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瓊枝 第58節
書迷正在閱讀:撒嬌四福晉最好命(清穿)、重生之再度利用GL(純百NP)、穿成美艷女配親媽[九零]、【穿越到春秋】色誘夫差、重生八零,我靠撿破爛拿下高嶺之花、青云妻上、女配要避免和男主糾纏[穿書]、方舟[廢土]、重生后反派她被迫洗白、我爹是滅世反派,而我才三歲半
齊公天生心眼窄,對當初當眾給他難堪的丫頭片子可記仇呢! 所以司徒晟提出要讓自己那位蚯蚓爬字的女管事跟那些貴女一起上課時,齊公腦子搖成了撥浪鼓,將楚氏貶損了一番,而他講給兒子那番嗆人的話,其實是司徒晟這小子當初用來嗆他的。 齊公當時被擠兌得胡子撅起老高,一時說不出話,便原封不動將此話砸了自己親兒子一臉。 如此一來,因為父親引薦的緣故,雖然這楚氏的出身實在不怎么高,而且如今還是侍郎府的管事下人,那齊景堂的夫人華氏也是面帶笑容,以禮相待。 此處男賓與女賓是分開的。司徒晟留在前堂與男賓寒暄,詩文歌賦一番。 而楚琳瑯則在華氏的引導下,來了容林女學的正堂。 此處已經坐了十幾個妙齡少女,一個個衣著華貴不俗,便是慕名準備應試入學的考生們。 華氏知道楚琳瑯入京不久,她之前的丈夫好像只是個六品的文官,也接觸不到這些貴女,便微笑挑揀幾個重要的介紹給她。 其中端坐在眾女環簇下的那個容貌不俗,氣質端雅的女子,乃是太子外祖永寧公最小的嫡孫女陶雅姝。 此女芳齡十七,卻一直遲遲未有婚配,據說長相跟她的姑姑——那位仙逝的陶皇后,也就是太子母親有著七分相似。 所以別人揣測,陶公一直扣著陶雅姝不許配人,應該是想讓孫女入宮,以慰陛下思念亡妻之苦,再續陶家皇親國戚的盛寵輝煌。 不過若是按著入宮的貴人培養,原也不該來此書院,好像是陶小姐本人慕名書院夫子才學,懇請祖翁,這才得以入書院陶冶情cao的。 畢竟那仙逝的陶皇后據說也是個曠世才女,多學些,總有益處。 而能與這位陶小姐旗鼓相當的,便是另一位光彩明艷的云秀小姐了。 她的來歷也不俗,乃是宮中正得寵的靜妃娘娘的侄女,早先得了陛下的封賞,年僅十二歲,就得了個宜秀郡主的封。 除了這二位,其他公卿人家的女子也有幾位,總之個個出身不俗,儀態落落大方。 當聽聞齊翰林的夫人華氏介紹,這位后來的美貌靈秀女子居然只是個侍郎府的管事時,芳齡十六的宜秀郡主先忍不住咯咯輕笑:“華夫人真是太客氣了。我們都是來學堂修學的,您何必安排個下人給我們,我們又不是沒帶丫鬟伺候?” 她這話一出,除陶小姐以外的幾個小姐們也都捂嘴淺笑。 華夫人輕聲咳嗽了兩聲,看了看在她身旁一直寵辱不驚,微笑淡定的楚琳瑯,出聲解釋道:“郡主誤會了,她與諸位小姐一樣,也是來此求學的?!?/br> 此話一出,四座安靜,諸位貴女們面面相覷,疑心華氏在開玩笑。 宜秀郡主更是毫不客氣道:“能來此求學的女子都是何等身份?你們卻弄個管事下人來與我們同席,莫不是要折辱我們?” 第51章 入學之考 聽了宜秀郡主的刁難, 楚琳瑯低頭揚了揚眉,她早也想到這點,覺得自己并不適合。 既然如此, 倒也不必讓書院主人為難, 她識趣告退就是。 可就在這時,有老邁聲音傳來:“犬子當年立此書院, 初衷是廣納天下貧寒子弟, 盡可得一修習之處。易林男院與容林女院的名字合并一處,便是‘積木容易成才之意!’倒也沒有非要收些富貴人家的兒女鑲金掛銀的意思。學問面前無分貴賤,若是哪位小姐覺得坐在此書院臟污了名聲,不妨盡早離去!” 眾人閃目一看, 原來是國子監祭酒齊公在兒子齊景堂的陪伴下, 來到此處。 而在齊公身旁,還有一位容貌俊逸, 氣度非凡的高大男子相伴, 一時吸引諸位貴女們紛紛偷偷打量, 有些移不開眼。 有些貴女倒曾見過酷吏司徒晟,只是他的官聲一向不好,以前是濫用刑罰的酷吏, 新近因為動了諸位大人的田地, 又新增了“誤國佞臣”的頭銜。 因為父母對此人的鄙薄, 有些人平日偶然見,自然也不曾細細打量過這位。更有沒見過他的, 交頭接耳問此人是誰? 司徒晟今日并沒有沒穿官服,那一身淡煙寬袖的長衫, 與他高大的身材搭配得宜, 頭頂黑色紗罩, 更顯得他劍眉星眸,俊逸灑脫。 此時沒人在這些貴女的耳邊嘮叨佞臣誤國,可以靜心欣賞這位大人的眉眼若遠山青黛。 如此美男子,還真是讓人心頭鹿撞,微微有些面頰泛紅。 譬如那位宜秀郡主就是如此,就算被祭酒齊公毫不留情面的駁斥了,一時也回轉不過神來,兩眼直勾勾地盯著司徒晟看。 倒是郡主身邊的嬤嬤機敏,偷扯了一下郡主的袖子,這才勉強讓郡主保持了貴女的端雅儀態。 她定了定神,想到齊公在人前如此下她的臉,頓時有些羞惱道:“你……可知我是誰?” 她可是如今后宮隆寵的靜妃娘娘的親侄女,她的父親乃當今國舅,豈容人如此讓她下不來臺? 齊公撩起眼皮看了這黃毛丫頭一眼,并不認識她,還是兒媳華氏走過去,小聲給家翁介紹了一下郡主的身份。 沒想到齊公聽了,卻冷哼一聲道:“哦,云大人的女兒???這日子過得可真快,云大人的爹爹當年還是小小縣丞,因為有了女兒入宮,而得了晉升,他曾到老朽的府門前,想要求我給他那不爭氣的小兒介紹個啟蒙夫子,老朽看在他甚是誠懇的情分上,準了他兒子入了易林書院,如今那小子的丫頭也十六歲了,不小了,就是這家教似乎欠妥了些??!” 這一番話,說的宜秀的臉頰通紅。 國子監祭酒,乃三朝元老,當事大儒,連陛下都禮敬三分,更是這小丫頭片子老子的祖師爺! 豈容她如此大呼小叫? 齊公的一席話,讓諸位女子都不敢接話了。 貴為三朝元老的堂堂國子監祭酒來為一個小小女管事撐腰,這里面必定有些人情蹊蹺。 在座的諸位都是人精兒,誰也不想因為得罪齊公而被攆出女學,不然自己倒成了京城第一的笑話。 不過那位齊老將諸位貴女的嘴巴堵住之后,又挑眉打量了一下楚琳瑯,冷哼一聲道:“楚娘子倒是平常心,來我這跟在自家院子閑逛一樣!” 嗯,這個……楚琳瑯低頭看了看自己這一身半新不舊卦裙,的確跟那些精心打扮的貴女們有些出入。 可是她也沒法解釋,自己本來就是被司徒晟那廝強拽出來的,壓根就沒打扮。 聽到這,她一邊尷尬淺笑,一邊借著抬起袖子掩護,又狠狠瞪了司徒晟一眼。 齊公干巴巴道:“雖則犬子的書院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看人之貴賤,可是也要看是不是可鍛造的人才,這容林女院,也不是什么笨蛋都收的!” 楚琳瑯聽出來了,得了,這老爺子還挺記仇的。 只因為她先前迫了他家土地公收禮,所以他便另辟蹊徑,打算在考題上難難她。不過楚琳瑯對于這類貴女的女學本也不甚熱衷,若是被老頭刁難得上不了,也無所謂。 就在這時,有學院的書童捧來了考卷,還請諸位貴女坐在單人獨桌的考席上,仆從退避,要進入三炷香的應試了。 而齊家夫子與司徒晟則坐在堂前,一邊監堂一邊品著仆人端來的茶。 齊公喝了一口茶,看了看身旁的司徒晟,他正一邊飲茶,一邊含而不露地看著在答卷的楚娘子。 齊公不由得搖了搖頭,活到他這個份兒上,就是老人精一個,有什么看不透的? 這司徒晟原本忙得神龍見首不見尾,可今日卻眼巴巴地跑到他這來,剛才更是言語催促著他們父子過來,難道是怕那楚娘子受欺負? 到底是年輕人,看著老成,卻難過美人關??! 想到這,齊公再次蹙眉看向那女子——除了模樣好些,滿嘴鋼牙,一肚子鬼門道,還有哪里能迷得人神魂顛倒? 司徒小子糊涂??! 楚琳瑯此時正坐在了角落的位置,低頭看了看那考紙,只見紙上寫著碩大的兩個字“婦道”。 這便是今日“演題”的主旨,請想要考學的女子暢言,何為婦道。 這種考題,對于這些熟讀女戒的女子來說,有何難處?所以一個個面露喜色,連忙提筆蘸墨默寫起女戒來了。 不過也有幾個,遲遲沒有動筆,而是似乎在思索著什么。比如那位先皇后的親侄女陶雅姝,就是安靜思索了一會才動筆。 而宜秀郡主則看了看考題,又抬眼看著陶雅姝,直到她動筆了,郡主才也拿起筆,快速書寫起來。 楚琳瑯低頭看了看考題,心里卻是有些啞然失笑。 她還當這等大儒創辦的女學有何過人之處,居然也扯這些個以夫為天的名堂。 不過這考題,她還真會,因為前些天,司徒晟突然拿了一本《世范》給她看,還單指了幾段讓她背。 楚琳瑯記得清楚,其中一段是:“惟婦人自識書算,而所托之人衣食自給,稍識公義,則庶幾焉。不然,鮮不破家?!?/br> 他讓自己將這段背下,還默了幾遍,并且講解了意思,大概就是若做丈夫的蠢笨不爭氣,女子就該立起門戶,cao持衣食,學做生意,使家門免于敗落。 這話原也在理,不過楚琳瑯卻過了八年這樣的日子,內里甘苦自知,所以她問司徒晟,他讓自己背下這些,是不是在譏諷她? 司徒晟卻淡淡道:“有時狗屁不通的文章,也要背背,總有要應付俗人的時候?!?/br> 說完,他還要楚琳瑯以此引申,寫篇文章出來,再由著他修改潤色。 那時候楚琳瑯還不明白,背這些個要應付什么俗人。 現如今看,那廝早就未雨綢繆,老早想要讓她入這個女學院,還押了些考題,讓她提前背些應付。 難道他當年為了高中,也背了許多他并不認可的狗屁文章? 所以今日這張試卷,楚琳瑯只要愿意,還真能洋洋灑灑地寫滿了試卷,應付一下差事。 可她抬頭看了看坐在廳堂上首的司徒晟,卻并不打算盡隨他的意。 她沾了沾筆墨,想了想,在紙上慢吞吞寫下一行字后,便擱置了筆墨,單手托腮看著四周貴女們的服飾發釵發呆。 司徒晟看著她心不在焉的樣子,微微瞇了瞇眼,長指慢慢輕叩椅子的扶手,讓人看了就不由自主地生出幾分壓迫感。 可惜楚琳瑯可不是六皇子,壓根不鳥他,偶爾抬眼才會挑釁地瞥他兩眼。 很快,三炷香的時辰就到了。學童走過來,將諸位小姐們的考卷收走,呈遞給了主考的齊景堂。 這些考卷不多,倒也不必學了男子幾日后揭榜的那一套。 華氏請了諸位小姐們去隔壁廳飲茶賞畫作時,齊景堂就在父親的身旁將這些考卷分揀出來了。 那些默寫女戒的呆板考卷被齊景堂毫不猶豫地抽出來,甩在了一側,很明顯這些卷子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下去。 而剩下的考卷就內容各異了,其中以陶雅姝的那一張最讓齊景堂滿意。 那娟秀筆體就讓人眼前一亮,而文章中還是引經據典引列的那些歷朝名后,或者是誥命夫人,從她們身上引述出值得女子跟學的典范,闡明自己的見解。 從中可以看出陶小姐史書涉獵頗多,永寧公府果然家學淵源,不虧是曾培養出陶皇后的烏衣門第。 如今看來,這位永寧國公最小的嫡孫女也是才女一個。 而那位宜秀郡主的考卷寫得也不錯,雖然字體跟陶小姐比略遜一籌,但也洋洋灑灑寫滿了一大篇,引述的倒也中規中矩,看來在家里也是細細研究了些女學??嫉目碱},有備而來。 剩下的幾篇雖然描述沒有一味抄書,但大都也圍繞生子、侍夫、孝道論述。 畢竟不是培養國之棟梁,齊景堂當初給女學出考題就很寬容,并沒有別出心裁地出題,而是出了尋常女學最常見的題。 這些養在深閨的女子只要不是一味默書,有些文采的便都過關了。 不過其中有一張紙就有些太扎眼了,雪白的那么一大張,只有中間一行略顯生澀的筆體。 齊景堂讀了之后,無奈搖頭,便扔甩在了一旁。 倒是齊公有些好奇,伸手捻了那紙來看,只看上面是明晃晃的一行字:“吾非他人之婦甚久,所謂婦道,于吾何干?” 齊公看著這字扭的架勢,不必看落款都能看出是哪個丫頭寫的屁話。 他揚了揚花白的眉毛,有些幸災樂禍對司徒晟道:“難怪你那日還跟犬子聊天,套問女學何時開課,原來早就想塞人進來。不過你怎么不給她提前壓壓題?就讓她這么來丟人現眼?可惜爛泥就是糊不上墻!司徒大人,并非老朽犬子不給你這個面子,你看你這位女管事的試卷,如何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