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首輔科舉文里重生了 第166節
糧食增產之法,孤本書籍《拼音》,造紙術……這家人到底哪里來的這么多好東西,怕不是挖了誰家的祖墳寶藏吧?! 廖夫人更是死死瞪著俞州,嘴唇都咬出了血。 她娘家可是做宣紙生意的啊,可是大紙商,要是景朝一下子冒出無數造紙工坊,那她娘家豈不是就要完了…… 但不管眾人心里怎么想。 反正俞州是很淡定的繼續組織拍賣會,示意大家開始競價。 造紙生意不能錯過,眾人沒辦法,只能先將各種亂七八糟的想法先安耐住,開始競爭造紙工坊的合作權。 至于喬家的詭異之處,回頭再慢慢想,現在賺錢的東西更重要。 “十萬兩!” “二十萬兩!” “三十萬兩!” 眾人紛紛開始叫價,那些商戶也不管跟官員競價會不會被記恨了。 他們只知道,造紙工坊很賺錢,和朝廷合作開工坊,也比找官員當靠山更靠譜,這個機會他們絕不能放過。 俞州一共放出了五個造紙合作權,最后在眾人激烈的競爭中,每個造紙合作權都拍賣出了不下于三十萬兩的價格。 也就是說,此次眾籌拍賣會,光是造紙合作權就籌集到了150多萬兩。 再加上琉璃鏡的40萬一千兩,三皇子的琉璃棋盤10萬一千兩,二皇子的極品羊脂玉佛像10萬兩,以及其余拍賣品加起來的5萬兩。 此次拍賣會,一共眾籌到了200多萬兩!…… 拍賣會的情況,第二天京城第一娛樂報就報道出來了。 百姓們在看到那些對他們來說就像天文數字般的拍賣價格時,全都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 真是太漲見識了。 他們這些平日里買菜吃飯幾個銅板都要計較的小百姓,別說見過,連聽都沒有聽過這么多銀子。 拍賣會上動不動就幾千兩,十幾萬兩,甚至幾十萬兩的數目,簡直聽得人血脈噴張。 原本看到那些達官貴人如此大手筆花錢,眾人應該產生貧富差距酸意的,但由于此次拍賣會的銀子,都會給邊疆士兵提升待遇花掉,大家心里就沒那么酸了。 說到底,這么多銀子可都是用在他們在邊疆當兵的兒孫身上,他們酸什么酸?高興還不及呢。 當然,百姓們能夠如此豁達地想,也有報紙上新聞稿的言辭引導作用。 文人的筆影響力自古都是非??膳碌?,百姓的思想到底怎么走,一篇文章足以左右。 喬楠當初辦報紙目的,就是想掌控輿論,這次刊登眾籌拍賣會的事情,他自然也少不了在其中夾帶私活。 因此。 當百姓們看完報紙后,議論最多的自然是文德帝和李承巍, “陛下可真是好陛下啊,為了邊疆保家衛國的兵將們,如此勞心勞力的想法子?!?/br> “這報紙上說,新造紙術成本要低廉很多,以后咱們家孩子上私塾,紙張花費就不用那么多了?!?/br> “哎呀,報紙上說,那賣了四十萬兩銀子的琉璃鏡,原本是大皇子千辛萬苦給后君尋找的生辰禮,后君和大皇子為了邊疆士兵,竟能忍痛送出如此至寶!” “陛下真好,大皇子和甄后君也真好,有這樣的陛下后君和皇子,我們可真是有福了……” 百姓紛紛感嘆贊美。 至于同樣捐了價值十萬兩東西的二三皇子,對不起,登報的名單太多,大家都注意到。 聽到外面百姓如此議論。 之前摩拳擦掌,準備收買軍心的二三皇子勢力:…… 就,想吐血! 一直覬覦窺視喬家造紙術的廖尚書夫妻,更是都直接請大夫上門看病了。 ******* 而俞州將拍賣會得到的銀子統計完,在朝會上匯報時,也震驚了所有的朝臣官員。 朝會上。 “好好好,俞愛卿不愧是朕欽點的狀元郎,滿朝文武解決不了的問題,都讓你解決了,此番功勞當大賞?!?/br> 文德帝聽完奏折匯報,難得如此當眾露出大笑。 其他官員對此也無法說出什么反駁的話,200多萬兩銀子實實在在擺在面前,饒是舌燦蓮花,也抹不掉俞州的功勞啊。 戶部的官員更是興奮得滿臉通紅,再也不惱怒之前俞州貶低他們,說他們尸位素餐的話了。 這么大筆銀子一旦進了戶部,他們能夠趁機撈多少? 雖然戶部官員總是在私底下抱怨,說文德帝每次找戶部要銀子不講道理,逼他們自己掏腰包拿銀子填國庫。 可實際上,他們腰包里的銀子,就真是他們自己的嗎? 不,那還不是都從國庫貪下來了,文德帝只不過是讓他們把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罷了。 否則,真不停地到賠錢,戶部的官員哪里還會繼續留下,調任到其他部去不香嗎? 當然。 戶部之中也不全都是蛀蟲,也還是有清正廉明好官的,只是這是少部分人,且由于不愿與人同流合污,因此在戶部的官職都不高,沒什么話語權。 文德帝和俞州看到戶部官員們興奮的眼神,怎會不知道這群人心中想什么。 俞州和文德帝對視后,當即主動上前拱手道, “陛下,臣乃朝廷官員,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為朝廷效力是臣的職責,如此便要獎賞臣,臣實在惶恐?!?/br> “若是陛下對臣能力肯定,不如此次邊疆士兵的消暑供給事宜,就交給臣去辦吧,臣定好好利用這筆銀子,堅決不浪費一分一毫?!?/br> 此次眾籌的銀子是他辛苦籌集到的,戶部那些個蛀蟲休想來撿便宜。 但面前這么大塊肥rou,戶部官員又怎能眼睜睜放過。 戶部劉侍郎、張侍郎當即站出來急道, “陛下,朝廷財政向來都是戶部掌管,此次籌銀,俞編撰有功的確該賞,但俞編撰非戶部之人,初入朝堂對此更沒有經驗,邊疆士兵的供給事宜,還是應當由戶部來辦,才合乎規矩?!?/br> 楊閣老也站出來道,“臣附議,陛下,銀財使用分配之事,還是應當由戶部來做才是?!?/br> 廖尚書暗中支持的便是二皇子,而俞州身后的人現在明擺著是皇帝了,他怎能讓俞州插手戶部。 三皇子勢力見此,也有人站出來提議某某官員接受此事,也想趁機把自己的人塞進戶部之中去。 文德帝勢力的朝臣也不甘示弱,表示贊同啟用俞州處理這筆銀子。 一時間朝堂上又爭得不可開交,唇槍舌劍,硝煙四起。 讓俞州看得心中暗嘆。 難怪景朝發展緩慢,就現在這群朝臣腦中只有爭權奪利,根本不顧百姓利益的模樣,景朝能夠發展得起來才怪。 這也怪前朝實在太過無能,讓世家發展得太好,即便經歷過戰亂,世家的實力也保留強盛。 以至于先皇不得不扶持勛貴上位,和世家打擂臺,然后就導致現在文德帝在世家勛貴的夾縫之中生存了…… 不得不說,他皇帝岳父也是真的悲催。 原本文治能力就不足,還得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能夠堅持到現在沒被世家勛貴吞掉,真的太不容易了。 想到家里的夫郎。 俞州嘆口氣,只能再次拱手朗聲道, “陛下,臣有省銀之法,可僅用40萬兩,管我景朝百萬士兵,今夏消暑之費!” 話落。 朝堂上的爭吵霎時消失,陷入一片寂靜。 所有官員的目光齊刷刷都集中到了俞州身上,或滿臉不可思議,或露出嘲諷之色,幾乎都覺得他是瘋了,竟然說出這種荒唐話。 就連文德帝臉上都露出了詫異之色。 實在不能怪眾人全都如此反應,四十萬兩管百萬士兵一整個夏季的消暑費用,簡直就是在天方夜譚。 古代夏季能夠消暑的東西有什么?除了藥材、綠豆湯這些外,就是冰塊了,因為冰塊夏季太貴,朝廷給邊疆士兵的消暑供給,基本都是解暑的藥材和食物。 往年撥款10萬兩是杯水車薪,40萬兩看著多了,可又真能多到哪里去? 戶部的一群官員當即就開始嘲諷, “俞編撰果真是年輕人,擁有如此雄心壯志實在讓人佩服。只是俞編撰可能不太通庶務,不知40萬兩銀子,到底能置辦到多少解暑藥材,才會說出這般豪言壯語?!?/br> “年輕人還是應該多歷練歷練,俞編撰莫要因為此次立功,便信心大漲,事關國事,還是應當謹言慎行才是……” 俞州的資歷實在太淺,先前為了搞眾籌拍賣會還得罪了不少官員,就算不是戶部的人,也有不少添油加醋說風涼話的。 大家都看不得他再出風頭,當然也卻是對他的話嗤之以鼻。 但面對周圍的質疑聲音,俞州卻并未露出絲毫惱怒和膽怯之色,而是繼續道, “陛下,臣有夏日造冰之法,成本低廉,40萬兩銀子足以讓百萬士兵舒服地度過今年炎夏?!?/br> 平靜的聲音,卻石破天驚。 眾朝臣:……! 又來一個造冰之法。 俞州和喬家莫不是真挖了誰家祖墳得到寶藏,不然他家怎么有那么多xx之法,xx秘方? 有好些朝臣當場震驚地不相信失態道, “這不可能!夏日怎么可能造出冰塊……” “就是,俞編撰,你莫不是以為剛辦好了一件差事,就把我們當傻子糊弄?!?/br> “俞編撰,你若是有何不適之處,趕緊叫大夫!” 這個時代除了冬日囤冰外,還沒有其他夏天獲得冰塊的辦法,眾人根本無法想象,夏天那么熱,到底怎么弄出冰塊來。 那簡直就跟在說仙法似的。 更重要的是……