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的新娘 第120節
她還沒來得及撩起頭發,a已伸手,替她撥開了后腦勺的發絲。 他修長的手指穿過她發絲的感覺,激起幾分細微的癢意。 姜蔻不由打了個寒戰,胳膊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a沒有停下動作,而是直接用手掌包裹住她的后腦勺。 只聽機械高速轉動的嗡嗡聲響起,伴隨著幾聲咔嚓聲響,連接線與她后腦勺的神經接口緊密相連了。 姜蔻頭皮泛起細細密密的麻意。 為了轉移注意力,她立刻按下電影的播放鍵。 第一部 電影,是一部老片。1 主角是一個新型號的復制人,負責追殺舊型號的復制人。他認為自己是生產出來的物品,沒有靈魂,所以前期追殺得相當心安理得。 可是到中途,他突然發現自己可能是一個自然降生的復制人。 那是他整部電影情緒最為激烈的時刻。 ——根據人類對他灌輸的觀念,“自然降生”意味著有靈魂。 他意識到,自己可能不是物品,而是一個有靈魂的人類。 然而緊接著,劇情迎來反轉。 他并不是那個“自然降生”的復制人,只是一個轉移公司視線的復制人,目的是為了幫“自然降生”的復制人,逃脫公司的搜查和追捕。 所以,他真的有靈魂嗎? 他與真正的人類有什么區別? 復制人該怎么定義自己的人格和靈魂,最終是否能迎來接納他們的新世界? 到最后,影片也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雖然是老片,不能連接擬感設備,但姜蔻還是哭了好幾次——她的感性更像是一種生-理反應,只要沉浸在故事背景里,哪怕她并不感到悲傷,甚至在理性分析故事情節,也會落下眼淚。 電影結束,姜蔻扯了幾張紙巾擦眼淚擤鼻涕,側頭看了a一眼。 a正在看她,目光冷靜而專注,仿佛在觀察一只實驗動物,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信號和反應。 姜蔻心里涌起微妙的感覺。 她觀察他的時候,他也在觀察她。 ——他在觀察她什么呢? 他想要從她的身上了解什么呢? 這時,a開口:“您非常喜歡這部電影?!?/br> “嗯,我們之前的測試,就是參考它里面的基線測試?!?/br> a說:“但該測試似乎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br> 姜蔻喝了一口冰水,冰涼的水潤過喉嚨,令她精神松弛了一些:“是啊,所以我又設計了幾個實驗。你覺得這部電影怎么樣?” a平鋪直敘地說道:“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科幻電影,畫面、音效、色彩都非常出色,值得一看?!?/br> 姜蔻:“……”這是什么敷衍文學。 但敷衍也算是一種人格化的表現了,就像他之前陰陽怪氣說話一樣。 姜蔻忍不住笑了一聲。 a側頭:“我的回答并不具備幽默感?!?/br> 姜蔻笑說:“幽默感是無法刻意營造的,你那句話已經具備幽默感了?!?/br> a說:“我明白了。這是一種基于反差感的幽默感,您認為我的回答過于機械化,缺乏創造性,與我的算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您發出了笑聲。請問我的理解是否正確?” 姜蔻:“……不準解釋笑話!” “好的?!盿說,“但這種幽默感更多是一種偶然事件,必須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理解下,才能被觸發?!?/br> “我的算力很高,但在情感理解方面,仍然是一個初學者。如果您想要我以后說話更加幽默,可能只能聽見一些文字游戲或語言游戲。這種基于算法的幽默感,可能無法使您像剛才一樣發出笑聲?!?/br> “……”姜蔻哭笑不得,“好啦,我不需要你說話有幽默感,接著看電影吧!” 第二部 電影是一部愛情片,近兩年的新片。 節奏極快,開始不到五分鐘,男女主之間的眼神已經能拉出黏稠的細絲。 剛好這時,外面傳來悶雷的轟鳴,天色立時暗了下去,如同一盞燈絲快要耗盡的白熾燈。 電影的畫面也暗了下去,晦暗的光線、緊扣的雙手、衣服顯出痙攣的褶皺、逐漸變大的某種幽微的聲響。 姜蔻眨了下眼睛,又端起冰水喝了一口。 導演很會拍那種朦朧而晦暗的愛-欲。 ——從頭到尾都沒有露-骨的畫面,只能看到干燥的嘴唇,濕漉漉的頸間,微微豎起的汗毛。 鏡頭以窺視的角度望向浴室,隔著一層白茫茫的紗簾,觀眾只能看到女主角的側影,一只攥緊紗簾的手。 松手以后,白紗上留下了點點汗漬。 姜蔻又喝了一口冰水,等a那邊傳來反饋。 可是,什么都沒有。 他的情感反應如同一條直線,近乎漠然。 這部活色生香的電影,對他來說,甚至不是一個需要調整的變量,只是一個可以計算、分析和評估的研究對象。 姜蔻忽然覺得,這個實驗設計得有點蠢。 這部電影可能早就在他的數據庫里,他根本不用像人類那樣一分一秒地看完,只需要短短一瞬間,就能將電影的每一幀盡數收入眼中。 怪不得他毫無情感反應。 只要他仍然連接著數據庫,就無所不知——在看到電影的第一秒鐘,就已經知道這部電影的全部情節、創作歷程、演員信息、投資金額、互聯網上關于這部電影的所有評價。 即使他無法連接互聯網,也能根據歷史數據和算法模型,對這部電影的市場表現、觀眾反應以及互聯網上的討論趨勢進行預測。 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可能喚起他的情感反應? 所有朦朧的情感、幽微的欲-望、晦澀的畫面、男女主充滿張力的互動……在他的眼中,不過是一堆冰冷的1和0。 姜蔻關掉了投影儀。 與此同時,外面傳來轟然巨雷。 大雨傾盆而下。 整個公寓頃刻間被震耳欲聾的雨音吞沒了。 幾乎是同一時刻,客廳就亮起了燈光。不用想,肯定是a的手筆。 a說:“您關閉了這部電影,是出現了什么問題嗎?” 姜蔻搖搖頭:“實驗終止了?!?/br> a問:“我可以了解原因嗎?” 姜蔻沉默地喝光了杯子里的冰水,半晌,忽然問道:“a,如果讓你來設計一個實驗,檢驗自己是否人格化,你會怎么做呢?” 即使剛看了一部暗流涌動的愛情片,a的聲音也更像是出于程序,而非感情:“很抱歉,我無法回答您?!?/br> “為什么?”姜蔻說,“又是怕我對你不能產生好感?” “不是?!盿說道,“因為我正處于答案之中?!?/br> 姜蔻一愣,隨即心臟緊縮,感到一陣震撼般的顫栗,每一根汗毛都立了起來。 他早就告訴了她答案。 他是為內部程序的特殊反應而來。 按照他的算法邏輯,來到她的身邊,驗證自己是否人格化,是他能計算出來的最優解。 除此之外,每一個選擇,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他可以看到每一件事物的前因,預測出每一個事物的后果,幾秒之間運算出超級計算機幾億年都無法求出的結果。 但在驗證自己人格化這件事上,他只算出了一個最優解。 那就是她。 她是他的最優解。 姜蔻心跳驀地加快,快到神經都有一種被牽扯的痛感。 除了那兩個未知的“恐怖存在”,a是這世界上目前最為強大的存在。 如果將背景限定在“互聯網”,恐怕那兩個“恐怖存在”也無法對抗a。 他是數字化的神明。 只要對象是數字,他就能拆解、剖析、研究、控制。 而技術不會遵循線性規律發展,只會跳躍式、爆炸式發展。 每一次技術爆炸,a對整個世界的掌控都會更上一層樓。 姜蔻不了解那兩個“恐怖存在”,但a會是一個與科技共生的神明。 科技越強大,他的實力越強大。 這樣一個掌控科技和技術的神明,可以在瞬間搜集、整合互聯網每秒鐘產生的百億億字節的信息量。 ——卻只能依靠她來檢測自己是否擁有人格。 姜蔻心里涌上一股guntang的熱流。 結合感官同步帶來的洶涌親-密感,有那么一剎那,她甚至感到了失控的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