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再回去時,會場里已經擠滿了人,大約有二十個展示位。像這種匯報方式,環境非常吵,只要有人提問,他就得回答,經常出現很多人同時講話的情況。 比如身邊這位外國哥們,表達欲就特別旺盛,一看到人就開始眼神交流,招來了一波又一波同行,眉飛色舞地和他們介紹自己的科研成果。 而那些人聽完他的匯報,自然就轉到了姜哲衍面前。大部分人看到他的海報,都會先夸一句“好看”。 姜哲衍頷首道謝,問他們是否需要講解。他準備了三分鐘時長的稿子,每一句話都仔細斟酌過,既能講清楚自己的研究,又不會耽誤他們太多時間。 參會者除了物理學界,還有很多來自納米材料、高分子等交叉學科的團隊。有些人聽完他的講解,因為跨度太大沒什么可問,說聲謝謝就走了,也有方向相近的人會留下來討論幾句。 一個多小時過去,姜哲衍總共接待了十波人。因為一直在集中注意聽人講話、思考回答,稍微安靜一點后,耳鳴就變得非常清晰。 其實放松時,姜哲衍已經很少耳鳴。今天這種情況,也和緊張的情緒有關。 姜哲衍拿起水瓶喝了兩口,正想去外面逛一圈,迎面過來了一張亞洲人的面孔。 他擰好瓶蓋,準備和他問好。不料對方一上來就用中文說:“你就是姜振的兒子吧,我是京州大學物理所的陳康,經常聽他提起你?!?/br> “……”姜哲衍聽到父親的名字,下意識地沉默。 陳康笑盈盈地繼續說:“姜教授今天也在會場。能在這樣的大型會議上同時看到你和姜教授,真是虎父無犬子啊?!?/br> 姜振竟然也來了?姜哲衍聞言心里一緊,有些后悔沒把參會人員的名單挨個看一遍。 緩了幾秒鐘,姜哲衍笑著問:“陳教授需要聽我匯報嗎?” “當然,”陳康指著身后兩個年輕人說,“我們的研究方向很接近,這兩位都是我的博士,他們也希望和你多交流?!?/br> 姜哲衍點頭,按照已經準備好的稿子從頭講起。講到結論部分,他們打斷了姜哲衍的話,希望能在詳細介紹一下支持這個結論的數據。 其實到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已經逛完了所有會場,做展示的人也準備收攤了??吹侥硞€地方人特別多,就想過來湊個熱鬧。 這部分姜哲衍并沒有寫在海報上,在論文里找張圖的功夫,眼前就多了一排人。突然被這么多人圍住,姜哲衍毫無心理準備。 把文章展開來細說,就不是幾分鐘能解決的事了。他回憶了一下論文內容,面對各國教授,開始組織語言。 聊了將近半小時,回答完同學的問題,陳康又問:“我看你在論文中提出,液晶的聚合過程中出現了對稱性破缺?” “是的,這在凝聚態中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br> “那你有沒有統計過正負性的比列?” 這篇論文寫得比較趕,姜哲衍來不及設計額外的實驗:“沒有?!?/br> “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深挖的地方,”陳康說,“今年年初,姜教授一篇關于高分子信息傳遞的論文剛見刊,其中就提到了……” 又是姜振。姜哲衍莫名有些煩躁,想去拿放在地上的水瓶,彎腰的瞬間,劇烈的失重感襲來,就像一支利箭,從右往左貫穿了他的身體。 隨后,就是一陣尖銳的耳鳴。姜哲衍一瞬間以為自己要摔倒了,拉住身后的扶手:“抱歉,我沒聽清楚,可以麻煩重復一下后半句話嗎?” “我說姜振……你可以參考……” 還是聽不清楚,姜哲衍閉了下眼,輕輕咳嗽了幾聲:“陳教授,這個問題我明天再郵件請教你。我去趟衛生間,失陪了?!?/br> 戴助聽器的第二個用途,就是讓別人知道他聽力有問題?,F場的人見他臉色不太好,主動讓出了一條路。 姜哲衍說了聲謝謝,裝作鎮定地推開會場大門,走到外面,找了下衛生間的標識,快步走過去。 衛生間里有除臭劑,姜哲衍覺得反胃,捂著胸口狠狠皺眉,才把干嘔的感覺壓下去。 他摘掉助聽器,擰開水龍頭,捂住右耳仔細分辨周圍的聲音。水聲,還有空調運作的振動聲,都聽得很清楚。 姜哲衍松了口氣,接了幾捧水往臉上甩,企圖通過這種方式,發泄剛才失態的尷尬。 身后的門突然傳出一聲響,姜哲衍擦掉滿臉的水珠,警惕地往后看。 開門進來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父親姜振。姜哲衍的眼神一晃,扶住水池邊緣,通過鏡子看他。 姜振一臉嚴肅地看他:“你的軀體化癥狀還是這么嚴重嗎?” “已經好多了?!苯苎艿鲁鰩讉€字。 姜振的臉色沒有緩和,冷冷道:“晚上散會后,酒店休息區的咖啡廳,我有話和你談?!?/br> 說完他便推門走了。姜哲衍轉身靠在墻上,單手撐著水池,深吸了一口氣。 - 晚上八點,會議散場。姜哲衍調整好狀態,在咖啡廳里找到了姜振的身影。 桌上放著一杯橙汁,見姜哲衍走過來,姜振指著菜單問:“你喝什么?” “我不用了?!?/br> “一人一杯,店里規矩?!苯竦穆曇艟拖癜l號施令。 姜哲衍看了眼菜單,發現大部分都是冷飲,翻到最后才找到熱牛奶,向服務員要了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