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邊待詔 第16節
鏡子里只映出他半張臉,謝及音看見他薄唇勾了勾,“殿下昨夜一夜未睡嗎,怎么臉色這么差?” 謝及音垂著眼不言,她昨天晚上確實一宿沒睡好。 崔縉的那番話惹得她心緒不佳,讓她想起了剛成婚的那段日子。崔家人都不是好相與的,那時她在崔家受盡了冷待,直到獨自開府后才好過了一些。 如今他們已經相看兩生厭,各過各的日子,崔縉又來同她說這些有的沒的,當她是什么,謝及姒不理他時供他消遣的替身嗎? 謝及音生了一夜的氣,臉色怎么可能好看。 裴望初微涼的指腹按在她眼下的位置,輕輕揉壓。過了一會兒,謝及音覺得雙眼的酸澀感輕了許多,緩緩睜開眼睛。 “我要入宮去見端靜太妃,你動作快些?!?/br> “晨起要心靜,殿下別急,一會兒就好?!?/br> 裴望初松了手,從妝臺蘭瓷瓶里抹了一指桂花油,又從妝奩里挑了幾支石榴色的珠釵和步搖,那是謝及音從未戴過的顏色。 謝及音拒絕道:“不行,太艷了?!?/br> “沒有吧,”裴望初將發釵放在她鬢間比了比,不以為然道,“您是進宮,又不是去上墳,何必太素?!?/br> “混帳東西——” 裴望初的手壓在謝及音肩膀上,“要挽發了,殿下別亂動?!?/br> 這頭發長得不爭氣,竟格外聽他的擺布,被他分成幾綹,在指間穿梭,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便挽成了一個標致的隨云髻。 銀發如云,層層疊攏在右側方,一支金流蘇的石榴步搖垂至耳側,搖晃間掃過她的眼尾,襯得她愈加風流逸致,風韻無雙。 謝及音往鏡中瞥了一眼,又匆匆垂下眼簾。 說話也少了三分怒氣。 “出去吧?!?/br> 裴望初又順手為她挑了一對玄色耳墜,指腹抹過她的耳垂,幫她戴在了耳朵上。 “殿下早去早回,聽說嵩明寺的紅葉正是好時候,您近來接連不順,不如同去拜一拜?!?/br> 第18章 假宦 謝及音入宮去尋端靜太妃,剛踏入芳清宮觀,就說要再討幾瓶五石散回去。謝端靜便趁機將幾個侍女打發走,邀謝及音進屋說話。 “你托我打聽的事已經有眉目了,新沒進宮的女眷都在尚服、尚食兩局干雜活,這里面只有幾個裴家旁支的姑娘,沒有裴星羅?!?/br> 謝及音微微蹙眉,“裴家未出閣的女郎只二十多個,竟然還會分開處置?” 謝端靜低聲道:“掌事尚宮知道些內情,說陛下還賞了一批人給王家和楊家,你有心找,不妨去這兩家打聽打聽,我就幫不上什么忙了?!?/br> 王家和楊家,都是扶持謝黼登基的功勛新貴,可惜謝及音一家都說不上話。 謝及音對謝端靜道:“姑姑對我的事如此上心,可惜我尚未打探到那位的消息,倒叫我慚愧了?!?/br> 謝端靜并未介懷,笑了笑道:“你既喊我一聲姑姑,我自然拿你當侄女看待。謝家的女人都不容易,你我互相扶持,何必一厘一分計較得那么清楚。何況前太子身份敏感,行事必定萬分小心,你沒有消息,也不是你的錯?!?/br> 這話倒讓謝及音更有以小人心度君子腹的感覺,她屈膝朝謝端靜一拜,“謝姑姑體諒?!?/br> 謝端靜一把扶住了她,“別急著拜,我另有一事要求你?!?/br> 她走到門口,讓侍女去傳人,過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一個身穿青衣的年輕宦官垂首邁進了屋里,朝謝端靜跪地行禮。 謝端靜對他道:“你起來,讓嘉寧公主好好瞧瞧你?!?/br> 那宦官起身走到謝及音身邊,先是跪地磕頭,然后直起身子,垂著眼皮,神情恭順地任謝及音打量。 他瞧著年紀不大,生得顏色極好,唇紅齒白,眉眼柔和,若非身高體長,瞧著竟像個容貌昳麗的女郎。 謝及音不解地看向謝端靜,不明白她這是什么意思。 謝端靜解釋道:“他叫鄭君容,本是駱夫人身邊的宦官,在宮里闖了點禍,駱夫人保不住他,便求到了我這里。駱夫人待我一向不錯,我不忍心拂拒她,只好請你將這小冤家帶出宮去,擱在你府上用著?!?/br> 謝及音聽說過駱夫人,是當年魏靈帝身邊極得寵的宮妃。 魏靈帝的妃子們大都出身名門,謝黼登基后恩威并施,一方面用裴家殺雞儆猴,另一方面又通過善待舊朝貴人的方式來籠絡舊朝世家。所以他沒有把魏靈帝的妃嬪都一刀砍了,反而好吃好喝地養在洛陽宮里,甚至挑了幾個家世顯赫的夫人封為太妃,以安舊貴的心。 謝及音擱下茶盞,淡聲問鄭君容:“闖了什么彌天大禍,竟能跨好幾道門坎,求到本宮面前來?” 聞言,鄭君容臉色一紅,求助地瞥向謝端靜。 謝端靜冷笑,“嘉寧公主問你話,你看我做什么?!?/br> 鄭君容小聲道:“奴……奴不敢答,怕冒犯殿下?!?/br> 謝及音更好奇了,看他這弱顏易愧的模樣,謝及音實想不到他能怎么冒犯自己。 謝端靜嘆了口氣,似有難言之隱似的,傾身附耳對謝及音道:“他是駱夫人千方百計弄進宮的,沒挨刀,那里不干凈。近日駱夫人有害喜之兆,不敢再留他了?!?/br> 謝及音聽明白了,雙眉一挑,“果真是人不可貌相……駱夫人真懷了?” 她父親雖然作出了一副寬和容人的雅態,不代表他連疑似魏靈帝的孽種都愿意饒過。 “她已托我配制打胎的方子,這鄭君容,卻是萬萬不敢再留,又不忍心滅口,只能托人遠遠地送出宮去?!?/br> 謝及音屈指輕輕扣著桌子,細細打量正面紅耳赤低頭不語的鄭君容,“原來是個膽大愛偷,心思不老實的?!?/br> 鄭君容頭垂得更低,謝端靜嘆了口氣,替他說話道:“他本是為還父債要賣身為奴,駱夫人買下了他,就是他的主子,主子吩咐,奴才哪敢不聽?” 謝及音笑了笑。天底下奴才不一樣,她府上那個就敢陽奉陰違,蹬鼻子上臉。 謝端靜從果盤里撿起一顆蜜棗砸在鄭君容頭上,恨鐵不成鋼道:“是塊木頭扔水里也噗通響,你在駱夫人跟前也這么啞巴嗎?若是不想出宮,趁早滾回去,別在我芳清觀杵著!” 鄭君容慌忙給謝及音磕了個頭,“奴才留在宮里會連累娘娘,還請嘉寧殿下大發慈悲,救奴才一命!奴才會養蛐蛐兒,會唱曲兒,會捏肩,還會煎五石散……求您收了奴,奴日后一定全心全意服侍殿下!” 謝及音驚訝道:“你會的倒不少?!?/br> 謝端靜趁機低聲對謝及音道:“聽說你府上貼身服侍的男子不多,這是個討人喜歡的,你帶回去可著花樣用,不然從我這兒討了這么多五石散,豈不是浪費了?” 謝及音聞言面色一紅,以袖掩面輕咳了幾聲。 她這桃花映水似的嬌俏模樣逗得謝端靜一樂。外面都傳她這侄女寡廉鮮恥,可謝端靜在宮中混跡這么多年,卻少見她這樣色厲內荏的薄臉皮。 謝及音怕謝端靜再說出更沒譜的渾話,干脆應下了她,“他若是懂規矩,我留下他便是,姑姑不要再說了?!?/br> 謝及音讓識玉拿著她的印信去了趟內廷監,將鄭君容的名字從駱夫人處改到了嘉寧公主府。 宮里宮外的太監皆受內廷監轄制,謝及音只能將鄭君容帶回去用,卻不能隨意放他走。從宮中回府的路上,謝及音思慮了半天該如何安置鄭君容。 放得遠了,怕他暴露身份,放得近了,他畢竟不是真太監。要想找個不遠不近的地方安置他…… 謝及音心里一動,想到了一個好去處。 裴望初在府中無所事事,將謝及音摔斷的犀角梳粘合了起來??赡橇押蹖嵲谑堑K眼,想她堂堂公主,必不愿意用破損之物,于是他重新找了塊桃木,比照著犀角梳的樣子,用他那給裴家人刻牌位練出來的技藝,給謝及音重新刻了把疏齒的桃木梳。 這木梳材質糙劣,謝及音更不會用。裴望初也不指望她拿去梳頭,本就是做來討她歡心的小玩意兒,只求哄她一樂,愿意帶他去嵩明寺賞秋就足夠了。 裴望初這邊正盤算著,謝及音卻從宮里帶了個人回來,讓他去見一見。 “東廂房有好幾間空屋子,以后這位鄭郎君與你同住東廂房,”謝及音靠在太師椅上,指著鄭君容,笑瞇瞇地對裴望初道,“鄭郎君是宮里的老人,最懂尊卑禮儀,裴七郎閑來無事時,多向鄭郎君請教請教規矩?!?/br> 裴望初看了垂首危立的鄭君容一眼,好啊,真是好得很。 但他面上不顯山不露水,十分有禮地朝鄭君容拱手道:“敝姓裴,行七?!?/br> 鄭君容忙還禮,“久仰裴七郎大名,日后請多指教?!?/br> 謝及音接過識玉遞來的樨露茶,笑吟吟地望著這賞心悅目的一幕。 公主府的下人很快就在東廂房給鄭君容收拾了間屋子,吃穿用度不算上乘,好在清凈舒適。 入夜,鄭君容正在收拾雜物,眼前燈影一閃,轉頭見裴望初慢條斯理地走了進來。 鄭君容起身拱手作揖,“裴七郎?!?/br> 裴望初沒還禮,在屋里掃了一眼,“如此陋室,真是委屈天授宮弟子了,倒不知天授宮涉獵之廣,連內宦也做的如此痛快?!?/br> 鄭君容臉上笑意不變,“一時委身之計罷了,裴七郎應該深有同感?!?/br> 裴望初冷笑一聲,“誰說我是一時委身?我正打算在公主府里養老?!?/br> 鄭君容道:“師兄不是那樣的人?!?/br> 裴望初默然,負手行至窗前。月色映出他頎長的身形,他看著庭院里的芭蕉,鄭君容看著他的背影。 “這么多年沒見,我還擔心師兄未必能認出我來,”鄭君容緩緩低聲道,“畢竟師兄心里牽掛的人,實在是太多了?!?/br> 裴望初并未回身,“你何時來的洛陽?” “大概在師兄走后一年吧,那時天授宮里也變得無聊,聽說師兄回了洛陽,我便想來尋師兄?!?/br> “師父同意了嗎?” 鄭君容頗有些不好意思,“我同師兄一樣,是偷跑出來的?!?/br> 裴望初微微側身道:“我不是偷跑出來的,你與我不一樣?!?/br> 他是被除了名,從天授宮中趕出來的。 天授宮是游離于北魏與南周政權之外的神秘組織。 自天下疲敝、一分為數后,鹿鳴山出現了一位“天授真人”。據傳他手持一柄仙人鏵,繞著鹿鳴山踱步三圈,入夜以后,便見天上鬼宿四星大亮,鹿鳴山中訇然作響,呼喝聲晝夜不絕。第二天有周遭村落的人前往探看,卻見山腰處拔地起了一座四十九丈高、八十一丈見方的宮觀。 那宮觀形如煉丹爐鼎,其八卦方位排列著殿廟軒臺,觀中更有園林景觀,清幽飄逸,如天上神宮、洞府圣境。宮觀上書三個字,形神極似已故數百年之字圣,書曰:“天授宮”。 天授真人自稱秉天受命,習長壽養生之術,會符咒驅疾之法。他每日制作符水為人治病,又能點石成金扶貧濟困,很快就在窮苦百姓中獲得了眾多的信徒。許多達官貴人也來向他求取延年益壽的丹藥,對其又敬又憚,待如座上公,恨不能常趨門下,共同游宴。 天授真人從追隨他的數萬信徒中選取了一百零四個有慧根的孩子,帶到天授宮中與他一同修道。二十年后,天授宮里產生了八位天師,天師之下有三十二位祭酒、六十四位道官。 這些道官手持象征天授教的木鏵四處游歷,施符驅鬼,治病救人,很快就讓天授宮在士族與民間發揚光大,收獲了無數信徒。 裴家自裴望初的曾祖開始信奉天授教,每年都會向教中供奉三千兩白銀。天授教的道官會在裴家挑選有慧根的孩子帶往天授宮學道,而這一輩被選中的就是裴望初。 他三歲入天授宮,至十五歲出宮時,已經位列第六祭酒,這在天授宮一百多年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第19章 天命 鄭君容與裴望初本同為天授教中宗陵天師座下弟子,鄭君容離宮后來到洛陽,混進了皇宮駱夫人身邊,又兜兜轉轉落到了謝及音手里。 他與裴望初五年未見,眼前的裴七郎與在天授宮中教他寫符解讖、練劍學醫的小師兄已大不相同,可他心里還是抱著一點希望,勸裴望初回天授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