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節
書迷正在閱讀:女尊:重生紈绔王女,奪嫡追嬌夫、回到現代后,我成了學神、風月窈窕、暴發戶女兒的導演路、蔫兒玉、天朝仙吏、我爹我娘分居七年后、古代流放日常(穿書)、重生暖寶:霍六爺的心肝兒嬌寵!、朕豈可為炮灰攻乎[穿書]
他自始至終單手持劍,且站在原地未曾移動過分毫。 這就完了? 江玉珣不可置信地睜大了眼睛。 ……應長川未免太不給我面子了吧? 雖然知道雙方實力懸殊,但江玉珣還是沒有想到,應長川竟然只用一招便將自己秒殺。 他用的甚至不是劍譜上的招數! 這就離譜。 江玉珣咬了咬唇,默默彎腰將劍撿了回來,并延遲向應長川行禮道:“讓陛下見笑了?!?/br> 應長川緩緩搖頭,將視線落在了江玉珣身邊那個傷痕累累的木人身上。 停頓幾息后,天子忽然緩聲道:“劍法基礎固然重要,但是武學一道最為關鍵的還是變通之法。戰場上沒有人會按照劍譜與愛卿喂招?!?/br> 應長川說得有道理…… 江玉珣不由輕輕地點了點頭,他的表情格外認真:“臣明白了?!?/br> 自己的劍法的確還很幼稚。 應長川一點點收劍入鞘,末了垂眸朝江玉珣看去:“愛卿若想劍法取得進步,便不能再如現在一般只與木人相較。長此以往,不但劍法難得長進,甚至容易走入死胡同之中?!?/br> 若想進步,便要尋一個人一起練習、互相喂招。 站在不遠處的桑公公忍不住偷偷看向此處,并忍不住暗自著急起來。 ——江大人快開口請陛下教自己練劍??! 天子有的是地方練劍,他一大早趕到這里來,不是為了陪江大人練劍還能是為了什么? 太陽一點點升了起來,暖光驅散了山間的煙霧。 并在江玉珣長長的睫毛上鍍上了一層淺金。 他抿了抿唇,抬手把劍收了回來:“臣明白了……” 應長川的唇角忽然生出些許笑意:“嗯?!?/br> 他將目光落在了江玉珣的身上,似乎是在等待眼前的人繼續說下去。 晨光落在煙灰色的眼瞳里。 名為“期待”的情緒,在這一瞬變得尤其清晰。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 江玉珣說到這里便不再繼續了。 這是什么情況? 隨應長川一道來的桑公公瞬間著急了起來。 江大人既然明白了,怎么不邀天子一起練習劍法呢? ……總不能讓天子屈尊降貴自己提出來吧。 空地上突然安靜了幾秒。 就在江玉珣好奇應長川怎么還不走的時候,天子忽然開口道:“愛卿明白了什么?” 江玉珣不由眨了眨眼睛,有些不情愿地抬眸向應長川看去。 可惡,應長川真的要我說的那么清楚嗎! 身著晴藍色夏裝的江玉珣攥緊了手中長劍,末了深吸一口氣,略為沉痛地說:“陛下方才難道不是在暗示臣劍法一般,且一直沒有太大的長進嗎?” ——應長川就是在拐彎抹角說我菜。 空地上瞬間鴉雀無聲。 有風撩起長發,從江玉珣的臉頰邊掃了過去。 應長川唇邊的笑意難得消散了片刻。 等等—— 江玉珣的心中忽然冒出了一個不合時宜的猜測:“陛下日理萬機,方才這樣說……總不能是想取代木人,親自與臣比劃吧?” 作者有話要說: 桑公公:陛下太愛面子怎么辦,急急急急急 第64章 白鷺拍動羽翅,飛向遠方的大湖。 伴著一聲細響,玄印監駐地的大門被人緩緩地推了開來。 天子未置可否,而是垂眸緩緩看向江玉珣。 ……不是吧? 江玉珣下意識向后退了半步。 難道說我真的猜對了? 山澗傳來啾啾輕啼,江玉珣的心跳忽然跟著它一道亂了半拍。 天子并沒有回答江玉珣的問題,而是漫不經心地反問道:“愛卿不愿么?” 清懶的聲音似風從他耳邊輕撫過去。 江玉珣余光看到,幾名值早班的玄印監在這個時候走出了駐地。 他的心情于瞬間莫名地緊張了起來。 練武最忌閉門造車。 當初學習劍法的時候,玄印監眾人便不斷地對自己放水。 如今更是不敢拿真刀真槍與自己比劃。 仔細想來,自己身邊似乎只有應長川既劍法出眾,又不會因自己的“身份”或“面子”,而放水。 白得一個陪練,自己怎么會不愿意? “臣……”江玉珣剛一開口,忽然意識到有些不對勁。 直接說“愿意”,聽上去未免太奇怪了吧! 江玉珣想要換一種說法,然而此時已來不及了。 尖利的犬齒輕輕地咬了一下舌尖,江玉珣不由“嘶”了一聲,接著略為含糊地說:“……愿意?!?/br> 說完,他的臉頰忽然于瞬間泛起了淺紅。 ……還好還好,應長川是古代人沒聽過這種說法。 此刻,江玉珣無比心虛。 應長川則在此刻轉身潮內侍官看了一眼。 桑公公隨即明白過來:“往后大人若要練劍,只管與我等交代,我等定會在第一時間傳話給陛下?!?/br> 江玉珣強顏歡笑:“實在是麻煩了?!?/br> 天子則道:“無妨?!?/br> 見應長川唇邊又生出淡淡笑意,站在一旁的桑公公終于松了一口氣。 這就好,這就好??! 天色一點點變亮,時間已經不早了。 白得一名陪練的江玉珣底氣不足地向應長川行了一禮,并假裝無事發生地退了下去。 天子則緩緩點頭,目送他離開了此處。 - 算上前朝的內憂外患,大周這片土地已經打了近百年的仗。 然而今年大周不但倒載干戈、天下太平,且軍中已有部分糧食能夠自給自足。 在夏稅征收之前皇帝下旨,將田賦的比例從原本的八稅一,降到了十五稅一。 這樣一來農戶們自留的糧食,突然比以往多了好幾成。 再加上今年風調雨順收成本就不錯,百姓的負擔在瞬間降低了大半。 夏收結束之后,本是一年之中難得的農閑之季。 但是今年夏季怡河平原上卻格外忙碌。 幾乎所有百姓家中,都在趁著這個時間擴建家里的糧倉并儲存多余的糧食。 除了過去的常見的通風條件好,且干燥又防潮的閣樓式糧倉外,一部分在寧平倉工作過的百姓,回家后又按照寧平倉的樣子,修建了小型的地下糧倉。 它修建起來更為方便、簡單,取糧也更加快捷。 二者相配合,終于讓這一季的糧食顆粒歸倉。 …… 太陽曬得石板guntang。 官道盡頭皆是滾滾熱浪。 正午還早,但昭都街巷上的眾人已躲入店鋪之中,避免酷暑暴曬。 沐休前一日江玉珣便趁著天黑,乘馬車回到了家中。 今天一大早,他就帶著莊有梨與顧野九一道,來到了位于昭都的米糧巷內。 此刻他耳邊滿是商戶們的聲音。 “收麥,收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