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場下凡塵 第10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石妖、靳總的隱婚甜妻又上熱搜了、宋醫生的心動報告、秩序之外(骨科 1V1)、You finally will be mine(1v1)、難以抑制【兄妹骨科】、誘媳(這是一篇公媳文)、殘缺的寶貝(1v1 骨科)、今天我的怨種上司搞事了嗎、小寡婦今日重振妻綱了嗎
古董很容易理解,文氣或者說歷史氣息。 但他把自家的古扇子試了試,卻沒任何反應。 功德無非是善事,救人、幫助他人、發現什么對人類有利的東西等等。 那按理說,賈權一家在果脯上賺了不少錢,應該會有些回應,但現在看來這種功德太小,對空間農場不起作用,或者發生的變化,小到自己都沒察覺出來。 那就只剩下氣運了。 王朝氣運,個人做官附帶氣運上漲,甚至影響某個人,改變他的命運,也算氣運的一種。 甚至搶走某個人的機緣等等,都可能說成氣運。 如此一來,就只看自己考中秀才之時,空間農場會不會有變化了。 至于靈氣,空間倒是因為武曲星君的一道仙靈之氣,從1立方米暴漲到10乘10乘10米。 也就是說,想靠自己這點靈氣擴充空間,說不定十年都抵不上武曲星君的一道仙靈之氣。 畢竟級別就差了不知道多少倍。 之后,他還試了試空間產出的東西,甚至那個水井的井水,是否能提升自己的記憶力、身體素質。 可惜,或許是空間等級還太低,產出的東西除了口感比外面的強不少外,都是尋常之物。 這要是換到現代社會,直白的形容就是:空間出產仙桃,美味+1、甜度+1、口感+1。 然后輕輕松松別人賣的貴幾成。 之后的40多天里,除了偶爾出門買些rou食。 又拿著自己寫的文章去私塾請教老秀才之外。 石仲魁一直把自己關在家里苦修和讀書練字。 吃喝的不用愁,又得到了鍛煉,不僅身體上出現明顯的肌rou,個子好像也長了2、3厘米。 19歲的身體,加上以前營養不良,長高一點倒沒什么意外。 讓他驚喜的是,在年關將近時,總算突破到練氣一層。 再次畫出的破邪、金剛、神行符的威力,直接大了1倍。 過了孤獨的年,給父母牌位上香、敬拜一番,石仲魁有些無奈的獨自喝著這年代的酒。 第一次覺得后悔起來。 古代社會和修煉確實有很多好處,可不管什么年代,獨自一人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聽到外面傳來爆竹聲,石仲魁這才想起賈權為自己送來的十幾根竹竿。 有錢人家過年用煙花、爆竹,窮人家就只能按照更久遠的辦法,升起一堆火,把竹竿扔進火堆里,聽個響。 唯一讓他藉慰的是,四書五經已經背的滾瓜爛熟。 一手字也被老秀才夸他是真開竅了,至于神行術,更是速度能比的上快馬。 到了此時,石仲魁也算是真正安心下來。 大不了離開京城,可一想到紅樓世界基本上沒聽過鬼怪之事。 想降妖除魔都不容易,這種辦法賺功德的機會就更少了。 過完年之后,閑暇時試著倒背四書五經,也只花了幾天時間練習,就能一字不差的背下來。 而為了買起這些書,還有用量比較大的紙張,和這些天買rou、買蛋的花費,13兩銀子也只剩下了6兩。 好在送給私塾先生的束脩,可以用全麥粗面粉代替。 一個月算下來,也就一百來文而已。 如此比較起來,老秀才那點收入也確實只夠維持全家。 這天,石仲奎帶著一袋50斤的全麥粗面,再次去秀才家時。 老家伙先是一反常態的在學問上問了一個多時辰,見石仲魁對答如流,臉上頓時露出歡喜表情。 而且臨走時又拉著他說了些云里霧里的話。 石仲魁一開始沒聽明白,回家之后仔細琢磨,這才猜測老東西向學生要錢,很可能是想花錢去大興縣縣衙謀個職位。 秀才不能做官,但做書吏或者師爺卻沒問題。 而且做師爺還能再考科舉。 也就是說,老東西確實和縣太爺有親,關系應該還不錯,否則師爺可不是誰都能做的。 等等,石仲魁臉色大喜,忽然想明白老秀才那番話的意思。 …… 二月初十,連考5場之后連石仲魁都感到疲憊,更別說其他書生了。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燒水,美美洗了個澡,在親自動手,做了餐熱飯熱菜。 然后倒到床上就睡。 幾天后,一早趕到大興縣衙,縣試的結果果然出來了。 看著皇榜上自己的名字名列榜首,石仲魁不僅重重松了口氣,還心里大喜的跟著衙役進了縣衙后院,拜見這位算是自己恩人的縣太爺。 可惜這位縣太爺揮手讓衙役離開后,說了幾句場面話,還有勸學的話后。 端著茶碗坐著喝茶,不說話又不放下茶碗,卻又一直拿著茶蓋滑溜著茶碗里漂浮起來的茶葉。 第14章 案首 古人喝茶用茶碗,而且還是帶著茶蓋。 正常來說端茶不說話,也不喝的意思是端茶送客,有眼力勁的人會起身告辭。 但為了避免誤會,左手端著茶碗,右手拿著茶蓋翻動漂浮的茶葉,那就是暗示對方說話了。 石仲魁明白對方的意思,伸手出袖子里,拿出個三指頭寬的木盒放在主位的桌子上。 一聲不發的退后幾步等著。 縣太爺見此,這才放下茶杯,臉色微微一變的打開木盒。 從里面拿出把雕花木柄折扇。 好一會,會客廳里才傳出好幾聲,“妙、妙啊”的聲音。 石呆子家祖傳的20把扇子,石仲魁看不出扇子上書寫題跋,還有畫的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好壞。 但看這位縣太爺,對一套兩把的玉竹扇的喜愛程度來看,石呆子手里的扇子確實是好東西。 這次送上的是一把,那么另外一把,當然是在縣試之前,由縣太爺的遠方表兄,也就是私塾老先生送到他面前了。 據那位已經得了縣太爺的準信,不久之后會去工部做小吏的老秀才的說法,玉竹雕花木折扇倒沒貴到離譜的地步,也就200兩銀子一把。 但據說上面作畫的人,不僅是前朝書法名家。 扇面上還有幾個同時代的書畫名家留下印信,而這幾個名家中有一個是縣太爺的同族先輩。 而老秀才當初讓賈權上門通知自己,真正的目的就是石呆子手里的扇子。 這也能看出石呆子手里有好東西的事,知道的人不少,而且不少人連扇子上有什么人的題跋、印信都知道。 老家伙也知道石呆子對家傳扇子看的比命都重要,所以一開始他就沒想過強逼,也沒資格強逼。 畢竟他也只是個秀才,萬一逼死石呆子,又沒得到扇子的話,即便不用吃官司,私塾也別想繼續開了。 畢竟沒人敢把自家的孩子,送到一個逼死弟子的老師門下讀書。 試探一番,見石仲魁40多天都沒動靜,他都打算放棄了。 直到石仲魁再次背了一包50斤的粗面上門,一番細致的考較之下,確定石仲魁的學問別說縣試,就是考秀才都沒問題后。 這才打定主意向縣太爺舉薦,然后和石仲魁云里霧里的繞了一圈。 好在石仲魁不是以前的石呆子,回家細細一想總算明白了過來。 同時,他也想明白了老秀才只能算鉆研取巧之輩,比起賈雨村,簡直就是好人了。 既然老秀才得償所愿,帶著一份書信,等著去工部當書吏。 縣太爺找回先輩遺留的墨寶,石仲魁考試成績不說真的第一,前五還是沒問題。 之后,那當然皆大歡喜了。 而且是大喜。 真說起來,縣試考的基本上是對四書的熟悉程度,五經根本沒考。 也就是說,只要把四書背的滾瓜爛熟,基本上都能過。 可就這樣,還有些頭發都發白的人,連這一關都沒過。 縣試第一為案首,算不上什么光宗耀祖,但第一就是第一,石仲魁在大興縣也算小有名氣了。 可惜基本上也沒什么人在意。 真比較起來,就如小學升學考了第一,過幾天大家就忘了。 但要是接要來的府試、院試都是第一,那就是小三元。 鄉試、會試、殿試也是第一,則叫大三元。 六元及第整個歷史上也就兩人,其中只有一人是連中六元。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霸中的巨無霸,千古第一,無人能及。 石仲魁當然想過混個小三元,大三元什么的。 但會試、殿試除了自身的水平外,更要看運氣。 不過要是小三元之后,再拿鄉試第一的解元。 皇帝說不定就會想弄出個吉瑞來,六元獨中,可不就是再吉祥不過的祥瑞了。 想想紅樓世界中,當今皇帝頭上還有個太上皇,這事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