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場下凡塵 第37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石妖、靳總的隱婚甜妻又上熱搜了、宋醫生的心動報告、秩序之外(骨科 1V1)、You finally will be mine(1v1)、難以抑制【兄妹骨科】、誘媳(這是一篇公媳文)、殘缺的寶貝(1v1 骨科)、今天我的怨種上司搞事了嗎、小寡婦今日重振妻綱了嗎
而且不僅他沒臉,就是賈政都覺得那時候見面,自己也尷尬。 勸也不是,不勸就更不是了。 有了這想法,眾人繼續聊下去的心思就淡了。 石仲魁對著賈寶玉露出個歉意的表情,而賈寶玉卻一點都不在意,他這次是真被這首詩給鎮到了。 剛剛思索好一會,最終無奈的明白,自己是寫不出這種氣勢極強的詩詞的。 一直把頭伸出馬車,不斷的和石仲魁招手,甚至還喊了句,自己要是寫出滿意的詩,就讓人送來給石仲魁品鑒一番。 石仲魁嘴角一笑,連連點頭答應。 第52章 無路可走 聽石仲魁答應后,賈寶玉滿心歡喜和坎坷的同時,賈政也不由嘴角一笑,看來孟母三遷卻有道理。 只有結交良師益友,才能讓寶玉這種孽障自發的想去改變。 即便將來科舉之路不順,多認識幾個前途似錦的俊杰也是好事。 可沒幾秒,賈政又嘆息一聲,石仲魁閉門讀書,這婚事又得拖下去。 不過,這次賈政是打定了主意,回家就和母親商量一番。 即便不把迎春嫁過去,換成薛寶釵也行。 至于林黛玉和親女兒探春,還是年齡實在太小了。 即便等到兩人13歲就定親,那時候石仲魁說不定早就一舉奪魁,成了別家的女婿了。 于洪高帶著石仲魁和于同甫回到正廳,仔仔細細的交代一番,干脆就讓兒子也在農莊讀書。 兩人是師兄弟,增進兄弟之情又互相監督和進步,未來一同做官也能互相照應。 送走了于洪高,不過臨走前,于洪高沒忘了讓人把石光珠背上馬車,送回京城的繕國公府。 “伯謙,為兄就不該來?!?/br> 石仲魁白了于同甫一眼,不用猜都知道這家伙舍不得嬌妻和兒女,“師兄,要不我們再喝點,醉了之后就沒那么多想法了?!?/br> “別”,于同甫忙擺擺手,“為兄不勝酒力,先去躺一會?!?/br> 剛走幾步,又回頭說道,“對了,晚膳也不用叫我,讓人送點清粥小菜對付一頓就行?!?/br> 石仲魁哈哈一笑,沒急著回院子里,而是在于順和幾個小廝的跟隨下,慢步走到農莊的溝渠堤岸上的柳樹下,看著不斷流動的渠水沉思起來。 而于順和幾個小廝,看著雙手背在身后,身姿挺拔的石仲魁時,心里那叫一個火熱。 可以肯定的是,自家主人的這位弟子,今日之后定然名聲更大。 甚至順兒還想著,一旦稻田養魚真的能增加糧食產量,又能收獲上千斤的魚。 說不定皇帝老兒一高興,就封少爺個世襲爵位都有可能。 別管是子爵還是男爵,只要是五等爵位,那就是超品。 名義上的品級那是比一品都要高,而且大周律法規定,世襲爵位無軍功才降等。 即便降等之后,后代也能再繼承一等神威將軍和三品爵威烈將軍,等于三代百年的榮華和富貴。 僅為子順后代考慮的話,肯定比詩書傳家的望族強。 可惜這只是順兒的看法,讓石仲魁選的話,大概率會當文官。 …… 賈政等人離開之后,當夜石仲魁的消息就傳遍了京城勛貴和官僚群體。 而且,高永民為了搶下舉薦之恩,回家就寫了份奏折送了上去。 不僅詳細的把稻田養魚之法的好處和風險寫下來,更是把今日所見所聞,全部寫了出來。 隨后又修書給自己的頂頭上司,工部的左侍郎去信,強烈要求這位侍郎大人做好搶人的準備。 當然,信上面肯定不會寫的這么直白,但大致的意思差不多。 而石仲魁做的那首《畫雞》也傳遍了京城內外,夏守忠在得到手下的回報后,驚訝的差點茶碗都沒端穩。 然后一拍大腿,拿著手下交上來的折子就進了景隆帝的御書房。 景隆帝看完折子臉色大喜,不說北方糧食的增產,即便僅僅是能讓朝廷每年從南方多收幾十萬但的糧食,就足以暫時緩解九邊缺糧、缺餉的問題。 更能把京師年末的糧價給壓下一部分。 要是京畿之地每年也能增加十幾萬擔的糧食,足以養活一兩萬人的新兵了。 想到這,皇帝心里不免火熱起來。 至于那首詩,景隆帝仔細思索良久,沒覺得這詩有一絲一毫的反意,頂多只能算是書生意氣。 再聯想石仲魁過往不僅貧苦,祖傳的寶貝還被眾多不懷好意著盯著,算是壓抑太久了,一朝得見希望,難免就孟浪和吹牛了。 不過,這詩也確實不錯。 “朕記得繕國公府的石愛卿和榮國府的賈卿,都有意招石伯謙為婿?” 夏守忠忙回答道,“陛下,確有此事?!?/br> “哼”,景隆帝冷哼一聲,“朕的英才如何能娶旁支之女?!?/br> 夏守忠立馬知道繕國公府是別想打石仲魁的主意了,不過,這事即便是夏守忠,也覺得皇帝的話沒任何毛病。 皇帝都親口說石仲魁是英才,人家前途遠大,憑什么娶連庶女都比不上的旁支之女。 要怪就怪石懷勇只有石光珠一個兒子,還有石光珠那混小子三十多了,家中妻妾十幾個,卻也只生了一個才7歲的兒子。 至于于洪高,除非石仲魁自己要求,否則他這個老師不可能讓親傳弟子娶于家的旁支。 于洪高的妻子于石氏更不可能這么做,那不是親上加親,而是離間師徒關系。 賈家去繕國公府詢問石仲魁婚事無果的原因,很可能是于洪高某個師兄弟家中,有個年齡合適的待嫁嫡女。 景隆帝此時倒是還沒想過,抄賈家和其他勛貴的家。 畢竟太上皇還沒死,以孝道治天下的封建王朝,太上皇不同意,景隆帝的政令一旦和太上皇相左,又強硬頒發出去的話。 等于公開的告訴朝野二帝相爭,百分百會損害景隆帝的威嚴,并且讓天下人覺得他不孝。 這后果都可能動搖景隆帝的合法性和統治地位。 以至于景隆帝這幾年皇帝做的那叫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而紅樓中賈家被抄家,是在太上皇歸天之后的事。 所以說,此時的景隆帝心里其實更希望能拉攏他們。 皇帝的心里很清楚,沒有兵權一切就是無根之萍。 而八公中,賈家因為出過寧國公和榮國公,而最有影響力。 當年賈代善做過京營節度使,門生故舊眾多,現在賈家姻親王子騰,也就是賈政的大舅哥,同樣坐上了京營節度使的位置。 這就讓景隆帝起了不斷試探的心思。 元春封妃,還有省親其實都是試探。 可惜賈家和王子騰其實并沒多少轉圜的余地,投靠皇帝,得罪太上皇。 人老了本來就多疑,更別說太上皇是因為生病,以為自己快死了這才傳位給景隆帝。 結果病好了,自己成了太上皇,這疑心病和對權勢的眷戀心就更重了。 賈家和王子騰要是敢投靠景隆帝,太上皇百分百會先弄死他們,否則就是連鎖反應。 第53章 都是棋子 只憑皇帝和太上皇的年齡來看,正常人都會選已經即位好幾年,正統性慢慢確定的景隆帝。 可以說只要皇帝自己不亂來,他其實就立于不敗之地。 但人就是那樣,心里不安和害怕時,肯定會想著加強自己的力量,同時也不得不加強自己的力量,以防備窺視皇位的兄弟子侄。 甚至親爹一旦老糊涂了,鬼知道他會怎么想。 而二帝暗中相爭,朝廷能維持現在的局面,已經是難得了。 這也難怪直到紅樓后期時,書中才不止一次說過,京城內外都有不少流民存在。 相對于賈家,景隆帝其實更加顧忌已經是京營節度使的王子騰,所以他對王家的試探肯定遠比賈家多。 “朕記得前紫薇舍人之女,已經入了名冊,等著進宮待選了?” 夏守忠忙點頭應是,景隆帝想了想后才繼續說道,“既然前紫薇舍人以離逝,薛家女就不適合再入宮了,明日傳薛家長子進宮?!?/br> “陛下,奴婢對薛公之子薛蟠還算有些了解”,夏守忠忙介紹道,“薛蟠此人浪蕩不堪大用,身上還背著人命官司?!?/br> 景隆帝頓時皺眉起來,別看他皇帝當的確實不利落,但這天下是他的,當然關心吏治。 能背著人名還逍遙自在,說沒官員護著,誰信? 好在夏守忠不敢有絲毫隱瞞,說薛蟠并沒直接打死人,那馮淵是歸家三日后才死,沒人知道這中間發生了什么。 還有是賈雨村出謀,判了薛蟠已死來為他脫罪。 隨后又說了薛蟠等人和石仲魁結交的事。 得知馮紫英和石仲魁見過一次之后,就沒再見過,更沒書信往來,景隆帝這才放心了下來。 而賈璉是賈赦逼著去找石仲魁,景隆帝早知道前因后果,也沒放在心上。 至于賈寶玉銜玉而生的傳聞,早在太上皇時,就已經認定這不過是后院夫人爭權固寵的把戲。 加上賈寶玉憤世嫉俗,不是讀書上進的料,更被祖母養在女兒堆里,哪里會被皇帝放在心上。 “你去見見薛蟠,明白嗎?” 夏守忠忙點頭,“是,陛下,奴婢這就出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