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場下凡塵 第517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石妖、靳總的隱婚甜妻又上熱搜了、宋醫生的心動報告、秩序之外(骨科 1V1)、You finally will be mine(1v1)、難以抑制【兄妹骨科】、誘媳(這是一篇公媳文)、殘缺的寶貝(1v1 骨科)、今天我的怨種上司搞事了嗎、小寡婦今日重振妻綱了嗎
忙出門去尋,看到唐僧后,笑著道,“師父放心,那群殺人劫舍的賊子,全被老孫剿了,去見閻王那老兒去了?!?/br> 卻不想唐僧不僅沒夸他,反而滿臉愁苦表情怪罪道,“禍事來了,禍事來了。他雖是劫舍的強盜,你卻不該徑直打死了事。 理應拿到官府,由官府判罰才對。 況且我等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阍趺慈珶o一點慈悲好善之心,一頓打死?” 孫悟空剛才連莊戶的命,都不在乎,哪里會在乎六個毛賊的小命。 笑嘻嘻提醒道,“師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卻要殺更多的人哩?!?/br> 可唐僧卻不管這解釋,繼續埋怨道,“你這一身的手段,猛虎、蛟龍都不懼,如何降服不了幾個賊人?” 這話說的孫悟空好生尷尬。 唐僧夸他能降龍伏虎,孫悟空自然高興,但仔細想想確實從沒想過留手。 在他心里,幾個毛賊和老虎、野獸沒什么區別。 而且這陳家老丈就是當年的牧童,既然有恩于自己,如何肯放過那六個殺了人的賊子? 唐僧見孫悟空露出尷尬表情不說話,頓時明白自己說贏了。 心里隱隱有些得意,能拿話壓住一個本事不凡的神猴,想想就覺得,或許可以趁機用道理去約束他。 隨后唐僧又想到,雖說救下這一戶人家,可畢竟出了人命官司,生怕會連累自己的同時,萬一被官差帶去官府,還不知道會耽誤多少時日。 最讓唐僧擔心的是,此地已經不是大唐境內。 保不齊那韃靼官府,會欺自己是外人,刮骨吸髓、盤剝不算,說不定還會拿自己一個唐朝人做文章。 “徒兒,我等還是快快離了這等是非之地?!?/br> 孫悟空自然很是理解不了,憑啥自己救了人,還要落荒而逃? 唐僧還盼著孫悟空繼續保護自己,又見他殺強盜如殺雞,更不愿意和他分手。 忙解釋道,“這莊子出了如此大事,必然要告官。 可若是見了官,除非你老子也做官,否則定然免不了被官差盤剝。 我等既無銀錢,又沒來得及去官府換關防文貼。說不定就會被韃靼人誣陷成窺探軍機的探子,冒功給殺了?!?/br> 按說唐僧這番話,絕對是明智之舉。 可孫悟空一聽官府居然如此黑心,頓時嚷嚷道,“誰敢!惹了俺老孫,連那一府官差,全一棍子打死了事?!?/br> 唐僧正被這話嚇的目瞪口呆時,孫猴子卻因為師父被自己唬住了。 笑著繼續說道,“不瞞師父說,我老孫五百年前,據花果山稱王為怪的時節,也不知打死多少人。 假似你說這般話畏手畏腳,我就做不到齊天大圣了?!?/br> 之前就說過,唐僧是個守法、知禮的人,在他心里,官府就是權威,就是不可觸碰的存在。 李淵、李世民父子倆打壓大唐佛家,早就在唐僧心里留下畏懼心。 更別說按照孫悟空這話的意思,他是想殺人就殺人,而且惹火了他,官府的人照殺不誤。 那這一路上,還不知道會惹下多少禍端。 絕對會連累了自己。 忍不住怒道,“只因你沒收沒管,暴橫人間,欺天誑上,才受這五百年前之難。今既入了沙門,若是還像當初行兇,一味傷生,如何去得西天?如何做的了和尚?” 孫悟空本來就是個受不得氣的主,之前好生解釋,也是記著唐僧救自己脫困。 念著恩情,好生解釋殺人就是救人的道理,卻不想師父居然生怕自己連累他吃官司。 不過想著師父只是凡人,害怕也正常。 但千不該、萬不該,詛咒自己去不了西天,做不了和尚。 合著自己一路保護,最后就因為犯戒,什么功勞都沒了不說,還沒法找個靠山,尋個出身。 這如何能忍? “說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緒咶惡我,我回去便了!” 唐僧這下傻了,哪里肯放他走。 絮絮叨叨的不停講道理,可在孫悟空眼里,這師父的話,仿佛無數蒼蠅在自己耳邊轟炸一樣。 攪的自己頭暈眼花,甚至犯惡心。 說完,孫悟空頓時受不了,身體一縱,說一聲“老孫去也!” 一個閃身便消失不見了。 唐僧氣苦,孤零零的點頭自嘆,悲怨不已。 可看熱鬧的菩薩和石仲魁,卻笑了起來。 可唐僧生氣歸生氣,卻不敢獨自繼續在夜里行走,又不敢進陳家莊,免得被連累。 只能牽著兩匹馬,拄著九環錫杖,在莊園外的打谷場過夜。 第630章 這算什么慈悲心? 陳家莊今日死傷不少,忙著加強護衛的同時,又需要處理傷患,整理尸體,自然沒人去打谷場,更沒人去管唐僧。 菩薩心里一動,變化成一個老婦人,捧一件綿衣,綿衣上有一頂花帽,又提著個裝著不少瓜果、素餅的籃子走向唐僧。 “你是那里來的長老,為何孤孤凄凄獨留于此?” 這話聽著就有毛病,這句‘孤孤凄凄’,明顯是在激起唐僧心里的怨氣。 可唐僧卻沒心思管那些。 生怕這老婦人是陳家莊的主家,萬一惹她不高興,就命人把自己趕走。 更怕懷疑自己是強人,命人把自己困了,送去官府。 忙規規矩矩的行禮說道,“弟子乃東土大唐奉圣旨往西天拜活佛求真經者?!?/br> 菩薩見唐僧不上鉤,再次挑撥道,“既然是大唐的長老,那便無事了。只是西方佛乃大雷音寺天竺國界,此去有十萬八千里路。 你這等單人獨行,又無個伴侶,又無個徒弟,如何去得?” 唐僧氣苦道,“弟子今日,倒是收得一個徒弟。只是他性潑兇頑,我說了他幾句,他不受教,居然舍我而去?!?/br> 菩薩當然知道前因后果,見唐僧果然生氣了,忙笑著露出手中的衣帽。 “我有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原是我兒子用的,只是他才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 我今日午間去他寺里,哭了一場,辭了他師父,將這兩件衣帽拿來,做個憶念。 長老啊,你既有徒弟,我把這衣帽送了你,說不定就能師徒和解,老身也算做了一份功德?!?/br> 唐僧想著我那徒弟都跑了,還要衣帽有何用。 但菩薩卻不管非要送給他,而且還問唐僧,孫悟空往那邊走了。 聽說猴子去了東邊,菩薩笑著道,“東邊不遠,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 我那里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 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 我去趕上他,叫他還來跟你,你卻將此衣帽與他穿戴。 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兇,也再不敢去了?!?/br> 唐僧一聽,怎么越聽越像是石大人送自己的金箍鐲? 暗道這女菩薩,該不會和大人一樣,是個出身不凡的大仙吧? 忙行禮道謝。 反正多一件不吃虧,干嘛要拒絕? 再說,若是對方確實不凡,拒絕的話,不就得罪人了嘛。 菩薩見他接了衣帽,又擔心唐僧不放在心上,故意露出真身,這才化一道金光飛上天,往東而去。 等菩薩一走,石仲魁隱身出現在唐僧身旁,在馬上尋到那對金箍鐲,拿了就走不說,還用靈氣變化出一道針,徑直扎在馬屁股上。 瞬間,那匹汗血馬,猶如驚了一樣,狂奔起來。 萬一唐僧真追上這匹馬,尋不到金箍鐲時,肯定會誤以為丟了。 唐僧顧不上菩薩送的衣帽,邁開腿就追。 可追了片刻,他才反應過來,又回去騎上另外一匹馬,把衣帽往懷里一塞,這才騎馬去追。 只是唐僧又不敢追出莊子,只能搖頭嘆息、生悶氣起來。 卻說石仲魁拿回金鐲后,暗道孫悟空應該還是會去東海龍宮。 畢竟花果山和東海龍王是近鄰,此時他一身和尚打扮,哪里肯就這么回去見猴子猴孫。 加上當年從龍王手里索要到鎖子黃金甲等披掛,本著有一就又二,欺負一次再欺負也不難的心思。 孫悟空還真的徑直往東海龍宮而去。 但筋斗云雖然快,想從西牛賀州跨越南瞻部州,再跨海到龍宮,可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抵達的。 石仲魁卻用不著架云,利用時空寶珠,一個閃身先出現在紅樓世界,再次露出身形時,已經到了東海。 看清龍宮的方向,運起‘縱地金光’之術,只是一刻鐘,就到了龍宮外。 一聽是伏魔大都督駕臨,敖廣頓時慌了。 按說賈蘭娶了西海龍王女兒,大家也算是親戚,就算石仲魁的官階比敖廣大,也用不著驚慌。 可石仲魁料到孫悟空,有可能會去東海龍宮,菩薩自然也能想到這種可能。 早早就命木吒去龍宮交代了一番。 甚至木吒也只是剛離開了半個時辰而已。 石仲魁忽然出現,如何不讓敖廣驚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