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符盛藍看著簡一鳴從舞臺的邊緣走到舞臺的中間,鎂光燈的光芒一直籠罩在他的身上。他將劉海梳了上去,露出完整的臉龐,人還是那個人,臉還是那張臉,卻和昨天那個他判若兩人了。 昨天他還是隨時隨地能因為玩笑抱著符濱河哭的樣子,今天卻沉穩不少,看著都不像一個只有十五歲的男生,目光沉著,掃過聽眾席的時候,帶出一種漫不經心。 符盛藍感受到了,和臺下坐著誰沒有關系,和誰來聽也沒關系,現在的簡一鳴有一種強烈的傾訴感,他有要說的話,他要說的話都將會在他的音樂里。 第一首,肖邦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 第一個音,落下了。 像有人提著一壺冰水,緩緩從符盛藍的頭頂澆下,寒冷和不安隨之而來。 這首曲子分成了四個樂章,以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最為出名。這首曲子是肖邦在得知國破家亡時創作的曲子,是浪漫主義鼎盛時期鋼琴奏鳴曲的代表作,也是肖邦創作成熟時期的重要作品之一。 這么重要的曲子,符盛藍聽過的專輯不少,現場演奏的也有好幾次,其中不乏專業、出名的演奏家,卻沒有哪一個、沒有哪一個像今天這樣給他帶來如此強烈的情緒感受。 小調本身帶給人的感覺就是陽光的反義,不積極,甚至是消極的,這首降b小調尤其,因為它本身的創作背景、主題和情緒都是負面的,國破家亡、國葬、悲痛……一層層疊加,賦予了這首曲子不一樣的重量。 上一次符盛藍感受到這種重量的時候,還是聽一位行業地位和□□相當的鋼琴家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 仔細分析的話,簡一鳴在技術層面上還有很多小問題,樂句的停頓、速度的把控、呼吸的節奏,種種問題累積起來,完全無法和那位前輩比擬,但他有一個完全能掩蓋這些問題的優點,宛如太陽之下再無星星,這些小瑕疵都不重要了——強大的渲染力,他把所有人都拉到了他所描繪的那個情景。 一個悲痛、莊重、肅穆、盛大的葬禮。 從第一樂章獲知這個悲傷的消息開始,懷疑、不安,趨于安靜之后又再次陷入低潮,到第二樂章悲痛,大哭、咆哮,烏云密布、狂風呼嘯、大雨滂沱,嘗試重新在甜美的回憶當中尋找安慰,最后在低沉的八度敲擊下走向心碎。 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開頭低沉的敲擊再度響起,四個穿著黑衣的抬棺人從遠處走來,沉重的黑色棺木就在他們的肩上,像緩步而來的腳步聲,又像越來越靠近的死亡。 符盛藍抓住了自己的領口,大口大口的呼吸。 明明這里的空間并不密閉,自己的前面還坐著人,還有燈,可他卻感覺無法呼吸,好像又回到了那個下午,陰沉的午后,低聲的話音,還有母親的哭聲。 世界和他隔著一層膜,聲音忽遠忽近。 jiejie的棺木被平穩地抬了過來,很漂亮的棺木,邊緣雕刻著玫瑰的圖案,是jiejie自己選定的。專業的工作人員把它安置在挖好的長方形坑洞里,他看著jiejie一點一點地沉進去,手里的百合無法扔下。他不記得最后是誰從他手里拿過白色的百合花放進去了,只記得那個泥土慢慢掩埋棺木的場景。 ——讓人窒息。 符盛藍的異常引來了工作人員的注意,她們上前來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助,想要把他扶出演奏廳,符盛藍卻堅決地拒絕了,他彎下腰來淚流不止,從不知道誰手里接過了紙,胡亂擦了一通。 有一種遲到的悲傷襲擊了他,那么清晰,那么鮮血淋漓。 他以為他已經不痛了,到今天才發現原來自己只是麻痹了,等再次撕開傷口,挖出腐rou的時候,才是走向痊愈的第一步。 符盛藍后知后覺,原來昨天在這里練習的人就是簡一鳴。 他快呼吸不過來的時候,樂曲脫離了莊嚴肅穆的葬禮,進入到了緩和優美的一段。 這是一段美到極致的樂段,宛如死亡到來后,所有人看到了圣母瑪利亞帶來的奇跡,不屬于人間的樂景,冥界中的愛麗舍。 符盛藍的呼吸逐漸穩住了。 他聽過很多人演奏這一段,所有人的處理方法毫無疑問是美的,柔美、甜美,甚至甜蜜,但還沒有人給他這樣的感覺,宛如極光在天空,人只能站在地上仰望這盛大的不屬于人間的仙境,光是窺視到一角就足以讓人死而無憾。 他腦袋里亂糟糟的,已經無法理智冷靜的從技術層面去分析簡一鳴到底如何做到這一點,只能任由自己的情緒被樂曲牽扯。 作為評分席,簡一鳴的指導老師衛叢則和符盛藍完全不同,他饒有興致地盯著聚光燈下的簡一鳴,嘴里喃喃自語:“這可不是國葬啊,一鳴?!?/br> 第一首奏鳴曲結束的時候,演奏廳里響起了一陣聲音不小的舒氣聲。聽得出來因為他的肖邦35而揪心的人并不只是符盛藍一個。 第二首,貝多芬第31號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在音樂史上的地位不必贅述,而他創作的32首奏鳴曲也在音樂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英國著名鋼琴家、指揮家路易·肯特納曾經說過,如果要給外星人推薦最能代表地球榮譽和人類文明的成果,那么他會毫不遲疑地把這32首奏鳴曲推薦出去。甚至有人稱如果巴赫的《平均律曲集》是鋼琴史上的舊約,那么新約必定是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