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首輔科舉文里重生了 第183節
“砰!” 剛剛回到家的三皇子,臉色陰沉地踹翻凳子,生氣大罵, “固倫親王?父皇竟然封一個皇哥做親王,這是什么意思?父皇難不成想讓一個哥兒做皇帝嗎?他是不是瘋了!” “我到底哪里不好,父皇竟然寧愿扶持一個哥兒,也不愿意立我為太子?” “難道就因為六弟是甄后君生的孩子,父皇就如此偏愛嗎?這不公平!不公平!” 三皇子真是快被氣死了。 盡管歷史上并非不是沒有哥兒女子做皇帝的例子,但那真的是太少太少,且還都是篡位的。 像文德帝這般主動扶持一個皇哥上位的,還真是史無前例。 別說三皇子沒想過這個結果,杜閣老也沒有想到! 但相比三皇子覺得是文德帝偏心,才會想扶持喬楠的想法,杜閣老卻很清楚,文德帝此舉恐怕是在防著他們勛貴。 文德帝忌憚世家勛貴,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只是杜閣老怎么也沒想到,文德帝為了打壓世家勛貴,收攏皇權,竟然做得出扶持一個哥兒上位的事情。 他們……終究還是小看了陛下的魄力和決心。 杜閣老深吸口氣,緊緊握起拳頭。 第107章 認祖歸宗9 在文德帝的刻意cao作下,喬楠認祖歸宗當天,出現的令人震驚的奇景消息,迅速傳遍整個京城,并且不斷向全國各地傳播。 連見多識廣的官員,都為那樣的奇景而驚嘆,沒什么見識的百姓,情緒自然是更加激動,議論紛紛。 “老王頭,那天京城四方城門墻上出現的奇景,你看見了嗎?” “看見了看見了,我當時就在現場!哦喲喂,沒想到老頭我活了大半輩子,還能看見這種奇景,憑空顯字,龍影環繞,這就是神跡??!” “這算啥,聽說六皇哥在認祖歸宗完成的時候,當時天上就出現了五彩霞光,還有龍吟鳳鳴之聲,妥妥的天降祥瑞……” “這正常,六皇哥才是真正的皇家血脈,當初那二皇子就是個冒牌貨,六皇哥還朝,皇室列祖列宗能不高興歡慶?” “六皇哥是個有福之人啊,當初被人那般陷害都活下來了不說,聽說弄出糧食增產之法的那俞大人,就是六皇哥在民間時成親的夫君?!?/br> “難怪六皇哥認祖歸宗時,會出現【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奇景,難怪陛下會封六皇哥做親王,六皇哥如此有福氣,將來定會給我們景朝帶來繁盛……” 百姓們激動地討論著。 這些話有出自普通百姓,當然也少不了細作在其中的引導煽動。 文德帝給喬楠的這一波造勢非常成功,百姓們對于這位從民間找回來的皇哥十分有好感。 對于喬楠封號親王,可入朝參政之事……好吧,百姓們壓根就不關心那么多,只要他們有飯吃有好日子過,誰管哥兒能不能參政! 不過。 這對從奇景之中會過神來的百官來說,可就是件重要的大事情了。 原以為二皇子倒臺,儲君之位爭論可能就此落幕,三皇子靠著“陛下僅剩的唯一健康皇子”優勢勝出,榮獲太子寶座。 但誰知道文德帝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竟然產生了扶持一個皇哥上位的念頭,這個皇哥還是從民間剛剛找回來的。 眾朝臣:…… 只能說陛下對世家勛貴的忌憚,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陛下這是什么?這是寧為玉碎也不為瓦全??! 所以現在大家該怎么辦? 站三皇子的隊伍吧,文德帝這是擺明了要不惜一切代價和勛貴勢力死磕; 可要是站文德帝的隊伍吧,那他們以后豈不是就要對一個哥兒俯首稱臣?這實在太難讓人接受。 朝中官員們明白皇帝的意圖后,陷入了糾結之中。 而三皇子派系的官員,就開始發愁,以及惱怒文德帝真是不像話。 無恥暗想:他們勛貴不就是想多分點權利么?又不是想謀朝篡位,改朝換代,陛下用得著這樣防備他們嗎?真是太過分了。 可他們現在暗罵也沒有用,當務之急是考慮怎么把喬楠干掉才是。 三皇子派系中,當即就有官員諫言道, “其實六皇哥本人并不難辦,對方到底在民間商戶家中長大,即便從小也有夫子教導,本身能力估計也有限?!?/br> “六皇哥最大的依仗就是陛下,以及俞州這個鬼才夫君,陛下暫時對付不了,但我們可以先把俞州趕出朝堂再說?!?/br> “大家別忘了,俞州現在是駙馬,而駙馬不能入仕!” 自古駙馬不能入仕是規矩,無論俞州多么有才華,做了駙馬他就不能再插手朝堂之事,這是陛下都無法改變的。 盡管俞州離開了朝堂,照樣可以給喬楠出謀劃策,但到底不如身在朝堂之中能做的事情多。 文德帝來勢洶洶,不管此舉有多大的作用,他們都必須有行動才是,否則其他投靠三皇子的官員豈不是要士氣大減? “那就這樣辦?!?/br> 杜閣老點頭同意。 于是很快。 就有隸屬三皇子派系的官員,以俞州駙馬的身份,外戚不能干政借口,在朝殿上提出了罷免他官職的請奏。 這理由無可指摘。 畢竟駙馬品級高,身份尊貴,的確很容易攬權,造成外戚干政情況,恐有篡國之患,自古駙馬要么不入仕,要么只能領閑職。 提出建議后,三皇子派系官員就等著文德帝反駁,然后和對方來個唇槍舌戰的爭辯,以圖達到目的。 但誰知…… 不等文德帝開口,俞州就先自己站了出來。 “陛下,臣覺得陶御史所言甚對,微臣如今乃駙馬,的確不應該繼續插手朝政,撤銷微臣官職無可厚非?!?/br> “只是臣寒窗苦讀多年,多年心愿就是為國效力,就此閑散榮享富貴實在內心惶恐,所以,懇請陛下允許微臣撤職后,開辦一所書院,為朝廷培養人才,讓微臣余生繼續為朝廷發光發熱?!?/br> 俞州滿臉真摯誠懇,看上去無比清正,無比為民。 但有楊閣老被坑的例子在,三皇子派系官員可不會覺得他真就是個單純的為國為民之人,這丫指不定又在憋著什么壞! 盡管,杜閣老等人不明白俞州想開辦書院的用意是什么,可這并不妨礙他們阻攔。 當即就又有官員站出來道, “六駙馬,自古開辦書院者皆需乃大儒,否不可擔,你雖才名,但不過青年之俊,開辦書院實乃誤人子弟?!?/br> “是極,六駙馬有報國之心我等理解,可凡事須量力而為,六駙馬若是有心,到國子監任教方可,開辦書院豈能如此隨意?!?/br> “對對對,六駙馬既有心,不如就到國子監任教吧……” 總之,三皇子派系官員的想法就是,管俞州想干什么,反正對方想做的事情,他們都可勁阻止就對了。 誰知俞州早就等著他們說這些話了。 俞州當即從善如流拱手道,還是那副滿臉真誠謙虛的樣子, “各位大臣說得也是,俞某年紀輕輕便開辦書院確實不妥,既如此,便請求陛下讓微臣到國子監任教?!?/br> 很顯然,其實俞州目的根本不是開辦什么書院,他就是想去國子監。 三皇子派系官員頓時反應過來。 娘的,上這家伙當了??! 盡管他們想不明白俞州去了國子監任教能做什么,現在儲君之位已經到了白熱化,籠絡那些還沒有入仕的學子根本沒作用。 但還是那句話,俞州這個人蔫壞,當初不聲不響就把楊閣老那邊的兵權給奪了,如今去國子監肯定對他們沒好處。 三皇子派系官員著急,想繼續阻止。 可文德帝向來是個很會抓重點的人。 文德帝立刻點頭,“既然眾愛卿都覺得讓六駙馬去國子監任教好,那便就這樣決定吧,如此教書育人,傳道授業,也不浪費六駙馬的狀元之才?!?/br> “多謝陛下隆恩?!?/br> 俞州也立馬磕頭謝恩。 帝王金口玉言,事情再無轉圜余地。 杜閣老臉色難回頭,看向自己派系的官員:剛才到底是哪個混蛋說出的提議?! 三皇子派系官員頓時紛紛縮起腦袋,剛才大家都在說話,場面過于嘈雜,誰都沒注意到是誰先開的口。 …… 俞州撤職退出朝堂,前往國子監任教的事情,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事情如三皇子派系官員所愿了,但他們卻并不高興。 因為俞州在朝堂上的表現,很明顯就是早有打算,就等著他們自投羅網,助人一臂之力呢。 而事實上,退出朝堂這件事情,也確實是俞州和文德帝、李承巍三人早就商議好的。 畢竟駙馬不能入仕規矩的確不能打破。 這不是文德帝對俞州忌憚防備,而是如果讓俞州繼續朝政的話,那其他駙馬、郡馬們怎么辦?是不是也要允許那些人進入朝堂了? 所以,為防止其他駙馬、郡馬們和其家族借機鬧事。 文德帝只能讓俞州退出朝堂,轉而曲線救國,讓人去國子監幫喬楠培養人才。 對此,俞州非常樂意。 因為他腦子里的知識實在太多了,光靠他自己累吐血也很難將其全部發揮作用,若是能夠教導出一批學生,豈不是全面開花? 杜閣老那些人,能夠防得住他一個人才,還能防得住千千萬萬的人才? 不過。 他們自己愿意和被人逼迫,這是兩種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