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生,別慫! 第489節
大家離開了病房,陳南對著賀蘭說道:“可以吃飯了?!?/br> 回到醫生辦公室內。 曲躍飛故意看了一眼陳南,直接走進去開始開藥,他要證明自己。 而王克卻不著急的跟在陳南身邊:“陳醫生,患者你怎么看?” 陳南面色凝重的說了句:“疑難雜癥!” 王克點頭:“嗯,的確,常規藥物肯定難奏其效啊,還是得想新的角度?!?/br> 一般常規的治療辦法,都已經用過了。 說完之后,王克也跟著進去了。 而此時,孫沐站在外面,跟著陳南,有些苦惱。 陳南沒有跟進去,而是看著孫沐:“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孫沐嘆了口氣,站在外面靠著墻:“其實……我覺得自己主要差在了疑難雜癥的診斷治療方面?!?/br> “上次的龐福葉,我也治療過,但是……效果很一般?!?/br> “陳醫生,這一次來,其實我主要的目的,也在這里?!?/br> “我想請教您一下,對于疑難雜癥,您有什么很好的思路和技巧嗎?” 陳南聽見孫沐的話,忽然眼睛一亮,對啊……他想到了一個好的治療方案。 不過…… 他看著孫沐認真說道:“疑難雜癥,難不在辯證,而在察變?!?/br> 孫沐頓時瞪大眼睛,腦海里快速轉動思維,似乎陳南點到了他的關鍵點。 孫沐連忙說道:“對!” “我知道察變,但是……很難捕捉到?!?/br> “如何才能精準的把握患者的病機和身體氣機的變化呢?” 這就是普通和大師的區別所在。 察變! 這是很多人走一輩子都走不明白的路。 陳南笑著說道:“你知道為什么張仲景的傷寒論這么出名且厲害嗎?” 孫沐眉心緊促,一言不發,盯著陳南,腦海里不斷思索。 陳南說道:“因為他要做的,就是察變!” “六經傳病,這就是說的變!” “但是,古代印刷不易,古人惜字如金,所以記載很難解釋清楚?!?/br> “六經傳變就是一個進入察變的關鍵線索?!?/br> “但是!” “也有技巧!” 此話一出,里面的王克走了出來,他好奇的看著陳南。 王克55歲,同樣困在這里。 他聽見陳南的話以后,很受感觸,所以出來聽一聽。 而曲躍飛不以為然,他一個年輕人,能有大師造詣? 開什么玩笑? 在哪兒侃侃而談,大師之論,簡直可笑! 陳南又收到了一個差評。 他好奇的看了一眼里面的提款機曲躍飛,這逼竟然這么恨自己? 沒多久! 曲躍飛笑著對著楊亞萍說道:“其實,我已經有了方案了!” “方子也出來了?!?/br> “我覺得,楊小姐,你還是請賀小姐慎重一點!” “陳醫生,要不要看看我的方子?” “對你也能有些幫助!” 說幫助的時候,曲躍飛的語氣重了一些,顯然是在說,你不會,可以用我的! 楊亞萍看著曲躍飛已經開好了方子,而陳南還在外面沒有動靜,一時間也是忍不住嘆了口氣。 陳南無意中看了對方的方子一眼,頓時笑了。 方子專家級能力都沒有! 他一眼就看見了好幾個系統標注的紅線。 陳南笑了笑,既然對方不給自己面子,自己何必要給他留面子呢? 再說了…… 面子這個東西,也就你自己覺得值錢,在別人眼里,可能分文不值。 這是要自己爭取的! 陳南笑了笑:“不需要了?!?/br> “我心中有了思路,和曲教授不太一樣?!?/br> “就不做參考了!” 陳南這話,可是一點面子沒有給他。 而王克和孫沐也是好奇的看著陳南。 陳南繼續對著孫沐說道:“你知道,有些人為什么一輩子都無法踏入大師之門嗎?” 孫沐好奇:“為什么?” 陳南笑了笑:“因為他根本不懂,什么叫察變!” 孫沐繼續問道:“如何察變?有技巧嗎?” 陳南笑著說道:“有,把耳朵遞過來?!?/br> 孫沐連忙點頭,湊了過去。 陳南小聲說了十個字:“專方治專病,合方治疑難!” 此話一出,陳南走到了辦公室內。 留下孫沐站在原地,瞪大眼睛,呼吸急促! 他真的悟到了! 陳南雖然只是說了十個字,但是……這可能真的是一輩子很多人都找不到的門路??! 這的確是進入大師的一個階梯,是察變的技巧! 望著這一扇大門,孫沐心情激動。 他相信! 陳南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年輕的中醫大師! 【叮!恭喜您,收到來自曲躍飛的差評,差評等級:中級!】 而曲躍飛此時也冷笑一聲:“故弄玄虛!” “兩個娃娃,懂什么大師?!” “晉省就一名國醫大師,真的是裝腔作勢?!?/br> 而此時! 誰也沒有注意到,一個男子出現在孫沐的身后,他看著孫沐激動的眼神,面色驚喜,難道……他真的悟到了? 不過,他瞇眼看了一眼曲躍飛。 “哦?他不懂大師?” “自我介紹一下,我,孫忠書,晉省孫氏中醫第21代傳人,這是我兒子,孫沐,第22代!” “祖上有御醫三名,民國名醫兩名,大師……若干!” “你說我們家懂不懂大師?!?/br> “請問,閣下何人?” “師承何人?” 孫忠書瞇著眼睛,目露精光的問了句。 這句話很斯文,但是,也有一個不斯文的解釋:你,算什么東西?也敢在此放肆! …… 第170章 入的杏林院方扣大師門 昨晚的時候,孫沐和孫忠書聊了很久。 聊了張紹庭、王鶴宇他們的未來和發展。 其實,作為家族子弟,他們必將會為家族的發展添磚加瓦。 孫沐同樣如此。 這段時間,孫忠書他們幾個老一輩在一塊碰頭聊了關于未來發展的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