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駕到 第215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房車通萬界、穿書后,我嬌養了四個反派幼崽、道觀美人(重生)、女魔頭拐走正道之光[重生]、po文人妻受非要給我當攻gl、小仙姑,你咋不上天???(H 1V1)、我在爛尾文里攻略反派、女配有個團購群[七零]、我成功將自己嫁給男主他爹、司絨
“面來咯!”廚子端著兩碗熱騰騰的面進來。 崔凝默默收回手。 廚子沒有注意到二人的動作,一邊面放下,一邊道,“兩位大人慢用?!?/br> 比臉還大的碗,里頭白白的面條上面蓋著紅油鹵rou臊子,旁邊還臥著一個用豬油煎至金黃的荷包蛋。聞到濃郁的香氣,崔凝肚子里突然咕嚕一聲。 “嗤?!蔽簼撔Τ雎曇?。 崔凝氣鼓鼓的瞪了他一眼,手上卻遞了雙筷子過去。 魏潛含笑接過筷子,對她瞪的這一眼很是受用。 從前女孩只是一味信任崇拜他,覺得他是個完人,因此相處起來格外順從。若是他們一直這樣相處下去也不是不行,可他總覺得不應該如此。 魏潛一直清楚自己并不希望妻子的目光里只有仰望,然而沒有哪一刻,讓他如此清楚的意識到內心的期待有多么強烈。 這種極其微小的改變讓他欣喜不已,連吃膩的臊子面都比平時香了百倍。 飯后。 兩人慢行遛食回監察四處。 崔凝走著走著感覺有一片冰涼的東西落在臉上,抬頭一看,發現居然又開始下雪了。 “五哥,阿元說后天……”她想到已經過了子時,又改口,“不,明天。明天就會出現太白經天。你說若是一直都陰天,是不是就看不見了?” 魏潛笑道,“傻話,又并非整個大唐都會是陰天,不過……” 青玉枝案發現場很快被控制,目擊者不算太多,這兩日監察司也有意控制流言,消息應當不會傳的太快。 除非別處也有人推算出天象,并且時時關注。 魏潛話鋒一轉,“不過從古至今,史書數次記載這一天象,每一次卜卦預言都不相同?!?/br> 崔凝懂了,“也就是說……就算真的出現,那預言也未必準,說不定就是有人推測出會發生太白經天,然后利用天象弄出假的卜辭,嫁禍給東宮?!?/br> 崔凝心中的憂慮不免又浮現,“所以圣上……” 圣上是查了陳元的過往,再加上他與前一代司言靈相似的模樣,很容易被人利用生事,這才將人囚禁在觀星臺,如今答應放他出來,只不過是用他重新卜這一卦的報酬。 圣上的做法,是囚禁但也算是一種保護,如今陳元自己選擇出來,那當真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了。 魏潛明白她的憂慮,其實還有一點或許崔凝并不清楚。自從陛下登基以來,大力扶持佛教,上行下效,舉國皆信佛,處處都是新建的佛寺,道家正統都已逐漸沒落。 袁天罡李淳風早已仙逝,如今道門青黃不接,很難尋出這般人物了,就算有一些高人也隱于山野,上頭不喜,下面的人也不愿傳出盛名。 如今除了已被害的懸宿先生,陳元是已知方術士中最靠譜的一個。 “罷了,人各有命?!贝弈龂@了一聲,又問,“五哥晚上出去查了何事?” 魏潛道,“我分別查了青玉枝、宜安公主府和公主別苑的建造工匠。公主府原宅是工部修建,我拿到了圖紙,但她曾私下改造過,可能會有很大變動。至于青玉枝和別苑的工匠,已經查到一些眉目,具體情況還要等等消息?!?/br> 別苑與青玉枝的構造太像了。這種像,并非布局,而是指密室機關建造的方法。 民間能工巧匠很多,但是能把機關巧妙融入整體布局的本事并不是很常見。 “魏大人!” 易君拿著幾封信如匆匆而來,“于縣來信!” 魏潛接過信,疾步進屋,顧不得身上雪花,直接坐到燈下拆信。 魏潛一開始主要是想調查三十年前“鬼土”一事,只是順帶查一查樓氏,沒想到抓到柳鶉之后,發現樓家似乎牽涉極深,他先前派出去的人倒是沒白費,如今也傳來了消息。 當年于縣出現大片鬼土,地方官員覺得不祥,欲瞞下此事,百姓走投無路集結數千人上京狀告,被府兵攔下,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持械互毆。 事情鬧得這么大,當地官員未能如愿瞞過,但他們在上報時做了手腳,隱瞞了事情的嚴重性。 那場沖突中,死亡人數達上百人,其余百姓遭到暴力鎮壓,反抗者皆被捉去礦場以犯人身份做苦力,九死一生,有去無回。 第365章 偷土 官府為防止上面有人來查,于是分批將這些乖順百姓遷到別處。監察使只好先從礦場著手,然而礦場苦力耗損嚴重,幾乎每天都在死人,三十年前進去的人幾乎都死干凈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尋到一個知情者。 那知情者十七歲被抓進礦場,如今已經快五十,在一日日的磋磨中早已麻木絕望,就連聽見監察司要替他們翻案都已無動于衷了。 好不容易撬開口,他卻對當年的事情所知寥寥,但幸好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線索。 監察使順著線索尋到了當時的村民,從村民口中得知,當時他們半路被堵,藏身于林子中,府兵圍在林外,雙方僵持不下,而一個車隊就在此時從旁邊的道路上經過。 他們之所以記得如此清晰,是因為當時僵持兩個多時辰只有一隊車馬路過,而這隊人不知道為何突然在路邊停下,之后下來個帶著女娃的婦人,還有一名年輕文士。 當時三方相距極近。 監察使又從當年參與圍堵的府兵那里得知,他們眼見婦人帶著孩子往林子這邊走,怕這行人發現情況跑出去亂說,遂準備主動過來表明身份,告知他們正在喬裝抓捕通緝犯。 然而壞就壞在,當時官府為了盡量縮小影響,有一大半府兵都扮做普通百姓! 車隊護衛瞧見一幫衣著普通的青壯年手持利刃,還以為是遭遇劫匪,立刻提刀沖上前護著主人返回車上。 車隊人雖不多,但車馬不少,跑動起來動靜極大,藏在林子里的百姓發現似乎有人與府兵交手,立刻趁機沖了出來。 三方沖到一起,百姓與府兵加起來有兩千余人,聲勢浩大,場面混亂至極,小小車隊便如那颶風中的茅屋,瞬間被沖散。 聽知情者的描述,幾乎可以確定這隊人就是懸宿先生一行。 他似乎是與妻女同乘一輛車,至于為何會在暴亂中失散,一時不得而知。 魏潛看完第一封信,遞到崔凝和易君如面前,拆開了第二封。 這封信來自另外一名監察佐使,內容很比上面一封簡單許多。 當初于縣參與械斗的家族全部都被遷走,后來很長一段這里都荒著,直到十五年前,官府才著手陸續遷人過來。 現在于縣百姓全部都是新居民。 這名監察佐使到了于縣,先勘察了土壤情況,確定有很大一部分已經恢復正常,只有于縣北邊最靠近湖泊的山體土壤還是紅色。 監察佐使在山中探查的時候,發現有一座山體部分被人為掏空,他埋伏在附近守株待兔,果然抓到一個行跡鬼祟之人。 旁人都覺得紅土不祥,恨不能離得遠遠的,此人卻趁夜跑去偷土! 監察佐使便將人抓起來一頓拷問之后,此人招認,長安有人多次大量出高價買鬼土。 他還說,曾在一次交易時隱約聽見有人稱那名買鬼土之人“柳爺”。 長安的柳爺? 柳鶉?柳歡?還是……柳意娘? 三個人都有嫌疑,但眼下暫時沒有證據顯示涉案的三個柳姓嫌疑人之中哪一個知曉地下地xue的存在。 之前崔凝在青玉枝的狹道里發現的紅色粉末很像鬼土,監察司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趙三和馮秋期為了騙懸宿先生而準備的東西,就連魏潛也這般想。 可是偷土之人卻說多次交易,交易量還很大…… 說明他們買土一定是有別的用途。 鬼土并非私人所有,至于為何他們不自己去挖,而是出錢收購,魏潛推測,可能是于縣那個地方極少有生人涉足,他們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大量運土出來很難不被人察覺,因此才會選擇與當地人交易。 以上這些消息,已經是極短時間里,監察司能做到的極致了。 樓氏所在之地距離長安遙遠,監察司的人至今尚未趕到,第三封信只是監察一處在長安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的關于樓氏和柳聿的消息。 “他們買紅土做什么?”崔凝疑惑。 三人看過信之后,最大的疑惑便是這一點。 魏潛蹙眉,思索半晌才道,“許多方術士都會煉丹,不知懸宿先生可曾涉獵……” 易君如道,“大人的意思是,他們弄來這些紅土是為了煉丹?” 魏潛道,“有這種可能,我們在夾道找到的紅色粉末細膩均勻,明顯是經過處理,說不定可以入丹?!?/br> 易君如驚訝道,“信上說于縣那座山被挖空了一大塊,煉丹需要用這么多土嗎?” “是有可能的!”崔凝肯定道,“我曾看過許多丹方,丹方里所用的礦物藥石,開采出來后都要經過處理,也有一些需要從礦石中提煉,或許有人想從鬼土中提煉出某種藥石呢?” 魏潛道,“一處查了懸宿先生的生平,并未有任何證據顯示他會煉丹,或許我們可以著手從他身邊的朋友身上查?!?/br> 已知近半年中,與懸宿先生頻繁接觸只有四人,除樓仲和柳鶉,尚沒有查出其他兩位的具體情況。 易君如道,“柳鶉與柳歡,一個是春風樓管事,一個是碎天江老板,兩人行蹤很容易查,既然監察一處沒有查到明顯疑點,那有問題的人大概就在剩下兩人之中?!?/br> 崔凝聞言,從懷里掏出一個隨身冊子,翻了翻之前的記錄,“這兩人,一個是九川先生,名叫房不欺,是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另外一人叫詹師道,是個隱士?!?/br> 九川先生盛名在外,他的生平大都為人所知,省去了很多調查的時間,然有利就有弊,他門下學生眾多,人脈極廣,因此一旦有什么動作,很難不驚動他。 監察司要暗中探查,頗要費些功夫。 至于詹師道,查不到他生平的原因與九川先生截然相反。 詹師道為人孤僻,獨自隱居在長安郊外的山林里,若是沒有什么特殊情況,他能半年足不出戶。 目前所知,懸宿先生是他在長安唯一的朋友,若非他偶爾會出來到周邊的村子換點日常用品,估計都不會有人知道山里頭還有這么一號人。 第366章 烏云抱月 易君如道,“假如咱們猜的沒錯,好像詹師道的可能性更大些?” 九川先生算是活在大眾的視線之中,或許他有什么不為人知的小癖好,但若是經常煉丹,卻不太可能掩人耳目。 監察一處搜集消息方法極多,他們認為直接審問當事人是最下策。論審問套話、刑訊逼供,一處遠不如監察二處,若非到了束手無策的時候,絕不會選擇這條路。 因著觀點相悖,監察一處一直覺得二處手段又粗糙又狠辣,經常傷及無辜,而且刑訊逼供容易屈打成招,未必就能得到最詳實的答案,而監察二處卻認為一處腦子有病,明明抓個人審問一番就能得到答案,非要舍近求遠,舍易求難。 兩處的恩怨暫且不提,以一處的處事風格,如今也不會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就隨便抓人。 青玉枝案牽扯太多,像九川先生這樣的大儒,也不能直接抓回來審問,詹師道雖只是個隱士,但在尚未將其身份查清,冒然抓人亦非上策。 監察令事先考慮到這些可能,才會選擇監察一處協助辦案。 魏潛對此,也持贊同態度。 懸宿先生被害,九川先生和詹師道并無嫌疑,所以之前監察一處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別處,只派人暗中監視兩人行動。 監察佐使在無法辨別的二人是否有異常時,會事無巨細的上報二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