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生,別慫! 第219節
可惜! 他注定只會天不遂人愿。 此時的朱民生呼吸急促,面色凝重的盯著陳南,雙目之中,滿是震驚! 他根本想不到,一個年僅二十五歲的年輕人思維如此縝密! 而且,他把所有信息的整合,如此完整。 對于疾病的把控,如此精妙。 對于每一步的診斷,幾乎精確到了讓朱民生感覺到害怕! 陳南的最后一句話,“少陽陽明合病”幾乎如同炸彈在腦海之中爆炸一般,讓他頭腦一熱,為之震撼! 厲害! 真的太厲害了! 朱民生甚至有一種錯覺,可能……可能這個年輕人的實力,比起自己預期的還要厲害。 這楊鴻年,說話不真實啊…… 這哪兒是基礎好,哪兒是中醫思維不錯? 這他媽的是天才好嗎?! 朱民生這輩子也見過不少中醫人才。 但是! 如此年輕,就有如此功底的人,他是頭一回見到。 真的是服了。 原本,朱民生還心生愛才之心的。 但是,現在看來……自己可能都不配做人家的老師啊…… 朱民生苦笑一聲,他看著陳南,笑著說了句: “楊鴻年這小子……不老實??!” 此話一出,周圍一群小護士頓時臉色一變,難道……陳醫生診斷錯了? 而趙建勇嘴角都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笑意都側漏了。 而朱民生接下來的一番話,讓他傻眼了。 “哎!” “楊鴻年還是不了解你啊?!?/br> “你比起你們主任的評價,還要厲害!” “真的!” “陳南,是吧?” “相信我,中醫這條路,你算是選對了?!?/br> “太厲害了?!?/br> “我這一次,還真的就是少陽陽明合??!” “哎……” “不服老不行啊,我在你這歲數,還在為治好一個傷寒入里患者而沾沾自喜呢?!?/br> “江山代有人才出?!?/br> “小陳,跟我去病房吧,我帶你好好感受感受,什么叫做,少陽陽明合病的脈象?!?/br> 說話間,朱民生帶著陳南離開了護士站。 留下眾人站在原地,回味無窮。 “陳醫生好厲害??!” “僅僅是厲害?您沒見老主任的評價嗎?” “是啊,以前怎么沒有發現呢?” “切,你一個瞎子,關注啥???” “瞎說,我是關注陳醫生的外表了,忽視了他的才華!” “咯咯咯……不要臉,陳醫生是我的!” “滾!” …… 此時此刻。 趙建勇站在原地,根本沒有注意到朱為民已經無視了他這個事實。 他還沉浸在剛才的事情里無法自拔。 他很難相信,這一切是真的。 陳南怎么可能猜得到呢? 趙建勇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 不過,無論他怎么反抗,絲毫不會影響陳南的收獲! 【叮!恭喜您,獲得感悟卡一張!】 陳南看見系統獎勵,有些好奇。 感悟卡? 這系統又出新東西了。 【感悟卡:使用之后,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增加您在某個領域感悟能力,可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br> 陳南看著手里面的東西若有所思。 這東西,該怎么使用? 陳南搖了搖頭,決定一會兒在考慮這個問題,先把朱民生老爺子給安頓好了再說。 到了病房,朱民生把醫保本、住院證、以及之前的住院資料都遞給陳南。 “小陳,這就是我這段時間住院的資料?!?/br> “給你?!?/br> 陳南點頭,接了過來,大概看了一遍。 果不其然,老爺子之前就是因為黃疸在省人民醫院住院的。 五天前,黃疸退卻以后出院。 不過,現在重新入院,陳南還是要對老人家進行常規問診,看看當下的情況。 朱民生這一次沒有任何隱瞞,把自己當下感覺的所有癥狀都說了一遍。 “出院以后,就跟你說的那樣,病根未清,但是脾土虛弱,出現了一系列不舒服的癥狀?!?/br> “大量使用抗生素,果然會傷及脾胃之陽氣??!” “小陳,來,你坐下,我好好跟你聊一聊這一次得病以后我的感悟?!?/br> “你剛才的診斷,和我對自己的評價相差無二,你能單憑有限的信息,就能得到如此多的線索,屬實讓我大吃一驚??!” “我最近大便稀溏不成形狀,而小便尚可,胸脅滿硬,噯氣吞酸,胃氣上逆,膽經不降,少陽甲木之賊戊土也,這可是十分典型的少陽陽明合病??!” “你細細揣摩一番……” “對了,你來看看我的這個舌脈,很有意思!” …… 朱民生內心很清楚。 陳南的中醫基礎和天賦絕非常人。 日后如果能遇見大家好好調教一番,絕對是國醫圣手級別。 而自己學徒出身,學識偏多而雜,雖有章法,但不成體系。 越到后來,朱民生越發意識到這一點。 這也讓他這么多年很難在往前走一步。 雖然后來努力學習經典,效法傷寒,但是……固有的中醫思維已經形成,真的很難改變了。 不過,朱民生也知足了。 自己這一生,也算是賺了,從一個學徒到農民,再到這市人民醫院主任,退休以后甚至給了一個源城市名醫的稱號。 這也算是混到頭了! 如果中醫分段位的話,他現在只能說是自成一派,止步于半步大師,但是始終無法踏出這半步。 這半步,是根上的毛病,很難改了。 至于那擁有開宗立派的宗師更是望塵莫及。 宗師之上,便是泰斗! 但是,朱民生同樣也有自己的驕傲,他從醫幾十年,經驗豐富,身上多少有些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而自己的孩子,多為學院派出身,跟隨導師讀碩博期間,儼然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朱民生不去干預,只能旁敲側擊的給輸血。 現如今,看見陳南宛若璞玉卻未經雕琢,他心中的愛才之心早已澎湃。 他決定,把自己的東西,試著傳給他一些,但是……不能成體系。 體系,便是中醫思維。 但凡登堂入室的中醫,都已經形成了自己比較穩固的中醫思維,在學習他人技術的時候,只會完善自己的臨床思維體系。 但是,陳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