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首輔科舉文里重生了 第230節
最后,喬楠和文德帝自然不甘心半點好處都沒有,于是向晉國逃難的百姓發出邀請。 表示景國即將修建水渠,需要大量勞力,晉國逃難百姓若是愿意,可以來景國謀生,但凡參與修建的晉國難民,無論男女哥兒都包吃包住,還有工錢拿…… 消息一出。 晉國難民們只是稍微猶豫,就一窩蜂的拖家帶口朝景國這邊跑了。 去景國修建水渠或許是很苦,但總比被各國抓去當奴隸,又或者乞討強吧? 之前景國對待夏國俘虜的態度,他們都是看在眼中的,景國是諸國之中對待百姓最為仁義的存在,且景國還很強大。 去了景國他們有謀生之處不說,還不用擔心景國也陷入戰爭,導致他們再次飄零逃亡。 一時間,大量難民往景國涌入。 而景國也像宣傳的那般,按照嚴格的雇傭接受難民,只要大家老老實實的干活,食物和工錢景國都遵守承諾發放。 這讓忐忑不安的晉國難民們都感動不已,心中不由生出干完活在景國扎根的想法。 而景國自己的百姓,也不眼紅難民們修水渠的工錢。 因為朝廷不止招修水渠、修路的苦力,還扶持了不少商戶與朝廷合作,大量開辦紡織、水泥、肥皂、香水……等等廠房。 給百姓們提供了無數在種田之余,增加收入的工作崗位。 這些活計不比去修水渠,修路的活輕松? 所以,景國百姓對接收難民之事,半點意見都沒有,甚至因為看見了那些難民的凄慘樣,不由慶幸自己是景國人。 各國君主見此,心里有些不高興,覺得景國真是冠冕堂皇喜歡刷名聲,但也沒說什么。 此次晉國能滅大半都是景國的功勞,他們虎口奪食瓜分了領土吃rou,總不能讓景國一口湯都喝不著吧? 那景國肯定忍不住火氣。 最終,晉國的瓜分就在各國如此默契中落幕。 得了大好處的各國,也沒心思再找景國麻煩,暫時將注意力放到了新領土的安頓和治理上。 而景國,則利用晉國的難民,開始在國內搞起了轟轟烈烈的道路、河渠、城墻修筑等等大建設。 就在這種熱鬧又緊張的氣氛中,五年時間轉眼而過。 第141章 太子盛世9 五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算短。 至少對于各國百姓來說,這五年的生活非?!熬省?,因為這五年除了景國,基本各國都在打仗。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各國養精蓄銳休戰已久,對于相互領土都虎視眈眈,上位者的野心根本擋不住。 各國戰爭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因為只有各國相互吞噬,角逐出最后的贏家,天下真正統一,百姓才能得到真正的安穩。 很殘酷的現實,但卻是無法避免的歷史進程。 不過,各國能夠在短短五年時間里打得如此火熱,這其中還真得多虧趙立軒在其中游走。 趙立軒是活了兩世的人,他沒有俞州能夠研制各種新奇東西的頭腦,但要論對各國局勢的把握,他絕對無人能敵。 他清楚各國對未來的布局發展,清楚各國君主重用信任誰,擁有這些信息,再加上豐富的官場經驗,和景國這邊的配合,足以牽著各國的鼻子走。 期間,陳國君主和官員也并非沒有對他產生過懷疑,但架不住趙立軒確實非常能干。 陳國這幾年擴展的土地,以及朝中能力卓越的人才,大半都是趙立軒幫忙出謀劃策和提拔挑選的。 說趙立軒是細作?那送這樣一個能干的細作過來也太虧了。 說趙立軒有異心?為了打消陳國君主的疑慮,趙立軒直接當著對方的面,喝下了絕子湯,以表忠心。 一個沒有后嗣的能臣再有異心都沒用了。 所以,在不斷擴展的領土迷惑下,陳國君主和陳國官員們,對趙立軒的信任度十分高。 于是,在趙立軒的不斷慫恿建議下,陳國明里暗里向各國露出了侵略的獠牙。 而各國也不是吃素的,反擊得也十分兇狠。 在陳國的刺激下,也控制不住野心擴張領土,明明昨天還說好相互合作的盟友,轉頭第二天就反手捅刀的比比皆是。 不過,各國雖打得火熱,卻沒有一個敢朝景國的領土伸手。 這不是各國有良心,而是來自俞州的恐怖支配,但凡他們敢朝景國伸手,俞州總能搞出各種東西來沖擊他們的經濟,讓他們提前體會什么叫做金融戰爭。 意識到金融戰爭的可怕后,各國不是沒有想過禁止景國的商品進入國內,但根本沒用。 因為景國的東西實在太好了,不止百姓無法抵抗,就連各國的君主自己,都無法抵抗景國商品的魅力。 各國君主真是郁悶得要死。 最后他們沒辦法,只能暫時將景國拋到旁邊,一邊暗暗忌憚堤防,一邊也找能工巧匠研制好東西,學習景國的金融攻擊策略。 雖然這其實并沒有什么用,他們根本跟不上俞州的頭腦風暴,但總比什么都不做得好吧? 好在景國這幾年一心搞國內的建設,對于擴張領土并沒有多大的興趣,對于各國戰爭都是事不關己的無視態度,只是接收因戰亂流離失所的難民去景國做苦力。 因此,各國雖然忌憚景國,倒也稍稍放心,皆是默契的打算他們這邊角逐完后,再對景國下手。 畢竟這些年景國再怎么休養生息,沒有擴張領土,軍隊始終只有百萬之數,到時候豈能打得過吞吃掉諸國的勝利者? 目前僅剩的陳國、梁國、以及韃靼可汗心中暗想。 但這種處境喬楠和俞州又豈會沒有想過? 所以,如今與各國休戰五年的協議到期,喬楠和俞州也終于出手了。 …… 陳國。 陳國君主放下手上的奏折,朝官員們沉吟詢問, “景國立國40周年慶,邀請我朝派遣使臣前去觀慶,各位愛卿怎么看?” 是的,在各國與景朝的五年休戰協議到期時,景國卻高調的辦起了什么立國周年慶,還邀請各國派遣使臣去觀摩,怎么看都透著一股不尋常勁兒,讓人不得不警惕。 這也沒辦法,實在是這些年景國的saocao作太多,讓各國都留下了陰影,每次景國搞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就代表著有人要倒霉,真是毒得不行。 面對陳國君主的問話,陳國官員們是叫苦不迭。 這讓他們怎么看?景國總是不按常理出牌,他們真是怕了對景國的猜測判斷,就怕又說出什么建議最后擔責。 眾人面面相覷,最后不得不齊齊看向趙立軒。 目前為止各國與景國交手中,也就只有趙先生時不時能搬回局面,趙先生就是救命稻草。 而趙立軒也不負眾望,皺眉思索后道,“陛下,依臣之見,景國此舉怕是想震懾我等?!?/br> “何解?”陳國君主嚴肅追問。 趙立軒拱手繼續道, “各國與景國的休戰協議到期,以現在的局勢,肯定會有人忍不住想對景國下手,畢竟這些年景國流出來的好東西不少,實在令人垂涎?!?/br> “看景國的態度,暫時并不想開戰,如此他們想維持局面,那就只有震懾一道?!?/br> “具體的臣無法猜測,但景國此次邀約陛下倒是可以答應,派遣皇子過去,瞧瞧他們到底想做什么?!?/br> “另外,我們或許可以趁此利用韃靼做我們的探路石?!?/br> 陳國君主眼中露出精光。 趙立軒解釋道,“不管景國想做什么,他們的立國周年慶必定是舉國歡慶,邊疆守衛最為疏忽之時?!?/br> “陛下可修書一封與梁國君主,假意與草原韃靼合作偷襲,誘韃靼出兵去試景國的底,我們陳、梁兩國坐看好戲?!?/br> 這是個好主意,只是…… 陳國有官員擔心,“這幾年結盟反悔的例子比比皆是,草原韃靼能相信我們?” “陛下,臣已掐算派人探查,一月之后,草原雪山必會發生崩塌,韃靼牛羊死傷無數,存儲的冬糧全部被埋,沒有了糧食牛羊,韃靼不想打也得打!” 趙立軒淡淡道,端的是算無遺策的第一謀士。 陳國眾官員聞言,頓時露出喜色。 他們之所以能夠如此信任趙立軒,也是因為趙立軒除了驚才絕艷的謀算外,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掐算能力也是一絕。 “那便如此辦?!?/br> 陳國君主當即做出決定。 …… 而在陳國、梁國、草原韃靼君主與臣子商議景國周年慶邀請時。 各國民間的百姓也在議論此事。 因為近些年,景國的祥和與富足名聲傳得很廣,各國百姓都對總是出現各種稀奇好東西的景國充滿了好奇。 尤其是哥兒女子,聽說景國因為儲君是個哥兒的原因,國內對待哥兒女子十分寬容。 只是因為各國相距太遠,具體的無從得知,但光是聽說景國的姑娘哥兒若是被夫家打罵,可以去衙門狀告,就讓各國的姑娘哥兒們羨慕不已了。 畢竟在這個時代的人眼中,丈夫公婆打罵兒媳,只要不死人,那就是家事,委屈自己往肚子里咽。 所以,聽聞景國搞什么立國周年慶,廣開國門,邀請各國使臣與百姓前去參加觀摩盛會時…… 普通百姓沒錢出門只能艷羨談論。 但好些可以支撐家中子弟出門游學的中產百姓,就蠢蠢欲動想去看看傳說中富得流油的景國,到底是個什么樣子了。 符興安就是這其中之一。 符興安是陳國人,出身在一個小書香之家,父親是當地書院的夫子,母親是當地小官員之女,家境殷實不缺銀子,足以支撐他去別國游歷的費用。 符興安想去景國看看,并不是眼饞景國的富庶,他就是想看看能在各國爭端中獨善其身的景國,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希望能夠從中學習些東西,漲漲見識,將來考中功名才能更好為朝廷效力。 而和符興安如此想法的陳國學子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