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再婚夫妻 第236節
李老師上來給觀眾們唱了《拜年歌》,電視前也有不少人跟著哼唱。 然后就是一個猜謎語的節目,「從上至下,廣為團結」,猜一個字。 明明大家都不在現場,可剛一念出來這個謎語,看電視的人們就一個比一個著急說出自己想到的答案。 還有人為此爭執起來,好不熱鬧。 謎語節目過后是馬老師和搭檔的兩個相聲,電視機前也響起陣陣笑聲。 等到下一個節目,看的人卻都沒了笑容,一個比一個肅穆,還有人眼眶紅了。 因為那是來自海峽那邊嘉賓的一首詩朗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有的人,在很多年前就和至親之人相隔兩岸。雖然這兩年兩邊陸陸續續有人來往,可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和自己的親人見面,甚至有的人已經陰陽兩隔。 此情此景,闔家團圓的時候,聽到這首詩朗誦,觸景傷情的已經淚流滿面。 看到這,李淮就想起妻子給自己說過的未來。直到妻子離世那會,海峽那邊的寶島都還沒有回來。 直到下一個節目,大家都熟悉的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唱起來,還有人沉浸在之前的情緒中沒有走出來。 之后連著好幾個節目,不是歌曲,就是歌伴舞,終于讓觀眾們的情緒好轉起來。 等到姜老師和主持人王老師搭檔的喜劇小品《吃雞》上演,電視機前也終于響起了陣陣笑聲。 兩個京劇表演和三個相聲,把觀眾的情緒穩定下來。 等到猜謎的時候,大家又開始熱烈討論說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大娃二娃小朵幾個孩子都一個比一個積極,看得趙青嵐十分好笑。 魔術表演開始以后,大家的情緒也到了高潮。 國內就沒幾個人見過這種表演,一驚一乍的別提多震驚了。 二娃立馬表示,魔術表演是他見過的最酷的事情。 趙青嵐只想說,兒子你還是見識少了,你沒見過的世面還多了去了。 就連最懶散的三娃,今兒眼看著話都多起來。 桌上的飯菜慢慢變涼,可也阻擋不了一家人觀看春晚的熱情。 后來李老師又上來連唱好幾首歌,有現場觀眾要求她唱一下《鄉戀》。 這首歌也是許多人都聽過且喜歡的歌曲,等她一遍唱完,觀眾都意猶未盡,還想讓她唱,也算是第一屆春晚獨有的特色。 趙青嵐對二娃的心里話還真是馬上就出現了。 等一連串歌曲小品節目過去,一群人走出來武術表演時,二娃立馬覺得這才是最酷的節目。 男孩子能有幾個沒有英雄夢和武俠夢。 這兩年政策寬松,已經有不少人接觸到海峽那邊傳過來的武俠小說,但凡看過的人都如癡如醉。 還有上映剛一年的電影《少林寺》,在全國掀起一股武俠夢熱潮。 不知道多少人看完一次后不過癮,又連著看了好幾次。 一毛錢的票價,最后硬是堆出來一億多的票房。 現在看到這個武術表演節目,電視前也有不少小孩跟著哼哼哈嘿起來。 隨著最后一個節目魔術表演進行完,這一次春晚也終于結束。 到了這會,大家才發現已經過去幾個小時了。 誰也沒想到春節聯歡晚會可以如此有意思,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刻板,反而很是生動有趣。 不知不覺地,時間就這么過去了。 也許以后隨著經濟和科技發展,春晚的節目越來越豐富,明星大腕也越來越多,可第一屆春晚,還是成為了無數人心中難以磨滅的記憶。 春晚結束了,還有許多人意猶未盡各種討論。 等之后幾天,不管誰家走親戚見好友,湊到一起都免不了問一句——“你看春晚了嗎?” 要是有人說沒看過,看過的人就會覺得自己很是驕傲有面子。要是說看過,大家就會一起討論春晚的那些節目。 上輩子趙青嵐沒留意過這些,可這一次,看到一次春晚影響力就這么大,她也很是感慨。 最搞笑的還是二娃,當初看了電影《少林寺》,二娃就對少林寺充滿了向往。 等春晚再看到那個武術表演,他就更想去少林寺學武了。 他還美其名曰自己要學好武藝,鋤強扶弱。 不過他的這個夢想很快就被趙青嵐還有李淮聯合鎮壓了。 也不是趙青嵐不尊重孩子的夢想。 你說你要是真喜歡想練,要是換做后世已經有了成熟的武校,她也不是不可以考慮讓孩子去學點自己喜歡的,可現在那是啥環境。 再說了,她覺得二娃就是想一出是一出。 比大人們聯合鎮壓,二娃內心十分怨念,還試圖拉攏大娃和三娃一起。 不過大娃對武術向往歸向往,卻不像弟弟這么沖動,等他給弟弟羅列了一堆學武離家的困難后,二娃的心思立馬消退了。 什么,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蹲馬步? 頓頓飯只能吃素?還見不到父母朋友。 看二娃表態說自己不學了,大娃偷偷去找趙青嵐這個媽回報邀功。 沒錯,這些都是趙青嵐給大娃講的,就等著讓大娃找機會打擊二娃的熱情呢。 果然,二娃一看練武要吃這么多苦。頓時不想去什么少林寺學藝變強了。 這次全家人一起看春晚,也成了趙青嵐一家往后很多年難以忘記的幸?;貞?。 等到二娃都長大成人了,他當年的那些壯志豪情黑歷史還經常被拿出來讓大家歡樂呢,當然這也都是后話了。 第295章 擴張開新店 年一過完,趙青嵐就不打算清閑了。 丈夫上班,孩子們上學,她待在家里,除了家務活也就是看看書。 為此她特意回了趟地區那邊。 時間進入八三年,個體戶經營做生意的氛圍也更加寬松了,她也有了開新店的想法。 這一次她不用在掛在所謂的公家單位名下,用自己的名義就可以拿到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其實這個政策早兩年就在不少地方陸續執行。只不過春風現在終于到了他們這邊。 上年年底的時候她就聽到些風聲,不過一直在觀望,現在政策一落實,她也立馬行動起來。 軍民合的總店依舊掛靠在部隊名下,她并沒有要剝離出來。 畢竟軍民合剛開始的時候,也因此沾了不少光。 只是新店,她終于可以大展手腳了。 軍民合的人都是老人了,開新店完全可以從中調人過來。 她也馬不停蹄地開始了裝修店面擴張一事。 在招工上,雖然她會從老店調人過來管理,可新人她還是優先考慮軍嫂。 得知她要招工,以前團里的那些軍嫂那叫一個積極主動。 也幸好她現在不住這邊了,才不用面臨這些人情麻煩。 得益于之前的那些經驗,新店的裝修布置,員工招聘培訓那些都十分順利。 僅僅三個月,軍民合在地區的第二家分店就隆重開業。 規模一點都不比總店小,甚至還在有些方面超過了。 她總店生意都這么好了,又在城里另一邊開了新店,城里的幾家國營飯店那負責人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不過趙青嵐哪會在意這些,這也是正常的經營競爭,效益好不好全看各自的本事。 她新店這次沒掛靠,自然也有人不高興。 可這是屬于她的個人自由,現在個體經商戶越來越多,趙青嵐也不算顯眼了。 新店開業后,她關注了幾天,發現一切經營順利,就放手讓店長管理了,自己只負責定期巡查和看賬本。 等這邊的事忙完,她就趕緊奔赴京城。 小妹的婚禮定在了六月中旬,她這個做jiejie的也得早些天去幫忙準備。 他們一家人都不在京城,京城里只有舅舅在,娘家人遠,這婚事準備上反而更用心,一點都不想讓meimei婚后被婆家看低。 趙青菊是要從她在京城的院子里出嫁的。 之前孫氏到京城,和竇老爺子一起走動了幾天,就給小閨女選好了在京城的房子,這也是趙青菊嫁妝里最貴重的了。 趙青嵐忙完新店的事過來,母親孫氏卻已經在京城待了兩個月了。 那是一點一點的親手布置京城的院子,趙青嵐過來后,需要忙活的事都沒多少了。 小外甥女的對象是自己介紹的,自己又沒子女,孫光明也是十分上心。 也多虧了有他,孫氏在很多事上辦起來才容易一些。 趙青菊的婆家本來還有人因為趙青菊是外地的內心有些看低她,得知趙青菊名下竟然有一座京城的四合院,確實對她刮目相看。 有了改革開放的便利,現在許多東西買起來都沒那么緊缺了,有的也不要票證了。 孫氏可沒少給小閨女添置東西,趙青菊都覺得不好意思了。畢竟兩個jiejie出嫁的時候,可沒這么多。 不過不管是趙青嵐還是趙青竹都不在意這些,她們倆還給meimei添妝了不少東西呢,不是金就是銀的,也讓趙青菊的嫁妝越發豐厚了。 趙青竹懷著身孕,現在肚子太大行動不方便,孫氏就沒讓她早早過來,給meimei添妝的東西,趙青竹還是拜托大姐趙青嵐先帶過來的。 婚前有不少事都需要溝通,孫光明工作忙也不能一直跟進,幸好還有竇老爺子和張家人幫忙。 張宇和妻子宋怡當時回京城過完年就又返回深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