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亂世搞基建[穿書] 第55節
第47章 晚上回到藥肆,恰好上次缺的那些小工具以及試燒的云霞飲瓷杯都送過來了。 為了拿下這筆單子,瓷窯那邊特意設計了幾種款式,直身的,六棱的,甚至還有一種荷葉杯,直接把杯子做成荷葉圍攏的造型,荷葉的葉莖從杯底直通杯口,既可以當把手也能當吸管,整個設計渾然天成。 顧念跟顧忠提過以后打算再配個吸管的事情,后來也跟孫昭提過,不過因為比起杯子來這東西過于簡單,所以暫時大家都沒把精力放在這上面。顧忠也只是跟瓷窯的人提過一嘴,沒想到對方還專門做了個‘吸管直置’款。 桌上的那排杯子,胖瘦不一,造型各異,顏色卻出奇一致,杯壁泛著微微的青藍色,釉光流離,頗有幾分汝窯青瓷‘雨過天青云破處’的神韻,美得出乎顧念意料。 杯身上也都有年深那三個瀟灑俊逸的題字,云霞飲,旁邊圍繞著幾條形似云霞的曲線,風流婉轉,相得益彰。 簡潔流暢的款式可以突出它們的招牌,而且也能突出云霞飲本身,不會喧賓奪主;設計復雜的漂亮新穎,一下子就能抓住人眼球,讓人印象深刻有記憶度,還兼具個吸管的特殊功能,顧念左看看右看看,哪個都喜歡,最后糾結癥犯了,只好把自己的各種喜好理由全都說了,然后將選擇杯子款式的最終決定權交給顧夫人和秦染。 最終顧夫人想了個完美的解決方案,瓷杯暫時用簡潔款的,性價比更高,而且制作方便容易更好的把控時間。再給瓷窯那邊點‘設計’費,把‘鎮店’的金杯打造成荷葉杯,擺在店里,同樣可以吸引眼球,留給大家談論的空間,至于瓷杯款的荷葉杯,完全可以等以后顧念說的那個什么‘周年紀念’之類的節日再弄。 按照藥肆的藥鍋容量,每鍋熬出來的飲子可以賣三十五杯,根據這些日子售賣的數據來看,除去開頭兩天,每天最差可以賣個十八九杯,好的情況可以全部賣光。 因為價格的原因,云霞飲的銷量肯定要遠遠低于這個數字,尤其是初期。 正式燒制的話,瓷杯的制作和燒制大約需要一個月。但瓷窯這邊因為是顧家的佃戶,可以在年底直接用佃租來抵,不用先付費,對顧家來說,沒有付現的壓力,合作起來非常舒服。 顧念跟顧夫人、秦染和顧忠商量了一下,決定按照最經濟的做法,讓瓷窯那邊按照下批燒窯剩下的位置做,能放多少個就做多少個。 而孫昭那邊的紙杯,暫時還沒有什么消息。 顧念當晚特意臨時取消了課程,跟顧夫人秦染顧忠核對了下所有事情的進度。 藥肆門面是三開間的格局,以前只打開一半的門板就夠了,這些日子為了售賣飲子,便把最東邊那個開間也打開了,專門擺放桌案賣飲子。與藥肆的門隔著一個開間的門板,也算有個‘區隔’感。 云霞飲的售賣位置以后就固定在這里,背后是中藥柜改的材料柜,專門用來放調制云霞飲的各種配料,前面是拼成門字型的桌案,一面對著路邊,一面對著藥肆墻壁,分出接待和制作的區域??客獾囊幻媪⑸显葡硷嫷钠溜L,擺上時,里面的區域自成一體,打開時仍舊與藥肆大堂連通。 屏風、招牌以及井生和春梅的衣服都還在制作當中,大概還需要兩天才能做好。 云霞飲目前選用的七款茶底以及需要的牛奶、酥、酪都已經分別確認了購買原料的店鋪,并洽談好了價格,成本全在他們事先商定的可控范圍內,只等他們通知就能每天按時送貨。 作為招牌的那支金杯,也在金鑼密鼓的打制之中,原本預計還要兩天,現在改造型的話,估計又得加個兩三天才能完工。因為今天剛聽說金器容易被克扣的事情,顧念特意又拜托了遍顧忠記得檢查金子的質量和重量。 被騙的話損失錢財事小,萬一走運遇到個葉九思那樣‘只買貴的’的客戶賣出去一杯,被人發現問題,云霞飲的口碑受影響就虧大了。 中間唯一出的紕漏是做蛋糕的鍋,鐵匠那邊最近太忙,那個鍋又不是做熟的東西,需要邊研究邊弄,所以一拖再拖,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開始打。 提純的砂糖他們前兩天打開兩罐看過,只有上面大約四分之一的部分稱得上潔白,底下的顏色還差得遠,估計至少還得一個月的時間。但顧念算了算,把幾個罐子最上層的挖出來救急也就夠用了。畢竟云霞飲是走高毛利路線的,銷量也不會大。 幾人方方面面的確認了一遍,除了雪花糖和杯子,其它部分應該都準備得差不多了。至于蛋糕,完全可以后續等鍋到位再加進來。 秦染身為醫者,習慣性的以求穩妥為主,希望等全部東西到位再開張,顧念、顧夫人和顧忠卻覺得,反正糖的用量不大,杯子也可以先用墨家匠坊的竹杯,不如先開張試營業,不求銷量,先試試市場反應也好,有些問題,不開業是永遠看不到的。 顧夫人和顧忠沒有明說,但其實還是很擔心顧念那個‘高端’定價的策略是否能奏效的。兩人想著賣幾天試試如果真的有問題,還有時間及時勸顧念改變想法。 最終秦染拗不過他們,只得同意明天找人看個離得最近的黃道吉日,把開張日期定下來。 議定之后,顧念便趕回房間去畫最后兩樣工具的圖紙,打算趁著明天二十七的時候送到春淺樓去。 第二天負責在攬月樓那邊蹲守余沉的是蕭云鎧和杜泠,散衙后,顧念便抱著自己趕工畫好的那套圖紙去了春淺樓。 問過樓梯口的博士,墨家的管事果然在芙蓉間。 顧念敲門之后,推開一看,意外地發現墨青居然也在。 “我來送工具的圖紙和需要刻在竹杯上的圖樣?!鳖櫮钚σ鉅N爛地揚了揚手上的竹筒。 給墨青按摩的那兩個小廝熟練的結束手頭工作,幫他套上了那幅特質手套。 管事則從顧念手里接走竹筒,抽出那卷圖紙遞到墨青手上。 顧念也不著急,自顧自地在旁邊坐了下來,一個小廝急忙端了壺飲子和兩盤點心放到他面前。 墨青隨手接過那卷圖紙展開,初時還眸色平淡,帶著幾分懶散之意,待看到那個放大鏡時,倏然坐直了身體,“放大細小之物,纖毫畢現?” “嗯,舉例來說,比如你現在看這個杯子上卷草紋,只有芝麻大小,”顧念拿高自己手上的那個鎏金花鳥紋杯,比著上面的花紋解釋,“但透過此物來看的話,可能就變成了‘箸頭’大小。其實具體能放大多少倍還是看打磨出來的效果,但可以簡單理解為同樣尺寸的情況下,中間越厚,兩邊磨得越薄,放大的倍數就越大?!?/br> 考慮到自己畫的大多應該都是這個時代的匠人沒見過的工具,他不但貼心在圖紙上標注了工具的名字,還配上了建議材質和功能說明,墨青現在問的放大鏡,在暫時沒有玻璃的情況下,他就建議選用最通透沒有雜質的水晶,至于如何打磨,就得看那些有豐富磨制玉石和寶石經驗的工匠們的技術了。 墨青眸色閃了閃,“也就是說,如果配上此物,雕琢那些細微花紋時會事半功倍?” “我畫的這種是手持式的,方便隨手拿著觀看視物,如果想要用來雕刻,可以設計成固定式?!?/br> 墨青是行家,顧念稍微解釋幾句,他就明白了固定式架子的意思,他又試探地問道,“那此物對那些視物模糊的人可有用處?” 視物模糊?那不就是近視或者老花?顧念點頭,“有用的,不過與我畫的有些不同??梢宰龀纱髟谘矍暗臉幼??!?/br> 他順手從筆袋里掏出了炭筆和紙,幾筆就在紙上勾畫出了眼鏡的模樣,“鏡片可以分為兩種,這種中間厚兩邊薄的叫凸透鏡。 人視物模糊的原因不大相同,有些人年紀大了,就會眼花,把東西放遠些才能看清楚,這樣的情況鏡片應該配凸透鏡,不過需要的倍數肯定沒有放大鏡大,具體磨的厚薄差距可以邊磨邊試,找到使用者視覺最清晰舒服的那個厚度為止。 還有些年紀比較輕的人,可能不是花眼,而是近視,東西拿得越近看得越清楚,這時就要把鏡片磨成中間薄兩邊厚的凹透鏡……” 顧念把近視鏡和老花鏡的不同盡可能清楚的給墨青解釋了一遍,初期無法測試近視度數的情況下,只能邊磨邊試,如果需求量大,就完全可以搞一套度數固定的標準鏡片,那樣可以更快試出對方的近視度數。 墨青神色專注,聽得分外認真,頻頻點頭,讓顧念忍不住猜想,難道墨家有誰眼睛不太好? 顧念邊畫邊解釋,畫完之后順手就把炭筆收回了筆袋,正要抽緊口袋,突然摸到臨時放到里面的那根珍珠扁簪。 他心思一動,趙卜跟萬良因為造假殺害楚娘滅口這件事情,也算是跟墨家有些關系,便跟墨青提起了楚娘被殺案子的后續。 “趙卜?他倒真是賊性不改?!蹦酂o奈地搖了搖頭,“難怪你們上次要過來找我問簪子的事情?!?/br> “上次說的那支珍珠扁簪正好在我這兒,你要看看么?”顧念邊說邊飛快地打開錦袋把那支漂亮的珍珠扁簪拿了出來,嘴上雖然在詢問,卻完全沒給墨青反對的時間。 不知道為什么,他總覺得這支簪子上的那個所謂徽記有點奇怪,實在是太淺了,就像不小心磕到的。 機會難得,不管他怎么糾結也都只是個外行,無法確定,既然墨青正好在這兒,為什么不請他直接看看呢?是徽記還是磕的,墨青應該能給他個確切的答案吧? “這就是趙卜賣給他們的假貨?”墨青眉峰微揚,似乎看穿了顧念用‘白工’的心思,不過也沒有拒絕,只是懶洋洋地伸手把那根簪子接了過去。 半秒之后,墨青鳳眼微瞇,似笑非笑地看向顧念,“你剛才說,這是趙卜做的假貨?” “嗯,據說楚娘那些日子跟他們買了不少件首飾,這是其中一件送給她的手帕交的?!?/br> “但是,”墨青拖長了‘是’字的尾音,輕描淡寫地將手上那根簪子在指間轉了一圈,拋出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這不是假貨,是真的?!?/br> 真的??? 顧念怔了怔,“確定么?” 問出口之后,他也覺得自己有些唐突了,墨青是什么人?怎么可能會認錯? 你當我這長安第一工匠的名頭是白混的?墨青把玩著那支扁簪,斜睨了顧念一眼,“如假包換。這么說吧,如果這支珍珠扁簪是假的,那我墨家匠坊里那些正在出售的珍珠簪也都是假的?!?/br> 顧念:……………… 難道那堆金飾其實都是真的? 不太可能。除非柔娘跟趙卜也是串通的,不然趙卜根本不可能在那些沒經手過的首飾上準確找出那些隱藏又一致的徽記。 可是,那現在又是什么狀況? “墨家的金器上除了墨家徽記之外可會刻什么隱藏的工匠徽記?比如刻個類似‘卜’的痕跡之類的?!鳖櫮钭穯?。 墨青輕輕搖頭,“趙卜是帶藝投奔的墨家,以前的確有這樣的習慣,但在墨家的時候,我是不允許他這樣做的。 墨家的東西,對外有一個徽記就夠了。 金器匠頭會根據安排打造不同的東西,憑款式就可以確定是誰做的,不需要再留其它的記號。 而且事實上,每個工匠的力量大小、使用工具的習慣都有自己的特點,反應到最后的成品上也不一樣,只要熟悉一點,根本不需要徽記,看一眼就能認出來?!?/br> 顧念:………… 所以,那些有卜字標記的確實是假貨。只有琉璃這根簪子上的痕跡才是磕痕,只是因為她在堂上聽趙卜說了徽記的事情,自己回來再找,就把那相似的痕跡當真了。 假作真時真亦假。 畢竟她也根本不會想到,楚娘自己買了一堆假貨,卻送了她一根真的。 這么想來,楚娘當初告訴她墨家的東西手工費特別貴,叮囑她好好保管的話,恐怕也是意味深長了。 但是沒有理由啊,楚娘明明買了一堆假金飾,為什么偏偏給琉璃買了支真的? 難道是為了辨別真假?但沒必要買吧,只要去墨家匠坊里對比看看不就知道了? 不對勁兒,肯定有哪里不對。顧念眉心緊皺,死死盯著墨青手上的那根金簪。簪頭的三顆珍珠在斜陽的余暉里猶如鍍了層金,泛起溫柔的光輝。 那光華映到顧念眸子里,讓他靈光一閃,突然想起半個月前葉九思展示那支牡丹金蝶簪時的畫面,那根簪子精巧的機關設置,當時可是讓所有人都嘆為觀止,墨家既然以機關術著稱……他試探性地看向墨青,“這支珍珠扁簪可有什么機關?” 墨青眉峰微揚,唇邊浮起淡淡地笑意,也不答話,直接伸手從腰帶上不知什么地方變魔術似的摸出根大約十公分長的手錐。 他用錐尖一扎簪子頂部的那個方塊區域,簪頭發出聲輕響,第一顆珍珠的位置就像個迷你方蓋似的向上彈出了大約半公分。 居然真的有機關!顧念的心臟劇烈地跳動了一下。 “墨家的東西大多都藏有些機關巧門,購買時也會詳細告知購買的人使用方法。當然,你買的那個竹杯除外?!蹦喟腴_玩笑半是認真地解釋道。 顧念:………… 墨青用錐尖兒輕輕撥開蓋子,簪身里面赫然露出了一截黃色的紙卷。 “依在下所見,這東西或許對你說的那樁案子有些幫助?!蹦啻蛄苛四莻€紙卷一眼,并沒有碰,而是把紙卷連同簪子一起遞還給顧念。 顧念接過簪子,連忙抽出那個小小的紙卷,只見上面用蠅頭小楷寫著一行字,字跡與當初他搜查線索時在楚娘房間看到的那些詩箋極其相似,可以確定是同一個人所寫,內容觸目驚心: 【三月二十八,徐卯欲在清涼觀齋醮現場刺殺鎮東侯?!?/br> 徐卯,正是新任徐宰相的名字。 看到那行字的瞬間,顧念整個后背都在發冷,思路卻猶如紅爐點雪,瞬間清晰起來。 是這個! 原來那個價值五千緡的消息是這個?。?! 作者有話說: 墨青[驕傲臉]:墨家出品,必屬精品,括號,除了你的竹杯。 顧念:……………… 備注:1、荷葉吸杯是唐代是有實物的,著名的何家村窖藏就有出土,不過最初被誤認為【唐鎏金蓮花形銀燈頭】。徐珂《清稗類鈔》“物品類”中解釋甚詳:“吸杯,做蓮蓬、蓮葉交互相連狀,別有蓮莖,莖之中有孔,可吸飲?!边@種酒杯在結構上最為特別之處,是由酒杯中引出一條長管,管內中空,飲酒人將嘴唇吮住長管的端頭,由此把杯中酒吸入口內。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自帶固定吸管的酒杯。 段成式《酉陽雜俎》所敘:“歷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鄭公愨三伏之際,每率賓僚避暑于此。取大蓮葉置硯格上,盛酒三斗,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上輪菌如象鼻,傳吸之,名為碧筒杯。歷下敩之,言酒味雜蓮氣,香冷勝于水?!?/br> 據說早在三國時代,風雅人士中就曾興起以荷葉當作大酒杯的做法這種帶梗鮮葉制成的一次性酒杯還被命名為“碧筒杯”,其妙處在于能令酒水染上荷葉的香氣,予人勝冰賽雪的清涼感。 但從已知的文獻來看,“吸杯”或者至少相關記載、傳說正是在中晚唐時期開始出現。唐人戴叔倫《南野》一詩云“茶烹松火紅,酒吸荷葉綠”,唐人曹鄴《從天平節度使游平流園》也詠到“乘興挈一壺,折荷以為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