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自救靠美食 第412節
至少一個顧莊,如今顧湘還能應付得來。 如今朝廷的正稅其實并不高,百姓們只要稍稍勤勞能干,都能負擔得起,有些窮苦地處最讓人痛苦的其實是那些雜稅。 各地方官府基本上每年都要新增各種稅收名目,以各種借口收稅,光是一個鬧土匪,不光是本地州府,就連相鄰的州府也要來瓜分。 就說顧湘他們剛回來時,逮住的那幾個衙役,來征糧,收錢,就是最近州府新增添攤派,為了剿匪,需得征發錢糧勞役。 前半月才來征過一次,這后半月又來追加,這一次又一次的,便是顧莊富庶也有些招架不住。 顧莊的老百姓們,這些年來也是苦雜稅久已,如今顧湘一律免除,別說正稅仍按正常繳納,就是再多加上一兩成,大家也十分開心。 而且這部分稅收顧湘并不是私用,說好了除了終歸要繳給朝廷的那一部分,剩下的直接歸入村子,由族老并合村村民監管,用來修學堂,修路,修河堤,給鰥寡孤獨發錢糧,若是遇到災荒,這筆銀錢也要拿來賑濟災民。 說白了便是同大戶人家置辦的祭田相類。 各種規章條目商討完,立碑石銘記,老族長并一應族老都忍不住道:“這可虧了三娘子!” 村民們繳的那點田稅能有多少錢? 這么一算,交稅最多的還是顧湘,無論田租還是商稅,都是顧湘交大頭,拿出來卻要給全村老百姓們用,算來算去,大家雖說交了稅,愣是覺得自己占了好大的便宜。 顧湘把自家的稅收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糧食還沒收,老百姓們就都計算著要交稅,一個比一個積極,遠不似以前一說交稅,人人便一臉晦氣的的模樣。 第七百一十九章 鄉情 顧莊上下一片忙碌,尤其是農場這邊,到了農忙時節,要組織麥收,好些新實驗種的菜苗也要看顧,養的雞鴨鵝更是半點差錯都不敢有,尤其是最近農場新養殖的白豬,山羊,鹿,牛,馬等牲口,最近正好碰見有些牲口生了病,那便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牲口一病,人人自危,所有人都擔心疫病蔓延,所有牲口棚戶,籠子分開隔離殺菌消毒,還要守著病了的,該消殺消殺,該喂藥喂藥,那簡直是多少人手仍嫌不夠用。 好多工人都非鬧著要加班,說好了三班倒,有的到了休息的時候只在休息室裹著衣裳睡個一兩個時辰,就爬起來洗把臉接著干活。 顧湘這每日奔忙在灶臺上的,都撞見了兩次,沒辦法,這種事也不好勸,她只能交代下去,必須保證工人們的營養補充,在飲食上把標準提升三倍。 農場自己種糧食,養了這么多雞鴨,雞蛋,鴨蛋,鵝蛋,每天不限量敞開了讓工人們吃。 更是每天殺至少五頭肥豬,出欄的肥豬都不急著買,先緊著自家工人們吃用。 農場的大食堂都是‘顧記’的大師傅們負責做飯,老杜天天在這邊盯著,顧湘一日都有半日要在農場。 如今這等時候,村里所有事都要為糧食讓步,就是顧記酒樓那些??蛡?,最近一段時日也都變得頗乖巧,哪怕見顧湘的注意力轉移到農場那邊,也不曾鬧事。 縱然顧莊大部分人家,便是不種田也有收成,可村里人對田地,對糧食都有天然的敬畏,大家都曾嘗過饑餓的滋味,而且以前是年年都處在吃不飽的狀態,哪里能不珍稀糧食? 村里就沒有會糟踐糧食的人,當下麥收時節,所有人都極關注糧食收成。 老族長每日都要背著手到地里去看上幾眼,看到金燦燦的,壓得麥秸稈彎曲的麥穗,這才心安。 前頭剛繳了一批糧食出去,如今村里糧庫藏的糧食最多只夠全村人嚼用兩三個月的。 便是算上家家戶戶的存糧,怕是也支撐不了一年。 手頭沒充足的糧食,老族長心里就是不踏實。 這日,天氣有些不好,又陰沉沉地要下雨,老族長叫了兩個會看天候的老兄弟,慢吞吞地在田邊轉悠,待聽得老兄弟言之鑿鑿,接下來半月都是晴日當空,心里才踏實些。 “我聽說莫老頭的那個媳婦劉氏,也去了你們家說項?” 老族長蹙眉,面上一沉,心里就不痛快,“這都是什么時候,大家忙得前后腳不著地,她還要裹亂,誰敢讓她再去干活?再給禍害了暖房的苗種,咱們村里所有人都要嘔死?!?/br> 那劉氏失了農場的活計,便在村里上躥下跳,四下訴苦,求德高望重的族老們為她說說話。 農場從開業至今,總歸也沒開除過幾個人,當然還是有的,每一次都把前因后果廣而告之,如今公告還貼在農場大門外的告示牌上,但凡路過的鄉親都看得到。 見她竟然因為偷懶睡覺,差點澆壞了秧苗,這還有什么好說的,滿村的鄉親都氣得難受。 “公主啊,您可別為了這些瑣事煩心,也別搭理這等人,要是有哪個不開眼的真犯糊涂來求情,您只管大棍子打出去便是?!?/br> 這日,老族長到農場看他自己地里種的樹,正好碰見顧湘坐在樹林里喝茶吃果子,難免殷殷切切地叮嚀幾句。 顧湘輕笑:“農場自然有農場的規矩,劉嬸子犯了規,自是回不來的?!?/br> “正是,無規矩不成方圓,涉及農事,怎么慎重都應該?!?/br> 老族長神態輕松了些,捋著胡須笑道。 顧湘擺出公主的身份以后,村里的鄉親們竟適應得頗迅速,老族長每次見面都要行禮,還要磕頭,一口一個公主。 好在顧湘忽悠了幾句,說是連官家在外頭見百姓,也輕易不許人磕頭,好說歹說,總算是斷了這樣的習慣。 別處還罷了,顧莊的鄉親又不會忽然跑到京城去讓人看,何必學那些規矩? 她若是在自家還不能自由自在地四下溜達,走到哪里都有一堆人讓路跪拜,那日子當真是沒法子過。 就算是開國皇帝,見了自己鄉里的長輩們,也難免被叫一叫三伢子,狗蛋之類的小名。 這些老親們想仗勢欺人,那是想也別想,她沒勢可借,但除此之外,相處越平常越好。 許是秋麗她們引導得當,鄉親們的尾巴翹的,腦袋抬的程度還真挺合適。不光沒惹出麻煩,還因為這腦袋抬起來,到出了幾樁好事。 一則,有關大堂姐顧涵的些許流言飛語瞬間就消失不見了。 顧涵其實早做好了聽這些流言的準備,心態滿好,見傳言消失還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同顧湘道謝:“如今我好歹也同公主殿下有親,便是和離之身,在旁人看來也是金貴人物,哪里還會被人說嘴?我不仗勢欺人,他們就偷笑吧?!?/br> 顧湘登時失笑:“到盼著阿姐能仗勢欺人一回,正好農場要去陶縣收桃子,我親自出馬,阿姐隨行,咱們就去招搖招搖,讓人好好瞧一瞧,我姐離了秦家現在到底過得有多好?” 顧涵失笑:“以后一定去,只現在著實沒空,農場這邊要麥收了,什么事也沒麥收要緊?!?/br> 只如今顧涵這般開懷的模樣,顧湘就覺得自己這公主的身份,來得還真很合適。 除了這一件,村里還出了幾樁好事。 以前顧莊窮,村里也出過典賣女孩兒的事,有好幾家的女兒都賣去縣城大戶人家做丫鬟使女去,后來鄉親們越發富貴,就有很多人家趕緊攢錢贖回了女兒,可總歸是賣出去,有些大戶人家看重的使女,并不容易贖身,這回扯著顧湘這張虎皮,還幾家的女兒都順順當當地被接回來,主人家連贖身銀子都沒要,還給好好備了份嫁妝,也算結個善緣。 還有鐵柱的一個小堂妹,也算是因著顧湘的導火索,順利逃出火坑,和離回了家,為此鐵柱專門來給顧湘磕頭,還一口氣給農場打造了好些農具,收費卻連成本價都沒到。 顧湘也是寬慰,人在家鄉,縱外面群狼環伺,仍是心安。 第七百二十章 緣分 鐵柱家堂妹這事,還是櫻桃說的。 這日顧湘正領著家里使女們盤賬。 圖書室最前頭兩排桌子并列,成了一條大長案,長案上堆疊了一摞一摞的賬本,一群十二三歲的小使女正正經經地坐在長案最西頭。 她們先算過一遍,再遞給樂兒領頭的十幾個大一點的使女核對,最后送到前面給蕭靈韻領著的,如秋麗,櫻桃,趙素素等,在算數上頗有專長的使女們做最終核對。 一遍過下來,賬目再出錯的可能就很小。 顧湘最后只掃一遍略做檢查就是。 以前顧湘領著秋麗幾個就能把賬算好,很不必這般麻煩的,現在卻是家大業大,賬冊堆疊成山,不多培養能寫會算的賬房,當真是應付不了。 桌案上的燈都添了兩回油,顧湘看了看,就推動長案上的板子,移到旁邊的桌上去,招呼人把早備好的下午茶送上。 農場新鮮出產的各種鮮果。 還有紅棗和牛乳煮出來的奶茶。 奶茶香濃,果子也好吃,閑坐著吃吃喝喝聊一聊聊天,緊繃的腦子也便松弛了許多。 櫻桃忽然就想起家里最近發生的新鮮事。 “說起來阿嫣jiejie不過比jiejie你大三歲,嫁出去才四年多?去年咱們見她,你也瞧見了,那都成了什么樣子,我看著要比我老二十歲還多,可見她日子難捱得緊?!?/br> “過年時我就聽鐵柱哥說,阿嫣jiejie她那男人很不是個東西,終日吃喝嫖賭,欠下好些債,還要賣了阿嫣jiejie還債,要不是咱鐵柱哥帶著村里的弟兄們給阿嫣姐撐腰,都不知會出什么事?!?/br> “阿嫣姐她娘就知道哭,一聽鐵柱哥提起莫不如讓阿嫣姐和離回家,就嚇得厲害,根本連想都不敢想,到鬧得阿嫣姐又吃了這么長時間的苦?!?/br> 櫻桃說起這些便氣不平。 “如今可算想通了?!?/br> 秋麗冷笑:“還不是見咱們小娘子封了公主,又見我們兩個跟著雞犬升天,阿嫣的身價也倍增,哪怕和離回家也是不愁嫁,這才松口?!?/br> 顧湘看自家使女的表情,便知她縱然說得硬氣,其實心里還挺高興。 秋麗和櫻桃兩個,嘴里經常說家里已賣了她們,從此她們便與家里一點干系也無。 這些年,她們也是如此做。 只說來容易,可她們哪里又當真能一點都不惦念家里?縱然心中恨父母,可祖父,祖母總歸還是有幾分惦念,那些曾對她們姐妹伸出援手的兄弟姐妹們,她們也是惦念。 當年她們兩姐妹被賣,鐵柱哥,還有幾個哥哥jiejie都曾費力氣四下尋找,最后鐵柱哥還真找到戲歡閣,尋到她們兩個,還動了心思要給她們贖身,不過秋麗心里藏著氣,又確實認為當時的日子,再怎樣也比家里好過,說什么也不肯回去。 如今跟了顧湘不過短短時日,秋麗卻自覺已是脫胎換骨,真正過上了天上一般的日子,反而戾氣漸漸消散了去,連對父母的怨也解了許多。 爹娘比起自己,更愛家中弟弟,比起自己,更顧著一家老小的生活,世間如此之人極多,她的爹娘,也不過是庸人俗人而已,不值得她耿耿于懷。 鐵柱哥這些兄弟姐妹對她們姐妹有恩有義,都是好人。 阿嫣姐那事,秋麗早就在心里打算好了,就是阿嫣姐的家里不支持她和離,她也支持。 她姐自小心靈手巧,又比她有耐心,待她把人接回來就讓她進農場,只要參加培訓通過,以后怎么也不用愁的。 若是以后能真正加入‘顧記’,成為顧記的員工,只要不犯錯,那便能享一輩子福。 自家小娘子給她們考慮得周到至極,生病也管,養老也管,連宅子都給分配,只要能入顧記,擔心個鬼的和離。 自從這回跟著小娘子回顧湘,鐵柱哥他們多少旁敲側擊,猶猶豫豫地勸她們姐妹回家去看看。 現在不是以前了,秋麗反而沒拒絕,前日領著櫻桃,落落大方地回了家一趟。 大李村的日子過得也比以前好些,只秋麗一回去卻是滿眼陌生,連下腳的地方竟也有些尋不到。 到不只是因為家里低矮的房屋,臟亂的格局,更多應該是氛圍,她爹仍是那早早被生活壓駝了背,壓彎了腰的樣子,一句話都沒有,甚至都已認不出女兒容色。 她們娘也仍是那副眼里心里只有兒子,拐彎抹角地想給兒子謀好處,一肚子的心思在明眼人眼里清楚得似夜幕下的燈火。 偏她連她自己都沒放在心上,她自己每日吃最差的,有一丁點好的先想著男人和兒子,這一輩子,她的人生里就沒有自己。 秋麗連怨恨都散了,總覺得怨恨這樣的人,實在沒有必要。 她阿娘從沒有覺得自己哪里有一點錯,照她的說法,那便是旁人家都是如此的,女兒是賠錢貨,養大了終歸也是別人家的,給一口吃的好好養活大,就是對女兒很好,這女兒就已是占了兒子的大便宜,合該感恩,如今幫襯弟弟也是理所當然。 秋麗難得的心平氣和,還把自己攢下來的幾匹好料子,帶去的豬rou羊rou等物都留給了她們爹娘。 以后逢年過節的,她和meimei大體還是會去看,秋麗想,人和人之間的緣分的確不能強求,她們姐妹這輩子同父母沒緣,兄弟姐妹的緣分卻好,貴人緣分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