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真不是我爹? 第338節
其他朝臣也并未因這一點特殊而面露詫異,畢竟一年多前的張嬰還曾在朝堂上“垂簾聽政”,現在給他特設一個小位子,又有何驚奇? 但嬴政接下來的話,卻差點讓過來送奏章的人閃了下腰。 他道:“司馬長史,還有姚郎官,你們將奏章擺在阿嬰的案幾上。阿嬰你來看看這四份奏章,有不懂的地方讓寫奏章的臣子給你解釋,一直解釋到你能聽懂為止。再之后,你得對這四份奏章,好好挑刺?!?/br> 張嬰:??? 在這一刻,十幾雙眼睛齊刷刷地瞪向張嬰。 好在他早已見過很多次大場面,明明心中瘋狂打鼓,依舊泰然自若地跪坐著,還沖幾位相識的丞相們笑了笑,很有大將風范。 朝臣們也很快移開視線,因為他們知道做主的壓根就不是坐著那兒的小不點。 長史司馬欣率先開口道:“陛下,這,這奏章全放在嬰小郎君案幾前嗎?” 嬴政平靜道:“對?!?/br> 長史司馬欣深吸一口氣,繼續道:“陛下,這國家大事豈容小兒玩鬧?這般兒戲,落在后世人眼中,該如何評價……” 嬴政眼皮子一抬開口道:“落在后世如何?大不了給我安一個類‘烽火戲諸侯’的名號!但那又如何,我若在意旁人的看法,我也不會攻占六國,一統天下,嚴禁分封制,推行郡縣制?!?/br> 長史司馬欣一哽,努力地開口道:“陛下。那些是您創下的豐功偉績,是變革,是亙古至今的偉大創舉。后世人又豈會非議呢,但若是任由孺子把玩朝中奏章……” “你口中的孺子弄出的十來個新式農具,推廣的番薯等物種,讓大秦黔首得以果腹。你口中的孺子,弄出了羊毛貿易,令羌族倒戈一擊,才有我們在北地的優勢。你口中的孺子弄出的紙張,才有你們在這侃侃而談的機會?!?/br> 嬴政平淡地說完,之后冷冷地看向長史司馬欣,“還是你口中的孺子,提點王丞相而得以做出推恩令,讓那些支持分封制的臣子能在朝堂上茍延喘息地發聲。 朕十二登基,敢讓甘羅十二拜相。朕為何不敢讓阿嬰看奏章。 你認為朕會在意數百年之后某些人的非議?與朕何干?!” 嬴政的話說到這份上,后續還用上了“朕”。 不光長史司馬欣被懟得啞口無言,大部分朝臣都偃旗息鼓。 其他還有想法的朝臣們,在偷瞄領頭的李斯、馮去疾和王綰身上時,見三位大佬一動不動,完全沒有反對的意思,他們也不敢再上奏開口。 至此,張嬰挑刺選擇奏章的事,無人再反對。 張嬰:…… 這就是趙文說的好消息? 這得被007pua成什么樣,才會覺得這是好消息??! 他呆滯地看著放在案幾上的四份厚厚的奏章。 張嬰粗瞟了一眼四份卷軸的開篇,每一張紙上的字都寫得很漂亮,他沒有急著翻閱,還想為自己搶救一下。 他扭頭看向嬴政道:“仲父,我對大秦律法大秦制度都不甚了解,這要如何挑刺?” 嬴政很淡定道:“與現存律令律法關系不大,你想到什么說什么?!?/br> “可是……” “你當初如何用大餅點撥王丞相的,現在也一樣?!?/br> 嬴政很平靜地打斷張嬰的話,“阿嬰,我讓你挑刺,并不代表要你判斷對錯。你要知道,政策無對錯,只有合適與不合適。 你只需要挑出你認為不足的地方就行,正確與否,目前的大秦能否做到,都不重要。你就挑剔點,百無禁忌,暢所欲言?!?/br> 張嬰沒想到仲父會說得這般認真。 他好像有點點領悟對方的意思,但也不敢深想,但仲父另外一個意思他還是抓住了,那就是挑刺,毫無理由地找茬。 他雖然不通讀歷史,但對古代的科舉制度還是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只是挑刺。 不,應該說是當個隨意發揮的杠精,問題不大。 思及此,他也不再多說,低頭,胸有成竹地翻開第一卷 。 張嬰一點一點地慢慢掃過去,微微蹙眉,然后再從頭看了一遍。 半晌,他抬頭道:“唔。敢問這一份提議的是,用軍爵選拔文官嗎?” 他說完,姚賈忽然起身,走了過來道:“準確來說,是先對大秦軍爵普及律法,由各個軍團的將軍從軍中舉薦一批熟讀律法的人,按其軍功的大小,向朝廷舉薦。 相對應,朝中文臣也應當有強悍的體魄,一份軍中履歷……” 姚甲在這邊詳細的說。 他的大意就是,可以培養軍人讀律法,然后按照軍爵大小向朝廷舉薦人才當官,另外一方面,他們認為紙張文化普及后會導致學律令的人極速增加,為了篩選,以前從吏而師后就基本可以混個小吏的朋友們,現在不了。必須也要有一份從軍的履歷,或者家中有爵位讓你繼承。 張嬰:…… 艾瑪,草率了。 這好像和科舉制度沒一毛錢關系??! 怎么不按套路來。 第171章 偏殿安靜了一會。 嬴政看向張嬰,眼眸帶著鼓勵,道:“阿嬰,不論對錯,暢所欲言?!?/br> 張嬰抬頭看向嬴政,道:“仲父,只能挑刺,不能說優點嗎?” 這個提議乍一看。 核心差不多是給大秦軍爵一次轉業機會,同時強調入咸陽的文臣必須擁有強健的體魄,以及軍事素養。 拋開“選拔渠道狹小、拉幫結派”等問題,對于一個知道“重文抑武”歷史,以及“外行指導內行”導致的戰場悲劇事件的人而言。 張嬰對這種建議并沒有太大的惡感。 “哈!”嬴政輕輕一笑,目光落在張嬰期待的眼神上,平淡道,“不行?!?/br> 張嬰聳了聳肩,好吧,看來仲父就是要看看他杠精的功力了。 他想了想,道:“仲父。我不反感這個,但我有三個疑惑。 大秦并未給士卒發放軍餉,也不提供衣物。但大秦士卒之所以愿意浴血沙場,是因為殺一人,就可以立功,改變命運。 現在告訴他們,軍中提供紙張,讀書能夠離開秦軍,前往咸陽當官。那么是不是聰明的人會選擇讀書離開,軍中卻多只留些不會讀書的莽夫?我們大秦軍的將官戰斗力會不會直線下降?!?/br> 嬴政微一挑眉。 姚賈立刻道:“你這是詭辯?!?/br> 張嬰雙手向下壓了壓,道:“我知道!不要激動,我也只是提出一個可能性。但你不能否認這個可能性,畢竟人趨利而避害。越是聰明的人,越能抓住機會!姚郎官,你不也是這樣嗎?!” 姚賈一時哽住。 張嬰繼續道:“第二個疑問,這個制度和軍功爵制度,是單方面依存的關系。 但這么多朝臣聚在一起,應該不是只想討論出一個軍功爵制度的附屬品吧。 今日的議題,多半是想借著普及紙張的能力,找到一個,當戰場不夠時,能取代軍功爵制,成為大秦黔首們平等晉升機制的議題吧。 這個軍爵舉薦制度,幾乎完全和軍功爵制度綁定在一起。百姓們還是得經歷戰場之后才能改變命運。這有什么區別呢?” 姚賈一頓,一時啞口無言。 嬴政目光掃了一遍朝臣們的表情,微微頜首,然后看向張嬰道:“很好,阿嬰繼續看下一份奏章?!?/br> 張嬰一頓,默默咽回剛剛想的第三個條杠精語錄。 他翻開第二份奏折,細細的看了一遍,忽然一笑。 嬴政的目光始終落在張嬰身上,見張嬰笑容燦爛,故意調侃了一句道:“怎么?又是阿嬰欣賞的制度?” 其他朝臣們也看過去。 張嬰搖了搖頭,開口道:“不是不是!這個制度沒有多吸引我。但仲父之前讓我挑剔軍功爵舉薦制,我還有些想法沒說完,本來以為會浪費。但現在一看到這個郡守舉薦制,嗯,換湯不換藥,之前想的內容可以直接用上?!?/br> 嬴政微微挑眉,饒有興趣的開口道:“哦?這兩個制度在你看來是換湯不換藥?” 張嬰點了點頭,為了保險,補充了一句道:“挑刺方面是這樣?!?/br> 這時,司馬欣拱手道:“敢問嬰小郎君對郡守舉薦制有何高見?又為何說他與軍功爵制度的缺點如出一轍?” 奏章上的這個郡守舉薦制是這樣的。 大秦郡守每年可舉薦人才去咸陽。 一方面是舉薦廉吏能吏。這些人才來到咸陽后,由丞相向他們提出幾個政治問題,丞相在看過他們的對策后,再決定是留任咸陽,還是送回當地當官去。 另一方面是嘉獎民間的孝子、名士,郡縣每年可舉薦大孝子、或有德望的人前往咸陽,擅武的可以去皇宮做衛 尉、郎官等。 擅文的可以拿牌他們去博士學宮、四大學室學習,根據他們的才能,分回原籍貫地區工作。 這個制度怎么看都和漢朝的鄉舉里選制度差不多。 鄉舉里選制度當然是有優勢的,否則也不會用那么多年。 但要對它挑刺,對于杠精而言,真的是分分鐘的事情。 張嬰道:“高見談不上。只是我有兩個困惑。 首先是舉薦廉吏能吏,還是那句老話,我們要的是一個能讓大秦黔首,也就是白身能參與的公平選拔的制度。 但能在大秦當廉吏能吏,他必然是從吏而師,家中要么有秦吏,要么是貴族,要么走了狗屎運拜了師。 但這是不是和之前說的軍功爵舉薦制一樣,只是選拔的范圍從軍爵變成了小吏,還是與廣大的秦黔首白身沒太大的關系。 你或許能說在紙張普及之后,尋常黔首也可以學習律法,也可以去競選當小吏。 那么第二個困惑又來了,也是我在思考軍功爵舉薦制時有的念頭。 現在的郡守多是世家貴族后裔,他們舉薦人來咸陽,我也不說全部,但絕大部分會舉薦自己的親友,或者自己的心腹。 最妙的是,這些人的選拔不需要通過中央,都是他們自治,自己選拔,這是不是會形成一個小朝廷。那些當地人是聽朝廷的還是聽郡守……” 張嬰還沒說完。 司馬欣忽然噗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聲音透著冤枉道:“陛下圣明!臣絕無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