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堵不如疏她決議挖開堤壩泄洪
“殿下,這次的洪水來勢洶洶,臣等仔細查看了渠州城附近的堤壩,恐怕是難以抵御即將到來的洪峰,到時渠州府以及周邊縣城的百姓恐怕…… 高鳳宜看著手里的地圖有些焦躁,古代的地圖太抽象了,也沒有個具體的地形圖,她抬手攔住了魏文風的話問道:“你們勘探了周遭的地形,可有人畫了地形圖?” 魏翰墨猶豫了一下還是從懷里掏出一張草紙展開鋪在桌面上說:“殿下,臣勘察沿江堤壩的時候順手畫了這張簡略地圖,殿下看看可以用嗎?” 高鳳宜低頭仔細看去,見那地圖雖然畫得潦草,可該重點標注的地方倒是沒有遺漏。 “吳家洼…關塘山……” 高鳳宜指點著地圖上吳家洼的位置陷入沉思:渠州府城百姓有七萬多人,再加上周邊縣城的百姓,人數更是數量翻倍,如果渠州的堤壩一旦潰堤,造成的人命和財產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那么只能……… 高鳳宜心中計議已決,指著地圖上的吳家洼縣城說道:“將吳家洼這里的堤壩打開一個口子,讓洪水在這里泄洪!” 聽到高鳳宜匪夷所思的決定,吳家洼縣令登時面如土色,她訥訥的說:“堤壩一開,我們吳家洼的百姓……” 高鳳宜看了她一眼指著地圖說道:“吳家洼地勢低洼,本身防汛壓力就比較大,即便不主動打開堤壩,也不一定能抗得過洪峰,到時候一旦決堤,百姓沒有準備,反會受其殃害,所以與其搏命堵之不如疏而導之?!?/br> “況且這里還有湖泊、無人居住的濕地沼澤以及叢林地帶,是非常適宜的泄洪區,將洪峰疏導到這里,可以極大的緩解下游堤壩的壓力?!?/br> 對于高鳳宜的決議,魏文風點著頭道:“吳家洼縣城及周邊村落共計有376戶、1268人,是遭災七縣里人數最少的,且以漁民和獵戶居多,相較于其他縣城,轉移安置百姓的壓力會小得多?!?/br> 魏翰墨指著關塘山說:“那就將吳家洼的百姓安置在關塘山里,這里地勢足夠高,再大的洪水也淹不沒這里,況且山里還有山泉水和獵物,可以減少后勤保障的壓力?!?/br> “不錯,不錯,翰墨的提議很好,那么咱們就趕緊著手轉移百姓的工作,趕在洪峰到來前,把所有的百姓都轉移走,不落下一人!” 在一旁靜聽幾人說話的縣令卻在心里苦惱腹誹,說來說去吳家洼不就是棄車保帥里的那個車嗎? 高鳳宜看了看面色灰暗的縣令補充道:“為了更快的推進吳家洼百姓轉移安置工作,可以給已經轉移安頓下來的百姓每戶下發十兩的安家費,這筆錢從孤帶來的賑災救濟款里出!” 十兩是普通百姓一大家子兩年的純收入,這筆安置費著實不低了,縣令的臉上這才有了笑模樣。 既然已經做出決議,大家便都忙碌起來,高鳳宜帶著眾人親臨吳家洼百姓家中,指揮死士營和東宮侍衛幫著百姓一起向關塘山迅速轉移。 聽到足有十兩銀錢的補貼,吳家洼的百姓還是比較配合安置工作的,因為他們大多是漁民獵戶,家里值錢的不過是一些魚干獵物,背在背上就能走了,也沒有太大財產損失。 高鳳宜讓女人們都坐在死士和侍衛的馬上,不需步行,女人們看著俊美的死士和侍衛都滿臉興奮的十分配合,而女人走了,男人們肯定會緊隨其后,對這些男人們來說,女人就是拴在驢腦袋上的胡蘿卜,胡蘿卜到哪里,他們就會到哪里。 高鳳宜在這邊組織百姓搬遷工作,魏文風和魏翰墨則早走一步,去關塘山選定安置點,而秦家也接到了高鳳宜命人發出的飛鴿傳書,組織一支運糧車隊往關塘山趕去,雖然運糧上山的壓力比較大,不過山上有足夠的獵物,即使運糧隊晚幾天到,這些安置下來的百姓也不愁會餓死。 吳家洼百姓按照縣里的人口統計名單一個不落的都安置到關塘山之后,高鳳宜就讓魏氏兄弟去帶人打開吳家洼地勢最低處的堤壩,讓洪水泄洪出來。 洪水泄流時的威勢很大,魏氏兄弟帶人打開一個小口就迅速騎馬飛奔,趕在洪水崩堤前跑到了安全地帶。 剛安頓好吳家洼這邊,高鳳宜又接到陸淮之傳來的飛鴿傳書,說是泗水縣出現了疫情,高鳳宜只能又馬不停蹄的往泗水縣趕。 到了泗水縣,高鳳宜就碰見東宮侍衛被一幫哭嚎的百姓圍著在同他們爭搶什么。 高鳳宜讓人去問,原來是侍衛聽陸淮之的命令要燒掉因疫情死掉的女人尸體,可她們的夫侍們卻橫加阻攔,說是這樣他們的妻主無法入土為安。 “既然她們無法入土為安,那么你們就陪著她們一起死吧!” 高鳳宜命令侍衛們將鬧事的男人們都捆了和那些尸體一起扔進縣城西邊的重疫區,那邊是陸淮之命人將房子清空,拉起繩子隔離出的區域,還派了東宮侍衛把守,不讓一個病號逃出來。 只過了三天就沒有人再鬧著什么入土為安了,因為這次的疫情來勢洶洶,不過是才三天時間,被關進去的男人們就死了個七七八八。高鳳宜這回再提出燒掉尸體便沒有人阻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