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首輔科舉文里重生了 第225節
其實,如果不是這次突如其來的天花,他是想等牛痘疫苗再研制好些再拿出來的,如今也是趕鴨子上架沒辦法。 好在他們運氣不錯。 湖城是個比較富裕的府城,生活在這里的底層百姓雖不富裕,但也都能吃飽飯,身體素質還算不錯。 牛痘接種之后,除了少數身體確實太差,和年紀太大的老人扛不住,基本九成的百姓都熬了過來。 那些感染了天花的患者,在御醫的藥物治療下,痊愈的暫時沒有,但大多數癥狀都好了很多。 整整七天,喬楠和俞州不停地發布號令安排,每天只睡兩個時辰,幾乎是達到了不眠不休的地步忙碌。 終于徹底控制住了湖城天花的蔓延,以及百姓們的情緒,暫時恢復了城中的秩序。 而城外。 文德帝這邊,也抓住機會使用俞州提供的方案,宣傳喬楠的名聲,宣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等等凝聚百姓的觀念。 古代百姓哪里見過這種宣傳,一個個都被那些慷概激昂的話給整得激動不已。 錢百姓肯定拿不出來,也舍不得,但捐幾個自家種的土豆紅薯,青菜菜干之類的還是可以。 這些朝廷自然不會嫌棄。 因為,朝廷也沒指望真讓百姓捐什么,只是想讓大家有個參與感,形成一個國家的凝聚力。 此次宣傳活動真正被薅羊毛的,是全國各地的商戶。 盡管喬楠也是商戶出身,但這并不妨礙他薅商戶的羊毛,而正是因為他出身商戶,所以他更加深知商戶的jian詐和自私。 真正有良心的仁義商戶終究是少數,大部分商人還是利字當頭,尤其是在人命不值錢的古代,為了賺取利益,有些商戶那心比官場還黑。 接下來景國的建設發展需要大量錢財,這個時候不薅羊毛,什么時候薅? 如今景國朝堂和兵權,皆在文德帝掌控之中,做事情比原來方便得多,人員調度起來,事情進行非常順利。 在文德帝的嚴厲手段下,負責的官員也不敢生出貪心,老老實實的干活。 尤其是原本三皇子派系的官員,眼看大勢已去,為了在接下來的秋后算賬中活命,最近辦事那叫一個積極。 整個官場齊心協力干活。 原本讓人心慌慌的天花疫病,反而成了喬楠名聲的墊腳石,民心凝聚的大助力,民間對六皇哥立儲的呼聲越來越高。 這并不奇怪。 試問,自古有幾個皇子敢冒險進入天花疫病重災區,視生死為度外,說出與民同在這種話? 如此將百姓放在心中的皇子,哪怕他是一個哥兒,也值得大家擁護! 而這次,那些對喬楠哥兒身份還有意見的迂腐老臣,也都紛紛閉嘴,再也不說反對的話了。 算了,惹不起惹不起。 六皇哥和六駙馬就是倆狠人,連自己的命都說賭就賭! 真惹毛了六皇哥,就對方那一劍削掉韃靼使臣耳朵的利索勁兒,他們怕不是全家老小都得賠進去。 …… 喬楠和俞州在湖城呆了整整一個月。 一個月后,當最后幾個熬過來的天花患者痊愈,湖城百姓們喜極而泣,曾經的驚恐和對朝廷,對喬楠的遷怒全部消失,化作了感激和擁護。 喬楠這段時間的付出大家都清楚看在眼里。 身為尊貴的皇子,他不僅和大家同吃同住,毫無奢靡之風,甚至在人手不足時,還親自出現給御醫打下手,奮斗在救治的第一線。 這樣的行為,其實就算喬楠已經接種牛痘有抗體,也是非常危險的,但他還是這樣做了。 喬楠會冒這種險,除了對百姓的憐憫和責任,更多的還是他知道,這是他坐穩景朝儲君之位的最好機會。 他必須成為太子,必須坐上帝位。 無關權利,因為只有他成為皇帝,他才能更好的改變景朝,讓景朝強大,保護他愛的,和在乎的所有人。 二皇子和三皇子不過是跳梁小丑,他真正應該重視和忌憚的敵人,是虎視眈眈的諸國。 此次天花疫病鬧得厲害,實際損失倒并不是特別嚴重。 因為發現得早,感染天花的百姓人數并不多,其中主要都是嘉陵王氏的族人和丫鬟小廝。 嘉陵王氏乃此次天花的發源地,喬楠來到湖城的時候,他們大多病情都很嚴重了,所以最后,湖城之中嘉陵王氏能夠救回來的人,只有寥寥數幾。 現在嘉陵王氏還活著的人,基本只剩下跑去京城皇宮門口靜坐的一群年邁老儒。 以這些人的年紀,再娶妻生子幾乎不可能了,嘉陵王氏滅族的結局已經注定。 滅族的打擊實在太大,這些僅剩的嘉陵王氏大儒們紛紛承受不住病倒,再也沒有爭權奪利的野心了。解決完天花,就是秋后算賬的時候了。 對于罪魁禍首杜貴妃,礙于皇室顏面,為避免動搖民心,對方散播天花瘟疫的真相不能公布。 最后文德帝只能廢除對方貴妃之位,賜下三尺白綾將人絞死,以死為湖城百姓謝罪。 三皇子也沒能逃過遷怒,畢竟杜貴妃會那么瘋狂,這其中能沒有他的慫恿?文德帝直接將整個三皇子府貶為庶民。 別說什么稚子無辜。 三皇子府的人,以前跟著三皇子杜貴妃享福,現在三皇子杜貴妃倒霉,他們跟著受罪不是應該的嗎? 輕饒了三皇子府,如何給湖城死去的那些百姓交代? 還有曾經支持三皇子的官員,也是該殺的殺,該貶的貶。 只是比起當初二皇子黨派,劉/楊兩大世家的覆滅,三皇子這邊的勛貴們,考慮到他們曾經為景朝打天下的功勞。 最終,文德帝只誅殺了首惡,讓各家勛貴掌權者換人,并沒有造成大面積的牽連流血事件。 杜閣老當然就在被誅殺的首惡之中。 無論他多么誠心悔過,他以前為爭權奪利做的那些事都無法抹除,文德帝也不可能心軟留下一個后患。 至此,湖城天花的事情完美解決,朝中反對喬楠立儲的聲音也全部消失。 文德帝也不再耽擱,趁著如今喬楠名聲正好時,當即公告天下,封喬楠為景朝太子。 景朝盛世至此開啟。 ******* 喬楠成為太子后,并沒有急著在朝堂上做什么,而是先把喬家人給召進了宮,吩咐喬家招工一事。 這工自然是招的紡織女工,以及水泥廠男工。 原本這件事情之前就要辦的,只是因為天花瘟疫耽擱了下來,現在天花解決,當然要立刻將事情提上日程。 為什么是讓喬家招工,而不是直接朝廷招工?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而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進一步推行《新婚姻法》,讓那些被規矩束縛在家里的姑娘哥兒們走出來,為景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朝廷招工的話,很多條件不好直接提出來。 但商戶個人招工,那么提什么苛刻條件都是可以的,不會引起百姓太多的反對。 “爹,娘,此次為紡織廠和水泥廠招工,其他的待遇條件你們看著處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必須優先召領取了《新婚姻法》結婚證的人?!?/br> 見面后,喬楠也不啰嗦,直接開門見山進入主題叮囑。 至于他還叫喬父喬母爹娘,這是文德帝和甄后君同意了的,帝后很清楚當初如果沒有喬家,他們的兒子根本活不下來,也不可能被教育得這么好,對兩人都很感激。 沒道理他們找到兒子,就不讓孩子認養父母了,實在有些不地道。 不過礙于規矩和喬楠的身份,只能在私下里這么叫,當著外人的面還是要注意,避免給那些迂腐老臣留下參奏話柄。 喬父喬母對此心中都很高興,畢竟在他們心中,喬楠就是他們的兒子,無論身份都不會改變。 喬父聞言點頭,“增加個優先錄取的招工條件不難,只是如今全國各地,將舊婚書換成結婚證的人,恐怕不多?!?/br> 喬母也點頭,“楠哥兒,你爹說得對,別看之前那些百姓討論《新婚姻法》很熱烈,但實際行動的卻并不多?!?/br> 這也正常,《新婚姻法》和新官配規定出來才幾個月,全國各地通過新官配成親的人還很少。 而那些已經成親的,即便姑娘哥兒們心動,想把自己的舊婚書換成《新婚姻法》的結婚證,享受新婚姻律法帶來的好處。 可她們的丈夫卻不同意,特別是那些婆婆,明明自己也是姑娘哥兒,卻并沒有同理心,她們只知道把舊婚書換成結婚證,她們就不能繼續壓榨兒媳婦,這也是很可笑了。 “所以,我才要爹娘在招工的時候,加這樣一個優先錄取條件?!?/br> 喬楠解釋道,“凡事不可一觸而就,但可以溫水煮青蛙,而只要有人一個百姓忍不住誘惑退步,那么距離其他人退步也就不遠了?!?/br> 人都是從眾的,當周圍環境改變,大多數人都那樣做,那么就算你再不愿意,也得跟從,否則就將被人群排斥。 喬父想了想道, “那不如這樣,我們將原本每個工人一月600文的工錢,改成500文,然后借口表示受《新婚姻法》保護的姑娘哥兒更好管理,所以,擁有新結婚證的姑娘哥兒,工錢就多增加100文?!?/br> 旁邊俞州:…… 好吧,做生意還是他岳父更會。 喬楠也露出笑容夸贊,“爹,還是你聰明!” “那是,爹可做了大半輩子的生意,你們還有得學?!?/br> 喬父立馬挺直背脊得意。 喬母好笑搖頭,丈夫真是一把年紀了還跟小孩似的。 得了喬楠的叮囑,喬父喬母又商量了下招工細節,在宮里吃了膳食,逗了大寶小寶之后,這才離開出宮。 …… 喬家的辦事速度很快。 很快喬家的招工事宜,就從京城開始走起。 古代工業落后,能夠提供的崗位少,想找個工作比現代還不容易。 百姓們的收入來源,除了種田之外,大多數人基本都是去碼頭做苦力,又或者家里娘子夫郎繡花、買菜之類的。 所以,但凡有個招工消息,大家都特別積極。 喬家此次招工人數要的非常多,光是京城這里,男女哥兒加起來就要好幾千人。 眾人激動不已,只是,當聽完招工條件后就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