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生,別慫! 第384節
這他媽的…… 齊慶嚴,你故意的吧?! 楊鴻年內心緊張的要死。 要知道,對于溫病的理解,楊鴻年顯然是不如大家的。 源城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不比其他中醫院的科室,人家的主任,專業劃分很精準,比如脾胃科、肺病科……甚至很多中醫院也根據中醫傳承,延伸出來了溫病教研室、經方工作室……等等! 這些專家們在某一個領域的造詣,很高! 但是,楊鴻年在源城市人民醫院,這是一家西醫院的中醫科,所以,楊鴻年的精力絕對不可能精準的針對一個種類的疾病,更不可能專門研究學習一種學科,他每天處理的疾病內外婦兒都有。 所以,如此一來,更偏向于了中醫內科雜病。 顯然,楊鴻年有點緊張了。 但是! 緊張歸緊張,慫歸慫! 該有的擔當,楊鴻年絕對是有的。 哪怕是站起來丟人,他也不能讓陳南站起來去丟這個人。 他楊鴻年還不至于讓一個晚輩,去接受這一切。 所以! 楊鴻年深吸一口氣,放下了手里的筆,右手按住了陳南的肩膀,就要起身發言。 這個時候,周圍眾人的目光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而陶訓義的面色,多了幾分凝重。 他很清楚,自己學生有幾分水平。 但是,陶訓義忍不住看了一眼齊慶嚴,這個人……顯然是故意的。 就在眾人復雜的目光里。 陳南擺脫了楊鴻年的右手,直接站了起來。 他笑著說道:“我主任在忙著記錄筆記?!?/br> “在場的眾人都是溫病領域的專家,我們兩人受益匪淺!” “我就不打斷老師的思維了?!?/br> 這一番話,讓在場的眾人對于楊鴻年好感倍增。 因為大家都感覺得到了尊重和重視! 人家這么厲害,還認真學習做著我們的筆記。 …… 陳南繼續說道: “我作為一個晚輩,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陳南自然也不可能讓老師去背鍋。 剛才的那些發言,是陳南自己要說的,和楊鴻年沒有關系,哪怕老師想要維護自己,但是陳南也不能讓齊慶嚴得逞! 陳南看了一眼楊鴻年,示意放心。 但是! 楊鴻年看見陳南的目光以后,頓時愣了一下,因為陳南的眼神里寫滿了:“菜就坐下,不要說話!” 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楊鴻年…… 陳南笑著說道:“我學識尚淺,得到老師的真傳不多,所以……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br> 此時,臺下眾人開始鼓掌,給陳南打氣。 而陶訓義也是笑吟吟的看著陳楊二人,若有所思,但是卻帶頭鼓掌。 一時間! 現場掌聲如沸。 而齊慶嚴和齊遠志兩人看向陳南,面色冷峻,不知道在想什么。 陳南此時,卻開口了! 但是,他這第一句話,就讓齊慶嚴臉色大變,倍感尷尬! “我覺得,齊主任對于溫病的研究,真的是跟他說的那樣,還未入門!” 此話一出,現場都看向陳南! 因為這句話,實在是太頂了。 味太沖了! 一時間,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看不見的硝煙。 學術爭端,從來都是直截了當的。 給你面子? 不! 面子是自己給的。 真理,只在射程范圍之內。 巧了。 你說的,我的射程,覆蓋了! 【叮!恭喜您,收到來自齊慶嚴的差評,差評等級:中級,可升級!】 陳南聽見系統提示,頓時笑了。 可升級? 好嘞! 您好好生氣。 想到這里,陳南笑著說道: “為什么這么說?” “我先說結論:溫病忌汗!” “吳鞠通在《溫病條例》中說道:“溫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 而葉氏于《幼科要略》更是直接說明:“夫風溫春溫忌汗”?!?/br> “可是,為什么溫病服藥之后,會有發汗呢?” “既然溫病忌汗,為什么葉天士又云:“在衛汗之可也”? 是因為此汗,非汗法! 而是測汗法。 什么叫做,測汗,是據汗以測病情轉歸的重要方法! 通過觀察汗,來評價陰液,來評判疾病的發展!” 聽見陳南的這一番話,頓時眾人不禁皺眉起來。 測汗? 這個詞語,有些意思啊。 眾人紛紛認真了起來。 原本以為陳南講不出什么有道理的東西。 畢竟,這個問題,太過于深奧了。 以至于這么多年來,很多人都依然講不通,甚至理解不了。 他陳南才多大? 就能有所了解? 但是! 伴隨陳南“測汗”一詞出現,眾人意識到,這不是一個外行! 這小子,是真的有點東西。 就連臺上的黃益平也是忍不住面帶喜色。 他很驚喜??! 這個陳南,不,是楊鴻年,楊鴻年肯定很有水平,得好好討論討論! 畢竟,陳南能說出測汗一詞,說明他是真的懂! 但是! 這個時候,齊慶嚴直接說道:“我看你對測汗有誤解吧,清代著名醫家王孟英說: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發汗本來就是……” 話還未落,陳南直接打斷,笑著說道: “清代醫家王孟英的確有水平,但是……齊主任可能不理解人家的意思! 他所說的“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 只是將測字刪去而已!” “沒想到,您果然誤解了!” “測汗一詞,首見于葉氏《吳醫匯講·溫熱論治篇》,原文是這么說的:“救陰不在補血,而在養津與測汗”。 “王孟英這么一改,不僅湮沒了葉氏測汗法這一重要學術思想,也使原文“反而晦澀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