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場下凡塵 第549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石妖、靳總的隱婚甜妻又上熱搜了、宋醫生的心動報告、秩序之外(骨科 1V1)、You finally will be mine(1v1)、難以抑制【兄妹骨科】、誘媳(這是一篇公媳文)、殘缺的寶貝(1v1 骨科)、今天我的怨種上司搞事了嗎、小寡婦今日重振妻綱了嗎
默默思索一番,這才回答道,“出長安邊界,有五千余里。過兩界山收了一眾小徒,一路來,行經西番哈咇國,已過三月有余,又是五六千里,才到了貴處?!?/br> 又是一番閑話,孫悟空聽到這老和尚已有二百七十多歲,心里暗暗驚異起來。 自己之前剛見這老和尚時,并沒發現他有何異常,火眼金睛仔細再看,果然沒看出這老和尚修煉過的跡象。 立馬猜到這老和尚不是善類,說不定就是個采陰補陽的歪門邪道。 心里剛有這念頭,就見兩個小幸童獻茶,孫悟空見這兩個半大孩子都不是小沙彌打扮,心里就更篤定了。 只見一人拿出一個羊脂玉的盤兒,有三個法藍鑲金的茶鐘。 又一童,提一把白銅鑲五色寶石的壺兒,斟了三杯香茶。 真個是色欺榴蕊艷,味勝桂花香。 唐僧見了,想起當年在金殿上,唐皇欽賜宴會時的情形。 忍不住夸道,“好物件!真是香茶美器!” 那老和尚一聽,眼睛一亮。 自己這兩百多年中,不知道用珍貴茶具請茶時,試探過多少過往行人。 不是見過相似之物,或者家中也用如此珍貴茶具者,用這些鑲滿寶珠的茶具喝茶時,一般都會失態。 根本做不到像這唐朝和尚一樣,嘴上雖然夸獎,語氣卻有些淡然。 甚至隱隱有些輕視之意。 而且唐僧的模樣確實風姿不凡,讓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出身不低。 忙笑著問道,“老爺乃天朝上國,廣覽奇珍,似這般器具,何足過獎?老爺自上邦來,可有什么寶貝,借與弟子一觀?” 唐僧心里一緊,暗道自己糊涂了,出行在外最忌攀比和炫耀。 忙敷衍道,“可憐!我那東土,無甚寶貝。就是有,路程遙遠,也不能帶得?!?/br> 一旁的孫悟空卻一直等機會,算計這老院主,甚至巴不得這老和尚起了黑心,好讓菩薩丟臉。 而且今后見到菩薩時,也能拿話懟菩薩一番,以消心頭之恨。 立馬插話道,“師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見那領袈裟,不是件寶貝?拿與他看看何如?” 隨即又看向唐僧放在一旁的九環錫杖,“弟子聽人說,師傅那錦瀾袈裟要價五千兩,就是這九環錫杖也值二千兩銀子?!?/br> 唐僧臉上頓時大驚失色起來,暗罵這猢猻好不曉事,在這陌生地方和人斗富,不是自找麻煩嘛? 那老院主和一眾僧人本來聽孫悟空說自己的袈裟是寶貝,心里還不以為然,甚至暗中恥笑。 這老和尚既然貪財、愛炫耀,袈裟自然是重點收藏之物。 二百多年下來,光是能拿的出手的袈裟,就足足有七八百件。 可一聽錦瀾袈裟作價五千兩,九環錫杖也值二千兩,心里頓時起了貪婪之心。 而且盛唐的價錢,到了這西方之地,必然還要漲上三、五、七層。 若是遇到喜歡之人,漲價一兩倍都不難。 老院主不愧是人精,見唐僧雖故意低調,可收的徒弟卻是個沒腦子的。 只是那九環錫杖看著,也不像是了不得的寶貝。 心里懷疑的同時,有了一計。 對徒弟們喊道,“速速拿出老僧多年收藏的袈裟,來給這位孫老爺看看?!?/br> 孫悟空一聽就知道,這老和尚是在激自己。 心里冷笑一聲,管你多富有,也只是個凡夫俗子,收藏的袈裟怎么可能比得上佛祖親賜的寶貝? 光是錦瀾袈裟上的如意珠、摩尼珠、辟塵珠、定風珠,就絕不是人間之物。 很快便有和尚去開庫房,頭陀抬柜子,居然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 老院主從衣袖里拿出一圈兒鑰匙讓親近弟子去開了鎖,兩邊設下衣架,四圍牽了繩子,將袈裟一件件抖開掛起,請唐僧和孫悟空觀看。 果然是滿堂綺繡,四壁綾羅,奢靡豪橫至極。 孫悟空裝模作樣的一一查看,嘴上說著‘好好好,妙妙妙、待我們的也取出來給你看看’。 但話里敷衍、鄙視的意味,任誰都能聽出來。 唐僧一把拉住孫悟空,走到墻角、低聲說道,“徒弟,莫要與人斗富炫耀。你我是單身在外,處處小心謹慎才是。 萬一有僧人為了討老院主歡心而強買,既失了賓主之誼,又有誘人墮落的嫌疑?!?/br> 又見老院主等人瞧不上九環錫杖,唐僧忙繼續說道,“讓他們看看錫杖就是了,莫要多事?!?/br> 孫悟空一愣,暗道師傅居然也有這等見解和眼力? 居然一眼看出眾僧對九環錫杖不在意。 只是孫悟空此時心里全是對菩薩的怨念,定要讓菩薩出丑一番才行。 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敷衍道,“看看袈裟,能有何差錯?” 第680章 黑了心、迷了魂 唐僧大急,孫悟空要是不聽話,自己除了念緊箍咒外,真拿他沒辦法。 忙再次勸道,“你不曾受人教導,哪里知道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jian偽之人?!?/br> 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 既動其心,必生其計。 我等若是謹慎、畏禍之人,他開口強要給了他還好說。反之,必然殞身滅命。 煩惱、禍端皆起于此,萬萬不可輕視之?!?/br> 孫悟空再次對說出這番道理的唐僧另眼相看起來。 只是唐僧說‘沒人教導自己’的話,孫悟空心里不免嗤之以鼻。 想當年在靈臺方寸山,須菩提祖師跟前學藝時,祖師就曾經說過,“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的話。 可沒一個呼吸,孫悟空又想起祖師還說過,“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br> 想到此處,孫悟空不免感嘆不已,暗道俺老孫這幾百年里,不就是忘了祖師的教導,這才連番遭災遇難? 又想起當年剛做弼馬溫時,石仲魁那小心謹慎的模樣,不免有些后悔起來。 自己當年風華正茂、目中無人,眼里根本沒石仲魁。 可幾百年過去,人家成了天庭二品帝君,造就大羅之境,超脫天地,遠離三災九難。 賬下萬余天兵天將,八個不比自己差的太尉相隨,是何等的風光和榮耀。 年年赴瑤池盛宴,玉帝王母都得親迎。 去了西天靈山,佛祖、菩薩也得出門相接。 聽說前番在雷音寺里,佛祖親自設宴,四大菩薩相隨,八百羅漢作陪,三千沙彌護法。 可自己呢,不僅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這剛脫困,又要護衛著個凡人和尚去西天取經,求得佛祖青睞,賞賜個出身。 心里頓時覺得炫耀和算計老院主之事,很是無趣。 可孫悟空不想搞事了,那老院主和一眾和尚們卻不依。 自己等人耗費這等功夫和心思,你說不比就不比了? 眾人囔囔起來,孫悟空不怕,反倒是剛才條理清晰,滿嘴道理的唐僧害怕了。 不停嘀咕、責怪起孫悟空的同時,既怕被人趕出去,有怕會挨打,忙讓孫悟空去拿錦瀾袈裟。 孫悟空不由翻了個白眼,暗道師傅果然是個窩囊廢。 但猴子也不想想,你這一身本事確實不用怕滿院的和尚、頭陀們,可唐僧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和尚,如何能不怕? 見唐僧還在啰嗦,孫悟空說機靈時,也確實機靈、聰明,甚至有大智慧。 但說他沒腦子時,又最受不得人激。 而且越是親近之人懷疑和說教,他就越要反著來。 暗惱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既然心生邪念,那就怪不得俺老孫了?!?/br> 急急去取了包袱解開,頓時有霞光迸迸。 尚有兩層油紙裹定,去了紙,取出袈裟,抖開時,紅光滿室,彩氣盈庭。 眾僧見了,無一個不心歡口贊。 比起那毫不起眼的九環錫杖,這袈裟才是真正的好寶貝。 有詩云。 千般巧妙明珠墜,萬樣稀奇佛寶攢。 上下龍須鋪彩綺,兜羅四面錦沿邊。 體掛魍魎從此滅,身披魑魅入黃泉。 托化天仙親手制,不是真僧不敢穿。 那老和尚見了這般寶貝,果然動了黑心。 思索一番走上前,對唐僧跪下,眼中垂淚道:“弟子福薄,真是沒緣!” 唐僧忙攙起問道,“老院主這是何意?” 老和尚心里暗喜,一看就知道唐僧確實是個膽小懦弱之人。 立馬拿話欺壓唐僧說道,“老爺這件寶貝,方才展開,天色晚了,奈何眼目昏花,不能看得明白,豈不是無緣!” 唐僧還想讓人拿來油燈,好敷衍老院主一番,可惜人家起了jian心、壞心,如何肯放過? 忙辯解道,“爺爺的寶貝,已是光亮。再點了燈,一發晃眼,莫想看得仔細?!?/br> 唐僧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