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節
書迷正在閱讀:女尊:重生紈绔王女,奪嫡追嬌夫、回到現代后,我成了學神、風月窈窕、暴發戶女兒的導演路、蔫兒玉、天朝仙吏、我爹我娘分居七年后、古代流放日常(穿書)、重生暖寶:霍六爺的心肝兒嬌寵!、朕豈可為炮灰攻乎[穿書]
連儀公主的建議聽起來著實離譜。 ——她怕是離開大周太久,仍如當年一樣把應長川當做孩子看待。 不好拆穿這一點的江玉珣一邊默默吐槽,一邊隨口應下:“是,公主殿下?!?/br> 回憶完此事,連儀公主喝掉手中烈酒,忍不住笑著輕輕搖頭道:“明明那么喜歡,卻總要欺負一只小貓。這不是幼稚還是什么?” - 如湯一蒙來之前說的那般,折柔人雖不重視這場活動,但仍緊盯著使臣,不給他們半點自由活動的機會。 用完午膳后不過三四點鐘的樣子。 江玉珣一行人被折柔士兵帶到了住處,往后便難再出來。 喝了些酒又沒事可做的他只好悶頭補覺。 這一覺睡醒,正是夜深人靜的時候。 折柔王庭所在地區終年少雨。 他們住的幕帳也與大周的有所不同。 ——譬如頂端開有用來通風換氣的天井。 今天天氣不錯,躺在榻上便能看到漫天的星子。 江玉珣揉了揉眼睛,忍不住透過天井一顆顆數起了星星。 “哎……”這時候要是有個手機就好了。 也不知道應長川現在在做什么? ……十有八九是在批奏章吧。 躺在榻上發呆的江玉珣忍不住胡思亂想。 古代的夜間娛樂活動實在匱乏。 假如不睡覺的話,好像真沒什么事情可以做。 想到這里,江玉珣眼眸突然一亮:“我知道了!” 應長川覺那么少,晚上只能靠處理公務消磨時間。 ——難怪他會成為名垂青史的工作狂! - 草原上夜色雖深,但刻漏方才指到戌時。 放在現代,晚飯的飯點還未過去。 應長川在鎮北將軍的陪同下檢閱完戰車,回到了軍帳之中。 他一向勤政,奏章堆積的并不多。 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便徹底處理完了手頭上的事。 見狀,守在軍帳內的士兵終于上前,朝他行禮道:“啟稟陛下,江大人走之前已把郡內屯田情況記錄在冊,他說等您空閑后便將此冊拿給您看?!?/br> 聽到那個熟悉的名字,應長川心間不由一動。 “好?!?/br> 他話音剛落,士兵便雙手把本冊遞到了應長川眼前:“請陛下過目?!?/br> 軍帳內油燈輕搖,照亮了扉頁上熟悉的“江”字落款。 應長川把冊子接到手中,士兵再次行禮站回了軍帳的角落。 借著燈火,應長川隨手翻開本冊。 然而看到第一頁的內容,他便不由蹙起了眉來。 “二月六日,辰時去找陛下要他批完的奏章,并將奏章拿給太仆大人?!?/br> “二月十一日,記得寫信問問酒坊的情況?!?/br> “二月十二日,去莊大人家吃飯?!?/br> 天子手指一頓,忍不住又向后翻了幾頁。 “這個點了還不散會?” “=-=” “餓死我了……” 看到這里,應長川總算沒忍住笑了出來。 江玉珣的桌上堆滿了本冊,方才那名士兵并不認字,竟然在無意中把江玉珣用來記錄日程安排,與隨手涂鴉的本子拿到了御前。 和平日里奏章上規整的文字不同。 這張紙上的字不但龍飛鳳舞,甚至還有許多缺胳膊少腿,應長川努力辨認方才看清他寫了什么。 認出本冊是什么后,應長川便不再繼續向下翻。 然而他正要合冊,卻于無意中窺見旁邊那頁紙上,寫滿了宮中各類常見飯食的名字。 江玉珣閑著沒事,不但把每天的伙食都記了下來,甚至還在一旁留下點評,同時打了對錯號來顯示自己的喜惡。 見狀,應長川不由停下動作。 ……他終是沒有忍住一句句看了過去。 第54章 玄印監把澤方郡內經驗豐富的養馬人帶到了軍營之中。 他正欲走進軍帳向天子匯報此事,卻見對方正垂眸細看手中本冊,眉宇間還帶著幾分淡淡的笑意。 就連身上的氣勢,都不再像往常那般迫人了。 玄印監不由停下腳步,向不遠處的士兵看去。 同時和對方打了個口型:“陛下在忙嗎?” 士兵當即用同樣的方式回答道:“在看屯田情況?!?/br> 屯田情況? 玄印監不由疑惑起來。 澤方郡雖然如期完成了屯田任務,但也沒有什么亮點可說。 陛下為何會因此而愉悅? 他不由一臉懷疑地再看了那士兵一眼。 對方則在這個時候斬釘截鐵地朝他點了點頭。 見這士兵如此認真,玄印監只好在心中嘟囔了一聲“奇怪”便自屋中退了出去。 …… 軍帳內又一次靜了下來。 應長川緩緩合起本冊,垂眸向身旁看去。 ——在仙游宮的時候,江玉珣總是坐在這里。 流云殿的書案設在臺上稍高于地。 江玉珣常偷偷舒展筋骨,并借著書案遮擋從跪坐默默改為癱坐。 應長川早就發現了這一點但并未挑明。 然而他竟不知除了悄悄活動手腳外,江玉珣竟還在自己眼皮底下寫出了這些東西。 天子不再多看本冊,而是把它收好放在了手邊。 - 折柔人以牧業為主、掠奪為輔。 他們不但不對“掠奪”的行為加以掩飾,甚至還以此為傲。 次日一大早,折柔人便如湯一蒙來之前說的那般帶大周的使臣參觀起了他們的王庭。 ——與其說是“參觀”,不如說是“炫耀”更為妥當。 折柔人領著江玉珣一行人在王庭邊緣轉了一圈,便將他們帶入了一間豪華帷帳中。 飾滿珠翠的豪華帷帳內堆滿了他們的戰利品,與從各地搜來的奇珍異寶。 “……這個云紋銅爐是你們從前的大楚皇帝送來的,”帶他們參觀奇珍異寶的折柔人cao著一口標準的大周官話,語氣里的傲慢與不屑也因此變得更加清晰,“這樣的銅爐他當初送了二十余個,有的我王留著自己用,還有的隨手散給了貴族,僅剩兩個一直存在這里?!?/br> “楚”便是周前面的那個朝代。 雖說如今早就改朝換代,但看到這個被折柔人視作“戰利品”擺放在此處的云紋銅爐,眾人心底仍像被狠狠甩了一個耳光般生出了躁怒之意。 擔心眾人反應太大引起折柔人懷疑,江玉珣并沒有把自己的計劃告訴其他使臣。 這場“參觀”對使臣而言無異于恥辱。 沉默片刻,終有人忍不住咬牙道:“前朝舊物罷了?!?/br> 折柔人隨之大聲笑了起來,他沒有接話而是繼續介紹起了前朝送來的珍奇異寶。 使臣們的臉色均變得愈發難看。 在此期間,位列使臣之首的江玉珣始終走在人群最后。 折柔人以為他是好面子才這樣做,因而并沒有產生懷疑。 巨大的帷帳內,只有一名折柔人的聲音不斷回蕩:“哦!你們腳下的毯子是巧羅國送來的,它由絲、綿和羊毛制成,哪怕過上百年也不朽、不褪色?!?/br> 伴隨著折柔人的炫耀聲,江玉珣默默用余光觀察起了這頂巨大的帷帳。 帳內沒有桌柜,折柔人自各地搶來的珍奇全被堆放在巨大的地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