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嫁給丑夫后 第18節
蘭姐和蘭姐夫也回來了,李嬸家一整天都熱熱鬧鬧的。 上午,王三幺和秋娘帶著念生,提著大包小包的禮過來拜年了。 王三幺父母早不在了,秋娘父母也沒得早,往年初二他們都是來王鐵匠這拜年,老頭沒了以后,這習慣也在。 邱鶴年比三幺大兩歲,三幺和秋娘叫他二哥,也算是半個長輩,再說還有念生這個小輩在,按禮數來說也是合情合理的。 其實按理說,還有個王合幺排在前面,但三幺家和他家早就鬧翻了,好幾年不相往來,更別提拜年了。 這會兒,清言和秋娘坐在一塊兒,念生嘴里含著糖,乖乖地坐在他父親和大爺身邊聽他們嘮嗑。 秋娘一邊嗑瓜子一邊道:“大哥這次年前沒來找二哥要錢,還真是頭一遭,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清言不知道還有這茬,“以前他每年過年都來要嗎?” 秋娘點頭,“可不每年都來嘛,二哥多少都給點,拿走了一聲謝都沒有,跟欠他的似的,”她“嘖”了一聲,“今年不知道為什么例外,不過不來是好事,說不定是因為二哥成親了,他抹不開臉兒,知道不好意思了?!?/br> 王合幺這人不扛念叨,秋娘這話說完沒半天,下午太陽將將落山的時候,他就上門了。 破天荒的,他這次不是空手來的,竟還提了一罐子在劉發的豆腐坊那打的豆漿。 雖說這禮實在不像樣,但已經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了。 邱鶴年神色不太好看地囑咐清言不要出屋,自己出了屋門去院子里和王合幺說話。 清言在門縫里隱隱約約能看見王合幺的樣子,那是個穿著灰色長衫,戴頂黑色氈帽的中年人,個子挺高,也不胖,臉色也白,但身長腿短,肩背臃腫,還有點駝背。 因為他們站的位置離屋門有點遠,清言沒聽清他們剛開始都說了什么,直到過了一陣,那個王三幺突然臉色一變,大聲罵道:“你別忘了你姓邱,不姓王,鐵匠鋪子給了你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別以為你把老頭子哄明白了就萬事大吉了,我跟你說,姓邱的,這事兒沒完!” 之后,清言就聽見嘩啦一聲,之后腳步聲重重地離開了院子,院門咣當一聲巨響之后,才徹底消停下來。 清言連忙推開屋門出了屋,就見邱鶴年一個人站在院子當中,他面前地上白花花的一片,是被倒掉的豆漿。 不遠處,院門被風吹得來回晃動,木門上方那個合頁好像被摔壞了,像脫了臼的肩膀似的耷拉著。 聽見他出來的動靜,邱鶴年轉身過來安撫道:“沒事,外面冷,你先進屋,我收拾?!?/br> 清言正要說話,隔壁院子屋門開了,蘭姐和蘭姐夫出來了,他們今晚不走,在娘家過夜,李嬸跟在后頭,隔著柵欄憂心忡忡道:“這個王老大,太不是東西!” 蘭姐回頭跟她娘說:“您別跟著著急,回去陪孩子玩去,我兩去和清言他們嘮嘮嗑?!?/br> 屋子里,清言給夫妻兩倒了熱茶,蘭姐四處打量,笑道:“鶴年這娶了媳婦是不一樣了哈?!?/br> 她又看見清言在窗臺上已經晾干的陀螺,眼睛一亮,拿起一個道:“這個漂亮,在鎮上買的嗎?” 清言說:“這是我做的,蘭姐要是不嫌棄,拿兩個回去給孩子玩吧?!?/br> 蘭姐夫聽了忙道:“別別,見了就要拿,成什么樣子?!?/br> 清言笑了笑,“做了也是玩的,我一個人也玩不了這么多?!?/br> 蘭姐道:“那我可就不跟你客氣了?!?/br> 清言點了點頭。 幾人正說話,邱鶴年把門修好了,院子也拾掇了,就也進屋來了。 清言起身幫他把脫下來的外袍拿里屋去,邱鶴年洗了手,清言已經出來把布巾備好了遞給他。 一整套動作一個字沒說,卻行云流水的。蘭姐在旁邊看了,捂著嘴偷偷笑。 邱鶴年也坐下了,幾個人就一邊喝茶一邊聊。 蘭姐問,“這人剛才說什么了?” 邱鶴年道:“他這次過來,是要我出錢給他在縣里買個鋪子?!?/br> 蘭姐睜大眼,說:“這老小子怕是得了失心瘋吧,縣城頂一個位置過得去的鋪子起碼得上千兩銀子,哪是說拿就拿的出的,而且他憑什么要你拿!” 邱鶴年微微垂著眼皮,淡淡道:“以往我顧及義父的情分,能幫則幫,但現在我的境況與以往不同,我不能再幫他?!?/br> 他雖沒具體說境況有何不同,可幾人都已經明白他的意思。 清言低著頭,在桌子底下,用手指輕輕捏住了邱鶴年寬大的衣袖一角。 蘭姐想了想,說:“王老大這事你們占理,咱什么都不用怕,萬一這家伙憋了壞水,有什么事你們就叫人去縣里找你們姐夫,咱藥鋪里年輕伙計多,到時候撐個場面肯定沒問題的?!?/br> 蘭姐夫也道:“我爹與縣衙的師爺相熟,以后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去托那位師爺幫忙?!?/br> 邱鶴年點了點頭道:“謝謝蘭姐、姐夫,不過以王合幺的為人,他并不敢做出格的事,只是以后恐怕是少不了糾纏?!?/br> 這事雖然讓人不愉快,但只是糾纏不休讓人煩,一時間也無法解決,聊了差不多也就換了話題。 幾個人聊了會,又一起玩了會葉子牌,夜深了才散了。 晚上一時間睡不著,清言索性又練了會字,他最近進步飛速,練得竟有些上癮了。 練得差不多了,清言突發奇想,又拿出一張空白紙張來,一筆一劃寫了一些字在紙上,放在桌面最上方,拿鎮紙把邊緣壓上了,才放心離開。 第二天是初三,這天按習俗要出門上街,每年村長家門口都會搭上戲臺,大戲要從午時一直唱到夜里。 人們都會穿上過年新買的衣袍,年輕女子和哥兒更是要化上漂亮的梅花妝,孩子們也快活的很,他們紛紛提了大人做給他們的花燈,成群結隊地在人群間隙中奔跑,向人們要口袋里早就為他們備好的糖塊。 清言用完早飯就被李嬸和蘭姐叫了過去,蘭姐夫則被“無情”地趕到了隔壁,無奈地和邱鶴年一大早就坐那品茶。 李嬸不愧是伺候過郡上富家小姐的,梳妝打扮都不在話下。 清言并不排斥化妝,中大獎以前,他為了給自己交學費,還做過一段時間淘寶模特,最累的時候整天整夜帶妝,一天拍上百套衣服。 李嬸花了心思給他和蘭姐打扮,清言也特別配合。 這么一捯飭,連帶著帶孩子玩,一個多時辰就過去了。 在蘭姐夫幾次起身往那邊院子張望,后來連邱鶴年也放下茶杯,往窗外看了好幾眼時,那邊的屋門終于打開了。 李嬸伸頭喊了他們一嗓子,“倆都過來!” 蘭姐夫早等這話呢,蹭蹭就大步繞過大門進了那邊院子,邱鶴年則跟在了他身后。 屋門開了,李嬸讓開位置,笑瞇瞇看著自己的女兒款款邁步來到院中,蘭姐夫看得眼睛放光,說話都磕磕巴巴的,“真……真好看!” 蘭姐身后,兩三歲的小女孩也眉心一點紅地蹬蹬跑了出來,一下子跳進父親懷里,蘭姐夫在她臉蛋上親了親,“乖囡囡也好看?!?/br> 一家三口正熱乎,屋門里又走出一個人來。 他穿了一身月牙白的棉袍,外面罩了件妃紅色薄棉長馬甲,這顏色襯得他本就白嫩的臉蛋兒更加鮮亮白皙。 日常梳成一個馬尾的頭發,此刻梳得順滑得絲絲分明,一部分被細致地在頭頂編了繁復而精美的發髻,一部分散在耳后背后,但又不會像女子那樣突出溫婉秀麗,而是帶著幾分英氣。 娥眉淡掃,眉心一顆妃紅色梅花印記,與唇上的妃紅唇脂相互映襯。 美人走出屋門,站在院中,他目光如水般瀲滟,彎起唇角,微微一笑,望著面前那定定盯著自己,好半天都沒出聲的男人,似嗔怒似調笑地問道:“相公,你眼睛眨也不眨的,看什么呢?” 第22章 “我們再試試” 午飯沒在家里吃,一行人出了門,往戲臺那邊去了。 柳西村的戲臺還挺有名的,附近幾個村的村民也會過來湊熱鬧,路邊還有賣吃喝和小玩意兒的攤子,連吃帶看帶玩還挺有趣。 兩家人一起在餛飩攤上一人喝了一碗小餛飩,又吃了點亂七八糟的小吃,肚子就很飽了。 在臺下看戲時,不時有孩子跑到清言這里要糖,他口袋里糖都不夠用了,幸虧邱鶴年替他多帶了些,要不然非得手忙腳亂不可。 蘭姐在旁邊看了,沖她娘笑道:“這些小崽子也是喜歡好看的,美人兒給的糖塊就更甜似的!”可其實她自己這里來要糖的也不少。 天擦黑時,氣溫降下來了,怕孩子冷,也逛得差不多了,就一起都回去了。 晚上,清言卸了妝洗了臉,燈下,邱鶴年看了他許久。 清言沖他笑,“現在好看還是白天化了妝好看?” 邱鶴年沒說話,眼神卻在慢慢變化,清言站起身,低頭在他唇上輕輕一碰,輕聲說:“要清心?!?/br> 說完,笑著走了。 他去了隔壁屋子,在桌面上掃了一眼,臉有點紅,又笑了。 清言昨天把邱鶴年給自己寫的字帖練完后,又另寫了一幅字,今天他再看,果然不出所料,對方把他的字做了批注修改,并且重寫了一遍作為他這次的臨摹字帖。 清言昨天寫的是“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盵注1]他借字帖表情,邱鶴年應該有所領會他的意思,雖然什么都沒說,但并沒讓讓他的表意落了地不去管,這就有門兒。 清言不急,他可以慢慢來。 練完這幅字,清言想了想,又寫了一幅新的放到桌面上。 初五這天一早,邱鶴年就去鋪子里了。 春節一過,天氣就漸漸回暖,村民大多以種地維生,趁現在地還沒完全開化,不少人都要打新農具,或者修補舊農具。 邱鶴年到鋪子時,十五六歲的小學徒已經先到了,因今天是年后第一次開爐,并沒像往常早早點燃爐子。 小學徒找出香來,跟在邱鶴年身后,師徒兩給供在鋪子當中的李老君拜了幾拜,上了香,這才開始燒火。 邱鶴年并不信神佛,但鐵匠以李老君作為祖師爺,他便也遵守行規,該做的都做上。 按王鐵匠教他的習慣,爐子燒起來后,他先是打了兩顆元寶釘,之后才給鋪子里年前送來的農具做修補。 小學徒才在這里待了不到半年,還在長身體,力氣不夠大,平日里大都是打打下手,師父在細致地做修補,他就在旁邊盯著看學習,時不時地適時伸手幫忙。 爐子燒起來溫度很高,掄了幾十錘以后,汗水就順著額頭往下流,如果衣袍濕透了,回去路上恐怕要感染風寒,邱鶴年將上半身衣袍脫了下來放好,繼續掄錘。 隨著他的動作,肌rou微微隆起,如精鋼般結實,這是實打實掄錘練出來的,有力卻并不夸張。 小學徒在旁邊一邊打下手,一邊偷瞄師父,在心里暗暗羨慕,自己什么時候能長得這么強壯就能動錘了。 中午就在鋪子里吃飯,鐵匠鋪旁邊是一家饅頭鋪,除了賣饅頭包子以外,還煮苞米和雞蛋。 邱鶴年給了學徒銅板,讓他買了饅頭和雞蛋,又去另一家店鋪買了些燉得熟爛的筋頭巴腦,兩人一起吃了。 下午又打了一把鋤頭,活還沒做完,但頭一遭,家里也沒什么要緊事,邱鶴年卻想提前回去了。 早上他起來時,清言還在睡著,潔白的手臂擁著棉被,長發散落在枕邊,臉頰透著淡紅,柔軟的唇微微張著。 邱鶴年沒敢多看,就下了床鋪。 他習慣性先去了隔壁屋子,去給清言修正新寫的字,或者撰寫新的字帖。 開門進屋前,邱鶴年卻停了腳步,駐足了一陣,才邁步往里走去。 來到桌前,果然,桌 面上有了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