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場下凡塵 第34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石妖、靳總的隱婚甜妻又上熱搜了、宋醫生的心動報告、秩序之外(骨科 1V1)、You finally will be mine(1v1)、難以抑制【兄妹骨科】、誘媳(這是一篇公媳文)、殘缺的寶貝(1v1 骨科)、今天我的怨種上司搞事了嗎、小寡婦今日重振妻綱了嗎
但能如此之快就體會水族的神通,潛力還是不小的。 提醒錦鯉多行善舉、勿造殺孽,靈識就回歸了天庭。 沒一會,本來還陰沉沉的天空,很快又晴朗了起來。 錦鯉也因為失去借來的力量,顯得有些萎靡起來。 不過,沒片刻它又高興了起來,有了功法,總有一天能修煉到呼風喚雨的地步。 隨后,錦鯉就想著如何去找天命之人。 而趙功曹此舉,也讓石仲魁有了理由,解釋自己為什么能回憶起前世記憶。 大周的通惠河延續前朝大陳,而大陳也延續元朝。 兩百多年使用和修繕下來,雖然略有改變,但總體上還是和正史中的明清時差不多。 錦鯉體型也就2、3斤大小,躲在河道里輕而易舉,雖然路過各個水閘時,費了不少功夫。 但最終還是順利的路過西直門水關,積水潭碼頭、萬寧橋、北河沿、南河沿,最終到了通州的張家灣碼頭。 不過跑到這里是,其實已經跑過頭了。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再回游一段路,順著運河進入繕國公府和楊家一起開挖的溝渠,就容易多了。 等它到了試驗田附件的溝渠里時,時間早已經是第二日的深夜了。 …… 時間回到一天前的上午。 十畝地只是占據了半畝用來挖漁溝,更多的魚苗,此時已經躲進了已經插秧的稻田里。 不過因為無根萍全撒在漁溝里,沒多久不少魚苗結成群游來游去,在高永民等人的注視下啄食起來。 工部此行隨同而來的幾個農業、漁獵方面的老手,看了片刻就點頭起來。 一行人聽這幾人說魚苗已經適應了這里的水質,今后只要食物和水都不缺,又不染病的話,四五個月后,長到3、5兩應該沒問題。 甚至一些吃的快的魚,長到7、8兩都沒問題。 而古代的8兩就是半斤,而大周一斤593克,其實和現代的六兩沒太大區別。 ps:為了好理解,今后全用現代的計量單位。 一兩萬尾放下去,即便只存活10%也有一兩千條,只算500斤半斤的小魚,也能賣10兩銀子。 仔細一算,發現養魚居然不比種田差多少。 在場人的心思不由活絡了起來。 高永民等人一高興,被于洪高和石光珠用天色已經臨近中午為理由一邀請,只謙虛了幾句,連同三十幾個鄉紳。 還有前段時間和繕國公家鬧矛盾的禮部七品給事中楊文欽,都一起去了農莊做客。 …… 人太多,最后只能把桌椅凳子搬到院子里,才讓三十幾個官員、鄉紳和他們帶來的子侄輩入座。 好在今天天高氣爽,雖然有太陽也不顯得熱,大家一起喝茶、閑聊,氣氛到也不錯。 石仲魁雖然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但除非有人問,否則他就當個木頭一樣,站在于洪高身后。 而眾人大概還想著趁著時間才5月初,不算太晚,也想在自家用十畝、八畝的農田試驗一番。 反正農田大家不缺,即便已經種下了稻子,無非也只是浪費三五畝地,再花費些人力而已。 有了這想法,話題難免再次轉移到稻田養魚上。 石仲魁這次除了說如何挖魚溝,如何看護和管理外,重點講了風險。 甚至,直接告訴高永民,最好試驗個三、五年,等有了經驗再整理成冊刊行天下,才是穩妥的做法。 眾人見他條理清晰,更是毫不隱瞞,有問必答。 心里感激的同時,幾十個鄉紳一開始也覺得就算是自己親自去做,肯定也能把這魚養好了。 但聽到風險之后,不由猶豫起來。 隨后對石仲魁說的先試驗三、五年的做法,極力贊揚起來。 說他這是老成持重,善待鄉民的做法。 至于是不是有人想著,自己趁機早點搞出來,到時糧價平穩、稻田魚也不多時,多賺點錢的心思,就不得而知了。 大家心滿意足之后,接下來的話題理所當然的說道文章和詩詞上面,石仲魁也是有人問,張口就來,開口就切中要點。 雖然顯得有些太謹慎,但在場的人要不就是官員和退下來的前官員,要不就是讀書不行,卻讀了十幾二十年的地主。 反而更喜歡他這種穩重之人。 賈政見這么多鄉紳、官員都夸石仲魁,加上他自己就是個迂腐保守之人,心里對他就更滿意了。 不由暗探親女兒賈探春才11歲,家中后輩女眷中,數來數去,還真只有15歲的迎春和14歲的寶釵年齡合適。 目光不由看向身側的賈璉,第一次覺得璉二確實有眼光。 可惜自從上次賈璉、賈珍和寶玉上門暗示一番之后。 石仲魁把婚娶的問題推給了老師和師母,隨后自己又沒任何表示不說,繕國公府那邊更是連翻推脫。 擺明了就是于家和繕國公府也看中了石仲魁,不愿意便宜了外人。 而且石仲魁因為修煉小成,僅僅十來天,就比當初賈璉等人相見之時,更加俊朗風姿。 看的第一次見到他的賈政猛然覺得,石仲魁比林黛玉的親爹林如海還要出眾三分。 不由開始猶豫著,要不要等石仲魁高中之日,在榜下捉婿。 可惜賈政就不是個有決斷的人,正猶豫著時,忽聽有人笑著道,“如松賢弟,你這弟子可不像你,反倒和龐世同老大人很像?!?/br> 第48章 第二次接觸通靈寶玉 “像我才是壞事”,于洪高微微一笑,對高永民說道,“下官當年恃才傲物,為人也孟浪不堪,這苦頭吃多了,又年近四旬,心態難免就有別于年輕時?!?/br> “賢弟此時幡然醒悟,為時不晚啊?!?/br> “沒錯,沒錯”,禮部給事中楊文欽此時算是明白了,于洪高鐵定會因為稻田養魚出現在大興縣而高升。 加上他是石仲魁的授業恩師,今后士林對他的評價肯定會更高。 既然如此,僅僅因為和繕國公府在溝渠的紛爭,繼續和于洪高作對就顯得不明智了。 “于大人當年二甲第五,又在地方主政多年,不僅政通人和、政績斐然,還為朝廷和天下發掘石賢侄這等賢才,朝廷定然會知人善用的?!?/br> 這話說的實在太明顯,不過在場的人中,除了年輕人之外,其他的老家伙們絲毫不覺得楊文欽這選擇有什么問題。 而且楊文欽是言官,只要他愿意幫忙,對于洪高的聲望是很有利的。 不少人那是一邊羨慕于洪高走了狗屎運,一邊又嘆息一聲,開始附和起來。 甚至有人還直接說,“等石賢侄高中之后,我等就盼著賢侄能去協署農事,三五年后一旦把這稻田養魚之法整理成冊,賢侄日后定然能青史留名?!?/br> 石仲魁心里暗罵,自己可不是小白,知道古代想做成什么事,決不能當一個埋頭苦干的實干家。 但有些話只能放在心里,石仲魁忙謙虛幾句,算是敷衍了過去。 這下聰明人對他更加高看一眼。 有些道理可是大家用了幾十年才體會到,可面前這個年輕人卻仿佛天生就會做官一樣,日后定然不凡。 有了這想法,有人心里一動,打算回去就派人去打聽石仲魁的婚事。 卻沒想到居然真有人心急的,開始若有若無的向于洪高打聽起來。 搞得于洪高和石光珠,還有賈政同時心里一緊。 這是弟子太出色,有人想截胡了。 于洪高忙對侍候在一旁的親兒子于同甫和管家于福打眼色。 于福一看就明白了過來,越過石光珠這個真正主人,躬身行禮道,“老爺,午膳已經準備好了,您看是否請客人們入席?” 于洪高立馬站起來,對著眾人拱手道,“既然如此,眾位賢兄還請莫要嫌棄下官岳家招待不周,隨便用點酒水再走?!?/br> 眾人不由在心里暗罵,這話就差直接說,吃完就給我滾。 有人搖頭嘆息,失去一個好女婿的機會,有人則若有所思起來。 既然石仲魁出身大興縣,說不定就有個輩分足夠高的長輩在,到那時候即便于洪高是他的恩師,這婚嫁之事肯定是本家長輩的話語權更大。 入席時,別說于洪高不愿意石仲魁待在主位上被人惦記著,就算真有人邀請,他這后輩的身份也沒資格坐主位,甚至大廳都沒資格坐。 被于同甫拉著,一起坐在院子里招呼著賓客家的子弟們。 然后理所當然的被帶著賈寶玉的賈璉給纏上了。 石仲魁撇了眼通靈寶玉,心中暗想著也不知道經過這半個月以來的時間,這寶貝是否已經恢復了全部靈氣。 有了目的,對賈璉和賈寶玉的態度就熱情了起來。 對付賈璉很簡單,拍拍胸脯保證把技術傳授給賈家,就輕易灌了賈璉整整三碗米酒。 然后給于同甫打了個眼色,沒一會賈璉就被灌得臉紅耳赤起來,順帶著賈寶玉也不免連續喝了七八杯酒。 隨后石仲魁沒做的太明顯,把目標放在同座的其他人身上,而且大家都一樣,想要技術,全部先喝三杯。 這酒一喝,不知不覺大家之間的生疏感慢慢就消失了,氣氛開始熱鬧起來。 石仲魁這才借著和賈寶玉聊詩詞,聊古今中外趣聞和野談,不僅把只喜歡讀閑書的賈寶玉吸引的談興大增。 于同甫、賈璉和其他人也把目光全放在他身上。 現代人和古代人比起來,平均智力肯定是占優的。 但比個體,比現代人聰明的古人絕不是少數,可說到見識,那即便是個高中生,或許都比經年的老吏目還要見多識廣。 石仲魁都不用大吹特吹,什么一年三熟的占城稻,島國折扇、倭刀、銀山,高麗的美姬和銅鐵礦。 這些事在場的人雖然沒一人知道,但石仲魁確信早在宋元時,銀山和銅鐵礦就已經有記載了。 所以,他一點也不擔心有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