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子的科舉青云路 第155節
…… 衛景平徑直回到家中不大一會兒,宮中的太監李為就帶著人給衛家送了銀子和一匹云錦過來:“衛大人喲萬歲爺賞您賞得高興著呢?!?/br> 這還是頭一遭見云驍帝一出手賞賜哪個臣子這么多東西呢。你們是不知道,萬歲爺有多摳門,在這之前,高興了最多也就賞臣子一匹蜀錦,從來不會再添半兩銀子的。 這個武官出身的衛景平不簡單,叫萬歲爺破例了,等著瞧吧,日后這孩子必是要網上升官的。 李為來衛宅跑腿的路上想著。 “勞您跑一趟,”衛景平回來就給他備了禮,是一套李靖與紅拂女的美人墨,最近墨鋪里美人墨這一系列忽然在京城暢銷起來,據說都到了一套難求,光預定都到年底的程度了,他又是挑了精良上品的來,所以送人拿得出手:“謝謝了?!?/br> 御前的人沒功夫在外頭多停留,李為寒暄幾句就回了。 “平哥兒,”等人走了孟氏才帶著衛容與從屋里頭出來,她笑道:“怎么就得了這么些賞賜?” 白花花的銀子幾乎要炫暈她的眼了,還有那匹織造精美錦紋絢麗的云錦,這要是做身衣裳給老四的孩子穿身上……以后,她是想著平哥兒娶親以后,那多顯得富貴呀。 “阿娘,我今天走運了,”衛景平笑著指了指一雙俊目:“全靠眼神好?!?/br> 上來就把姓丁的給瞅見了,沒被他戲弄出丑啊。 孟氏聽不懂他在說些什么,也沒細問,她瞧著那些賞賜,高興了好一陣子。到了吃完飯的時候她忽然想起一件發愁的事來,問衛景平:“平哥兒,我聽說京城里的閨女嫁人,都要帶四個丫鬟進夫家門的……” 往下的話她沒好意思問出來,孟氏還聽說陪嫁的丫鬟都是長得出挑的,日后姑爺要是看上了哪個,還會收了當通房或者抬個妾什么的。 還能給姑爺生孩子。 那明年開春老二娶親,曾嘉玉嫁過來,是不是會帶四個陪嫁丫鬟進門。 再往后老四娶親,姚溪是不是同樣要帶進來四個美貌丫鬟,嗐,孟氏琢磨衛景英娶親的時候把衛景平的事也一塊兒給想了。 那她倆兒子,豈不是要納妾了? 孟氏可不允許兒子們納妾,但是要是兒媳婦們從娘家帶人進門,硬塞給兒子們怎么辦啊。 第177章 記里馬車 ◎秋天到,天涼了,是時候給工部找個基建的大工程干一干了?!?/br> 幾年前老大衛景明娶大媳婦兒韓素衣進門的時候, 韓家陪嫁的都是布匹、首飾,可沒有陪嫁丫鬟跟著一起進衛家的門, 就他們小兩口過, 簡單的很。 因此孟氏雖然當過一回婆婆,但沒經手過通房啊妾啊之類的事情,內心有點慌。 她心道:這大戶人家的閨女們可真大度,自個兒的男人怎么能讓別的女人睡呢, 擱她身上是想不通。 更讓她擔憂的是, 要是兒子們娶妻納妾, 將來這生下來的孫子孫女是不是還得個嫡庶? 嫡孫子嫡孫女倒也罷了, 那同樣是衛家血脈的庶孫子庶孫女, 打出生就得低人一頭,該多難過呀。 都是自家的崽子你說說, 她這個當祖母光想想就覺得心揪。 衛景平忽然被問到他從未想過的問題,愣在那兒了:“……” “阿娘, ”他想了想說道:“京城里大戶人家的閨秀, 自小都是由丫鬟服侍著長大的, 她們出嫁的時候一般也要帶這些丫鬟們去夫家的?!?/br> 孟氏張了張嘴:“這……” 衛景平以為她是怕家里的宅子小, 一下子來這么多人沒地方住,忙說道:“阿娘不必憂心, 等二哥娶親前我搬出去住就是了?!?/br> 一般京城里的三進院大都有九百多平,呈“目”字形設計的相連的院落里差不多會蓋二十多間屋子,照理說二三十口人居住寬寬敞敞的,娶新媳婦兒進門時添五六口人不成問題,可他這個宅子看著布局是三進的院子, 其實面積遠遠沒有那么大, 僅僅只有六百來平而已, 是前業主丁舉人在二進院子的地方上改造成了三進的院子,一家七八口人居住正好,十來口人就顯得有些局促了。 這宅子的地契上本來也是寫的衛景英的名字,在他的名下自然歸他和曾嘉玉了。 衛景平得給新進門的二嫂騰地方。 孟氏愣神:“……你搬出去?” 不是,他搬出去管什么用。 唉,她就知道小兒子在這方面不開竅,問他也是白問,還是等老二回來問老二吧。 衛景平:“……” 怎么覺得她娘跟他想的不是一回事呢。 這邊娘倆想岔了,正在各說各話。 曾家那邊。 衛家選了上門下聘的吉日送過來商量,下月十二,曾文又找人合了合,各方都瞧妥后定了下來,這不他們正忙活著給曾嘉玉置辦嫁妝呢。 曾文一邊給女兒歸置嫁妝一邊教女:“……文官做官啊可以做數朝,什么三朝老臣四朝老臣不稀罕,可是武將啊,多半只風光一世……”一旦換個皇帝,新君御案極,身邊的武將頭子就該換人了,不是一路跟著自己過來的人誰敢用得安生。 “可是衛二運氣好啊,”他繼續說道:“他去大皇子身邊的時候,殿下才六歲,爹瞧著殿下與他很是親近……” 大皇子秦衍年紀小,衛景英只要做一朝的武將就夠了,這輩子能少受些折騰。 聽著曾文鋪墊了這么多話,曾嘉玉撒嬌道:“爹可是變著法兒夸女婿了……” 曾文笑呵著搖了搖頭:“爹夸衛二是想告訴你,衛家門第雖然不高,但在武官里頭啊衛二有前程,你啊,嫁過去千萬不要嫌棄他爹娘,要孝順公婆……” 曾嘉玉紅著臉嬌嗔道:“爹這話您都說過一遍了?!?/br> “對了閨女,”曾文又cao心道:“爹那次去衛家啊看著他們家里不大,你婚后啊要勤儉持家,攢著錢往后你們小兩口自己買個住處……” “爹,這話您也交待過了?!痹斡竦?。 曾文:“……” 又啰嗦了,看把閨女煩的。 …… 聽衛景平說要搬出去住,正在追著金雕崽子跑的衛容與不干了,跑過來抱著他的腿不撒手:“囡囡也要跟著小叔搬出去,囡囡怕二嬸子捏臉蛋?!?/br> “可是你小叔也要娶你四嬸啊,”孟氏冷不丁丟給她一刀子:“你四嬸不也喜歡捏囡囡的臉蛋兒?” 小丫頭片子衛容與愁了:“……” 還有三嬸呢,三嬸捏起臉蛋來更疼。 衛容與一想這個家她是沒法待了,氣得一撇嘴哇哇大哭起來。 怎么哄也哄不住。 衛景平只好使出殺手锏: “囡囡不哭了,小叔帶你上街買玩意兒好不好?” 小孩子都喜歡上街,要是身后再跟著個肯花錢買買買的長輩,那就更好了。 “買木頭馬車?!惫?,衛容與一聽說上街買玩意兒立刻不哭了,她抹著鼻涕道:“小叔,買兩輛馬車?!?/br> 衛景平:“……” 呵,小丫頭片子訛上他了。 孟氏絮叨衛景平:“你大姐二姐她倆不知道給囡囡買了多少玩意兒,又去花那個錢……” 出了巷子往西拐有個專門做小孩兒玩意兒的木匠,手巧得不行,不知賺衛容與多少銅板了。 鼓兒、板兒、鑼兒、刀兒、槍兒、旗兒、馬兒、花籃、龍船……衛容與那堆了一籮筐的玩意兒,都是衛貞貞和衛巧巧姐倆給她買的。 小丫頭片子富著呢。 “小叔,”衛容與見孟氏叫衛景平帶她買玩意兒去,立馬又變臉要哭:“買馬車……” “給買,”衛景平抱起她往外走:“小叔給買?!?/br> 唉呀,他就是架不住小丫頭片子哭,不寵著還能怎么辦。 孟氏在他倆身后埋怨:“看把她慣成什么樣兒了?!?/br> 叔侄二人去了那家衛容與時常來給店掌柜送銅板的木工活兒店鄭木匠鋪。 這家鋪子前面放了個碩大的梅花鎖,這個衛景平認識,是孔明鎖的一種,上輩子他小時候玩過一套,靠榫卯結構搭建各種東西,很益智也很神奇,他問衛容與:“囡囡,買個孔明鎖回去玩好不好?” “不要,不要,”衛容與嘟囔了一句:“買大馬車?!?/br> 衛景平只好帶她進店去看木頭雕刻的玩具小馬車。 一進門衛容與就把他往鋪子最里面擺著的那輛玩具馬車那邊拉:“小叔,我要那輛大馬車?!?/br> 衛景平定睛去看她指著的那輛木頭玩具馬車,只見那車子還是個復式,分了上下兩層,上一層傘蓋底下橫擺著一面木鼓,鼓對面坐著個頭戴峨冠、身穿袍服的木頭人,它手里舉著鼓槌,車輪打磨得光滑,看起來有機關能活動的……木工活兒做的是精妙絕倫,看上去就叫人忍不住叫好,別說衛容與了,連他都想買下來擺在書桌上當工藝品。 “公子,這輛木頭馬車只要3兩銀子,”鄭掌柜過來接待叔侄倆:“我看小小姐喜歡得緊,公子就給她買下來吧?!?/br> 衛景平:“能拿過來瞧瞧嗎?” 鄭掌柜爽快地搬了它過來:“這個叫記里鼓車,”他給衛景平演示玩法兒,拉著木馬車在幾上走圈,等走到第十圈的時候,上一層的木頭人“咚”地擊鼓一次:“喲,它走了一里地路了?!?/br> 當然這個“一里地”肯定是小孩子過家家里頭的一里地。 衛容與樂得在一旁拍手:“會敲鼓鼓?!?/br> “鄭掌柜說它叫記里鼓車?”衛景平愕然。 記里鼓車。 他隱約記得上輩子去國家博物館參觀的時候,是不是見過古代計程車的復原模型,好像就叫做記里鼓車! 后世解說記里鼓車是漢代發明的一種機械車輛,它利用車輪在地面傳動時帶動齒輪轉動,工匠們在造記里鼓車時只需確保車輪每轉100圈,馬車就可以行駛1里,齒輪剛好就是一整圈,鏈接的杠桿牽動木頭人的右臂,齒輪每轉一圈就敲一槌,有文獻記載,這個是漢代時是長安城里的計程車,給百姓出行當出租車來用的。 漢代長安的出租車,記里鼓車,趕車的師傅就按照鼓槌敲擊的次數計費,收費。 這種機械車輛在宋代以后造法就失傳了。 鄭店掌柜說道:“對呀公子,這個叫記里鼓車?!?/br> 衛景平翻來覆去細細地看了這個記里鼓車的縮小版模型好多遍,見比他上輩子在國家博物館見的機關鏈接什么還多,問道:“掌柜店里有幾套?” 鄭掌柜道:“唉不瞞公子說,我這店里就這一套,這是我家老父親的手藝,放在這里許久了,因為價格太高賣不出去……” 就沒有再制作一輛了。 衛景平說道:“這輛我買下了,不知還能不能請老人家再制作一輛?” 他有大用處。 一下子賣出去兩輛,進賬6兩銀子,抵得上平時一個月的生意了,鄭掌柜高興得都要唱起來了:“能,能,家父還拿得動家伙什呢?!?/br> 哎呀今天走大運啊。 衛景平付了3兩銀子將這輛記里鼓車買下來,又約定新的一輛做好了來?。骸安患?,不要催老人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