伙是怎么能上演奏廳的 首先是自己臨時改曲目,我想聽的莫扎特的《唐璜》沒有了,這就算了。 然后明顯聽出來曲子沒練熟,很生疏,他最重要的一首作品中間漏過了一大段…… 光是演奏作品就用光了他的精力,表達就不要奢望了 我和朋友懷疑他是準備參加什么比賽先找個舞臺練習的,反正真的很不尊重我們這些買票進場的聽眾。 我還記得那家伙叫什么名字呢:)生氣氣 第46章 把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當成馬拉松并不完全準確,因為跑步可以是機械運動,腦子放空,依照長期訓練的慣性一路往前沒有問題,彈琴更準確的比喻應該是精神的馬拉松,比號稱挖十噸煤的拉三還要費勁,接近十二個小時,體力、耐力和智力聯合賽事,沒有人跑完之后是輕松的,跑過的衛叢和王曦再清楚不過了。 但簡一鳴差的就是這個,衛叢一直沒有心思給他做拉練,王曦的到來剛好填補了這一塊。 第二十一首,《華爾斯坦》。 …… 第二十三首,《熱情》。 簡一鳴中間明顯掉線了一下,差點節奏崩掉。 一個人,只有他一個人,當他踩空掉在懸崖邊上的時候,哪怕王曦和衛叢就站在他旁邊,能救他的只有他自己。 萬丈懸崖也只有一個人克服——這就是演奏圈的獨木橋。 衛叢終于感受到了那種提心吊膽,老師坐在臺下看著臺上學生演奏該有的提心吊膽。 第二十五首。 簡一鳴這一天,好像修了個仙,脫離了吃喝拉撒的凡俗境界,只需要在琴房里和貝多芬斗智斗勇。剛開始他還記得王曦的存在,彈著彈著,這個世界上好像就剩下他和鋼琴,還有不知道什么時候站在鋼琴上面的貝多芬。 這位一米五幾*的小巨人有一頭跟教科書照片上一模一樣的卷發,生活迅速把他的黑-發-漂-染成了銀色,他看上去有些嚴肅,目光嚴厲,眉心有明顯的“川”字紋,像個不高興的小老頭,居高臨下地看著簡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