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場下凡塵 第143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石妖、靳總的隱婚甜妻又上熱搜了、宋醫生的心動報告、秩序之外(骨科 1V1)、You finally will be mine(1v1)、難以抑制【兄妹骨科】、誘媳(這是一篇公媳文)、殘缺的寶貝(1v1 骨科)、今天我的怨種上司搞事了嗎、小寡婦今日重振妻綱了嗎
石仲魁立馬在心里罵了出來。 目光也第一次放在農場里的水井上。 果然,升級成+1水井的消耗直接漲了10倍,變成100功德。 不用說+2肯定是1000。 好在1100功德花下去,雖然靈桃還是100天成熟,朱果也還是一年一熟。 但靈桃變成30個一斤的桃子,朱果也從五個增加到了15個。 既然到了這一步,升級農場的110點功德,想不升級都不可能了。 農場+2、牧場+2、水井+2。 桃子、朱果也全+2,蘊含的靈氣果然增加了2倍。 仔細一算,等于桃子、朱果的收成增加兩倍,功效增加了2倍,那自己的修煉速度肯定不止4倍。 好像也不吃虧,甚至賺到了。 甚至石仲魁隱隱覺得自己好像算錯了。 “大人、大人?” 聽到大興都司閻桂祥喊自己,石仲魁回過神,就聽閻桂祥說道,“所有賬目已經整理在冊。 糧食和魚干晾干和煙熏之后,也可以運往戶部的倉庫。大人,您還有什么要吩咐的嗎?” 石仲魁下意識的看向一旁隱身著的大興土地。 見他點頭,這才放心下來的同意閻桂祥的話。 一群人見他這次如此好說話,心里不免放心了下來。 同時又有人后悔,沒在稻子和魚干上做點文章。 若是不影響石仲魁獲得功德數量,他肯定不會像上次一樣大動干戈。 可反過來,石仲魁鐵定會弄死那人后,還牽連上他的全族。 只要子孫三代不能讀書、科舉,保證有的是官吏盯上他們家的田畝、家產。 即便僥幸能活下來,兩三代后也只會是社會最底層。 …… 又過了三天,把宛平那邊的九千畝稻田也收獲完,再次不出意外的獲得了9千點功德。 石仲魁笑呵呵的看著空間功德欄里,顯示著的19791的數字,這才不在rou痛前幾天消耗掉的那些功德。 可沒幾天,他的表情又陰郁了起來。 今年受到自己影響,而跟著在稻田里養魚的鄉紳可不少。 按照大興、宛平、昌平三地土地的計算,足足有5萬畝稻田。 可真正到自己手的功德,居然只有2700。 石仲魁仔細算過之后,臉色很快陰沉的厲害。 即便因為不是自己親自主持,而十倍減少的話,也應該是五千。 強忍著怒火,吩咐大興、宛平和昌平的土地去查。 當天晚上三位土地遺憾的匯報道,“啟稟上仙,小神三人查探一番后,才知道大興、宛平、昌平三地的水田,并不是家家都增加了稻谷的產量。 而且大概有四千畝稻田因為維護不利,出現了稻谷不增反減,稻花魚的收獲也不理想的情況?!?/br> 大興土地說完,宛平土地安慰道,“大人,僅僅一成不到的稻田出現問題,已經算是極好的局面了?!?/br> 石仲魁在心里算了算,很快明白除了減產的外,肯定還有不少稻田即便增產,數量肯定也不多。 最關鍵的是,這5萬畝稻田可沒有柳魚兒、常白玉和土地公的看護。 鄉紳們雇傭的佃戶,照顧水稻和水田基本上沒問題。 但讓他們照顧稻花魚,就得抓瞎。 即便大興和宛平屯田司的兵丁們,受過官吏不少培訓,再加上土地、柳魚兒和常白玉的照看,不還是出現減產的情況嘛? 想明白這些后,石仲魁嘆息一聲,看來想刷功德也沒那么容易。 而且自己最擔心的,還是明年屯田司那1.6萬畝的稻田,會出現功德大減的情況。 畢竟成功推廣后,稻田養魚等于變得稀松平常起來。 這尋常之物既然不稀罕,當然不可能再獲得暴利。 不過,明年還得實驗一次。 同時既然自己心里有疑慮,那就把目光放在開荒上。 甚至擴土上。 看著三位有些不安的土地,石仲魁笑著道,“三位協助本官主持稻田增產之事,可謂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本官明日便上報禮部和朝堂,為三位請功?!?/br> 三位土地頓時大喜,齊聲行禮道,“謝上仙?!?/br> 石仲魁知道僅僅只是這點,也確實不足以獎勵三位土地。 畢竟要不是他們,這次屯田司的水稻和稻花魚,肯定會減產更多。 想了想后,念頭一動。 五團功德出現在他手心里。 四道飛入大興和宛平土地身體里,剩下一道歸了昌平土地。 這種分配方案,三位土地半點意見都沒有。 昌平土地只是感嘆自己運氣不好,昌平不僅6成是山區,大周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在京畿北邊,靠近長城的地方屯田。 否則昌平不少地方還是有水源的。 所以昌平土地明白自己這次能得到一團功德,應該還是受到上次,幫石仲魁滅殺一窩黃大仙的原因。 這么一想,或許可以仔細收集一番自己管轄內的精怪和鬼魅。 同時,多留意一下關外尋些作亂的妖魔,說不定也是份功勞。 把稻田上的所有瑣事全部處理完,又拿到了戶部和工部的文書,算是正式了解了自己身上的欽差差事。 石仲魁想了想干脆先上書給太上皇,然后就跑去見皇帝,之后又向內閣上了一份開荒的折子。 這折子進了內閣沒半天,朝堂上很多人就都知道了他的心思。 之前在宛平開荒三萬畝,現在又剛剛經歷稻谷和稻花魚豐收的事情,滿朝文武那是恨不得石仲魁能在京畿附近開出十萬的新田。 一旦真做到了,加上屯田營手里的1.6萬畝稻田和20萬畝麥田,說不定就能養活豐臺大營的十萬大軍。 那時不僅每年減少了四十多萬石糧食的負擔,從江南運過來的糧草,也能更多的運往九邊。 而且,從江南運40萬石的糧食,真正消耗的絕對超過5、60萬石。 江南百姓和官府的負擔也能降低很多。 可以說京畿和江南的官員對此那是極力贊成。 甚至陜晉魯三地的官員,都恨不得石仲魁能以欽差的身份,去自己家鄉待上三五年的。 這事情一出后,太上皇果然真的沒把他招去龍首宮。 而是一道圣旨,確定了農歷十月初八正式完婚的事。 景隆帝兩個月前就想過自己來確定石仲魁的婚期,可他也只是想想,沒辦法越過給石仲魁指婚的太上皇。 旨意直接在翰林院宣布的,石仲魁謝恩接旨后,翰林院一眾大小官員無不道喜。 可石仲魁心里卻有些惆悵起來。 結婚當然是好事,更別說一次娶兩個老婆。 即便自己沒見過薛寶釵和賈迎春,但于順見過,錦毛鼠也見過。 既然他們都對兩位主母滿是夸贊,肯定就錯不了。 石仲魁送戴權離開時,送上一張500兩的銀票,“公公放心,下官一向說話算話?!?/br> 戴權立馬聽出,這是承諾開荒后,會分自己一些農田。 “石大人,咱家承您的情了,今后但凡用得著咱家的,只管讓璉二來找我?!?/br> 石仲魁笑著點點頭,可以說,開荒的事鬧得朝野皆知后,不管是太上皇還是皇帝,都不會再隨隨便便就把自己卷入他們父子兩的暗斗中去。 又應付完翰林院的同僚,帶著于同甫回家后。 立馬讓于順去繕國公府把師母給請了過來。 按理說于石氏即便是石仲魁的師母,也不適合上門親自主持他的婚事,但石仲魁既無父母,也無直系長輩。 只能找老師幫忙了。 再說還是于泰吉和石懷吉的老師,現在更是于同甫的頂頭上司,有了這些關系,即便再迂腐的老夫子,也不會在這上面挑理。 有了人幫忙cao辦,石仲魁這才安心下來,一邊上衙一邊配合著籌辦婚事。 古人結婚比現代要麻煩太多了。 過程就不累述了,但花出去的銀子就如流水一樣。 光準備的彩禮,足足一百但。 雖然兩家一共才8千兩,但耗費的人力、物力可不小。 而石仲魁也借機,往牧場里,放進些雞鴨豬羊。 果然雞鴨半天就長大,并且還在牧場里產蛋,孵出幼崽。 豬羊兩三天后也同樣開始產豬仔、羊仔。 而且牧場的里的草,仿佛永遠都吃不光一樣,前腳吃完,剛走兩步就再次長出來。 唯一可惜的是,100平米的牧場只能養25頭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