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醫生,別慫! 第103節
現場眾人都紛紛看向陳南。 楊鴻年笑著說道:“小陳,你是怎么想的?” “患者是一個什么情況?” 陳南認真說道: “患者并非血瘀證?!?/br> “望舌要看舌質舌苔,同樣也要注意舌態?!?/br> “患者舌顫抖,不居中,這是因為有內風!” “而舌質晦暗,舌苔薄白,脈象上盛下虛,弦緊沉遲,這屬于肝風內動,陰陽失守?!?/br> “并非是氣滯血瘀?!?/br> 此話一出,陳南相當于徹底否定了劉泉之前的診斷。 劉泉聞聲,臉色瞬間拉胯下來,像極了一個口癖患者久治不愈面肌塌陷的樣子。 趙建勇則是根本沒有回頭看陳南一眼。 而楊鴻年卻眼睛一亮,陳南剛才的一番話,似乎點到了楊鴻年的最敏感的那一個點上。 瞬間通透了起來! 肝風內動! 楊鴻年作為科主任,雖然是庸才,但是也是有能力的。 這個社會,能站在高處的人,絕非偶然或者巧合,他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楊鴻年也不例外。 楊鴻年師承三晉名醫陶老陶訓義,晉省中醫藥研究所之前的老所長,對于脈診有著獨特的研究。 所以,楊鴻年的脈診水平是有的。 他在一開始就感覺到了,這不是一個瘀血證患者該有的脈象,上實下虛,內有虛風??! 只是,楊鴻年很好奇,陳南是怎么發現的呢? 他的脈診,竟然這么厲害? 要知道! 脈診傳承,是中醫傳承中最難的一個環節。 全憑悟性和經驗的積累。 缺一不可! 陳南才多大? 能有多少臨床經驗和心得感悟。 不對! 忽然,楊鴻年忽然想到了一個人。 陳南的爺爺,是陳景亭??! 這也是源城民間名醫??! 就連自己老師陶訓義,也經常對陳景亭贊不絕口。 果然,世家還是有些東西的。 也難怪陳南有傲氣。 此時,劉泉正要辯解說話。 而楊鴻年直接一個沉默技能打斷對方施法,對著陳南說道:“詳細說說!” “包括治療方案!” 劉泉瞬間愣住了。 楊鴻年的沉默技能直接把他打的暈乎乎的,竟然還有暈眩效果?! 甚至,一口75年的陳年老氣差點沒上來給憋死。 陳南見狀,沒有在意,反而趁機施法,決定把劉泉一套技能帶走! 于是,陳南說道: “我覺得,我們不能使用陳舊性的思維和固化的思想去使用中醫!” “中醫,是辨證論治,并非辨病論治!” “并非所有的腦挫傷患者,都是瘀血證,我們應該根據患者情況,重新思考患者的主證!” 說道這里,陳南用自己的中醫思維,認真分析和解釋起來。 “頭為諸陽之會,腦為元神之府。 人身健康時,體內陰平陽秘,氣血調暢。 人體之陰陽氣血升降有度,運行有序,協調均衡,則頭腦清寧而靈敏覺知。 一旦頭顱為外力沖擊,則巔中氣血混雜,陰陽淆亂,清氣不升,濁邪上干。 陰火隨沖氣乘機潛位,肝陽膽氣由是亢逆,逆擾于上則目眩頭暈,化風走于四末則振掉而不利于行,犯胃則嘔惡,旁及五官則耳、目、口、鼻、舌為之失靈。 《內經》曰:“陰在內,陽之守也?!标柤然L逆上,陰陽失于維系,則真陰失固。 且肝陽下吸腎陰,則陰傷更甚矣!” 說道這里,陳南停頓片刻。 而此時! 楊鴻年卻被陳南的這一番話說的如癡如醉! 甚至,儼然有一種說到了心坎上的感覺。 陳南對于患者的分析,十分有道理。 而且,這還是一個新的思路。 是和以往認為腦挫傷患者血瘀證截然不同的診療思路。 是一種打破了常規治療方案和一些專家學者理論的方案。 但是! 偏偏這種方案,有理有據,言之有理,讓人聽了感覺不由心悅誠服,最起碼也值得深思。 而一旁的何端康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沒錯! 就是陳南說的這樣。 陳南的分析,同樣讓他也覺得很有道理。 但是,劉泉卻眉心緊皺,想要說話,但是……沒有機會,沉默技能的效果依然沒有過去。 他只感覺自己的血條正在不斷減少。 內心怎一個“草”字了得?! 陳南緩了口氣,繼續說道: “所以! 我認為,治療之法首須潛陽降逆! 然真陰已傷,倘若不滋填根本,欲潛其陽而陽終不潛,欲降其逆而逆必難降。 所以,單純的滋補,是不可行的。 需要重鎮降逆的同時,進行滋補肝腎。 據于此理,我認為,治療之方當以“鎮肝熄風湯”最為合宜!” 陳南的這一番話,讓現場眾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中醫是什么? 是辨證論治! 而辨證論治的基礎,是望聞問切的診斷。 顯然,陳南的診斷,和他的病機分析,甚至是診療思路都十分契合。 往往,辯證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細節處,來決定成敗。 陳南的這一番話,讓現場眾人都開始思考起來。 楊鴻年內心其實已經認可了陳南的想法。 甚至,他腦海深處,都開始滋生一種重新審視自己和陳南關系的沖動。 但是! 劉泉這個時候,直接反駁道: “我不認可!” 這一次,劉泉也吸取了上次趙建雄被陳南拿捏的教訓,有理有據的說到: “大量典籍、病案,以及現在腦病領域國醫大師徐愛文先生都認為,腦震蕩、腦挫傷和腦裂傷等均為瘀血證?!?/br> “畢竟,腦挫傷以后,腦組織中有大量的淤血,導致神經水腫壞死?!?/br> “這是符合現代醫學思維的一種中西醫結合診療思路!” “《黃帝內經》中瘀血學說中同樣也有相關記載,《傷寒雜病論》、宋代《局方》、金代李果《醫學發明》……等都有相關記載?!?/br> “你憑什么這么肯定的認為,自己的思路和理論是正確的呢?” “難道你覺得,自己的能力,最夠開宗立派?還是說可以重新修改指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